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危機

bookmark

機會總是伴隨着危險出現,因此纔有了“危機”這才詞。而作爲一名戰場指揮官,能夠在危險中發現機會,這將是其與普通指揮官的最大區別。

當斯普魯恩斯在“富蘭克林”號航母上收到尼米茲發來的電報時,他首先看到的不是危險,而是機會。

唐帝國陸戰隊在八日清晨的猛攻迅速的撕破了美軍的防線,而且很快就突擊到了第二條防線外,在尼米茲發出電報的時候,唐帝國陸戰隊的進攻已經達到了高潮,在一個上午幾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了之前一天之內都無法做到的進攻任務。中途島上的指揮官已經在中午的時候發出了緊急請求,希望能夠迅速獲得支援,而當時,唯一能夠支援中途島守軍的就只有斯普魯恩斯指揮的第五艦隊。

“將軍,要不要回電?”

“不用,這份電報是發給我跟特納的。”斯普魯恩斯放下了電文,“艦隊繼續按照之前的計劃前進吧,支援陸戰隊的任務就交給特納去完成。”

參謀軍官沒有多說什麼,立即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艦隊裡大部分參謀軍官都瞭解斯普魯恩斯的脾氣,這位司令官平時的話很少,幾乎只在下達命令的時候纔會開口。另外,他不喜歡有人跟他爭辯,也不喜歡有人違揹他的命令。

斯普魯恩斯走到了司令艙外面,不遠的海面上,另外兩艘艦隊航母沿着同樣的航向前進着。艦隊已經連續向西航行了三天,速度一直保持在18節左右,這是艦隊能夠達到的最快巡航速度了。附近。三艘大型巡洋艦也在以同樣的速度航行。那是新建造的三艘“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在初次見到這三艘大型巡洋艦的時候,斯普魯恩斯還認爲是三艘戰列艦呢。接近250米長地艦體,三萬多噸的滿載排水量。12英寸口徑地主炮,5英寸副炮。這些幾乎都趕得上當時歐洲國家的一些戰列艦,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在戰前建造的戰列艦了。

實際上,當初“阿拉斯加”級的設計基礎不是作爲防空戰艦使用的,而是用來對付唐帝國地重巡洋艦,特別是“節氣”級巡洋艦。以及在戰前已經開工建造,但是沒有完工的“李靖”級大型巡洋艦。另外就是用來對付德國的袖珍戰列艦。該級戰艦最初採用了重巡洋艦的設計標準,這一點主要體現在防護能力上,即只設計一到防魚雷隔艙,較薄的主裝甲,大功率的動力系統等。可後來卻增加了不少的要求,比如安裝三座三聯裝12英寸主炮,以及大量的副炮。這些都導致該級巡洋艦的排水量劇增。

實際上,“阿拉斯加”級更類似於之前的戰列巡洋艦,只是在船型。武備,防禦裝甲,以及運用思想方面並不完全一樣。到23年批准建造的時候。該級戰艦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去對付敵人的重巡洋艦,而是承擔艦隊防空任務,彌補美國海軍航母缺少防空戰艦地漏洞。因此,在建造過程中。40毫米,20毫米口徑的高射炮增加了數十門,另外,戰艦上還留出了改進的餘地(主要得益於巨大的排水量,以及寬大地艦面),爲今後繼續增加防空火炮奠定了基礎。

最初批准建造的只有三艘(“阿拉斯加”號,“關島”號,“夏威夷”號),後來隨着戰爭局勢的惡化,而且在最初的幾次海戰中,美軍艦隊都因爲缺乏足夠的防空戰艦,導致航母損失相當慘重(這個現象一直都存在),而當時美國海軍沒有幾艘跟得上航母的快速戰列艦,重巡洋艦的排水量又都偏小,難以改裝成強大的防空戰艦。因此,美國政府在24年中期又批准了第二批三艘(“塞班”號,“波多黎各”號,“薩摩亞”號)的建造工作,爲了使六艘該級戰艦能夠全部在25年中期服役,美國政府還追加了一批撥款,以加快後三艘的建造速度。

當時,“阿拉斯加”級是美國海軍中除了“依阿華”級戰列艦(加強防空之後)最爲強大的防空戰艦,而且速度達到了33節,完全可以伴隨航母艦隊作戰,作爲航母最主要的護航戰艦使用。這與其最初的設計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導致了該級戰艦的幾個極爲嚴重的缺陷。

一是其高昂的造價,當時“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的造價是“巴爾迪摩”級重巡洋艦的兩倍,而其防空作戰效率卻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其總體造價已經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七成了,換句話說,造三艘“阿拉斯加”的價格就可以造兩艘“依阿華”,而兩艘“依阿華”的綜合作戰能力肯定在三艘“阿拉斯加”之上。

