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蚊子艇”

bookmark

麥克阿瑟確實在考慮放棄瓜島上的爭奪。莫爾茲比港那邊的戰鬥讓他已經感到了危險,而此時他手裡的力量也無法讓他同時在所羅門羣島與莫爾茲比港兩個方向上保持足夠的防禦力量。另外,他還得考慮新赫布里底羣島的安全問題,如果一直與唐軍在所羅門羣島糾纏的話,結果就是他在兩個方向上都守不住。

到這個時候,麥克阿瑟所能夠調動的部隊已經非常有限了。當時美軍在西南太平洋戰區一共投入了大概45個師的地面部隊,而這其中已經有15個師的兵力在之前的戰鬥中消耗掉了。留在莫爾茲比港的有兩個師,瓜島上還有兩個師(都被打殘了),馬基拉島上有一個師,倫內爾島上有三分之二個師,另外在維拉港有三個師,新赫布里底羣島其他島嶼上還分佈着兩個師。除去這些部隊之外,麥克阿瑟手裡只有19個師的兵力,而這19個師中,有12個是撤下來休整的,絕大部分都沒有滿員,而且傷病不少。而另外7個師都是新編部隊,戰鬥力低不所,甚至連裝備都沒有配齊。

地面作戰部隊的兵力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艦隊與航空兵。

第三艦隊只有三艘小型航母了,而且這三艘航母已經被困在了維拉港,嗅到了氣味的唐帝國潛艇已經在維拉港拉起了兩條封鎖線,在沒有足夠的護航戰艦的保護下,這三艘航母只要離開了岸基反潛巡邏機的掩護,肯定會被蜂擁而上的潛艇給幹掉。除此之外,第三艦隊只有五艘又老又舊,而且還全部帶傷的驅逐艦可以使用,而這五艘驅逐艦都在布里斯班港,別說去參加戰鬥,能夠順利的航行到所羅門羣島就已經非常不錯了。換句話說,第三艦隊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哈爾西現在還在國內與總統交涉。希望得到更多的戰艦,可問題是,就算調來更多的戰艦,那也是五月中旬以後的事情了,在此之前,第三艦隊就只有一個空架子,以及幾艘無法出航地戰艦。

航空兵方面的問題更大,與唐軍鏖戰這麼久。美軍在戰場上損失的飛機已經超過了2500架,其中至少有1800架戰術作戰飛機。而當時美軍部署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飛機一共才3000架左右。更慘烈的是,損失的這1800架作戰飛機都是最新型號的,而留在後方的都是F4F之類已經被一線作戰部隊淘汰下來地戰機。另外美軍至少損失了2000餘名飛行員,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經驗的飛行員,雖然補充來的飛行員超過了3000名,但問題是,這些補充來的都是新飛行員,難以在戰鬥中搭檔重任。

航空兵的基礎,也就是機場也幾乎被唐軍給破壞掉了。馬基拉島。倫內爾島,塔古拉島,莫爾茲比港那邊的機場都處於癱瘓狀態之中。甚至連修復的價值都沒有,沒有機場,航空兵的飛機也就無法參加戰鬥。

用句不客氣的話來說,此時麥克阿瑟已經山窮水盡了,就算他再有野心,就算他再不願意承認失敗,實際上,他已經失敗了。在唐軍的強大攻勢面前,他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保住一頭。放棄另外一頭。

以當時美軍地實力,他甚至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更別說同時在所羅門羣島與莫爾茲比港擋住唐軍的進攻了。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莫爾茲比港的重要性遠在所羅門羣島之上。所羅門羣島只是珊瑚海的大門,雖然唐軍要進攻澳洲大陸的話,就必須要奪取珊瑚海的制海權,但是隻要美軍仍然控制着新赫布里底羣島,唐帝國海軍艦隊進入珊瑚海的通道就只有一條,只要美國海軍還有能力作戰。那麼就可以在珊瑚海上擋住唐帝國艦隊的步伐。可莫爾茲比港則是進攻澳洲大陸的直接跳板,只要唐軍佔領了莫爾茲比港,就可以直接從阿拉弗拉海方向進入珊瑚海,然後在澳洲大陸東北登陸,再向大陸核心的東南地區推進。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莫爾茲比港肯定比所羅門羣島重要。用個形象的比喻,所羅門羣島是澳洲大陸這座院子花園的柵欄,而莫爾茲比港就是院子主體建築地大門。

從戰役的層面上來看,防守莫爾茲比港要比防守所羅門羣島更容易一些,至少還可以在修復機場後通過空運來向莫爾茲比港增援兵力,並且在唐帝國艦隊離開珊瑚海西部海域之後安排船隻前往莫爾茲比港。可要想用空運,甚至海運去增援所羅門羣島都極爲不現實。別說唐帝國的艦隊,就算是唐帝國部署在那邊的航空兵都足以阻擋美軍任何形式的增援行動了。當然,莫爾茲比港距離澳洲大陸更近,這也是地理條件上的天然優勢。

