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意外的結果

“中途島海戰”的結果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意外的結果。在這場海戰中,美軍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甚至可以說是吃了不少的虧。不管是損失的戰艦數量,噸位,還是損失的官兵等各方面,美國海軍都比唐帝國海軍要多。可問題是,在戰役結束之後,美國海軍獲得了寶貴的制海權。

尼米茲並不認爲斯普魯恩斯的指揮有什麼問題,第51特混艦隊損失慘重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比如艦隊官兵的素質(原本第51特混艦隊是可以避開第二特混艦隊的偵察機的),還有唐帝國轟炸機部隊的高投彈準確率,以及第52特混艦隊的錯誤判斷,與錯誤行動。這些實際上都是導致第51特混艦隊損失慘痛的直接原因。在整個作戰行動中,斯普魯恩斯很清楚自己的任務與目的,而且最終也完成了作戰任務,將第二特混艦隊趕出了中途島附近海域。

作爲戰區司令官,尼米茲沒有急着去追究誰的責任,他最需要做的是確定下一步的作戰行動。當時,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的大部分參謀都支持立即反攻中途島,趁唐帝國陸戰隊立足未穩的機會,立即派陸戰隊登上中途島。除非唐帝國海軍抽調艦隊趕赴中太平洋,不然的話,美軍陸戰隊可以在第52特混艦隊的支持下攻佔中途島,完成作戰行動!

尼米茲也曾經有過這個想法,因爲中途島實在是太重要了。可問題是,等他把登陸艦隊準備好的時候,唐帝國的運輸船隊也已經到達了中途島。而當時第52特混艦隊還沒有到達中途島附近海域,根本就來不及阻止唐帝國向中途島增援部隊。接着,唐帝國海軍航空兵地戰機開始在中途島上空巡邏。反攻中途島的作戰難度陡升不少,沒有充足的準備。

沒有強大地艦隊,進攻中途島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中途島上地唐帝國陸戰隊已經增加到了三個師(實際上是兩個半師),而要迅速攻佔中途島,至少需要投入四個陸戰師的兵力。而這幾乎是當時尼米茲手裡的所有機動兵力,增援部隊要在25日之後才能到達,如果

陷入中途島的苦戰之中的話,那麼尼米茲地其他反擊計劃就得暫時放到一邊去了。

十三日,斯普魯恩斯趕在第51特混艦隊之前,乘坐飛機,途徑好幾座島嶼,先行返回了珍珠港。在瞭解清楚了情況之後,他立即提出建議,首先攻擊威克島。孤立中途島,甚至可以跳過中途島,在打下威克島之後。立即南下攻打馬紹爾羣島與吉爾伯特羣島,完成尼米茲對麥克阿瑟的承諾,最後集中兵力攻打中途島,或者是進軍馬里亞納羣島。

斯普魯恩斯這個建議的核心思想就是先把中途島放在一邊。完成別的反擊任務之後、再來收拾中途島上的唐帝國陸戰隊。可這個建議的關鍵點是,美軍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艦隊,必須要保證制海權在美軍的手裡,如果

沒有制海權,那麼這個反擊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當時,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還有一艘艦隊航母沒有受傷,這個消息是肯定了的,而且唐帝國隨時有可能向第二特混艦隊增援兩艘小型航母。而美軍在中太平洋上只有三艘小型航母,最多與對手持平,甚至還差了一截。怎麼確保制海權?

如果

從西南太平洋上調遣艦隊回來的話,首先是麥克阿瑟會反對,其次總統也不會批准,最關鍵的是,唐帝國在西南太平洋上屯兵數十萬,如果

哈爾西的艦隊被抽調走的話,那麼唐帝國肯定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到時候新赫布里底羣島,莫爾茲比港,乃至新喀里多尼亞島都將不保,西南太平洋戰區就徹底完蛋了,唐帝國的陸戰隊將迅速登陸澳洲大陸,美軍的防線就將徹底地崩潰!

可問題是,沒有艦隊的話,那麼就無法實施這個計劃。斯普魯恩斯在返回珍珠港的時候還帶回了“富蘭克林”號航母的受傷情況,他保證能夠在反擊開始的時候讓這艘航母編入艦隊作戰。尼米茲沒有急着答應,而是在15日,也就是“富蘭克林”號艦隊航母與那幾十艘護航戰艦返回了珍珠港,在由港口裡的修船工人確定了航母的情況之後,他這才下達命令,必須要在三天之內修復這艘航母,並且讓斯普魯恩斯全權負責航母的修理工作。艦隊必須要在十八日離開珍珠港,與第52特混艦隊會合。到時候,第52特混艦隊將改爲第51特混艦隊,由斯普魯恩斯指揮,特納則調回第五艦隊司令部。

