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攔截

bookmark

決定前往攔截第五艦隊之後,蔣海龍迅速的冷靜了下來。他很清楚戰鬥的危險性,比起第五艦隊那幾十艘護航戰艦來講,他指揮的這九艘戰艦根本就不值得一題。兵力上的劣勢是無法改變的,而蔣海龍他們只有兩個優勢,一是必死的決心,二是更好的雷達。如果能夠將這兩個優勢有效的利用起來的話,那也不是沒有機會創造奇蹟。

蔣海龍不是一個喜歡蠻幹,也不是那種只知道蠻幹的軍官。這些年來的遭遇讓他悟通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實力並不決定一切,合理的安排,合理的使用各種有利的條件,纔是獲得勝利的關鍵。這個道理不僅僅在戰場之外適用,在戰場上也是一樣。如果無法利用自己的優勢,而硬要已己之短,拼敵之長的話,那麼失敗就是無法避免的。在艦隊轉向之後,蔣海龍就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將他手裡的兩個優勢利用起來。

士氣與戰鬥意志方面的問題很容易解決,蔣海龍在晚上八點半,也就是官兵開始換崗的時候,他就通過艦隊內部通信頻道宣佈了這次的作戰行動。蔣海龍沒有喊那些用來振奮人心的口號,也沒有說什麼大道理,他知道沒有這個必要,每一個站在崗位上的官兵都很清楚那道命令的含義。他只要求每一名官兵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回想一下當初在鎮海旗前宣佈的那份誓言,現在,就是他們兌現自己誓言的時候了。

相對而言,技術方面的問題更難解決,蔣海龍等幾名艦長都是從航,海,槍炮,輪機等幾個傳統部門出身的,他們對電子技術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雷達是一種能夠在夜間發現遠處戰艦的有效工具。是一種能夠讓艦炮與魚雷準確命中遠方目標的工具。當然,蔣海龍他們都很清楚雷達的重要性,而且在之前地戰鬥中,都有過利用雷達來引導高射炮對付轟炸機,以及利用雷達來轟擊海面與岸上目標的戰鬥經驗。可問題是,怎麼將雷達的效果發揮出來,這是一個戰術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帝國海軍在雷達方面的優勢是相當明顯的。當時帝國海軍已經研製出了專門用來搜索海面目標的雷達,而且已經裝備到了海軍的戰艦上。可問題是,這種新式雷達的產量還不是很高,第一批裝備該雷達地是第三特混艦隊的戰列艦與重巡洋艦,以及其他艦隊裡炮擊編隊裡的重巡洋艦,而航母戰鬥羣裡的巡洋艦在很多時候並不承擔炮戰任務,所以沒有優先裝備這種新式雷達,蔣海龍手下的那三艘巡洋艦上都只有一部雷達,而且是以對空探測爲住,探測海面目標的能力並不是很突出。

相對而言。美國海軍裝備的雷達就遠不如帝國海軍了。美國海軍還沒有專門的對海搜索雷達。而且其對空探測性能也比不上帝國海軍的雷達。就蔣海龍所知,當時美國海軍的雷達地鼓掌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爲要在技術上追趕唐帝國。而採用了很多不成熟地技術,結果就導致雷達經常無法正常工作。另外,美國海軍在使用雷達的經驗方面是比不上帝國海軍的,其雷達地對海探測能力並不強。從之前的多次海戰來看,美國海軍的雷達能夠發現20海里外的戰列艦,15海里外的巡洋艦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而蔣海龍這三艘戰艦上的雷達都能夠保證探測到20海里外的重巡洋艦。

經過反覆思索之後,蔣海龍確信,要戰勝敵人,他就必須要把握住“偷襲”這個機會,利用雷達的探測優勢。在儘量遠的距離上發現美艦隊,同時弄清楚美艦隊的情況,找到合適地突破口,然後用巡洋艦吸引住美軍的護航戰艦,只要美軍的護航戰艦被引開,那就讓六艘驅逐艦去衝擊美軍的航母,用魚雷將航母擊沉,如果運氣好,驅逐艦應該還有第二次魚雷攻擊的機會!

其他幾名艦長也都是這麼想的。必須要引開美軍的護航戰艦,爲驅逐艦創造偷襲的機會,如果進行正面戰鬥的話,不管是炮戰,還是魚雷戰,他們都不是美軍護航戰艦地對手。接着,蔣海龍就將任務安排了下去,三艘重巡洋艦在一起行動,驅逐艦的速度更快,被安排在了後方。在與美艦隊接觸之後,由巡洋艦先進行攻擊,炮擊美軍戰艦,然後向西轉移,驅逐艦則利用這個機會,迅速繞過美軍護航戰艦的防線,尋找美軍的航母,完成魚雷攻擊!