除了這兩個層面上的因素之外,麥克阿瑟還考慮到了一點,那就是到七月份,海軍將恢復元氣,到時候有數艘艦隊航母,數艘小型航母服役。另外,大量經過改裝,防空能力得到本質提升的重巡洋艦,“阿拉斯加”級大型防空巡洋艦,以及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都將陸續服役,就算尼米茲想在中太平洋上搞點花樣出來,第三艦隊也肯定會得到補充。如果尼米茲能夠在中太平洋上拖住唐帝國海軍的主力的話,那麼第三艦隊有有希望在西南太平洋上奪取制海權,到時候不但能夠守住莫爾茲比港,而且還有可能發動反擊所羅門羣島的戰役行動。這樣一來,戰局又將被拉平了。

通過各方面的綜合考慮,麥克阿瑟的決定很簡單,放棄所羅門羣島,全力守住莫爾茲比港,並且利用從所羅門羣島上撤下來的部隊去鞏固新赫布里底羣島的防禦,爭取在這裡建立新的防線,將時間拖到七月份,等待發動戰略反擊!

這是大方向上的戰役決定,而具體的戰術決定是,儘快將倫內爾島與馬基拉島上的那近兩個師的兵力撤到新赫布里底羣島去,而瓜島上的守軍將繼續堅持,如果能夠挺到七月份那就最好,就算堅持不到七月份。也可以拖住唐帝國軍隊的步伐,讓唐軍無法立即組織兵力進攻新赫布里底羣島。

換句話說,麥克阿瑟將瓜島上地美軍做爲了棄卒,是戰役的犧牲品,而他要保全的是倫內爾島與馬基拉島上的美軍。這一點,談仁皓與顏國忠都沒有預料到,至少兩人在美軍的大撤退開始的時候,都沒有想到。麥克阿瑟竟然將瓜島上的兩萬多美軍給徹底的拋棄了。

戰役安排是決定下來了,可問題是,有什麼辦法可以撤出倫內爾島與馬基拉島上地美軍?空運是顯然不行的,當時麥克阿瑟手裡已經沒有多少運輸機了,而且美軍沒有制空權,更重要的是,這兩座島上的機場仍然沒有修復。除了空運,就只剩下了海運。麥克阿瑟手裡還有一批速度在12節以下的運輸船隻,可這些船隻都是執行戰略運輸,而不是戰術運輸任務的。美軍更沒有制海權。這些船隻沒有任何可能將島上的美軍撤走。當時,麥克阿瑟需要的是一種速度快,而且可以執行戰術運輸任務的船隻。驅逐艦。快速運輸船是最理想的,可麥克阿瑟根本就沒有這兩種艦船。結果,麥克阿瑟能夠找到地就只有幾十艘盯艇了!

PT艇地正式名稱是“魚雷快艇”,這是在鐵甲艦時代,魚雷出現在戰場上之後,首先由法國人提出的一種新海戰戰術下的產物,即利用裝備了魚雷,速度快,機動靈活地小艇去對付那些水下防禦薄弱的鐵甲艦與無畏艦。當然,實戰早就證明了。魚雷快艇可以作爲輔助艦艇使用,可絕不是海戰的主力。在內燃機,以及燃油鍋爐出現之後,魚雷快艇纔得到了全速發展,當時很多國家都製造了速度超過了40節,甚至45節的魚雷快艇,在近海執行防禦任務,甚至伴隨主力艦隊執行作戰任務。

在中太平洋戰場上,魚雷快艇的使用範圍一直不是很廣。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這種排水量幾十噸,最多不過一百多噸的快艇根本就沒承受不住任何形式的打擊,戰鬥機的機關炮都有可能將其擊沉,而在戰機面前,魚雷快艇再靈活,速度再快都是沒有用的,總不可能比戰機還要快,還要靈活吧。不過,在西南太平洋戰區上,盯艇地用途就比較多了。主要是這邊島嶼密佈,而且雙方的戰線(戰場補給線)都比較短,而且戰場範圍狹窄,利用夜色的掩護,PT艇往往能夠發揮出一些預料不到的結果。在之前的戰鬥中,伴隨“華盛頓快車”行動的PT艇就擊沉了好幾艘唐帝國的戰艦(大部分是驅逐艦),並且成功而退。另外,唐帝國的魚雷快艇(隸屬戰區司令部指揮,不在艦隊編制範圍之內)也擔負起了巡邏,偵察,以及輸送小股偵察部隊的任務。

當時麥克阿瑟能夠拼湊起來地PT艇也就只有30多艘,而且這些PT艇基本上都集中在維拉港,可以快速轉移到所羅門羣島去。也就在唐帝國陸戰隊猛攻莫爾茲比港的美軍機場時,麥克阿瑟就下令讓這些快艇儘快轉移到新赫布里底羣島的北部海域,然後利用夜色掩護,把馬基拉島與倫內爾島上的美軍撤出來。而當時,唐軍夜間偵察機主要都在瓜島附近活動,所以根本就沒有發現在22日夜第一次前往倫內爾島與馬基拉島的美軍快艇羣。結果,這天晚上,倫內爾島上的4000多名美軍官兵,還有馬基拉島上的5000多名美軍官兵就擠在幾十艘快艇上撤到了新赫布里底羣島北部的聖埃斯皮裡圖島。

