第2節 轟炸在繼續

bookmark

在談仁皓接受了新的使命,開始就帝國與美國的戰爭做準備的時候,戰場上的焦點仍然在日本這邊。按照帝國的傳統,只要日本不完蛋,帝國絕不會輕易的轉移重點,把日本打爬下之後,帝國才能騰出手來收拾另外的敵人。

對日作戰有三個戰場,其中有兩個由陸軍負責,一個由海軍負責。

陸軍負責的是朝鮮半島與南洋地區,這兩個戰場都得到了海軍的支持。當然,這不是主要戰場,這只是爲了確保帝國的利益,以及爲今後的戰爭奠定基礎的戰場。

朝鮮半島上的戰鬥在八月底就結束了。帝國陸軍先後在這裡投入了四十五個師(其中大部分兵力實際上是預備隊)在海軍數百架轟炸機,以及大批艦隊的協助之下,被圍困在釜山的最後一批日軍在八月二十五日這天投降了。這天是戰爭爆發之後兩年零十天,日本登陸朝鮮半島,威脅帝國本土的美夢徹底破滅了。

南洋地區的戰鬥持續到了十二月初。十月中旬,兩個陸戰隊師,陸軍的三個師在第一特混艦隊,以及上千架陸航與海航的戰機的支持下登上了帝汶島。島上的戰鬥持續到了十二月初,最後一股日軍在帝力被殲滅,日本在南洋地區的存在被徹底的消滅掉了。

對日作戰的重點仍然在日本本土方向上,戰略轟炸成爲了摧毀日本的主要力量,而且,這也是徹底將日本送入地獄的主要力量。

日本天皇在五月底完蛋之後,帝國曾經通過巴西政府向日本傳達了投降要求,表示只要日本肯投降,帝國將保證日本的完整性,並且在戰爭結束之後向日本提供一些恢復民生的幫助。這是日本可以避免災難的最後一次機會,結果,日本人錯誤的理解了帝國的意思。認爲帝國在這個時候提出單方面“停戰”的要求實際上是帝國無力再戰鬥下去的原因。另外,從戰後蒐集到的情報來看,日本當時堅信,只要再堅持半年,最多一年的時間,美國就將參戰,到時候唐帝國就將戰敗。如果日本再次像上一次大戰時那樣,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投降的話。那麼日本就將再次蒙受恥辱,並且在戰後再次被拋棄,再次被唐帝國踩在腳下。因此,日本軍國政府立即就回絕了投降的“要求”也許,日本人並不知道,這不是唐帝國的“請求”或者是“要求”這類含蓄的表達,這是對日本下達的最後通牒,是日本的死亡通知書,而日本人自己在這份通知書上籤了名。

六月四日。在過了最後期限後。帝國內閣代首相親自下達命令,對日本進行無差別轟炸,即所有看得見的人造建築物都在轟炸的範圍之內。無一例外,不再區分軍事與民用目標,不再區分政治與軍事目標,所有能炸燬的都在轟炸的清單之中。

五日,七個轟炸機團的一千一百多架轟炸機集中轟炸了東京,投下了三千多噸炸彈,將這座城市幾乎徹底的摧毀。在這次轟炸中,只有十六架轟炸機被擊落(四十五架轟炸機帶傷返航)爲轟炸機護航的戰鬥機損失了八架。而在激烈的轟炸中,至少有一百餘架日本戰鬥機被擊落。

八日。轟炸機羣再次集體出動,集中轟炸了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投下了近三千噸炸彈,將大阪沒有被炸掉的城區燒成了廢墟。而在這次轟炸中,只有十二架轟炸機沒有返航,起飛攔截地日本戰鬥機被擊落了數十架。

十一日轟炸了名古屋,十四日轟炸了奈良,十八日是神戶,二十一日轟炸岡山。二十五日轟炸高知。三十日,七個團地轟炸機分頭出動,分別轟炸了日本本州島上的十多座中小城市。而這時候,硫黃島與小笠原羣島上儲備的燃燒彈再次被用光了。

三十一日這天,三十多架轟炸機肩負着一個特殊地使命。這些轟炸機都沒有攜帶燃燒彈或者炸彈,而是在彈艙裡裝滿了傳單。三十多架轟炸機飛到了日本的三十多座城市上空,灑下了數千萬分傳單。這些傳單上除了印有敦促日本投降,打擊日本軍民士氣的標語之外,還羅列出了一長串的城市名單,這些城市都在轟炸的範圍之內。這不是在警告日本人儘快離開這些城市,而是要癱瘓掉日本的戰爭機器,當工人都到鄉村去躲避轟炸的時候,日本的工廠也就無法運作了。