要在三天之內修復“富蘭克林”號航母,這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艘航母在戰鬥中遭到了兩次轟炸,中了五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艦體內,三分之一的艙室被炸燬,而且兩部彈射器都被炸燬,兩臺鍋爐損毀,還有一臺蒸汽輪機損毀,大量的關鍵設備都被損毀。按照以往的修船速度,這艘航母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來修理。可現在,尼米茲只給了斯普魯恩斯三天的時間,而且是從十五日,艦隊到達珍珠港的那一天算起的,實際上,也就只有60多個小時而已。

“戰爭使人瘋狂”這句話並沒有錯,當初唐帝國的“長江”號航母在“菲律賓海戰”中遭到重創,結果在數日之內修復(這成了後來“長江”號無法完全恢復戰鬥力的主要原因,很多維修工作做得太粗糙了,而要讓航母恢復全部的戰鬥力的話,就要完全翻新,這比建造一艘新航母的費用還要昂貴),讓第一特混艦隊擁有了兩艘航母,並且在隨後的戰鬥中擊敗了第17特混艦隊,爲“馬里亞納羣島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現在,美軍也需要一個奇蹟。”富蘭克林”號航母能不能修復,能不能參加下一階段的作戰行動。這將直接關係到尼米茲在中太平洋上地反擊能否成功。

斯普魯恩斯是做出了保證的,尼米茲也沒有再去爲修復航母的事情而煩惱。在“富蘭克林”號被拖上了船臺的時候(爲了加快修復速度,當時航母上的剩餘燃料都沒有被抽出來)。尼米茲也開始着手部署反擊行動地其他準備工作。

陸戰隊方面,尼米茲可以調集四個陸戰師的兵力。而當時集結在珍珠港的美軍登陸艦隊以及運輸船隊,可以保證一次運送兩個師的陸戰隊,以及配套的重型準備,火炮,供其使用一個月地作戰物資。

美軍的運輸與投送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當時美國海軍的大型戰艦都是在東海岸建造的,在戰爭爆發之後,美國西海岸的幾個港口裡都新建了船廠,雖然無法建造大型戰艦,但是卻能夠爲海軍提供登陸艦艇,運輸船隻,以及快艇等小型戰艦。這樣,太平洋戰區可以獲得及時的補充。另外,美國建造的萬噸級貨輪不僅僅是北大西洋上的運輸主力,而且在太平洋戰場上也廣泛使用。比如。在從美國本土到澳洲大陸的航線上,常年有六支以上地船隊在往返航行,而在美國本土到夏威夷羣島的航線上。也有四支船隊在來回運送物資。這些船隊裡貨輪的數量在三十到六十艘之間,如果

臨時加強的話,還出現過由八十多艘貨輪組成的巨型船隊。當時,在太平洋上活動的萬噸級標準貨輪已經有200多艘了。而這些貨輪除了承擔戰略運輸任務之外,還承擔起了戰役運輸工作,尼米茲可以隨時抽調珍珠港裡的貨輪來完成戰役行動。

美軍地登陸艦隊規模也不小。

在參戰後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美軍一直處於戰略防禦狀態,因此在太平洋上沒有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行動,登陸戰艦的損失量比唐帝國海軍小得多。而在戰前,美國就有一支規模不算小的登陸艦隊,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很多沒有建造大型戰艦的船廠(主要是工藝不合格),幾乎全在爲海軍建造登陸艦艇。到25年中期的時候,美國海軍集中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排水量超過1600噸的登陸艦已經超過了25)艘,另外還有數百艘小型登陸艦。這些登陸艦艇的大部分都是部署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當時在珍珠港大概有80多艘登陸艦,足夠讓尼米茲一次性投送兩個陸戰師(第一批登陸部隊只有兩個團,大概5000人左右)。

當時,尼米茲手裡的陸戰隊,登陸艦隊,運輸船隊實際上是爲最後進攻馬里亞納羣島而準備的。打回馬里亞納羣島,這是尼米茲的最高目的,更是他一直在努力的目標。按照尼米茲的計劃,如果

在年底前他能夠反擊成功,而且增援的陸戰隊,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到達的話,他就有足夠的力量反擊馬里亞納羣島了。而用這些兵力去攻打威克島,那就真是拿石頭砸雞蛋!

