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成本問題

bookmark

聶人鳳與甘永興要談仁皓處理的是兩艘俘獲的戰列艦,這不是那兩艘從珊瑚海上拖回來的美國戰列艦,而是在日本的造船廠裡的兩艘沒有完成的戰列艦。

在日本新軍攻克了本州島之後,帝國陸軍就立即控制了日本本州島上的關鍵設施,其中就包括了數座大型造船廠。這次,帝國陸軍最大的收穫就是那兩艘沒有完全建成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二艘“武藏”號與第三艘“信濃”號。

在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曾經計劃一共建造四艘“大和”級戰列艦,其中第二艘“武藏”號與第三艘“信濃”號在戰前都已經開工,只是建造進度一直不是很快。這就是日本國力的具體表現。在戰爭爆發前三年,日本就已經開始戰爭準備,大量建造新式戰艦,可日本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國力來支撐起一支足以與唐帝國海軍媲美的艦隊。

從設計到建造完畢,“大和”號花了六年的時間,直到戰爭爆發後一年多,這艘戰列艦才服役。第二艘“武藏”號的建造工作拖的時間更久,原本計劃在“大和”號之後半年服役,可結果一直拖到日本海軍被徹底擊敗,其本土遭到了毀滅性的戰略轟炸,這艘戰艦都沒有能夠徹底完成。在日本新軍攻佔了本州島之後,“武藏”號才完成了大概八成的建造工作,正在進行最後階段的棲裝。第三艘“信濃”號的建造進度就更慢了,在其被帝國軍隊接管的時候,其艦體地建造工作纔剛剛結束。

當這兩艘“半成品”的戰列艦落入帝國手裡之後。聶人鳳就立即向首相提出,由海軍接管這兩艘戰列艦,首相也立即批准了這一要求。在聶人鳳找談仁皓討論怎麼處理這兩艘戰列艦之前。海軍的人員就去接管了這兩艘戰艦,而且對這兩艘戰艦地情況做了初步判斷。另外。還有一批帝國的船舶工程師到了日本,針對兩艘戰艦地情況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當時,擺在帝國海軍面前的選擇有很多。比如將這兩艘戰艦造好,然後編入海軍的戰鬥序列。出售給同盟國,比如德國。以加強同盟國的海軍力量。拆下其關鍵設備,提供到需要的部隊去,比如將其主炮送給陸戰隊,用來武裝火力支援船。甚至是拆掉賣廢鋼鐵等等,這些都是海軍的選擇。而談仁皓的任務就是,論證完成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將其提供給德國海軍的可行性。

這可以說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沒有能力完成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如果

有。那麼需要投入多少資金以及人力才能夠完成建造工作。如果

這些都能做到,那麼在完成建造工作之後,戰艦的保養。以及給養問題怎麼解決。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由衆多小問題組成的大問題,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

首先需要確認地是這兩艘戰列艦能否完成建造工作,而這就涉及到了日本的工業基礎能否承擔起建造工作。而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在戰爭期間,日本地工業基礎幾乎被徹底的摧毀了,別說爲船舶建造業提供支持的重工業,就連民用輕工業,比如食品工業,紡織工業都被徹底摧毀,日本本土連一座像樣的工廠都沒有剩下,憑什麼來支持兩艘主力艦地建造工作?沒有鋼鐵廠,沒有基礎交通設施,沒有化工廠,沒有大型機牀,沒有大型水壓機,甚至連大型起重機都沒有,還怎麼來建造大型戰艦?

除了工業本身之外,承擔這兩艘戰列艦建造工作的日本船廠的基礎設施也被徹底摧毀,而且,當時停在碼頭旁棲裝的“武藏”號在轟炸中捱了好幾枚炸彈,艦體受到了嚴重損壞,日本舊軍在撤退的時候,還用數百公斤炸藥徹底破壞了這艘戰艦,使其在港口裡坐沉。而停在船臺上的“信濃”號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帝國陸軍接手的時候,船體已經倒在了船臺上,光是將其扳正就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

如果

依靠日本本國的能力的話,是不可能完成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的,甚至無法恢復正常的狀態。那麼,就只能依靠帝國的能力來繼續完成建造工作了。當時,有兩種辦法可以選擇。

