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三代機和四代機之間的電子對抗

殲十C戰鬥機掛載的電子戰吊艙,可以截獲敵方機載火控雷達和導彈搜索/制導雷達的信號,並對有威脅的目標發射有源電子阻塞/欺騙信號以提高載機的生存能力。

這種電子戰吊艙,干擾技術先進,可靠性高,自身並不攜帶發電機以節省重量和體積。但這種設計需要依靠載機供電,吊艙的功率受到限制,對於載機的發電能力也有要求,殲十C這樣的單發戰機,相對來說就比較吃虧了,如果是雙發重型戰機,掛上這種電子戰吊艙,可以發射的功率就更大了。

所以殲十C戰鬥機掛上電子戰吊艙,還是比不是專業的電子戰飛機,比如EA-18G咆哮者,這傢伙有AN/ALQ-218電子戰系統和ALQ-99高低頻戰術干擾吊艙,這兩款電子設備互相結合,形成了全頻段電子戰套件,可以針對目前已知的任何威脅提供探測和電子干擾。

當然像殲轟八這樣的隱身重型四代機,就不需要帶專門的電子戰吊艙了,它是融合在機身內的,更加的先進,電子戰能力更強。

八架殲十C戰鬥機,分成了四個雙機編隊,呈扇形,分佈於空警500預警機前面,在天空中巡弋着,等待殲轟八戰機的出現。

西南試訓基地,一架全身煥發着科幻色彩的殲轟八戰機,在一羣地勤人員的辛勤忙碌後,已經完成了戰鬥起飛前的準備工作,不僅側彈倉掛上了霹靂十E空空導彈,連主彈倉都掛了八枚,一共十枚霹靂十E,一架挑八架,還有可能要幹掉空警500預警機,怎麼能不多帶一點呢!

至於電子戰吊艙,對殲轟八戰機來說,不需要的。

它有更先進的電子戰系統,現在它全身就沒有一點外掛,這樣能夠保持最小的RCS值。

葉子和黃偉,穿着抗荷飛行服,抱着科幻般的數字化多功能頭盔,來到了機棚,眼前,就是他們的座駕,第一批量產型的殲轟八戰機。

地勤組長,來到葉子和黃偉面前,現在是該完成交接手續的時候了。

葉子和黃偉,圍着殲轟八戰機轉了一圈,做了最後一次的檢查,然後簽字,把交接手續辦了。

隨即,葉子和黃偉,分別進入前後艙,兩臺太行改發動機,很快就成功的啓動了。

地勤們也快速撤離開了,馬上這架殲轟八戰機,就要從停機棚滑出了。

太行改發動機的聲音,非常的高昂,有如猛虎出林的咆哮聲。

在數十雙眼睛的注視下,葉子駕駛的殲轟八戰機,緩緩駛出停機棚,滑向跑道。

在大家的眼中,殲轟八戰機就是最帥的,也是最威猛的,它是一位王者,而駕駛它的女飛行員,就像是一位女將軍,當代的花木蘭,這次它和她又會創造一個什麼樣的奇蹟呢?

導演部的領導們,一個個都露出了期待之色。

葉子熟練的駕駛着殲轟八戰機,來到了跑道的起點,接着她便開始呼叫控制指揮中心,請求起飛。

在得到了起飛的允許後,葉子打開了太行發動機的加力,兩臺太行改發動機,爆發出一陣更強的轟鳴聲,尾噴口噴射而出的尾焰,有如兩道彗星的尾巴,顯得異常的明亮。

一身割裂迷彩塗裝,讓殲轟八戰機,顯得更加與衆不同,它不但在雷達上隱身,紅外隱身,更是在可見光範圍內,也有很好的隱身效果,這對敵方的飛行員來說,可不是一個好塗裝,但是對殲轟八來說,這能夠讓它取得更大的優勢。

殲轟八戰機的氣動外形,也相當的迷人,先進的隱身氣動設計,同樣具有超強的機動性。

全動式的外傾雙垂尾,大幅度降低的氣動阻力,並且隱身效果極佳,它是目前全世界僅次於F22戰鬥機的一款四代機,比F35戰鬥機更加強大,在中國空軍當中,它將來的角色,可不止是高低搭配中的低端機,而是殲二零這個高端機的夥伴。

在加力推力的作用上,殲轟八戰機,只滑跑了三百多米就騰空而起了,飛向目標區域,這一次它要獨自面對藍方的防空體系,足足八架殲十C戰鬥機,在等着它自投羅網呢!

地勤們,看着殲轟八戰機離去的身影,一個個都看得癡了,能夠伺候這樣先進的戰機,他們倍感榮光,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殲轟八戰機,在陽光的映照下,快速爬升到了一萬八千米高空,這可是一個殲十C戰鬥機無法達到的高度。

在這裡殲轟八戰機,可以居高臨下的俯瞰三百六十度範圍的空域,在不打開雷達的情況下,利用紅外光電系統,就可以做到,九十公里範圍內的一隻鳥兒,都逃不過它的眼睛。

所以這一次殲轟八戰機內,葉子和黃偉商量好的戰術,就是先不開雷達,待到達目標空域,再打開雷達進行搜索,一旦發現目標,便使用強電磁干擾,破壞藍方預警機,對自己的探測。

同時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迅速接敵。

殲轟八戰機,快速向目標空域逼近,而天空中巡航的空警500預警機內,所有的操作員都非常的緊張,三百六十度覆蓋的數字陣列雷達,不停地掃描着天空中,一旦有目標出現,那麼它就會將目標信息,發送給殲十C戰鬥機,引導殲十C戰鬥機,對目標進行圍歐。

一道道電磁波,在天空中像無形的水波一樣,波及到了數百公里外,但是大部分都被殲轟八戰機隱身的外形給散射開了,又或者是被吸波塗料吸收,只有極少部分的電磁波反射回去,這根本構不成發現的條件。

所以這時候空警500預警機還沒有發現殲轟八戰機,不過隨着殲轟八戰機,以超音速巡航的狀態,快速逼近,進入二百公里範圍後,空警500預警機,終於發現了目標!

