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暗度陳倉

bookmark

早在“中途島戰役”之前,尼米茲就將中太平洋設爲重點戰區,並且在斯普魯恩斯接受調查的那段時間之內策劃好了在中太平洋上的戰略反擊行動。

尼米茲選擇中太平洋爲戰略反擊方向的原因有好幾個。一是夏威夷羣島的戰略重要性不在澳洲大陸之上,而且現在夏威夷羣島已經受到了威脅,必須要儘快解除這個威脅。其次中太平洋海域寬廣,而這次將有六艘艦隊航母,九艘小型航母可以使用,也只有這一海域能夠容納下這麼多的戰艦。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麥克阿瑟沒有能力迅速反攻所羅門羣島,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反擊也不僅僅是由艦隊來完成的,因此戰略反擊不可能在短期內收到明顯的效果,遠不如在中太平洋上展開反擊。

以此三點,尼米茲將重點放到了馬里亞納羣島上,只要能打回馬里亞納羣島,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危機就自然解除了。隨後,唐帝國出兵進攻中途島,這更加堅定了尼米茲的決心。中途島丟失之後,夏威夷羣島門戶洞開,恐怕唐軍在登陸澳洲大陸之前就會先把夏威夷羣島給打下來。因此,必須要首先守住中太平洋上的防線,守住夏威夷羣島,然後才能夠考慮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的要求。

尼米茲的這一判斷並沒有錯,作爲戰區司令官,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是很清楚中太平洋防線的重要性的。夏威夷羣島背後就是美國本土,如果夏威夷羣島落入了唐帝國之手,那麼美國通往澳洲大陸地航線就將遭到封鎖。甚至連美國西海岸都將遭到打擊,之前蠢蠢欲動的墨西哥還很有可能向美國宣戰。這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夏威夷這一塊倒下之後。整個骨牌鏈都會倒下,結果就是美國迅速戰敗。敗得連還手的力氣都沒有。

中途島上地戰鬥還在激烈進行的時候,尼米茲就讓那支已經到達了太平洋地艦隊到珍珠港集中,可結果,四艘新建的戰列艦卻在半路上轉向了聖誕島。接着,尼米茲收到了美國總統的直接命令。那三艘在珍珠港修復了的戰列艦也隨後離開了珍珠港,趕去了西南太平洋戰區。美國總統的命令還不止這一點,當尼米茲得知總統要將西南太平洋設爲重點反擊方向的時候,他立即飛回了國內。

麥克阿瑟只比尼米茲晚了兩天到達華盛頓,接下來,兩人就到底應該在哪個方向上發動重點反擊的問題爭論了起來。尼米茲堅決主張在中太平洋上發動反擊,而麥克阿瑟則堅決主張應該將主力投入到西南太平洋上來。結果,尼米茲沒有獲得勝利,麥克阿瑟已經得到了22個師的增援,具有了反擊所羅門羣島。甚至向南洋進軍的兵力,所缺乏的就只是艦隊,只是讓這些地面部隊發動反擊的制海權與制空權而已。

討論了兩日之後。美國總統調解了兩人之間的矛盾,在保證將把重點放在西南太平洋戰區之後,總統先讓麥克阿瑟返回了戰區。接着就與尼米茲做了一次單獨的會談。尼米茲也得到了他所需要的,而且中太平洋戰區不再是一個次要的戰區。按照總統的話,尼米茲可以留下一支強大的艦隊,在中太平洋戰區發動反擊,協助西南太平洋戰區發動戰略反擊。另外,總統還保證,如果尼米茲能夠將在中太平洋上獲得勝利的話,那麼他將得到進軍馬里亞納羣島地兵力。

帶着總統的保證,尼米茲回到了珍珠港,立即找到了斯普魯恩斯,在徵詢了斯普魯恩斯的意見之後,尼米茲立即讓戰區司令部的參謀軍官策劃好作戰行動。他當然不會放棄在中太平洋上地反擊行動,而第一個反擊重點就是中途島。

當時,第一特混艦隊還沒有離開中途島海域,因此美軍的反擊行動是針對第一特混艦隊制訂的,計劃的核心部分是由斯普魯恩斯親自完成的。斯普魯恩斯很清楚第一特混艦隊的戰鬥力,就算在其他條件基本上持平的情況下,斯普魯恩斯都認爲,他必須要有兵力上的優勢纔有把握殲滅第一特混艦隊。結果,在向尼米茲提出了兵力要求之後,他得到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

隨後,第二特混艦隊前來調換了第一特混艦隊,這一情報也立即被送到了尼米茲的手裡。第二特混艦隊當時只是雙航母艦隊,可尼米茲沒有減少留下來的兵力,不管尼米茲是怎麼想的,他需要的是一次迅速的勝利,而不是一次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獲得的勝利,因此留下足夠的兵力是完全有必要的。

