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錯過的機會

bookmark

第17特混艦隊錯過了一次極有可能轉敗爲勝的機會(也僅僅是推測,無任何站得住腳的論據)如果當時第17特混艦隊拉響防空警報,解除無線電靜默,立即讓戰鬥機起飛,並且抓緊時間讓趕來增援的36架F4F補充燃料,重新升空,艦隊也迅速的轉入防空陣型的話,那麼第17特混艦隊還是有希望的。

弗萊徹做出的決定根本就沒有人可以解釋,“魚鷹”與F4F的差別實際上很大。首先“魚鷹”比F4F大得多,其次,採用的是鷗型翼,而美國採用鷗型翼的是F4U,而當時F4U還沒有服役呢。美國飛行員,還有戰艦上的瞭望員憑什麼將兩種外形差別極大的戰機混淆?當時,不管是唐帝國還是日本海軍都絕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而且,最關鍵的是,唐帝國海軍戰機機翼上的徽章與美國戰機機翼上的徽章(當時美國海軍戰鬥機還是舊式塗裝,與日本的很相識)有很大的區別,而戰鬥機飛行員的視力都是一等一的好,這麼重要的識別標誌竟然沒有看出來。

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當時艦隊的無線電軍官(負責監視艦隊附近的無線電活動)竟然沒有注意到那架戰機發出的電波。更可笑的是,弗萊徹這個少將竟然根據一條無法證實的消息來做出一個決定艦隊生死的決定。當然,還有太多的事情是無法解釋的了。比如說,在當時艦隊稍微加強一點防空力量也不會有任何損失,可弗萊徹卻沒有這麼做。…

那名駕駛F4F擊落“不明飛機”的戰鬥機飛行員一踏上“列剋星敦”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就被兩名陸戰隊士兵帶到了禁閉室,然後被關了起來,準備在戰役結束後送去接受詢問。弗萊徹下令一艘驅逐艦去飛機墜落的地點尋找倖存飛行員,結果這艘驅逐艦在那片海域轉了半個小時,沒有任何發現。

隨後,F4F開始降落,因爲每艘航母都只留了12架戰鬥機。所以航母上的機庫,飛行甲板都騰了出來,航母上很“空曠”有足夠的空間接納這些戰鬥機了。弗萊徹並沒有下令讓戰鬥機起飛,而是繼續讓艦隊按照預定航線前進。

弗萊徹的這些決定都非常的反常,讓人費解。依當時的情況來看,弗萊徹的這些決定的一個基礎就是,第17特混艦隊並沒有暴露。而且他堅信,唐帝國的第二特混艦隊在馬里亞納羣島北面海域,根本就不會有唐帝國艦隊出現在這附近。

實際上,弗萊徹並沒有什麼大的錯誤,或者說這些錯誤的責任並不在他的身上(這實際上成爲了後來弗萊徹沒有上軍事法庭的最重要的原因)在第17特混艦隊出發的時候,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判斷唐帝國只有第二特混艦隊與第三特混艦隊參戰,在“菲律賓”海戰中遭到重創的第一特混艦隊並沒有參戰。而當時,一艘在馬里亞納羣島西北方向上活動的美國潛艇曾三次差點捕捉到一支龐大的艦隊(正是第二特混艦隊)而在最後一次擦身而過的時候,這艘潛艇將電報發了出去。時間是三日下午。這封電報很快就被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收到。隨後就發到了第17特混艦隊。弗萊徹據此判斷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不在附近並沒有錯,同時,他也不可能知道第一特混艦隊就埋伏在距離關島不到200海里的地方。再結合第一批前來第17特混艦隊的F4F在半路走散。以及當時第17特混艦隊無法與這批駐關島的戰鬥機做直接聯繫(一直在保持無線電靜默)等因素,弗萊徹相信那不是敵機,很有可能是一架F4F也是有理由的。

如果一定要追究弗萊徹的責任的話,那麼這名美國海軍少將最大的責任就是嚴重缺乏一名艦隊司令官應有的警惕性,以及在作戰行動中過於謹小慎微,而不敢大膽地猜測,做出果斷的判斷與決策吧。這實際上更應該歸納於能力,而不是責任。

其實直到這個時候,第17特混艦隊還沒有失去最後的一絲機會,這個機會就是那架發現了第一特混艦隊的“卡特琳娜”式海上巡邏機。可這個機會最後卻喪失在了關島美軍指揮官的手裡。

“卡特琳娜”被擊落的時候,已經把發現第一特混艦隊的電報發了出去。這條電報也沒有發完,可其中有至關重要的一句,那就是在發現的敵艦隊中有航母。這一條消息就足夠讓任何一名指揮官做出進攻的決定了。關島美軍航空司令部是在九點五十三分拿到電報地,而且,美軍指揮官也做出了決定,可這卻是一個很荒謬的決定:立即安排附近的另外一架偵察機去核實,而不是立即派遣轟炸機羣發動攻擊。