七月初,陸戰隊已經圍死了八丈山,被圍困在山裡的幾千名日軍正在做最後的抵抗。三日,八丈島上地第二座前線機場建好,第二批三個中隊的“隼”式戰鬥機進駐。另外還有一批經過改進的,可以裝500升航空汽油的副油箱送到了八丈島。“隼”式戰鬥機在掛載這種副油箱之後,可以到東京上空執行兩個半小時的戰鬥巡邏任務,這極大的提高了戰鬥機的性能。從四日開始,每天都會有兩個中隊的戰鬥機到日本本土上空執行自由獵殺任務。

這些執行自由獵殺任務的戰鬥機一般以兩架飛機爲一組(後來逐漸增加到了四架,甚至八架)專門尋找那些落單地日本戰鬥機,或者是在日本本土上空執行運輸任務,偵察任務的運輸機下手。另外,“隼”式戰鬥機還可以攜帶八具火箭彈,或者是兩枚50公斤的小炸彈,具有一定的對地打擊能力。其主要的轟炸對象是汽車,火車,以及內河船舶。

戰鬥機開始執行自由獵殺任務,實際上就標誌着日本已經喪失了本土的制空權。早在五月底,部署在濟州島上的帝國海航戰鬥機就已經在日本本土西部地區執行自由獵殺任務了,可規模並不大,所以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禿鷲”的續航能力也不夠)到八月份的時候,已經有四個戰鬥機中隊可以執行自由獵殺任務,而到年底,轟炸機部隊不再需要護航戰鬥機,而部署到八丈島上的十個戰鬥機中隊(後來修建好第三座前線機場之後,八丈島上部署了十個戰鬥機中隊)就可以全部用來執行自由獵殺任務了。

對日戰略轟炸在七月五日恢復。四個戰鬥機中隊掩護八個轟炸機團(最新的一個團是在六月底調過來的,父島上的機場已經提供給了戰略打擊部隊使用)對日本本州島上的城市再次進行了轟炸。投下了三千五百餘噸炸彈。到七月中旬,部署在硫黃島與小笠原羣島上地轟炸機團已經達到了12個(兄島上的機場是在十二日轉交給戰略打擊部隊的)這就是戰略打擊第一軍的全部實力。蔣時寬,冒廷敦,柳向志三人被提拔爲準將師長,繼續率領轟炸機部隊執行轟炸任務。羅雲衝也正式晉升爲戰略打擊第一軍的少將軍長(以前只是代軍長)七月底,濟州島上的六個轟炸機團成立戰略打擊第二軍,原本廖漢翔想把郝東覺要過去。擔任第二軍的代軍長的。郝東覺拒絕了,並且在七月底的時候返回了舟山,繼續留在海軍航空兵的編制範圍之內。

七月份結束的時候,唐帝國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已經在日本本土總共投下了18萬噸炸彈與燃燒彈(其中燃燒彈大概15萬噸)日本本土上的大城市全都遭到了轟炸,人口在20萬以上的中型城市有八成捱了炸彈。唐帝國的轟炸機部隊已經開始向小城市,村鎮,甚至鄉村投擲炸彈。

從八月份開始,轟炸的強度繼續提高。除了繼續打擊那些還有工業目標,以及轟炸價值的大城市之外。兩個戰略打擊軍的兩千多架轟炸機開始轟炸部分戰術目標。包括鐵路,公路,橋樑等等。而在轟炸這些目標的時候。使用地多半爲高爆炸彈,而不是燃燒彈,這實際上也解決了燃燒彈匱乏的問題。

同月,部分戰略轟炸機還承擔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去日本的內海,港口布雷,封鎖日本的內海交通線。部分轟炸機(戰鬥機)甚至開始轟炸在日本內海活動的船隻。同時,帝國的潛艇部隊也開始在日本近海活動,襲擊靠近日本本土航行的商船。一些潛艇甚至連帆板都不放過!

第二軍也得到了擴充,增加了三個團的轟炸機。在繼續支持陸軍的全面進攻之外,已經將重點轉移到了對日轟炸上來。

八月這一個月,兩個軍的轟炸機就在日本投下了二十三萬噸炸彈(水雷)幾乎每架轟炸機每天都有一次任務,至少兩天一次任務。其中,投放的水雷達到了15000餘枚。從戰後的資料來看,這一個月之內,就有25萬噸在日本內海與近海航行地商船被水雷炸沉,而這個月。帝國潛艇部隊擊沉的商船才18萬噸。

九月份是對日轟炸的高潮,隨着年底即將到達,以及日本的防空戰鬥機部隊幾乎全線崩潰,轟炸任務更爲繁重了。當時,每架轟炸機都有兩套機組成員(包括了航空勤務人員)這樣就能夠保證轟炸機處於最佳狀態,飛行員與勤務人員也能夠得到足夠的休息。幾乎每架轟炸機每天都要執行兩次轟炸任務,其中一次是掛炸彈去轟炸地面目標,另外一次則是掛上水雷,去佈雷。