當時,尼米茲留給斯普魯恩斯的戰艦一共有四十五艘,其中六艘航母,三艘大型巡洋艦,十二艘巡洋艦,二十四艘驅逐艦。這些戰艦被編成了兩個特混艦隊,其中第51特混艦隊有三艘艦隊航母,三艘大型巡洋艦,六艘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第52特混艦隊有三艘小型航母,六艘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這兩支艦隊的規模都非常的龐大。斯普魯恩斯獲得了他所需要的兵力,也獲得了他去戰勝對手的兵力。

換句話說,當時派遣到西南太平洋上去的美軍艦隊航母就只有三艘,另外還有六艘小型航母,七艘戰列艦,三艘大型巡洋艦,十六艘巡洋艦,三十三艘驅逐艦。爲了達到迷惑對手的目的,也爲了達到孤立第一特混艦隊(後來是第二特混艦隊)的目的,美軍採用了很多僞裝,以及欺騙手段。

其中,三艘艦隊航母左右兩舷上的舷號都是不一樣的,艦島上左右兩側的舷號也是不一樣的。結果,唐帝國潛艇拍下的照片上就出現了六艘航母的舷號,而實際上只有三艘航母!另外三艘小型航母被僞裝成了萬噸級補給船,因此唐帝國一直判斷美軍只有三艘小型航母去了西南太平洋。留在中太平洋的是六艘小型航母。其他方面地僞裝與欺騙也非常多,比如故意暴露艦隊的行蹤。

當時,率領艦隊南下的是米切爾少將。他是美國海軍新提拔起來地航母特混艦隊司令官。在出發時,尼米茲就向他重點交代了一點。那就是通過兩片唐帝國潛艇重點活動的區域,但是不要過於接近唐帝國巡邏機地搜索範圍。尼米茲的目的就是要唐帝國的潛艇發現艦隊,而唐帝國的偵察機卻不能發現艦隊。這樣一來,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就讓唐帝國地情報部門無法準確的判斷出艦隊的規模了。

尼米茲的這個目的是達到了的,至少這讓唐帝國的情報系統多次相信了美軍主力艦隊正在快速南下,而且其中有大量的主力艦。同時,在中太平洋這邊,尼米茲一直讓三艘小型航母在夏威夷羣島海域活動,而斯普魯恩斯指揮的第51特混艦隊在跟隨米切爾的艦隊離開珍珠港之後,並沒有南下,而是向東航行,繞到了夏威夷羣島地東北面海域,在唐帝國潛艇幾乎不會出現的海域巡邏待機。

在這套計劃中。不得不提到麥克阿瑟的作用。

美國總統在暗地裡向尼米茲許諾之後,又與麥克阿瑟取得了聯繫,明確了太平洋戰場上陸海兩軍地指揮權限。麥克阿瑟是太平洋戰場陸軍總司令。可以統轄指揮所有的陸軍部隊(美軍大部分的岸基航空兵都屬於陸軍指揮,只有少部分屬於海軍陸戰隊指揮,美國海軍航空兵指揮的只有艦隊航空兵),而海軍(陸戰隊在平時不屬於海軍編制。而在戰時則由海軍指揮)地指揮權是在尼米茲手上。另外,總統還明確的告訴了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反擊將是很艱鉅的任務,如果能夠在此期間在中太平洋上取得一定的成果的話,那麼對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反擊是有很大幫助的。

隨後,麥克阿瑟就與尼米茲取得了聯繫。雖然兩人有很大的矛盾,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兩名上將都很清楚一點,不管是中太平洋,還是西南太平洋,哪個方向的失敗都將最終導致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失敗,這次反擊是隻能勝,不能敗的,而獲勝的唯一辦法就是通力合作,而不是相互扯後腿。

明確了這一點之後,麥克阿瑟就保證將首先在西南太平洋上牽制住唐帝國的主力部隊,甚至可以提前發動登陸所羅門羣島的反擊行動,讓唐軍無暇顧及中太平洋戰場。而尼米茲也保證,在完成了中途島的反擊之後,他將立即出兵攻佔威克島,先掃蕩馬紹爾羣島,吉爾伯特羣島,完成打通前往西南太平洋航線的任務,從側翼威脅到所羅門羣島,將兩大戰區連接起來,然後再出兵馬里亞納羣島。

兩名戰區司令官取得了一致意見之後,戰役部署這纔開始,而此時正好是八月初。當時,麥克阿瑟手裡大概有三十個師的地面部隊可以使用,另外還有4000架左右的飛機(其中作戰飛機大概3000架)。尼米茲這邊的進攻兵力也不少,他已經在夏威夷羣島上集中了十五個陸戰隊師(美軍陸戰師的規模比陸軍師大一些,比唐帝國陸戰師的規模也要大一些,一個師的兵力大概兩萬人左右),3500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2700架,包括了大概500架重型轟炸機),還有兩支龐大的登陸艦隊,五支運輸船隊。