第一特混艦隊當時有一個漏洞,那就是沒有立即擴大防空戰鬥機的巡邏範圍(實際上當時最主要的是組織進攻。而不是防禦,實際上艦隊當時也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談仁皓後來並沒有因此受到指責,反而得到了嘉獎)那架收到了基地命令的偵察機就在第一特混艦隊北面大概75海里的地方巡邏。十點十五分,這架水上飛機發現了前方正在高速航行的艦隊,還有正在陸續升空的轟炸機。兩艘頂風航行地航母,還有艦隊上空密密麻麻的轟炸機簡直太好辨認了。這架海上巡邏機在五海里外就看清楚了艦隊。可飛機上的電臺出了問題,無法發出信號。水上飛機立即掉頭返航(也不知道美國飛行員在想什麼,如果換了同樣的情況,唐帝國的飛行員肯定會一直跟着艦隊的)飛機上的通信員(水上飛機的機組成員是五人)在十點三十五分修好了電臺,並且立即發出了電報。此時,這架水上飛機距離第一特混艦隊已經有八十海里之遙了,因此艦隊的無線電探測裝置沒有發現這束電波(就算髮現了也不會受到重視的)關島美軍指揮官這次沒有再猶豫了,立即就下令讓轟炸機準備起飛,同時還把電報轉發給了第17特混艦隊。可當時從第17特混艦隊趕來的第一批艦載戰機已經到達了關島上空,正在陸續降落到安德森機場(當時關島上的轟炸機都部署在這個機場,而另外一個野戰機場平時不駐紮轟炸機,因爲沒有配套的彈藥與燃料補給設備)跑道被佔用了,根本就無法讓轟炸機起飛。雖然機場指揮塔臺已經儘量與這些正在陸續降落的戰機聯繫,讓他們先在機場上空盤旋,可艦載戰鬥機用的無線電頻道與島上機場地頻道並不一樣。結果,直到十一點過,在前兩批艦載機降落之後,掛上了炸彈的轟炸機才陸續起飛。還有一點相當重要,這批轟炸機沒有戰鬥機的掩護。部署在關島的戰鬥機全都派出去了,而從塞班島上起飛的戰鬥機根本就無法飛到第一特混艦隊的上空。

弗萊徹在十點四十三分拿到了電報,這次,他沒有任何的遲疑了,立即命令所有的戰鬥機都緊急升空,艦隊轉入防空隊形,並且開始加速。但是現在已經太晚了,他只剩下了最後四十分鐘地準備時間,甚至還不到四十分鐘。

180海里的距離,對唐帝國的轟炸機羣來說。也就最多一個小時的航程而已(作戰半徑在200海里範圍之內的時候。“魚鷹”與“翠鳥”在滿油情況下都可以以180節的最大巡航速度飛行,而不需要考慮節約燃料)機羣是在十點二十三分離開第一特混艦隊上空的,弗萊徹在十點四十三分才收到警報。這已經晚了二十分鐘!

第一架F4F在十點五十八分才離開了“列剋星敦”號的飛行甲板,而“黃蜂”號上的F4F還要晚三分鐘起飛。在弗萊徹下達了戰鬥命令時,這些戰鬥機都沒有補充燃料,有些還在接受檢修。勤務人員能夠在十五分鐘之內讓這些戰鬥機起飛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顯然,這太晚了。

兩艘航母要各放出30架戰鬥機,如果是唐帝國的航母地話,最多隻需要十五分鐘地時間,可美國航母上的勤務人員的素質可比不上經歷太多“鍛鍊”地唐帝國的勤務人員。這些戰鬥機用了二十五分鐘才完成起飛,而且還有六架因爲故障被留了下了。而第一批戰鬥機(小隊)要向飛到20海里,3500米的最小攔截半徑與高度上。從加速爬升開始,至少需要十分鐘的時間。換句話說,第一批進入攔截空域的F4F是在十一點1十二分左右到達的,而此時,唐帝國海軍的第一波轟炸機羣距離第17特混艦隊大概只有30海里,距離美國戰鬥機的攔截線也就十海里左右,前出的那個小隊的“隼”式戰鬥機已經以雙機編隊散開,搜尋海面上地艦隊(因爲機羣到達發現艦隊的海域需要一定時間,而艦隊不可能靜止不動。所以護航戰鬥機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前出爲轟炸機羣搜索艦隊,這樣跟在後面的轟炸機羣就不需要分散力量,而且可以迅速的發動攻擊)率領護航戰鬥機羣的是安士樂少校。在大部分戰友,上級都去了第二航空聯隊的時候,他被留了下來,並且隨艦隊參加了在南洋地區的作戰行動。那並不是他喜歡的戰鬥,在南洋戰場上,日軍的戰機數量很少,而且飛行員素質很差。到了後期,幾乎所有地戰鬥機都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而不是空戰任務。談仁皓回到第一特混艦隊,他肯定是最高興的幾個人之一了,因爲他知道,這個曾經率領他們獲得了大量戰果與榮譽的指揮官會再次率領他們獲得輝煌的勝利。

