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擊敵要害

bookmark

顏國忠的問題就是雷少卿的問題。當時顏國忠有自己的參謀長,而且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雷少卿領導的戰區艦隊司令部是獨立於戰區司令部的,就算雷少卿直接向顏國忠負責,這卻是兩套班子。但是,顏國忠還是徵求了雷少卿的意見,而且是非常養生的徵求了雷少卿在下一步行動上的意見。

三月十日,在顏國忠回到了維拉港的當天,他就委婉地向雷少卿徵求了下一步作戰方向的建議。當時,雷少卿沒有立即做出回答,他自己對下一步的行動都沒有太多的瞭解,也就不可能提出合理的建議來。顏國忠也沒有追問,而是給了雷少卿幾天的時間,讓雷少卿去了解更多的信息。而雷少卿隨後也確實花了不少的時間來考慮下一步的進攻行動。

當時,第二特混艦隊與第四特混艦隊已經離開了戰區,正在返回帝國本土的路上。這是海軍司令部的直接命令,這兩支艦隊在返回了本土港口之後,都將獲得新的航母戰鬥羣,擴大爲三航母特混艦隊。而留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的只有李文龍的戰區艦隊。戰區艦隊的補充計劃也下來了,在第二特混艦隊或者是第四特混艦隊返回了西南太平洋戰區之後,戰區艦隊將返回萊城,接受新服役的那四艘戰列艦,以及一批巡洋艦與驅逐艦。這些戰艦都是臨時補充到西南太平洋戰區艦隊裡的,而不是正式分配給西南太平洋戰區艦隊的。而當時唯一沒有確定的就是,到底是第二特混艦隊還是第四特混艦隊將被派往中太平洋,或者是得到了全額補充的第五特混艦隊被安排過去。

雷少卿在十一日的時候就接到了消息,校長將把姜仲民從印度洋那邊調回廣州,而第五特混艦隊的重建工作也已經安排了下去,新服役的航母戰鬥羣裡肯定有三支是分配給第五特混艦隊的,另外還將爲第五特混艦隊提供一支炮擊編隊。按照這個情況來看,第五特混艦隊很有可能被派到太平洋戰場上作戰。而不是去印度洋把第一特混艦隊換回來。當然,這些都雷少卿的猜測與推斷。校長還沒有宣佈具體的安排。而且在第五特混艦隊恢復戰鬥力之前,校長也不大可能正式宣佈相關的消息。

與談仁皓一樣,雷少卿對校長的安排是很不理解的。或者說,是很不滿的。這並不是說,姜仲民的能力有問題,雷少卿與姜仲民同窗幾年,對這個在學校期間就很踏實的校友還是有一些瞭解的,姜仲民絕不是範佩坤那樣的人。可爲什麼姜仲民就要處處受到照顧?怎麼說,雷少卿也是海軍學院193期的畢業生,而且也拿到了海獅勳章。在戰場上建立的功勳不比姜仲民少。而且兩人都屬於那種欠缺運氣的將領,爲什麼雷少卿就要坐冷板凳,而姜仲民就該得到重用?

在返回海軍之前,雷少卿還想過去第五特混艦隊,可他在回到海軍司令部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這個想法是很不現實的。如果校長不重視姜仲民的話,早在第五特混艦隊成立的時候,就應該安排郝東覺或者是常薦新去第五特混艦隊擔任司令官。而不是讓姜仲民去第五特混艦隊了。而現在,校長是根本不會考慮讓雷少卿去第五特混艦隊的。

至於校長爲什麼這麼重用姜仲民,雷少卿心裡還是有點數的。談仁皓幾乎一個人就遮擋住了從第一特混艦隊出身的所有人的光芒,海軍內部需要平衡,那麼校長就需要一個可以抗衡談仁皓的人出現,這個人就是姜仲民。可雷少卿還是有點不滿校長的安排,不說別的,當初第一特混艦隊因爲實力問題放跑了日本聯合艦隊,後來第二特混艦隊吃了次敗仗,結果都引起了軒然大波,談仁皓遭到了政府的調查,而雷少卿也差點就受到調查。這次,第五特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怎麼姜仲民就不受到調查呢?