一是將這兩艘戰列艦拖回帝國的造船廠,在帝國的造船廠繼續建造。可這裡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帝國沒有足夠大的船塢來容納這兩艘戰列艦。另外,日本海軍採用的建造標準,以及建造工藝與帝國海軍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修改帝國造船廠的建造方法,同時得培養一批新的工人。更重要的是,帝國海軍沒有多餘的大型船臺來容納這兩艘戰列艦了。而“信濃”號的船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壞,根本就無法直接拖回帝國,至少也得在日本完成基本的船體建造工作才能下水。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繼續在日本完成建造工作,可問題是,不管是將帝國本土建造的零備件運送到日本去,還是幫助日本恢復一定的船舶建造能力,在日本本土建造零備件,這都意味着巨大的花費。

還有工人的問題,就算能夠在日本找到一批熟練的技術工人,要將其組織起來,恢復戰艦的建造工作,這也需要很多的時間,以及大量的投入。

換句話說,這兩種辦法實際上都不現實。談仁皓當時做了一個大概的統計,最後用數據說明了這個問題。

如果

選擇前一種辦法,即拖回帝國的造船廠,在帝國本土完成建造工作的話,那麼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期得花上至少兩年的時間,而其投入的資金超過了建造四艘“新省會”級戰列艦的全部花費。可問題是,在當時,帝國海軍地第三批“新省會”級戰列艦即將完工。如果

開工建造第四批“新省會”級戰列艦的話,也就最多隻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花費還少得多。也就是說。在這兩艘“半成品”戰列艦上地投入根本就不划算。

如果

選擇後一種辦法的話,那麼需要花費的時間更久。僅僅恢復日本本土的部分船舶建造能力就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然後完成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所有的時間算上,至少得花上兩年半的時間。另外,培養工人,建造基礎設施的花費肯定非常巨大。還要將原料運送到日本去。這就需要更多的投入,而其花費絕不會比前一種辦法少多少。更主要的是,這不符合帝國對日本的態度,首相是絕不會同意幫助日本恢復工業基礎的。

實際上,這就已經決定了,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是難以完成的。當然,這兩艘戰列艦的情況並不完全一樣。

“武藏”號的建造工作大部分已經完成,雖然戰艦受了不少地損傷,但修復並不麻煩,而修復之後。可以前往帝國的造船廠完成接下來的建造工作,而其投入並不是很大,花費的時間也可以控制在一年之內。”信濃”號的情況就要糟糕得多了。這艘戰列艦實際上就只是個空架子而已,船體已經被嚴重炸燬,不要說修復,就連修復的價值都沒有。而且。就算是修復之後,也有大量的建造工作沒有完成,而要完成這些建造工作,其投入與收穫是完全不成比例地。

談仁皓也針對兩艘戰列艦的情況做了單獨的分析。”武藏”號大概需要一年的時間來完成修復與建造工作,而其投入大概是新建一艘“新省會”級戰列艦成本的一點五倍左右。另外,該艦的大部分建造工作都是棲裝,所以不需要佔用船臺。”信濃”號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來完成修復與建造工作,而其投入至少是“新省會”級成本的二點五倍,同時,該艦在拖回帝國後,肯定會佔用船臺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得對帝國造船廠現有的船臺進行改造,以滿足這艘龐大得多的戰列艦的建造需要。

問題還不僅僅是這些,就算“武藏”號的建造工作完成之後,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比如,這艘戰列艦的零備件的問題。戰艦在使用中,以及參加作戰行動的時候,肯定會有所損傷,而這就需要有一定的零備件儲備,特別是戰艦的關鍵以及易損部位的零備件,比如火炮的炮管,鍋爐,螺旋槳等等,這些都得有一定的儲備。可問題是,當時日本海軍的技術標準與帝國海軍是完全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帝國的造船廠難以製造出日本戰艦的零備件,如果

這艘戰艦有什麼損傷的話,那怎麼修復?

其次就是保養,日本戰艦的保養與帝國戰艦也是不一樣的,而在使用中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保養工作是由戰艦上的官兵來完成的,帝國海軍的官兵顯然不知道該怎麼保養日本的戰艦,如果

重新訓練的話,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以及投入多少資源?