十點十五分的時候,安士樂就看到了前下方(“隼”在執行前出護航任務的時候,如果天氣晴朗,那麼一般會在4500米高度飛行。而此時雲層已經飄到了艦隊的東南方向上,艦隊的西面是晴空)的那些正在努力爬升的美軍戰鬥機。此時雙方距離大概七海里。安士樂沒有任何遲疑,他一邊呼叫僚機跟上,一邊推下了油門杆,開始加速,朝着最前面那兩架F4F就撲了上去。緊跟在安士樂座機後方大概300米處的僚機上的飛行員一邊跟着加速,一邊迅速的呼叫周圍的戰鬥機,以及跟在後方的轟炸機羣。

兩架突然從頭頂上俯衝而來的“隼”在第一輪攻擊中就幹掉了兩架F4F。安士樂與他的僚機都是王牌(當時,只有戰鬥機中隊長有資格用王牌飛行員做副手,其他的王牌飛行員都必須要帶新手,這樣才能讓“菜鳥”儘快成長爲“老鷹”兩人已經配合作戰兩年多,相互之間非常的熟悉與瞭解,甚至可以說是心靈相通,不需要任何廢話,就能夠迅速的理解對方的意圖。那些“菜鳥”級別的美軍戰鬥機飛行員,還有性能差得多的F4F哪是安士樂他們與“隼”的對手。

兩架“隼”如入無人之境,剩下的十架F4F在五分鐘之內又被擊落了三架,安士樂一個人就增添了三個戰果。當另外七名美軍飛行員看到兩架唐帝國戰鬥機座艙外那塗滿了的擊墜標誌(這時候美國飛行員的眼神還真不錯,那些擊墜標誌可要比飛機機身與機翼上的徽章小多了)時,立即嚇了一條,這可是兩名貨真價實的王牌飛行員!

此時要逃跑已經太晚了,五分鐘之內,接到召喚的另外十架“隼”陸續趕了過來,這些戰鬥機飛行員同樣優秀,其中有兩個王牌,還有四個即將成爲王牌的飛行員。

其他的美軍戰鬥機飛行員也知道了西面正在發生的戰鬥,F4F在加速趕過來攔截唐帝國的戰機。同樣的,在安士樂他們後面,另外兩個小隊的在接到召喚之後,立即開始加速,轟炸機羣裡的俯衝轟炸機與魚雷轟炸機則已經分散成了兩股,朝着第17特混艦隊的方向快速殺去。第一特混艦隊射來的利箭已經到達了!

第28節 “發動機”第28節 混亂的線索第10節 無畏的飛鷹(上)第6節 雙重任務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23節 裂日第10節 敵蹤第29節 亡羊補牢第17節 瘋狂的火力第32節 特種先鋒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34節 將軍的眼淚第19節 乘勝前進第11節 咽喉第21節 大轟炸第32節 命運轉折點(下)第44節 突擊“大和”號第36節 幕後兇手第43節 單程轟炸第27節 大小姐(下)第8節 海圖上的推演(上)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41節 百密一疏第34節 火力打擊第24節 沒有選擇的選擇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4節 風波平息(上)第1節 兩月第69節 瘋狂的反擊第50節 強強對抗第13節 痛定思痛(上)第7節 擊敵要害第3節 是戰是和?(下)第21節 全面備戰第75節 救兵第28節 因陋就簡第3節 打撈第66節 終結者第34節 海軍武官(下)第8節 馬蜂式進攻第9節 全面開花第60節 殺敵務盡第39節 夜間搶位第30節 巨炮時代第13節 死裡逃生(上)第45節 暗度陳倉第27節 伏擊第5節 戰略部隊第37節 擊敵軟肋第15節 四兩撥千斤第59節 局勢逆轉第30節 無奈的抗爭第48節 鯉魚躍龍門第42節 穿梭轟炸第25節 目的地第25節 瘋狂的“神風第36節 分兵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30節 兵行詭道第3節 好友的前程第33節 掃蕩第22節 整頓第24節 關鍵情報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下)第56節 毫不遜色的反應第24節 關鍵性勝利第9節 神奇的戰果第49節 百密一疏第20節 戰役準備第40節 橙色惡魔第11節 無奈之舉第16節 兵行險招第51節 艦炮殺戮第28節 深淵的邊緣(上)第82節 新判斷第44節 奇兵第11節 開幕第41節 大洋第65節 目標塞班島第55節 致命錯誤第31節 強勢第9節 意外的結果第43節 醒悟第29節 殺回戰場第17節 蠻牛不蠻第38節 紙上練兵第49節 危險與機會第12節 鮮血換來的經驗第23節 慶良間海戰第41節 讓敵人絕望第56節 海上攔截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上)第12節 兄弟之益第77節 正面戰鬥第52節 登陸硫黃島第19節 平靜中的涌動第10節 無畏的飛鷹(上)第23節 荊棘之路第74節 南下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