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陰差陽錯

bookmark

第三特混艦隊的行動在很大的程度上扭轉了局面。轟炸第一特混艦隊的那些美軍轟炸機是在九點四十分左右陸續返回兩座還可以勉強使用的機場的。而此時,美軍正在組織一次規模更大的轟炸行動,還有數十架轟炸機集中在這兩座機場上。

在遭到突然襲擊之後,美軍立即就反應了過來。現在的美軍已經不是參戰初期的美軍了。與唐帝國在太平洋上鏖戰了大半年,美軍官兵的素質提高了很多,而且警惕心理也提高了不少。唐帝國的轟炸機剛走,兩座機場上的美軍官兵就行動了起來。工程兵迅速的搶修好了一段大概,500米長的跑道,而部分轟炸機則直接在草坪上起飛,根本就沒有使用跑道。美軍官兵在這個時候唯一犯下的錯誤是,他們沒有爲轟炸機更換彈藥,那些轟炸機上攜帶的仍然是高爆彈,而不是穿甲彈!

這兩座機場上的美軍轟炸機原本計劃對拉包爾進行今天的第二輪轟炸,出發時間在七點半左右。機場上的勤務人員在六點半之前就爲這些停放在機庫裡的轟炸機裝滿了燃料,並且掛上了彈藥,這樣在接到出發命令之後,飛行員可以立即登機,而不需要在做多餘的準備工作了。瓜島上的美軍雷達在確定了唐帝國轟炸機的返航方向之後,就立即下令這些轟炸機起飛,沿着唐帝國轟炸機的返航方向飛行,肯定能夠找到唐帝國的航母。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可同樣因爲緊急起飛,勤務人員根本就沒有時間爲轟炸機更換彈藥。要將儲備在地下彈藥庫裡的穿甲彈運出來,卸下轟炸機上的高爆彈,再掛上穿甲彈,這至少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而半個小時之後,恐怕就找不到唐帝國的艦隊了。

也正是這個失誤,結果美軍失去了重創“岱海”號的機會。那枚命中“岱海”號航母的炸彈如果是一枚1000磅的航空穿甲彈(大概454公斤。與唐帝國地500公斤穿甲彈威力相當)的話“1岱海”號就算不會沉沒,也肯定會失去戰鬥力,被迫撤出戰鬥,結果第一特混艦隊就只剩下一艘航母,而不是現在的一艘“半”航母了。

此時,美軍的指揮系統也比較混亂。實際上美軍首先發現了第三特混艦隊,但沒有在這支艦隊裡發現航母。所以就放棄了對第三特混艦隊的轟炸,將更多的力量用來對付外海的第一特混艦隊。而到九點時,美軍指揮官也在爲到底應該攻擊第三特混艦隊還是第一特混艦隊而犯愁。

第一特混艦隊的航母威脅更大,但第三特混艦隊近在咫尺,那些巨炮地威脅也不小。唯一相同的是,這次必須要用穿甲彈,而且是1000磅的穿甲彈,而不是高爆彈。也正是這個原因,機場上的勤務人員花了一個小時來組織其他可以起飛的轟炸機,並且爲這些轟炸機換上穿甲彈。

就在美軍飛行員登上轟炸機。勤務人員啓動了轟炸機的發動機。

Wшw¸ ttk an¸ C 〇

機羣準備起飛的時候,災難到來了。美軍指揮官做夢都沒有想到,原本正在逃跑的唐帝國艦隊會殺個回馬槍。而且一開始,就是成批的巨彈落下來,全是用來對付地面目標的高爆彈!

嚴師琪也算是用上了血本。在對地炮擊中,戰列艦地主炮是不能輕易使用地,一是主炮身管的壽命有限,而且無法在海上更換,必須要返回港口,用專門的設施更換(一根主炮炮管地重量超過了100噸,在海上根本就無法更換),二是成本高昂。一根炮管的價格超過了一艘驅逐艦的價格,而且一發巨彈的價格更是可以用來購買數百發200毫米的炮彈了。這次,嚴師琪也管不了那麼多了,那兩座機場都在島嶼的腹地,距離海岸線有近十海里“55毫米炮彈是打不到機場上去的,而巡洋艦的主炮又不足以完全壓制住美軍機場,所以嚴師琪讓戰列艦的主炮全部使用高爆彈,參加壓制美軍機場的炮戰。