此時,帝國海軍的另外一個優勢顯現了出來,那就是在驅逐艦上安裝了雷達。

帝國海軍不是第一個在驅逐艦上安裝雷達的國家,波斯海軍早在一年多前就在幾艘從帝國引進的“城市”級驅逐艦上安裝了雷達,後來英國海軍也在幾艘驅逐艦上安裝了雷達。而真正大規模爲驅逐艦安裝雷達的則是帝國海軍。從25年底開始,帝國海軍就陸續爲驅逐艦安裝雷達了,到此時,幾乎所有主力艦隊裡的驅逐艦上都有雷達。本來“城市”級在設計的時候就預留了安裝雷達的位置,因爲改裝的工作並不複雜。

驅逐艦安裝雷達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在不過分削弱艦隊防空能力的情況下,取代巡洋艦執行防空警戒任務,二是可以充分的利用驅逐艦上的高射炮,增強驅逐艦的防空力量。可最重要的還是讓驅逐艦首次擁有了在遠距離上發現那些在海面上航渡的潛艇的能力。因此,驅逐艦上的雷達的對海探測能力並不弱,能夠發現數海里外的潛艇,並且趕在潛艇下潛之前趕過去,確定其大概位置,這大大的提高了驅逐艦的反潛作戰效率。當然,這些雷達要發現航母這類比潛艇大得多的目標,自然不在話下了。

相關的任務安排下去之後,蔣海龍也只有等待,說實話,他不喜歡等待,希望能夠儘快戰鬥,最好是第五艦隊就在他的眼前,那麼。他就不需要任何等待,立即與第五艦隊展開戰鬥了。可問題是,當時他必須等待,而且他還不知道第五艦隊會不會直接返回內克島。如果第五艦隊南下的話,那他就無法及時的攔截第五艦隊,戰鬥很有可能在白天進行,這對他來說是極爲不利的,因爲在白天。雷達的意義並不大,而且驅逐艦不可能偷襲第五艦隊,他就只能與第五艦隊的護航戰艦打一次面對面的戰鬥了!

此時,蔣海龍很想有人來告訴他第五艦隊的具體行蹤,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吃過晚飯之後,他就收到第四特混艦隊發來的消息,現在艦隊正在返回中途島的途中,雖然三艘航母都沒有戰沉的消息讓蔣海龍很高興,但是第四特混艦隊不會來協助“送死艦隊”,只能依靠他們自己的力量去尋找。並且攔截第五艦隊了。

迫不得已之下。蔣海龍不得不把三艘巡洋艦上地水上飛機都派了出去。原本,“江河”級重巡洋艦在設計的時候可以攜帶三架水上飛機,其中一架得固定在彈射器上。機庫只能容納兩架水上飛機,可是在作戰時,如無特別要求,“江河”級都只攜帶兩架水上飛機,因爲固定在彈射器上的那架水上飛機將影響到附近幾座高射炮的射界,另外在遇到高海況的時候,還不是很安全。因此,當時蔣海龍只有六架水上飛機可以調動,其中一架還出了故障,根本就飛不起來。

蔣海龍將四架水上飛機都派到了艦隊的前方去。即第五艦隊返回內克島的航線上去,另外一架則被派到了第五艦隊南下的航線上去。如果現在是白天的話,也許這幾架水上飛機還會有不少的收穫,可問題是,現在是夜晚,巡洋艦攜帶地水上飛機是沒有安裝雷達地,狹小的機身內也裝不進雷達,要靠飛行員的眼睛尋找黑夜之中地戰艦,這是相當困難的。蔣海龍也不會抱多大的希望。

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蔣海龍能否攔截下第五艦隊都是個問題,特別是在斯普魯恩斯讓三艘航母加速前進,而且另外兩艘航母的速度也達到了14節,只有“拳師”號的速度是8節。如果運氣不好的話,蔣海龍指揮的“送死艦隊”很有可能在“拳師”號前面通過,而不會有任何發現。那時候,蔣海龍也許會判斷第五艦隊沒有返回內克島,而是南下規避,他就得向南追擊,從而不可能找到第五艦隊,就不會與第五艦隊發生戰鬥。

事情也就在這個時候戲劇性的改變了,斯普魯恩斯的擔心成立事實,而且,正是那艘發現了兩艘美國航母地潛艇改變了“送死艦隊”的航線,最終讓雙方的巡洋艦與驅逐艦在大海上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炮戰。

最先發現“香格里拉”號與“本寧頓”號的是一艘“丁”型潛艇,這是當時帝國海軍裝備的最先進的,也是最大的潛艇,其主要技術都是從德國引進的。當時,廖洪鵬那批帝國海軍潛艇部隊的軍官去德國,就是要從德國獲取這些技術,並且先借用德國海軍的潛艇熟悉怎麼使用新的潛艇。

