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全面轟炸

bookmark

“第四特混艦隊那邊可以給我們提供兩艘巡洋艦與四艘驅逐艦。”郝東覺負責跟黃曉天聯繫,“他們的很多戰艦都返回國內做定期維修了,這是能夠提供的最大限度的支持。”

“少卿也答應給把他們的炮擊編隊交給我們指揮,有六艘巡洋艦與八艘驅逐艦。”談仁皓迅速的計算了一番,“現在我們手裡有十三艘巡洋艦,十五艘驅逐艦,比我們之前的規模還要大!”

“不過,第四特混艦隊的那些戰艦要明天下午在聖喬治亞海峽南面會合,而第四特混艦隊將在明天晚上進入俾斯麥海,大概在後天一早就能到達萊城東面的海峽。”

“他們與第二特混艦隊在後天下午會合,然後在夜間機動到攻擊陣位。”談仁皓在海圖上標出了兩支艦隊的航線,“第四特混艦隊的炮擊編隊也將在明天下午與我們在聖喬治亞海峽南面會合。看來,我們得在明天上午就出發。現在那幾艘戰艦的情況怎麼樣了?”

“都不怎麼樣。”郝東覺嘆了口氣,“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不斷,我已經讓官兵們儘可能的搶修戰艦,出航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不遇上美軍的轟炸機,炮擊也沒有問題。”

“下午讓艦隊完成補給,晚上出了維修戰艦的人員之外,其他官兵都要抓緊時間休息。”談仁皓也知道這八艘還能作戰的戰艦的問題。

“另外,儘量與港口方面聯繫,讓他們提供一批人手。給伙房那邊打個招呼,這幾天的飯菜安排豐盛一點。”

“我都安排下去了,港口方面已經保證會爲我們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大概顏國忠也已經打了招呼了。”

“那麼,我們就看明天白天海航到底能夠創造出一個什麼樣的奇蹟吧!”

當天第一特混艦隊的官兵忙得昏天黑地的。雖然這五艘巡洋艦與三艘驅逐艦的損傷還沒有嚴重到使戰艦必須返回國內維修,但是那麼多的小毛病,很有可能導致戰艦在作戰中出現大問題。比如“尉遲恭”號上的雷達就出了問題。而當時這邊沒有備用零件,結果談仁皓不得不與舟山聯繫,讓後勤部門空運一批零件過來。另外,“段志玄”號地九門主炮中有六門的身管壽命已經到了極限,雖然還可以使用,但是其精度已經低得連對地炮擊都不那麼精準,而運送過來的新炮管要在三日之後才能到達。還有兩艘驅逐艦上的鍋爐艙中彈,鍋爐還可以使用。卻很容易出問題。反正,這八艘戰艦都是滿目瘡痍,就算可以繼續執行戰鬥任務,誰也不敢保證戰艦不在半途出現嚴重的故障。

很多官兵都沒有能夠在夜間睡個安穩覺,就算艦隊司令給他們下了命令,輪番休息,可大部分的官兵仍然在繼續忙碌着。戰鬥是不可能推遲的,而他們是戰艦上的官兵,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戰艦在作戰的時候突然出問題,這小則導致戰艦退出戰鬥。大則導致戰艦被摧毀。這個代價需要用鮮血與生命來補償的,而那正是他們的鮮血與生命,現在流汗。總比在戰場上流血好得多。

第二天一早,第一特混艦隊的八艘戰艦離開了拉包爾港。當時還有一批港口裡的人員在戰艦上繼續進行維修工作。這些人是在艦隊經過了布因錨泊地的時候離開戰艦的。可想而知,當時艦隊裡的情況有多糟糕。

也就在第一特混艦隊離開了拉包爾港的時候,部署在拉包爾,布干維爾島以及瓜島上地海軍航空兵岸基部隊也開始對馬基拉島與倫內爾島進行轟炸了。當時布干維爾島上有四座機場(全是野戰機場),一共部署了八個中隊地戰術飛機,其中五個中隊的轟炸機,三個中隊的戰鬥機。瓜島上有四座機場(有三座是野戰機場),一共部署了九個中隊地戰機,其中五個中隊的轟炸機。四個中隊的戰鬥機。另外拉包爾這邊還有六個中隊的戰機,只是因爲距離太遠了,所以這些戰機要首先到布干維爾島或者瓜島上的機場去補充燃料,或者是在返航的時候降落在這兩座島嶼的機場上,然後才能返航。

爲了摧毀馬基拉島與倫內爾島上的美軍機場,顏國忠一共調動了二十二個中隊,共700餘架戰機,其中轟炸機大概450架,另外還有200多架戰鬥機。而所有的戰鬥機都可以掛載炸彈與火箭彈執行戰術轟炸任務。