戰列艦主炮地彈藥主要有兩種。一是高爆彈,二是穿甲彈(另外還有一種教練彈,但不會在實戰中使用)。在對海作戰中,用的全是穿甲彈,400毫米穿甲彈的威力足以幹掉任何一艘戰艦。高爆彈就主要用來對地轟擊,在1000公斤的彈體內,裝了數百公斤的高能炸藥(穿甲彈的重量稍微輕一點,但裝的炸藥過一百多公斤而已),一枚炮彈就足以摧毀附近500米範圍內的所有地面目標,其威力是其他任何彈藥都難以比擬的。也正因爲戰列艦地主炮很少參加對地炮擊,所以戰列艦上一般攜帶七成的穿甲彈,三成的高爆彈。而一艘戰列艦上的主炮彈藥總共在3000枚左右(與主炮數量,以及戰艦的彈藥藏容量有直接關係,一般一門主炮的最大備彈量是250到400發),當時第三特混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上一共裝載了9000,枚主炮的炮彈,其中高爆彈就有2500枚。這個數量足夠摧毀數座美軍的機場了。

炮擊的密度並不高,隨着每一發巨彈落下,機場上就像是地震了一樣。炮彈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從空中砸落了下來,在接觸到地面的一剎那間發生猛烈的爆炸。數百公斤的高能炸藥在地面上留下了直徑數十米,深十多米的巨大彈坑,而飛散的彈片,還有巨大的火球立即籠罩了周圍數百米的空間,將這個範圍內的所有人造物體都破壞殆盡。

在水上飛機的引導下,炮擊的準確率很高。本來海軍火炮的精度就要比陸軍火炮高得多(海軍火炮主要對付的是海面上高速航行的戰艦,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這也造成了同口徑海軍火炮的價格比陸軍火炮高出數倍的結果),即使是在十四海里的距離上,400毫米炮彈的撒佈範圍也在500米之內,而在這個距離上,陸軍重炮發射的炮彈恐怕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正是第三特混艦隊殺了這個回馬槍,結果兩座機場上的美軍戰機還來不及起飛就被摧毀在了地面上,絕大部分暴露在外面的美軍官兵(主要是飛行員與航空勤務人員)都沒有躲過炮擊。

在炮擊過程中,第三特混艦隊有遭到了美國岸防火炮的頑強還擊。

好幾艘巡洋艦都受了傷,反而是壓在前面地戰列艦沒有受到多大損傷。

美軍岸防火炮最大口徑才203毫米,而且大部分都是155或者127毫米的中口徑火炮。這些火炮是無法對付戰列艦的,打在戰列艦主裝甲帶上的炮彈就如同給戰列艦撓癢一樣。

炮擊從九點五十分持續到了十點四十分,直到幾架水上飛機判斷美軍機場已經沒有目標可以炮擊之後,艦隊這才離開了美軍岸防火炮的打擊範圍。除了幾艘巡洋艦開始轉移目標,轟擊美軍的炮兵陣地之外,戰列艦與驅逐艦都退了出去。嚴師琪也一直有種膽戰心驚的感覺,瓜島是美軍在所羅門羣島的核心地帶,周圍有十多萬美軍,還有其他十幾座機場,誰能保證美軍地轟炸機不會從別的機場上起飛?他的任務只是去摧毀那兩座美軍的機場,美軍的岸防炮兵陣地不在打擊範圍之內,他也就懶得用心了。

在第一特混艦隊的轟炸機到達之前,美軍只有大概五十分鐘的喘息時間。雖然此時周圍另外幾座機場上集中了一批轟炸機,可數量太少了,加上來還不到二十架。根本就無法威脅到唐帝國的艦隊。且美軍的指揮中心已經被摧毀,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其他機場上地美軍官兵根本就不知道瓜島那邊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沒有接到出擊地命令。直到第三特混艦隊在十一點半離開了瓜島海域,返回了喬治亞海峽,準備逃跑的時候,美軍的轟炸機纔開始陸續起飛,而此時,從第一特混艦隊殺來地轟炸機已經到達了。

在第一特混艦隊轟炸機的壓制下,美軍機場再次失去了作戰能力,而且第一特混艦隊的轟炸機是分成了好幾個批次陸續到達的,其中從“興凱湖”號上起飛的轟炸機就分成了四個批次,另外“岱海”號還在十一點過後放出了兩個批次的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對美軍機場的壓制轟炸一直持續到了下午一點半左右。在此期間。美軍的航空兵一直處於癱瘓狀態,不但無法組織起反擊,甚至連抵抗的能力都沒有多少。

談仁皓原本還計劃在黃昏之前再進行一輪轟炸,可他在下午兩點左右受到了顏國忠的命令,爲了避免兩支艦隊受到更大地損失,艦隊立即撤退,離開所羅門羣島海域。此時,第三特混艦隊已經穿過了肖特蘭羣島(所羅門羣島北部的一座小羣島),正在全速北上。脫離美軍轟炸機的打擊範圍,預計在傍晚左右就能到達外海。談仁皓也不想再冒險了,這場戰鬥打到這個地步,他已經完成了任務,第一特混艦隊已經有航母受傷,再出現損失的話,那麼第一特混艦隊就將被癱瘓掉了。接到了顏國忠的命令之後,談仁皓立即下令艦隊轉向,脫離戰區,向北返航。