導致造價高昂的原因出了巨大的排水量(作爲防空戰艦,這有點不划算)外,還有其高級指揮系統(最初是作爲巡洋艦領艦設計的,對指揮能力要求很高)。這都導致戰艦的成本高得讓美國都無法承受。這也是“阿拉斯加”只建造了六艘的根本原因。

二是該級戰艦過於強大的主炮火力。當時12英寸以上的主炮幾乎都只出現在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上,沒有任何巡洋艦需要使用這麼大口徑的主炮,甚至沒有任何巡洋艦會使用10英寸以上的主炮,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也導致了戰艦的成本增加)。”阿拉斯加”的防禦能力連200毫米的穿甲彈都無法抵擋,而任何一個對手的巡洋艦都無法抵擋200毫米以上的穿甲彈,而任何國家的新式戰列艦都可以應付14英寸以下的穿甲彈。換句話說,12英寸口徑的主炮是上不上,下不下,沒有任何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這麼大口徑地主炮直接導致全艦排水量增加,導致成本增加。而在其主要任務中,主炮是發揮不了任何作用的,要來何用?

第三就是其排水量。唐帝國第一種專業防空戰艦“李靖”級的排水量不到20000噸。而後來出現地“瑞獸”級也就22000噸。實戰已經證明,“李靖”級與“瑞獸”

級都能夠很好的完成艦隊防空任務。20000噸左右地排水量已經足夠讓戰艦上部署大量的高射炮了,而再大的排水量實際上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因爲任何一艘戰艦上的防空指揮通道都是有限地,那麼可以同時指揮的高射炮數量也是有限的,再增加高射炮的話。也無法將所有高射炮的戰鬥力都發揮出來,還不如多增加一艘防空戰艦划算。

實際上,這都是因爲戰艦在最初設計時的目的不是爲了防空而導致的。這些問題在“李靖”級上也存在,比如240毫米口徑的主炮也沒有多少意義(這是後來“瑞獸”級取消安裝280毫米主炮的根本原因)。

不過,作爲當時美國海軍最強大地防空戰艦之一,“阿拉斯加”級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它地出現,使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在不需要快速戰列艦護航的情況下,第一次擁有了強大的防空能力。

不管“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有多麼的昂貴,在斯普魯恩斯地眼裡。這都是他最爲看重的戰艦。他已經在艦隊防空的問題上吃了不少的虧,特別是在幾次與第一特混艦隊的交手中,唐帝國轟炸機的那幾次漂亮轟炸。往往讓他連抵抗的力氣都沒有。現在有了這三艘防空戰艦,艦隊裡的航母也就更爲安全了。

更讓斯普魯恩斯高興的是,現在所有戰艦上的127毫米(5英寸)高平兩用炮都配備了VT彈。另外,巡洋艦上的雷達都可以爲高射炮指引目標。充分發揮大口徑高射炮在遠距離防空攔截上的作戰效率。

很快,斯普魯恩斯的目光就轉移了回來。艦隊還在繼續前進,尼米茲的電報中沒有提到要第51特混艦隊立即去支援中途島,只是要求斯普魯恩斯留意中途島那邊的戰局。尼米茲這封電報是什麼意思,斯普魯恩斯是很清楚的。唐帝國陸戰隊此時發動強攻,目的恐怕不僅僅是急着打下中途島吧。

自從七日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撤出中途島戰鬥之後,斯普魯恩斯就預料到,敵人已經知道了他的存在,因此纔在最關鍵的時候離開了戰場,留下陸戰隊繼續苦戰。如果敵人沒有預感到危險的話,那麼第二特混艦隊就將繼續在中途島附近海域支持陸戰隊進攻。這曾經讓斯普魯恩斯很擔心,就他所知,第二特混艦隊司令官雷少卿是一個很小心謹慎的人,而且其能力一直在不斷的提高。如果第二特混艦隊決心避戰的話,那麼他就沒有任何機會去幹掉這支有兩艘航母,甚至還得到了兩艘小型航母加強的艦隊。

唐帝國陸戰隊在中途島上的強攻讓斯普魯恩斯看到了機會,在他看來,這次強攻的目的還要把美軍艦隊引出來。而在尼米茲的電報中明顯可以看得出來,第52特混艦隊將去支援島上的陸戰隊,而到時候,第52特混艦隊勢必暴露。如果第二特混艦隊就在戰場附近徘徊的話,那就絕不會放棄這個機會。這同時也是斯普魯恩斯的機會,他要趁第二特混艦隊去打擊第52特混艦隊的時候,找到第二特混艦隊,然後將三艘艦隊航母上的所有轟炸機都派出去。

這也是爲什麼開始斯普魯恩斯不讓參謀發出電報的原因。現在第51特混艦隊絕不能輕易的暴露,必須要隱蔽到達交戰海域,要在敵人所想像不到的時候,從所想像不到的方向上發動攻擊。