直到23日夜,一架前往倫內爾島執行前期偵察任務的夜間偵察機(安裝有雷達)才發現了聚集在該島附近的十多艘快艇。飛行員還發現島上發生了猛烈的爆炸,美軍在撤退的時候將島上所有的基礎設施都給炸燬了。而且,這些快艇只運載人員,以及一些重要的物資(比如電臺,密碼機,文件等),根本就無法將作戰物資帶走,美軍就只能將所有剩餘物資都毀滅掉,免得落入唐軍之手。

談仁皓在收到電報後,立即明白美軍在幹什麼了。他立即發了兩封電報出去,一是讓顏國忠儘量派一批夜間轟炸機過來,阻止美軍逃跑。

二是聯繫第四特混艦隊,讓黃曉天準備進行夜間轟炸,結果,他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覆。

第四特混艦隊還在所羅門海的北部海域,剛離開萊城不久,轟炸機根本就飛不過來。而海航當時在所羅門羣島上沒有部署夜間轟炸機,甚至連戰鬥機都沒有多少,更難以轟炸倫內爾島。

此時第一特混艦隊是無法立即趕到的,結果談仁皓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那些快艇將倫內爾島上的最後一批美軍給接走了。

天亮前,另外一封情報送到,馬基拉島上的美軍也全部撤往了新赫布里底羣島。

“麥克阿瑟讓部下逃跑的速度還真是不慢啊。”郝東覺明顯有點惱怒,“我們還是慢了一步,不然這兩萬多美軍肯定逃不掉。”

“是我們的判斷有錯誤,麥克阿瑟要救的不是瓜島上的守軍,而是倫內爾島與馬基拉島上的守軍。”談仁皓已經氣憤過了,現在反而平靜了下來,“另外,我們在莫爾茲比港的進攻肯定把麥克阿瑟給嚇壞了,不然他不會主動放棄在所羅門羣島的防禦,以收縮防線,總店加強莫爾茲比港的防禦力量。這也算是好事吧,至少我們不用強攻倫內爾島了。”

“那我們就可以早點回去休整了。”郝東覺也不得不給自己找了個不錯的理由。

“聯繫顏國忠將軍,讓他把陸戰隊派來吧,記得多送幾支工程兵過來。”談仁皓苦笑着搖了搖頭,“儘快修復島上的基礎設施與機場,讓第二特混艦隊的炮擊編隊過來控制住海面,提防美軍的偷襲。第四特混艦隊可以返航了,我們也準備返航吧!”

第40節 出敵不意第58節 重點報復第1節 重振艦隊第22節 最後的努力第15節 橫掃千軍第4節 共勉第8節 信號彈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下)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10節 折中方案第5節 戰略反擊(下)第21節 曼哈頓計劃第44節 突擊“大和”號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23節 慶良間海戰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38節 遮斷轟炸第28節 雨過天晴第39節 拖延第9節 無線電中的戰火(上)第39節 最有價值的炸彈第61節 空中絞殺第15節 羈絆第24節 敢死隊第27節 墨西哥參戰第25節 傾國之力第17節 海軍的觀點第56節 生死線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下)第33節 脫離風暴第47節 阻敵增援第42節 化學戰第17節 敵情分析第36節 主角登場第50節 斷敵退路第17節 圍殲強敵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17節 圍殲強敵第56節 酣暢淋漓第16節 單程突擊第60節 殺敵務盡第43節 美國佬的膽色第17節 陽奉陰違第17節 萬分之一第13節 復仇的第49節 危機第6節 海洋帝國的挑戰第28節 誰輕誰重第31節 接觸第19節 嘲弄(上)第17節 最後通牒第77節 正面戰鬥第4節 倉促的進攻第4節 共勉第21節 橙子第9節 權責第19節 日寇的絕死掙扎第62節 艦隊的作用第5節 實力差距第3節 三大問題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下)第44節 掩護第8節 殺雞用牛刀第14節 大戰局第8節 自由行動權第36節 幫兇(上)第37節 炸彈搬運工第7節 駛向未知海域第9節 新軍事革命(下)第22節 艦隊東進第16節 點撥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16節 無奈的抉擇第2節 戰爭的本質(下)第60節 擴大搜索第17節 返港第77節 慘痛的勝利第73節 混亂戰場第11節 陰轉晴第5節 回家第19節 現實困難第37節 捷報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上)第32節 司令官大會第8節 海圖上的推演(下)第17節 最後通牒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60節 擴大搜索第28節 絕密工程第18節 送佛送到西第5節 地中海風雲第19節 墜落的“海雕”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上)第20節 得力干將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21節 兩份情報(上)第22節 連環重拳(下)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11節 開幕第45節 遲到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