帝國海軍在拿到了德國的潛艇技術之後,只做了一些細節修改,主要是爲了適應帝國海軍的要求,比如帝國海軍潛艇並的平均身高比德國的少了5釐米,而且在一些習慣方面並不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設計方面就不可能完全一樣。不過,“丁”型潛艇基本上保留了德國新式潛艇的技術特點,並且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還有所突破,比如通過增加排水量,優化艇體設計,在保持主機功率不變,速度不降低的情況下,增加了2成的電池,使潛艇的潛航能力提高了不少。另外,潛艇的首魚雷發射管爲六具,沒有尾魚雷發射觀,備用魚雷的數量也比德國的同型艇多了8條。潛艇上首次採用了高保溫率的冰櫃,持續作戰能力提高到了近三個月,而德國的同型艇只有兩個月。

可以說,“丁”型艇是整個二戰時的“終極”潛艇,其性能比德國的XXS型還要稍微高一點,是現代潛艇的鼻祖。而這也是帝國海軍當時最強大,最優秀的潛艇。到26年中期,帝國海軍僅僅建造了不到30艘該型艇,全部部署在了太平洋戰場上,其中在中太平洋上活動的有10艘左右。而這些潛艇全都沒有派去執行偵察警戒任務,而是用在了最能發揮潛艇威力的美軍運輸航線上。

這艘潛艇就是在執行完了破交作戰任務,在只剩下了不到半個月的食物與淡水之後,踏上了返航航線的。而當時,潛艇上還有8條魚雷沒有使用,在之前的兩個月的破交作戰中,這艘編號爲542的潛艇襲擊了兩支美軍運輸船隊,至少確認擊沉了4艘萬噸輪,卻消耗掉了一大半的魚雷。這個戰績不算很好,可萬幸的是,潛艇躲過了驅逐艦的數次攻擊,而且成功的完成了任務,除了一名艇員因爲犯了闌尾炎而病倒之外,沒有人員傷亡。

文皓矛對這個戰績很不滿意,以前他用“乙”型艇在一次戰鬥中就幹掉過五艘運輸船,而這次他有兩次攻擊的機會,結果卻僅僅幹掉了四艘萬噸輪,這確實太差了一點。特別是在想到二哥文嘉乾不久前在東地中海將一艘意大利的戰列艦送入了海底,他心裡就更不舒服了,這也讓文皓矛決定,回到基地後,他也要申請調往地中海戰場,那邊有更多的獵物在等着他呢!

也就在文皓矛猶豫着是否在潛艇返回塞班島基地之前就把調職申請書寫好的時候,淒厲的警報響了起來,接着,負責輪值瞭望的二副從緊急通道里滑了下來,潛艇暴露了!

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61節 棄卒保帥第42節 致命缺陷第37節 協議第33節 戀愛(上)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上)第56節 絕途第20節 狡猾的獵物(上)第1節 殘破的艦隊第31節 死鬥第74節 敵人的行蹤第62節 勇追窮寇第31節 開路先鋒第35節 迎風起飛第6節 海洋帝國的挑戰第42節 特別任務第29節 決戰第3節 好友的前程第7節 疑雲重重(下)第13節 情報欺騙第19節 渾水第69節 後知後覺第37節 援軍第19節 大規模殺傷武器第38節 關鍵因素第51節 催化劑第2節 機動艦隊第16節 單程突擊第3節 臨危授命第31節 窒息效應第22節 退縮第56節 搶先攻擊第3節 艦隊補充計劃第7節 敵人出動第29節 艱難的進攻第15節 跟蹤攔截第23節 危機重重(下)第56節 絕對主力第16節 鷹的決鬥第37節 上尉的報告(上)第6節 鎖定勝局第31節 新的嘗試第25節 據理力爭第14節 真假圈套第68節 浴血海灘第39節 左鉤拳第49節 決戰之機第49節 詭異艦隊第73節 混亂戰場第35節 逃命第42節 驚魂未定第55節 全速出擊第27節 臨陣磨槍第21節 海軍先鋒第6節 奇蹟第4節 信心第45節 前途艱難第34節 將軍的眼淚第20節 戰役準備第48節 錯誤的角色第57節 補給第32節 返回艦隊第35節 內相復出第50節 分工合作第69節 後知後覺第31節 軟肋第4節 艦隊的未來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24節 關鍵情報第34節 沸騰的鋼鐵之都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18節 日本乞和第6節 艦隊出擊(下)第74節 南下的通道第22節 戰爭機器第13節 死裡逃生(下)第59節 毀滅性打擊第38節 雙拳出擊第1節 載譽而歸第75節 校長的賭注第43節 醒悟第24節 緊急轉向第12節 無法完成的使命第38節 以牙還牙第37節 獨立空軍第2節 海軍需要奇蹟第6節 小試牛刀第27節 守株待兔第19節 產業聯盟第52節 飛蛾撲火第36節 奔赴沙場第1節 重振艦隊第8節 敏感技術第14節 帝國裝甲兵第31節 死鬥第25節 意外的對決第31節 強勢第23節 大洋迷霧第43節 荒誕的命令第46節 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