斯普魯恩斯在艦橋外站了半個多小時,這纔回到了司令艙裡。”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司令艙寬敞多了,二十多名參謀軍官在裡面忙碌都不顯得擁擠。他又回到了海圖前面。參謀軍官早就在海圖上標出了兩支特混艦隊的航線圖。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特納是不會輕易修改航線的。

這次的作戰行動以奇襲爲主,只要能夠首先發現敵人的艦隊,那麼就能首先攻擊,奇襲的目的達到之後,勝利就唾手可得了。而斯普魯恩斯的安排很簡單,特納的第52特混艦隊單獨行動,那三艘小型航母可要可不要,如果能夠用用三艘小型航母交換第二特混艦隊的話,他肯定很樂意。當然,這只是極端情況,只要有可能,他絕對要保住這三艘小型航母,這樣下一輪的進攻纔有更多的優勢。

那麼,第二特混艦隊在哪?雷少卿會採取什麼樣的戰術安排?另外,現在特納的行蹤有沒有暴露?想到這些問題,斯普魯恩斯立即警惕了起來。至少,現在第51特混艦隊還沒有暴露,他們沒有遇到唐帝國的偵察機,而且驅逐艦也沒有發現唐帝國的潛艇,艦隊裡的無線電監聽電臺一直開啓着,並沒有發現不明電波。

可問題是,特納有沒有被發現?如果第52特混艦隊已經暴露了的話,那麼第二特混艦隊很有可能就埋伏在特納的前面。如果沒有暴露的話,那麼,第二特混艦隊會在哪?

看着海圖沉思了一陣,斯普魯恩斯心裡有數了。只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而這取決於第52特混艦隊有沒有被發現。想到這,斯普魯恩斯把航海蔘謀叫了過來,他調整了艦隊的航線與速度。隨後,他就去找了航空作戰參謀,將艦隊的偵察行動,以及作戰任務先行安排了下去。

艦隊開始轉向的時候,大部分美軍官兵都沒有意識到戰鬥已經迫近了。斯普魯恩斯沒有急着下達戰備命令,這次艦隊裡有不少的新兵,很多人都還不熟悉海上作戰呢。唯一讓斯普魯恩斯感到幸運的是,艦隊航空兵裡的骨幹都是有經驗的飛行員,而且新飛行員的訓練也很到位,這至少能夠保證轟炸中的命中率吧。

第5節 南風第19節 乘勝前進第16節 安全艦隊第25節 抓鬮第56節 偶然因素第81節 謝幕表演第6節 經濟枷鎖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11節 陰轉晴第68節 失之交臂第41節 舍爾的抗爭第5節 挺進西南第33節 不期的相遇第82節 新判斷第3節 軍人的傷第28節 用光所有燃燒彈第15節 理性思考第35節 陸軍搭檔第60節 告別艦隊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28節 要害第23節 上帝的懲罰第47節 再接再厲第1節 歸來第33節 無悔的反擊第2節 時也,命也!第33節 在黑暗中摸索第34節 燃燒的名古屋第18節 再添麻煩第31節 火海上的舞蹈第14節 內部鬥爭(下)第32節 燃燒在繼續第8節 馬蜂式進攻第36節 立足點第15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29節 將軍的葬禮第46節 錯位第39節 火力阻擊第13節 死裡逃生(下)第12節 無法完成的使命第20節 兩敗俱傷第42節 俾爾根海戰第47節 喜訊第36節 排兵佈陣第18節 不可控因素第13節 前哨戰第19節 暗藏殺機第17節 陽奉陰違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19節 尾跡第24節 恐懼第24節 附帶問題第16節 駛向深淵第64節 計劃之外第27節 蓋棺論定第48節 榮譽與驕傲第47節 火速截擊第29節 美軍的反擊第21節 無辜的海軍少將第79節 冷靜的指揮官第72節 雙管齊下第6節 艦隊出擊(上)第24節 艦隊的漏洞(下)第23節 戰爭發動機第26節 黯然離開(下)第29節 退讓第48節 多手準備第48節 大海無蹤第8節 海圖上的推演(下)第26節 變陣第1節 誰的責任第3節 前沿島嶼第61節 空中絞殺第34節 海軍武官(下)第60節 不戰而勝第3節 臨危授命第9節 全面開花第18節 海狼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17節 最後通牒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下)第29節 決戰第26節 火鳥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36節 排兵佈陣終章硝煙散盡第57節 怨念第79節 冷靜的指揮官第30節 公平決鬥第6節 艦隊出擊(下)第23節 滿身傷痕第38節 歸宿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26節 泰山壓頂第34節 美軍反撲第22節 艦隊東進第35節 超級新嫩第16節 迎難而上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