殲轟八戰機的距離,徑向運動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很快就通過計算機計算出來了,隨即指揮員,便將信息通過數據鏈分發給了八架殲十C戰鬥機,同時也做好了戰鬥準備。

“猛龍中隊,這裡是鷹眼二號,目標已經出現,信息已經發送到各機,馬上對紅方戰機,實施強電磁干擾!並準備接敵!”

第九百五十四章 武直10H艦載型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殲轟方案第一次論證會第二百三十章 軍事論壇裡面又熱鬧起來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殲十五艦載戰鬥機要上航母第七百四十四章 轟20的自適應揹負式DSI進氣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五年內實現百萬輛的銷量目標第五百一十一章 榮富大鵬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合作打造9AT變速箱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航汽車雙子星下線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遭遇不明隱身戰鬥機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鶴立機羣第四百五十一章 中航汽車工業新聞發佈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鵬汽車新聞發佈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國空軍要進入隱身性代?第八百七十章 ???雲雀一號交付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的消息滿天飛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開就是三天的新轟研討會(國慶第八更)第八百七十二章 ???是時候開發8AT變速箱了第九百九十六章 軍迷們現身骨頭鷹首滑現場第四十四章 艱難起飛的“翔鳳”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衝着林鵬才加入大鵬通用航空第七百九十九章 空中三蹦子首飛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075型兩棲攻擊艦立項論證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世界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ZTZ99A2和VT4主戰坦克第一百四十二章 五千萬美元不貴(跪求訂閱)第八百八十八章 ???航發集團渦軸渦槳全面開花第九百四十二章 最大載重50噸!第四百四十章 正向開發OR逆向開發第二十四章 腦機融合感知第四百一十一章 又是衝着新飛豹來的第十九章 所領導說要多和飛行員同志交流第一百一十六章 發展準四代機第一千零八十章 空警3000預警機立項!第四百零八章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AT變速箱第三百章 大客機項目籌備組首次會議第七百五十五章 ARJ21-1000大支線客機設計收尾第二百九十八章 中國大客機要與A350和B787對標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進渦槳支線客機第九百七十三章 FC20戰鬥機的眼鏡蛇機動更漂亮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下線第九百五十一章 全球最先進的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第八百三十一章 短時超音速巡航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轟二零戰略轟炸機迎來首飛第四百八十四章 中國自主6AT可期第六百五十章 轟20計劃亮相七十週年大閱兵第九百六十一章 加力燃燒室尾噴管一體化第五百三十六章 殲轟八正式下線第八百零六章 高新九號要上智能蒙皮共形天線相控陣雷達(求收藏訂閱啊)第九十五章 空地一體化演習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國空軍要進入隱身性代?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搭載傾轉旋翼機和短垂戰鬥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第二百一十四章 飛豹將成爲戰機家族的不老傳說第一百零六章 太行不太行第五百零七章 靜態體驗活動的火爆第七百九十七章 運十五需要翼梢小翼嗎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成爲最優秀的飛機設計師第八百七十九章 ?低空大過載試飛第四百四十六章 被女孩兒賴上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殲轟八彙報飛行表演第三百一十三章 打造中國的世界戰鬥機第六百七十五章 新能源汽車必須要搞第二百二十八章 即將飛越萬里的新飛豹又來一場震撼的飛行表演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開就是三天的新轟研討會(國慶第八更)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殲轟8的美名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原來是救了林鵬的父親第二百八十六章 精確轟炸第八百九十四章 ???蓉城航空的ARJ21-700支線客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飛機也分兩步走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兄弟,你今年紅鸞星動呀第七十章 殲轟七改進型引起的熱議第五百七十四章 殲轟八驚現新原型機第四百四十八章 五年內實現百萬輛的銷量目標第五百章 全面超越歐洲雙風的殲十B亮相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全球第一的AG900兩棲大飛機第一章 再世爲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航展大明星不止新飛豹第十章 回家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轟20遇上曙光女神偵察機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戰略合作第六百五十五章 三百噸級的運三零下線第五百九十三章 蓉城車展上的中航轎跑SUV第三百七十七章 專家們心裡面也有一個環球霸王夢第四百五十八章 自主品牌汽車會越來多的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殲轟8飛出國門第八百二十一章 渦扇二五B/C發動機進展不錯第八十二章 引起熱議的新聞採訪第二百九十八章 中國大客機要與A350和B787對標第六百九十三章 最好的航空時代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渦扇25B發動機試飛成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國內首條飛機脈動式生產線第七百零六章 專家們盛讚FC31優秀的設計第十七章 就是這麼巧第二十五章 低空大表速試飛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超音速機動鎖定勝局第六百零六章 大型寬體客機三劍客第五百五十二章 腦機融合異能又發揮作用了第十七章 就是這麼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