可以說,這場戰鬥中,唐帝國與美國的軍事指揮系統都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雙方都在交戰的時候出現了混亂情況,只是,唐帝國艦隊的運氣更好一些,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三特混艦隊地配合絕對算不上默契,但卻陰差陽錯的抓住了幾個關鍵時間點,最終獲得了勝利。這既是運氣在海戰中的體現,更是唐帝國官兵素質在海戰中的體現。

從兩支特混艦隊的行動來看,從交戰開始,到最後撤退,實際上都缺乏有效的合作。比如,在第一特混艦隊對美軍機場進行了第一次轟炸之後,如果能夠迅速的把消息送給第三特混艦隊,讓第三特混艦隊立即轉移戰場,壓制那兩座美軍機場的話,美軍的轟炸機根本就無法起飛,也就無法威脅到艦隊了。可當時,這個重要的消息根本就沒有送出去,第三特混艦隊認爲自己已經完成了任務,所以就按照計劃撤退了。如果不是郝東覺搞了那一手,迫使第三特混艦隊殺個回馬槍的話,恐怕兩支艦隊的損失會更加巨大,而且也無法完成任務,錯過摧毀兩座最重要的美軍軍用機場的機會。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美軍之中。比如在機場遭到轟炸的時候,美軍的消息傳遞用了十五分鐘的時間,而在這十五分鐘之內,原本有好幾座機場上的戰機可以立即起飛,避免被摧毀在地面上,可這個機會卻被錯過了。另外,在第三特混艦隊殺回來,繼續炮擊的時候,美軍的指揮系統機會混亂,防空部隊,岸防部隊,航空兵都無法有效的配合。而當時美軍在瓜島附近海域有幾十艘PT魚雷艇,如果這些魚雷艇能夠在當時殺出來的話,就算無法威脅到第三特混艦隊,也將迫使第三特混艦隊在完成炮擊之前撤出戰場,或者是降低炮擊的強度,避免機場受到更大的損失。

指揮系統混亂的情況實際上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差別只是嚴重的程度而已。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不可能從根本上彌補指揮環節上的缺陷的。這也是爲什麼唐帝國與美國在大戰期間都限制了特混艦隊規模的原因,艦隊的規模越大,指揮上的隱患就越多。而後來,唐美兩國都在研製更好的通信設備,更合理的配製司令部的人員,以提高指揮效率,提高各部隊協同作戰的能力。

在這種混亂的戰鬥中,真正決定勝負的出了運氣之外,就是官兵的素質,特別是那些身臨戰場的指揮官的素質。唐帝國在這方面有着巨大的優勢,而這些軍官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

第35節 決定性情報第39節 左鉤拳第1節 潛力大爆發第21節 免戰牌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6節 報道第25節 再接再厲第27節 進與退第68節 奪路而逃第17節 心中的悲痛(上)第35節 內相復出第5節 回家第58節 垂死反抗第60節 新的壓力第25節 遭遇戰第65節 戰場轉折第10節 不可能中的可能第30節 無奈的抗爭第21節 全面轟炸第27節 進與退第47節 迷一樣的對手第15節 戰爭宣言(下)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70節 保命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2節 特混艦隊(上)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62節 拼死一搏第29節 炸彈開路第33節 轉向迎敵第13節 天羅地網第18節 關鍵點第55節 全速出擊第11節 避嫌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9節 靜觀其變第30節 公平決鬥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30節 心領神會第59節 戰利品第38節 輕重有別第17節 不可爲而爲之第24節 將軍感言第12節 無法完成的使命第15節 側翼衝擊第5節 南風第43節 逐一排除第1節 潛力大爆發第10節 澳洲捷報第6節 重要的螺絲釘(上)第38節 空中截擊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20節 叫戰第26節 拂曉出擊第55節 致命錯誤第5節 新任司令第28節 要害第17節 敵情分析第5節 大戰役第7節 獨苗第60節 告別艦隊第3節 是戰是和?(下)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18節 最後威脅第26節 鋼鐵巨獸第11節 荒漠基地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16節 惺惺相惜第66節 硝煙散盡第56節 絕途第25節 回天乏術第3節 打撈第9節 一路西風第10節 開導第85節 亡羊補牢第51節 起因第7節 有主見的誘餌第27節 堅強盾牌第35節 逃生第25節 耐心第6節 聯合遠征艦隊第19節 平靜中的涌動第45節 合理冒險第71節 大膽的計劃第14節 內部鬥爭(上)第52節 誘人的目標第24節 沸騰的夜晚第56節 海上攔截第27節 集中炮擊第32節 大海軍第46節 接力打擊第14節 內部鬥爭(下)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上)第34節 彈雨第31節 突然打擊第2節 擴大戰線第51節 大戰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