最後就是保障。戰艦在作戰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資與彈藥。燃料問題還很好解決,畢竟各個國家海軍使用的燃料相差並不是很大。可問題是,彈藥就難以解決了。帝國沒有460毫米炮彈的生產線,如果

新建一條彈藥生產線的話,需要投入多少成本,花費多少時間?另外,戰列艦主炮的炮彈產量並不是很大,如果

有十艘戰艦的話,那麼建造一條炮彈生產線並不是問題,可爲一艘戰列艦上的九門火炮建造一條生產線,這是不是太浪費了呢?除了主炮之外,還有副炮,高射炮等等,這些火炮的彈藥也無法與帝國海軍的通用,也得建造生產線。

當然,可以通過相關的改進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安裝帝國海軍的動力系統,換上帝國海軍的火炮等等,可這需要投入的資源恐怕比建造幾艘新式戰列艦的投入都相差不大了吧。而且,能不能改造都是個問題。

就拿戰列艦的主炮來講,用帝國海軍的400毫米主炮替換掉460毫米主炮,這就設計到改變炮塔的設計,改變相關的設備,比如火炮的揚彈機的設計,改變彈艙的設計。而這些改進下來,幾乎要直接影響到整艘戰列艦的設計了。

換句話說,就算完成了“武藏”號的相關建造工作,讓這艘戰列艦能夠使用,其相關的問題,以及爲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都過於高昂了,而結果就是,還不如多建造幾艘“新省會”級戰列艦,這樣不但更便宜,而且還不會帶來相關的問題,特別是在後勤保障方面的問題。

談仁皓只花了兩天的時間就將這些問題總結了出來,然後送到了甘永興那裡去。

“也就是說,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繼續完成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甘永興看完了談仁皓的報告後,也產生了同樣的想法。

“對,這兩艘戰列艦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如果

可以的話,還不如申請第四批‘新省會’級戰列艦的建造經費呢。”

“可問題是,現在德國人已經知道了這兩艘戰列艦。”甘永興放下了文件,“上午,雷德爾去找過校長了,就專門談論了這件事情。德國方面願意出資完成這兩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而且……”

“難道他們錢多得沒地方用了?”

“問題還沒有這麼簡單。”甘永興笑了起來,“不僅僅是德國人想獲得這兩艘戰列艦,波斯帝國也表達了同樣的意向,他們也希望得到這兩艘戰列艦。”

談仁皓也笑了起來。”看樣子,這世界上只有我們不肯在這兩艘戰艦上花錢了。”

“可問題是,我們該怎麼說服德國與波斯呢?”

談仁皓跟着甘永興站了起來,新的問題又來了!

第26節 鼴鼠第53節 規避第23節 挑戰第20節 奇遇(上)第60節 告別艦隊第56節 “華盛頓快車”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37節 擊敵軟肋第18節 送佛送到西第26節 黯然離開(上)第9節 昂貴的晚飯第52節 打草驚蛇第5節 新任司令第21節 兩份情報(下)第41節 百密一疏第16節 現代納爾遜第7節 戰爭動機第70節 保命第36節 時機第47節 戰略轟炸第1節 壯志凌雲第33節 轉向迎敵第46節 選秀第23節 滿身傷痕第11節 避嫌第14節 以靜制動第41節 風紀問題第29節 新的重點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22節 趕盡殺絕第27節 堅強盾牌第46節 關門打狗第26節 危急判斷第38節 以牙還牙第35節 決定性情報第7節 敵人出動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38節 避重就輕第39節 夜間搶位第42節 致命缺陷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51節 除惡務盡第4節 頭號艦隊第13節 情報欺騙第66節 毫無懸念第35節 民族主義(上)第6節 報道第6節 奇蹟第2節 轟炸在繼續第16節 陸軍的步伐第31節 正面對捍第61節 徹底摧毀第1節 由海到陸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62節 晴天霹靂第16節 高層的戰爭第22節 整頓第38節 紙上練兵第19節 一流海軍第12節 陰差陽錯第55節 傳奇艇長第4節 再回海軍司令部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45節 全力防禦第32節 命運轉折點(下)第34節 進與退第45節 敵人頭頂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10節 追殲頑敵第31節 新的嘗試第45節 船隊進港第7節 慰問與鼓勵第13節 圍攻“赤城”(上)第15節 羈絆第8節 挑釁第59節 秘密部隊第16節 現代納爾遜第51節 除惡務盡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42節 致命缺陷第30節 艦隊的靈魂第9節 最後防線第4節 大舅子來訪第47節 危機四伏第60節 全面轟炸第21節 悍兵第34節 發泄第44節 當機立斷第3節 各奔前程(下)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7節 不一樣的軍旅生活(下)第1節 兩月第24節 絕地反擊第33節 掃蕩第39節 夜間搶位第59節 毀滅性打擊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73節 烈火焚城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20節 戰役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