這個月內,三千多架轟炸機向日本本土投放了25萬噸炸彈(燃燒彈)23萬枚水雷,對日本六十多座城市進行了轟炸,還炸燬了十多座重要的橋樑,摧毀了一百多節機車(主要是“隼”的戰果)炸燬上千部車輛,還在日本內海與近海擊沉了三十多艘大型船隻。另外,護航戰鬥機與執行自由獵殺任務的戰鬥機還擊落了數百架日本飛機,這其中包括了一百多架戰鬥機。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轟炸機羣連續創造着新的投彈(雷)紀錄。到年底的時候,兩個軍(第二軍已經擴充到了十二個團的編制)一共向日本投下了150萬噸炸彈(燃燒彈)12萬枚水雷,以及數千萬分傳單(傳單的威力往往比炸彈還要大)根據戰後獲取的資料,23年年底時,日本的工業生產力降低到了戰前的兩成左右,至少有2500萬城市居民逃往鄉村,日本超過七成的工廠被炸成了廢墟。更爲重要的是,隨着大量佈雷開始,日本的內海與近海航線已經被徹底封鎖,日本的船隻與戰艦都不敢出港。日本與美國的海上交通也基本上被斷絕了(這是帝國潛艇部隊的功勞)饑荒已經爆發,連肚皮都吃不飽,日本人還怎麼打仗?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對日戰略轟炸是完全成功的。從23年初到23年年底,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之內,帝國轟炸機部隊就摧毀了日本的國家基礎,瓦解了日本的戰鬥力。雖然,對日戰略轟炸與朝鮮半島,南洋戰場沒有直接聯繫,但正是這麼猛烈的轟炸,讓日本軍隊沒有彈藥作戰,軍人沒有糧食來填飽肚子,日軍侵略部隊纔會被迅速的擊潰。

對日戰略轟炸還證明了一點,即轟炸機可以書寫新的歷史。自杜黑提出了“制空權”的理論之後,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戰略打擊力量。相對而言,歐洲戰場上德國與英法,俄羅斯之間的轟炸就算不了什麼了。也正是如此,後來德國纔會向唐帝國大批量購買戰略轟炸機(後來還建立了自己的戰略轟炸機生產廠)大部分“狼鳩”後來都被低價出售給了德國(因爲唐帝國有更好的轟炸機了)這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戰場上的局面。

對日作戰還沒有結束,只要日本的軍國政府不宣佈投降,那麼轟炸就會繼續進行下去。用帝國代首相宗漢欽的話來說,寧可日本寸草不生,也不能讓日本軍國主義份子芶延殘喘。只有當日本宣佈投降,帝國的轟炸機纔會停止向日本本土投擲炸彈!

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下)第37節 擊敵軟肋第36節 攻勢護航第36節 分兵第32節 最高目的第59節 遲到的炸彈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14節 好友相遇(上)第26節 糾纏第29節 美軍的反擊第4節 共勉第21節 利器第49節 決戰之機第59節 忠孝兩難全第3節 好友的前程第31節 窒息效應第7節 敵人出動第36節 奔赴沙場第42節 化學戰第21節 預備隊第54節 驚喜交加第2節 利好消息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3節 是戰是和?(下)第33節 無悔的反擊第4節 緊急出發第16節 高層的戰爭第3節 軍人的傷第18節 關島捷報第34節 聯合艦隊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7節 勝利大進軍第16節 陸上旋風第36節 曙光第22節 夜間轟炸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43節 熱血燃燒第16節 憤怒的陸軍上將第6節 重要的螺絲釘(下)第56節 偶然因素第54節 飛行員爭功第39節 勝利的希望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下)第44節 圍獵第53節 鞭長莫及第43節 敲門磚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16節 英雄凱旋(下)第13節 情報欺騙第39節 歐洲新聞第36節 最後的輝煌第23節 慶良間海戰第49節 戰鬥警報第36節 攻勢護航第26節 空中司令部第34節 迫敵出戰第74節 南下的通道第7節 壯士斷臂(下)第58節 旗開得勝第12節 鮮血換來的經驗第39節 岸基轟炸機的反擊第41節 追殲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25節 選位第22節 兜圈子第38節 輕重有別第12節 友好演習(下)第43節 明修棧道第5節 挺進西南第17節 絕不手軟第25節 重拳出擊第44節 犧牲的價值第13節 前哨戰第54節 “神風”襲來第34節 海軍武官(上)第18節 成本問題第14節 影子殺手第43節 醒悟第4節 大舅子來訪第45節 主動邀戰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9節 意外的結果第69節 瘋狂的反擊第13節 死裡逃生(上)第29節 烈火地獄第34節 進與退第15節 理性思考第16節 安全艦隊第53節 真正的偷襲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22節 分工合作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21節 新位置(上)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25節 遺憾第53節 慌不擇路第36節 最後的輝煌第20節 前進第2節 擴大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