另外,顏國忠還在萊城這邊部署了200多架重型轟炸機,這些轟炸機也將參加作戰行動。

實際上,當時海航在戰區裡的戰機部署密度已經超過了戰區地承受能力,這麼多的作戰飛機在指揮上也是件麻煩事。以當時儲備在前線的彈葯以及航空汽油的數量來看,最多也就支持這些戰機執行兩天的轟炸任務,然後就得等待補給船隊了。這已經足夠了,而且按照談仁皓的要求,實際上只需要一天的轟炸,而在艦隊前去炮擊之後,那些超額部署的戰機都可以撤到後方去,以減輕前線的壓力。

首先到達地是戰略打擊部隊的重型轟炸機。在七點的時候,120架“狼鳩”飛到了馬基拉島上空,對島上的三座美軍機場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共投下了大概600噸炸彈。十分鐘後,另外近100架“狼鳩”對倫內爾島上的兩座美軍機場進行轟炸,投下了400多噸炸彈。因爲這些轟炸機都是高空進入的(美軍的高射炮數量多得嚇人),所以轟炸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隨後到底的偵察機陸續確認美軍的五座機場全都沒有被徹底摧毀,而且美軍的戰鬥機正在陸續升空。

七點半,海航的第一批戰術轟炸機到達了馬基拉島上空,三個中隊的“海雕”負責摧毀機場跑道,兩個中隊的“射水鳥”負責壓制美軍的防空陣地,而爲其護航的是兩個中隊的“隼。”當時,馬基拉島上空已經有三個中隊的F4U(實際上與唐帝國兩個戰鬥機中隊的規模相當)升空。整個轟炸行動都在激烈地戰鬥中進行,美軍戰鬥機拼了命地進行攔截,可到來的唐帝國戰機數量確實是太多了。

第一批轟炸倫內爾島的海航戰術轟炸機是在七點五十分的時候到達的,這批轟炸機羣中有兩個中隊的“海雕。”兩個中隊的“射水鳥”以及兩個中隊地“隼。”因爲這些轟炸機是從布干維爾島起飛的,所以到達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當時在倫內爾島上巡邏的美軍戰鬥機大概有50架左右,雖然美軍戰鬥機做了勇猛的攔截,但是最後並沒有阻止那麼多的唐帝國轟炸機投下炸彈。

海航的第一輪轟炸剛剛結束,從拉包爾出發的轟炸機羣到達了。這個機羣的規模小得多,而且半路上還分成了兩批。中途沒有在瓜島上降落,而是準備在返航的時候再去瓜島補充燃料。

前去襲擊馬基拉島地機羣裡有一箇中隊地“海雕”,一箇中隊的“射水鳥。”以及兩個小隊的“隼。”這批轟炸機在八點過十分就到達了馬基拉島上空,而當時美軍地戰鬥機正在向北追趕之前的那一批轟炸機,結果島嶼上空根本就沒有美軍的戰鬥機。

轟炸倫內爾島的機羣裡有一箇中隊的“海雕”,一箇中隊的“射水鳥”,以及一個小對的“隼。”這批轟炸機到達的時間是八點十五分。

當時倫內爾島上空的美軍戰鬥機已經被前一批到達的護航戰鬥機給驅散,因此也沒有任何戰鬥機在島嶼上空巡邏。

實際上,真正起到破壞效果地正是這批從拉包爾起飛的轟炸機。這批轟炸機幾乎摧毀了島上的美軍防空陣地,而且還使三座機場徹底的癱瘓掉了,幾十架在機場上來不及起飛的美軍轟炸機被炸燬。不過,戰鬥還沒有結束。海航的猛烈打擊其實才剛剛開始。

九點。從瓜島與布干維爾島上起飛的第二批轟炸機羣陸續到達了馬基拉島與倫內爾島上空。這此它們沒有遇到美軍戰鬥機的攔截。之前升空的那些美軍戰鬥機就算沒有被擊落,也沒有多少剩餘燃料了,而且島上地雷達站是第一個被炸燬的。當唐帝國的第三批轟炸機羣到達的時候。大部分美軍戰鬥機已經降落到了沒有被摧毀的機場上,有的甚至就在機場旁邊的平坦草坪上降落。因此,當轟炸機突然出現在了機場上空,投下了炸彈的時候,美軍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的反應。

到這時候,美軍航空兵指揮官才意識到,唐帝國航空兵最猛烈的打擊到來了。在兩個多小時之內,已經有超過500架各種類型的戰機“光顧”這兩座島嶼,除掉200多架重型轟炸機,另外還有300多架戰術飛機。

而就美軍在此之前收到的情報來看,唐帝國海軍航空兵在前線部署的戰機也不過就300多架而已,而七點多到達的那批轟炸機是不可能在九點的時候再次飛回來的。美軍指揮官立即判斷,唐帝國所有的戰機都已經出動了。