十七日,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分別在十多艘驅逐艦的掩護下,在夜色之中離開了珍珠港。美軍艦隊出港的時間選擇得相當的恰當。此時珍珠港外已經有了反潛聲納陣,而且珍珠港的守衛部隊已經摸清楚了那些在港口外徘徊的唐帝國潛艇的行動規律。這兩支艦隊是在八點到十二點之間離開珍珠港的,而在此期間,負責監視珍珠港的那些潛艇全都退到外海去爲潛艇充電,而這些潛艇最快也只能在十二點的時候向珍珠港方向航行,而在其到底的時候,港口外的海面上已經平靜了下來。

十八日上午,在一千三百多名船廠工人,以及上千名艦隊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富蘭克林”號航母基本上修復了,並且在當天下午就離開了船臺。已經沒有時間給美軍做航行測試,以及驗收工作了。到當天晚上十點,航母補充滿了彈藥,燃料,食品,淡水。所有的官兵也都來到了航母上,接着,這艘航母就在兩艘大型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八艘驅逐艦的掩護之下,在十二點之前離開了珍珠港,前去與第52特混艦隊會合了,而斯普魯恩斯是在十九日上午才乘坐飛機到達艦隊的。

美軍的反擊計劃也在這個時候完成,斯普魯恩斯指揮擁有一艘艦隊航母,三艘小型航母,以及近三十艘的第51特混艦隊奔赴威克島海域,爭取在十九日夜機動到位,並且在二十日凌晨轟炸威克島。登陸部隊將在二十日清晨登陸威克島。這僅僅只是作戰行動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作戰行動的第一部分。

美軍的作戰行動安排得極爲緊湊。十八日夜的時候,第52特混艦隊在約翰斯頓島附近活動,而在十九日上午,四艘航母在約翰斯頓島西面大概25)海里處會合。此時艦隊距離威克島大概還有80海里,就算以250海里的打擊半徑計算,艦隊也需要航行至少500海里,在不到20個小時之內航行550海里!也就是說,艦隊的速度要接近30節,這簡直可以用狂奔來形容了。

在送走特納之後,斯普魯恩斯就讓艦隊開始加速。這個計劃是他來確定的,最後只是由尼米茲拍板決定,而且攻打威克島的想法也是斯普魯恩斯提出來的。他不是那種喜歡叫苦的上,上次功虧一簣,而這次他知道自己會獲得勝利。至少,到19日半夜的時候,當斯普魯恩斯收到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還在關島的阿普拉港休整的消息時,他知道自己肯定會獲得勝利!

戰鬥沒有如同斯普魯恩斯所安排的那樣進行,凌晨四點左右,艦隊被一架唐帝國的遠程巡邏機發現了,雖然這架巡邏機很快就被擊落,但是艦隊已經暴露。斯普魯恩斯不得不採用備用計劃,艦隊在向西北方向規避的同時,將轟炸時間提前到了六點,而且他留下了一批轟炸機,並沒有用上全力。

第11節 窩裡鬥第38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39節 大敵來臨第36節 後發制人第42節 挑戰第43節 一線希望第29節 遲到的艦隊第42節 穿梭轟炸第44節 重點清除第70節 選擇目標第36節 後發制人第31節 接觸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35節 迎風起飛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48節 圍點打援第6節 籠子裡的野獸第41節 天時地利第26節 不公平的結果第38節 空中截擊第8節 馬蜂式進攻第35節 毫釐之差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61節 棄卒保帥第33節 戀愛(上)第36節 分兵第28節 魚雷攻擊第25節 孤注一擲第3節 是戰是和?(上)第25節 據理力爭第34節 血戰第5節 勝利航線第16節 英雄凱旋(上)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上)第53節 濃縮的都是精華第29節 遲到的艦隊第9節 將領會盟第10節 追殲頑敵第13節 勤勞的短工第40節 直中要害第7節 敵人出動第8節 反擊!?第68節 浴血海灘第50節 近距離遭遇第36節 幕後兇手第27節 萬噸燃燒彈第11節 開幕第19節 墜落的“海雕”第7節 敵人出動第19節 乘勝前進第28節 背敵攻堅第82節 新判斷第59節 秘密部隊第7節 德國海軍的雄心第19節 產業聯盟第9節 全面開花第42節 錯過的情報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23節 震驚之餘第11節 幸運潛艇第35節 毫釐之差第30節 心領神會第2節 潛規則(下)第19節 接戰?第30節 兩難選擇第35節 消失的名城第58節 飛行員的抗爭第30節 公平決鬥第47節 迷一樣的對手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34節 火力打擊第15節 大意的代價(上)第67節 一錘定音第31節 戰局莫測第8節 信號彈第27節 父母親情第13節 圍攻“赤城”(下)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26節 黯然離開(上)第8節 斷氣的北極熊第39節 大敵來臨第90節 勝利?失敗?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27節 大小姐(上)第60節 不戰而勝第13節 登陸日本第46節 兩敗俱傷第16節 琉球失守(下)第15節 對抗演習第8節 敏感技術第17節 刁難第66節 狂轟亂炸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4節 錯過的晉升第42節 大敵來臨第28節 背敵攻堅第21節 全面轟炸第6節 重要的螺絲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