雷少卿的想法實在有點偏激,這是因爲雷少卿自己的遭遇與經歷所決定了的。當然,這並沒有影響到雷少卿在戰區艦隊司令官這個位置上的表現。在與甘永興談過之後,雷少卿就明顯感覺到,甘永興應該早就知道了校長的安排,而且對校長的安排也有點不滿。從個人感情上講,甘永興肯定是全力支持談仁皓,以及那些從第一特混艦隊出來的將領的。而這也體現在了讓雷少卿出任戰區艦隊司令官這件事上。在戰區艦隊司令官的職權方面,甘永興肯定直接與顏國忠交涉過,不然顏國忠也不會讓雷少卿成立單獨的戰區艦隊司令部,並且獨立於戰區司令部之外,成爲了一個擁有部分實權的指揮機構。因此,甘永興還是挺器重雷少卿的,僅憑這一點,雷少卿也不會讓甘永興失望。

關於怎麼攻打澳洲大陸的事情,雷少卿實際上沒有多少發言權,這是陸戰隊的任務,艦隊充當的只是配角,可既然顏國忠已經委婉地提出了這個要求,雷少卿還是花了很多精力來研究這個問題。而這也正體現出了雷少卿與談仁皓的差距,如果讓談仁皓在這裡的話,他肯定早就把各方面的情況考慮到了,而且會主動的出謀劃策,而不是被動地展開工作。

花了不少力氣了解了美軍在澳洲大陸上的防禦部署和澳洲大陸東南部的地理情況,以及帝國軍隊的部署情況之後,雷少卿也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他的觀點與談仁皓給常薦新提到的觀點是比較類似的,即直接攻打布里斯班港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具體的說,攻打布里斯班港有點不划算,而且投入的兵力不會太少,第一階段戰役,即控制灘頭陣地,鞏固登陸場,到拓展登陸的規模這一階段中,所需要的時間肯定很長,這是登陸作戰最脆弱的階段,也是最容易失敗的階段。如果我們無法迅速控制港口,而在海灘上與敵人糾纏的話,結果肯定會出人意料。甚至有可能遭受失敗。”雷少卿將自己的觀點大概講了出來,“可問題是,如果放棄布里斯班,我們就只有在悉尼附近選擇合適的登陸場,這將存在後勤補給線過於漫長,登陸部隊機動時間過長,以及只能依靠艦隊支援登陸作戰等問題。特別是在支援力量方面,如果到時候美軍展開反擊的話,我們所能夠投入的艦隊兵力將非常有限。就算第五特混艦隊能夠及時成軍,而戰區艦隊也能夠得到大規模補充,在缺乏海航岸基航空兵支援的情況下,登陸作戰的難度肯定會很大。”

顏國忠一直認真地聽着。最後他笑了起來,“你提到的幾個方面的問題我也在考慮。布里斯班的美軍兵力非常強大,從我們現在獲得的情報來看,麥克阿瑟也判斷我們將在布里斯班附近登陸,而且首要目的就是奪取布里斯班港,這樣我們的艦隊就可以直接在港口卸下貨物。陸戰隊就能夠及時的物資援助。而且,只要我們奪取了布里斯班港,陸軍的參戰部隊就可以投入作戰行動。因此,美軍肯定會拼命加強布里斯班港的防禦,爭取在這裡將我們擋住,最後把我們趕下塔斯曼海!”

雷少卿微微點了下頭,這就是直接在布里斯班港登陸最大的問題。

通過在太平洋上發動的衆多登陸作戰,陸戰隊已經總結出了幾條登陸作戰的經驗,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登陸作戰中,進攻一方需要投入的兵力數量。因爲以往的登陸作戰大部分是在島嶼上展開的,這與面向大陸的登陸作戰有巨大的差別。唯一值得比較的就是在莫爾茲比港的登陸作戰行動,而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作戰行動又是西南太平洋上除瓜島爭奪戰之外持續時間最長,投入兵力最多,雙方爭奪最爲激烈的一場登陸作戰行動。在莫爾茲比港作戰中,顏國忠投入的總兵力達到了12萬餘人,而美軍防禦的總兵力是6萬餘人,這還算上了美軍後期補充的兵力。如果以此爲參照來確實登陸布里斯班的兵力的話,那麼投入的陸戰隊必須得達到美軍防禦兵力的兩倍半以上。美軍在布里斯班以及附近地區的防禦兵力達到了15萬,就算扣除部分無法參戰的部隊,也有10萬兵力可以調動。按照最低比例計算,需要投入的進攻部隊得有25萬,也就是大概13個陸戰師,或者是20個陸軍師。兵力本身不成問題,問題是,在沒有奪取布里斯班港之前,幾乎沒有可能爲這麼多的部隊提供足夠的後勤支持!