八月上旬,尼米茲的所有準備工作都已經到位了。此時他已經向中途島增兵大概五萬人(已經被消耗了一大半),而他還可以在數日之內向中途島運送兩個陸戰師的地面兵力。進攻馬紹爾羣島,威克島,以及吉爾伯特羣島的陸戰隊也已經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工作,大量的作戰物資都已經裝上了那些停泊在珍珠港裡的運輸船上。現在,唯一缺少的就是制海權,而這就要看斯普魯恩斯的行動了。

西南太平洋戰區,麥克阿瑟也讓十五個師的兵力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工作,大批的飛機已經部署到了前線戰區附近,而在布里斯班港與維拉港,數十艘大型登陸艦,上百艘運輸船上都裝滿了部隊與作戰物資。麥克阿瑟所缺乏的也是制海權,而他必須得等待哈爾西的行動,等待艦隊的到達。

八月五日,尼米茲給斯普魯恩斯發去了一封電報,電報裡面只有一句話:10日決戰。這是一句暗號,意思就是,斯普魯恩斯指揮的第五艦隊應該在10日的時候機動到位,在殲滅了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之後,尼米茲將立即向中途島增派兩個師的陸戰隊,擊敗中途島上的唐帝國陸戰隊。同時,陸戰隊還將登陸馬朱羅環礁,而斯普魯恩斯必須得全力壓制住威克島上的唐帝國航空兵,派遣一支特混艦隊轟炸誇賈林環礁,馬朱羅環礁,協助陸戰隊攻佔馬紹爾羣島,然後就是威克島與吉爾伯特羣島。

這些戰役反擊計劃都是早就已經草擬好了的,整個反擊行動的關鍵就是艦隊能否奪取制海權,能否壓制住這些島嶼上的唐帝國航空兵。而到此時,唐帝國的情報部門在這方面是沒有任何收穫的,聶人鳳,甘永興,廖漢翔等人更不知道美軍的大規模反擊就要開始了。

身在第二特混艦隊的雷少卿也不知道艦隊已經處於危險之中,他更不知道,第二特混艦隊成了替死鬼,美軍是按照對付第一特混艦隊的行動來安排打擊力量的,而第二特混艦隊在戰鬥力上是肯定比不上第一特混艦隊的。

在收到了甘永興發來的電報之後,雷少卿並沒有疏忽大意,特別是在看到電報上的落款後,他知道這是談仁皓髮出的警告,而他從來就沒有懷疑過談仁皓的直觀判斷。可問題是,現在雷少卿對戰場局面的把握並不比別人多多少!

第30節 公平決鬥第41節 掃除蛛網第6節 鎖定勝局第38節 輕重有別第9節 迎戰(上)第45節 敵人頭頂第32節 特種先鋒第23節 高效率轟炸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下)第19節 渾水第18節 防空新銳第36節 火焰羣島第61節 力所不及第66節 驚雷第30節 迎頭痛擊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24節 “火炬”戰役第85節 搶先轟炸第30節 心領神會第7節 冒險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34節 從殿堂到戰場第62節 艦隊的作用第3節 各奔前程(下)第17節 返港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50節 砧板上的肉第13節 海陸合作第68節 絕途第25節 孤注一擲第61節 衝刺轟炸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19節 暗藏殺機第30節 包餃子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下)第17節 處理戰利品第29節 艱難的進攻第56節 生死線第33節 冒險伏擊第63節 新式防空作戰第18節 不可控因素第32節 振作第57節 夾擊第56節 搶先攻擊第17節 哈飛第3節 搶地盤第49節 詭異艦隊第11節 幸運潛艇第22節 最後的努力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34節 將軍的眼淚第63節 勝利撤退第77節 慘痛的勝利第58節 飛行員的抗爭第1節 歸來第30節 春季軍演(下)第49節 危機第4節 艦隊的未來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60節 以多打少第71節 電子眼第31節 新的嘗試第8節 臨時政權第31節 新的嘗試第28節 軍人之魂第25節 折斷的利箭(下)第56節 海上攔截第1節 硬通貨第36節 奔赴沙場第21節 大轟炸第72節 實戰檢驗第10節 在硝煙中顫抖(下)第7節 德國海軍的雄心第3節 搶地盤第3節 踢門行動第14節 好友相遇(下)第24節 關門打狗第58節 渾水摸魚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下)第13節 舞動的序曲第71節 炮火的殺戮第22節 艦隊東進第22節 顯示決心第34節 雙豐收(上)第28節 混蛋(下)第22節 縮編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83節 惹來的危險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49節 危機第5節 佔領軍第61節 無功而返第1節 壯志凌雲第8節 帝國恩怨(下)第36節 整軍再戰第46節 “送死”艦隊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