實際上,這個判斷是錯誤的,到十點的時候,規模最大的一批轟炸機到達了馬基拉島與倫內爾島上空,此時兩座島嶼上的美軍已經徹底的失去了防空掩護,只能任憑那些轟炸機在他們的頭頂上投下炸彈。到這時候。美軍航空兵指揮官判斷唐帝國投入的戰術戰機至少在500架以上,這遠超過了之前唐帝國海航所投入的戰機數量。接着,美軍指揮官把消息發了出去,要求後方儘快提供一批戰鬥機過來,並且保證將在夜間清理出一段跑道來接收這些戰機。

從中午開始,海航大規模的轟炸就結束了。戰略打擊部隊的重型轟炸機在中午的時候進行了第二輪覆蓋式轟炸。從下午開始,海航的戰術轟炸機以及掛上了炸彈,火箭彈的戰鬥機就開始在兩座島嶼上空進行自由獵殺任務。另外還有一批“海雕”攜帶着子母彈開始在兩座島嶼上的美軍機場撒佈定時炸彈,以延遲美軍修復機場的時間。

子母彈在戰爭初期一直被作爲秘密武器使用,到了24年中期的時候,美軍也從揀到的幾枚沒有爆炸的子母彈上獲取了製造子母彈的技術,並且在24年年底將他們自己的子母彈送上了戰場。其實子母彈最大的作用不是破壞,而是威懾。用任何常規辦法都很難有效的清楚無規律的定時炸彈,可這些定時炸彈並不是無法清楚的。最簡單,也是最迅速的辦法就是直接在遠距離上用槍彈易爆這些定時炸彈。或者是用裝上了防盾的推土機,或者是乾脆用裝上了推土鏟的坦克將定時炸彈給推到安全的地方去,然後再做處理。反正,到了25年這個時候,子母彈破壞機場的效果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的顯著了。

實際上,在戰爭中,交戰雙方都知道島嶼機場的重要性,可同時也都清楚島嶼機場很容易遭到破壞。要徹底杜絕對方破壞島嶼機場的能力是不可能的,那麼要保證機場正常使用,採用更好的保護方法,以及更快捷的修復手段就極爲重要了。比如將彈葯庫,燃料庫等重要基礎設施設在地下,或者是分散保管。而採用簡易跑道修復組件更是快速修復跑道的有效辦法。

當時,唐帝國工程兵可以在三個小時之內就修復被炸燬的跑道,至少可以供戰機降落與起飛。美軍的工程兵修復跑道的速度也差不多。

這就決定了,如果無法進行持續的轟炸的話,那麼就只能徹底的摧毀掉敵人的機場,或者是炸死敵人的工程兵,摧毀敵人修復機場的設備,讓機場變得毫無修復價值。白天的轟炸往往無法達到這個目的,因此夜間的近距離炮擊就顯得極爲重要了。

第31節 秘密任務第18節 離弦之箭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21節 曼哈頓計劃第67節 聯合登陸第31節 軟肋第24節 復出第5節 戰略部隊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24節 衝鋒的號角第20節 新戰術第39節 艦隊分配第20節 孤軍深入第60節 殺敵務盡第54節 重型魚雷第36節 後發制人第5節 戰略反擊(上)第14節 惡鬥第1節 噩耗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44節 戰術推論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58節 垂死反抗第28節 風雲突變第50節 強強對抗第13節 死裡逃生(下)第11節 不歸之途第44節 圍獵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55節 截殺第47節 喜訊第51節 紕漏第5節 戰役發動機第49節 決戰之機第23節 微小的砝碼第52節 誘人的目標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下)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1節 誰的責任第53節 擅自行動第31節 新的嘗試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1節 兩月第45節 前途艱難第23節 危機重重(上)第67節 聯合登陸第87節 憤怒在燃燒第20節 玄機第16節 無奈的抉擇第14節 年輕人的建議第19節 嘲弄(下)第69節 新指揮官第29節 歸隊第16節 新參謀長第26節 鼴鼠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13節 復仇的第44節 圍獵第32節 艦隊南下第23節 補救第9節 美國人的奇蹟第35節 關鍵因素第31節 目標第30節 無奈的抗爭第4節 良將庸兵第2節 異類第7節 冒險第34節 敵人並未放棄第45節 擋箭牌第24節 附帶問題第10節 日本艦隊的動向第23節 裂日第8節 殺雞用牛刀第31節 軟肋第45節 驅逐艦艦長第28節 因陋就簡第11節 貴族與平民第38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34節 雙豐收(上)第18節 戰略走向(下)第42節 堡壘戰場第57節 圓滿的戰果第3節 海航的戰略轟炸機第34節 自救第30節 共榮共辱第12節 完美轟炸(下)第58節 旗開得勝第36節 調虎離山第85節 搶先轟炸第8節 小試身手第41節 拉開架勢第4節 最後的掙扎第35節 強弩之末第36節 曙光第71節 蚊集式攻擊第3節 新制度第1節 重振艦隊第24節 關門打狗第2節 異類第69節 小勝與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