“如果放棄布里斯班,在別的地方登陸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悉尼附近,最合適的登陸地點是在悉尼北部地區,這邊的防禦部隊比較少,登陸行動容易獲得成功,而且可以迅速集中兵力攻打悉尼,奪取悉尼港,這樣作戰部隊的後勤保障就沒有多大的問題了。”顏國忠略微遲疑了一下,“而問題也正如你所提到的一樣,這裡已經遠離了我們的岸基飛機,包括岸基重型轟炸機的作戰範圍,如果到時候美軍的反擊牽制住了我們的主力艦隊的話,僅僅依靠艦隊的支持,是不足以讓陸戰隊順利上岸的。因此,我們必須得考慮解決的辦法。”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該打下幾個前進基地,甚至徹底改變進攻策略。”

顏國忠笑了起來。“這個我們已經在討論了,塔斯曼海上有幾座小島,從潛艇拍下來的照片看,豪勳爵島與博爾斯皮拉米德島上都有適合建立野戰機場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來囤積作戰物資,集結進攻部隊。另外,這兩座島上的防禦部隊並不是很多,在艦隊的支持下,攻打的難度也不大。主要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攻打了這兩座島嶼,那麼我們的意圖就完全暴露了,如果麥克阿瑟以此判斷我們的進攻目標是悉尼,而不是布里斯班的話,那他肯定會調整防禦部署,而我們就算以這兩座島嶼爲前進基地,在前幾批投入的地面部隊的數量都不會很多,別說麥克阿瑟把主力調過來,就算他在這邊多安排幾個師的預備隊充當機動防禦部隊,登陸作戰都將遇到巨大的麻煩!”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設法騙過麥克阿瑟,讓他相信我們仍然將在布里斯班登陸,而我們攻打南面的兩座島嶼僅僅只是戰役欺騙行動?”

顏國忠微微皺了下眉毛,突然就笑了起來。雷少卿看着顏國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

“小雷,你這話還真提醒了我。”顏國忠深思了一下,立即就說道,“之前我怎麼就沒有把問題反過來想呢?我們在擔心麥克阿瑟會識破我們的計劃,那麼,我們就製造點假象出來,讓麥克阿瑟認爲我們在塔斯曼海上的行動只是戰役佯攻,這一切都只是在爲登陸布里斯班做準備而已。如果達到了這個目的,那麼麥克阿瑟就將把主要兵力留在布里斯班,而等到我們登陸成功之後,他再做出反應就已經太遲了。”

雷少卿還沒有想得這麼深入,在顏國忠說出來之後,他也想到了。把主攻方向僞裝成佯攻方向,那麼就算麥克阿瑟起疑,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只要欺騙收到了效果,那麼登陸澳洲的行動就將事半而功倍!

“這事我先找人策劃一下,到時候,肯定需要艦隊協助。”

“那我也先準備一下,艦隊出力的地方,我們一定盡全力協助!”

兩人就這麼說定,雷少卿也立即向顏國忠告辭,可到底採取什麼辦法才能夠迷惑美軍,雷少卿沒有想到,顏國忠也沒有想到,這是參謀軍官的新任務。

第27節 關鍵點第8節 危機第40節 當頭棒喝第79節 趁你病要你命第36節 立足點第8節 海圖上的推演(下)第24節 炮轟海港第48節 飛行的眼睛第39節 叮囑第48節 榮譽與驕傲第19節 日寇的絕死掙扎第14節 守侯勝利第32節 提前的勝利第43節 荒誕的命令第55節 致命錯誤第28節 機會第14節 兩手準備第4節 首都第23節 補救第23節 挑戰第39節 沒有選擇第11節 受到置疑(下)第24節 緊急轉向第15節 理性思考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下)第5節 預測第19節 尾跡第20節 鳴金收兵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24節 復出第24節 復出第13節 烽火再起第1節 中斷的行程(下)第8節 危機第30節 堅持方向第2節 嚴重分歧第48節 決定乾坤第12節 意外的決定因素第19節 左右難顧第42節 堅持抵抗第51節 催化劑第41節 拉開架勢第38節 不毛之島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21節 全面轟炸第37節 混亂的情報第24節 死亡名單第9節 美國人的奇蹟第16節 美軍反擊第9節 迎戰(下)第46節 力所不逮第15節 老混蛋第53節 海上封鎖第15節 可惡的老天爺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29節 炸彈開路第57節 危險與安全第46節 兩敗俱傷第63節 跨海奔襲第9節 敵人的行動第10節 開導第36節 後發制人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15節 狗日的反擊第16節 兵行險招第2節 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勢第30節 心領神會第6節 隼鷹展翅第7節 港口外的鯊魚第9節 美國人的奇蹟第41節 山本的判斷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57節 致命的天網第20節 奇遇(下)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85節 亡羊補牢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上)第20節 叫戰第48節 臨界點第65節 狗運當頭第8節 暗度陳倉第15節 羈絆第10節 接班人第7節 擊敵要害第12節 美軍的荒唐行動第27節 穩步推進第50節 空中截擊第6節 前進第51節 艦炮殺戮第41節 返航第12節 完美轟炸(下)第10節 追殲頑敵第68節 認輸第43節 熱血燃燒第33節 爲家而戰第51節 除惡務盡第41節 百密一疏第9節 敵人的選擇第72節 實戰檢驗第15節 狗日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