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佔文用讚許的目光看着林鵬道:“不錯不錯!看來這半年來,是我看走眼了,沒想到我手下,還有這樣好的苗子。那你再說一說,殲十戰鬥機的鴨式氣動佈局,還有它設計上的特點!”
對於這個問題,林鵬幾乎都沒有思考,直接就張口回答道:“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鴨式氣動佈局並且服役的戰鬥機,應當是瑞典的Saab―37雷式戰鬥機,它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
“而六一一所的宋總師,在這之前就選定的鴨式佈局,我認爲這是非常大膽的,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鴨式佈局的優點,在大學的時候,戰鬥機氣動佈局設計課程裡面,教授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相比於常規氣動佈局,它的瞬盤是相當出色的,這在空戰當中,能夠獲得很大的優勢。”
“當然,也有人說咱們國家的殲十戰鬥機,是模仿了中東某國的鷹獅戰鬥機,但是我認爲肯定不能這麼看。雖然說兩者是有一定的關係,但殲十戰鬥機氣動佈局,真正是源於殲九飛機。”
“首先,二者的鴨翼位置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再者,從進氣道看,咱們的殲十戰鬥機,採用的是可調式矩形進氣口,而鷹獅採用的是類似於M國F16戰鬥機那種不可調的皮托管進氣道。”
“之所以有這些設計上的不同,是因爲二者的設計目的也並不相同。我們的殲十戰鬥機,最主要是考慮制空作戰任務,而鷹獅和F16戰鬥機一樣,還更多的考慮了對地作戰,所以採用了不可調的進氣道,減輕重量,但犧牲了最大速度。”
“我們的殲十戰鬥機,採用二維可調斜板進氣道的優點是全空速範圍內都要優良的進氣效率,當然它也有缺點,主要是結構較複雜重量也要重些,當然重量增加並不算多,我們還可以通過其它的方法減輕飛機空重,抵消這部分增重,但總的來說這種進氣道是優於M國人的皮托管進氣道。”林鵬一口氣就說了這麼多。
唐佔文點頭道:“說得好!宋總也是我最爲敬重的前輩之一,正是因爲有了像宋總這樣的人,我們的航空工業纔有希望。咱們雖然是後來者,未必就不能超過那些航空強國。就拿M國來說吧,在二戰前M國航空工業並不是世界一流的,毛熊也是,那時候是歐洲戰鬥機的天下,但是M國和毛熊後來居上了,超過了歐洲。我總結了一點,M國和毛熊戰鬥機發展思路就是一個跳躍式發展。”
“二戰結束時,M國和毛熊都從D國獲得了大量的頂尖航空技術人才,包括技術,很多D國航空科技人才最後流入了M國。由於戰後初期Y國經濟困難,M國還得到了大批來自Y國的技術移民。M國最大的優勢還在於雄厚的一般工業基礎,沒有受到戰爭破壞的科研環境,加上匹敵世界的巨大財力。這些優勢使M國可以不惜工本地用時間和金錢堆出了一個航空強國,通過接連的大幅度跳躍性技術換代,在二戰結束後短短十年裡,一躍成爲世界航空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並一直保持至今。”唐佔文的語氣中,既有羨慕也有感嘆。
“跳躍性發展的每一代之間有較顯著的差別,換代可以在技術上達到質的飛躍,每一次跳躍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擺脫很多上一代技術的侷限,形成和對手之間技術水平的很大差距。但跳躍性發展的難度大、時間長、風險高,需要強大的科技基礎和經濟實力。就拿我們所搞的殲九飛機來說,就是一個跳躍性的機型,可是我們的基礎太薄弱了,所以最後不得不下馬。”唐佔文惋惜地道。
林鵬接道:“是啊,不過現在殲九飛機也算是獲得了新生!在跳躍式的發展中,難免會走一些彎路。比如說曾經風靡一時的變後掠翼技術,當初我們國家準備搞新一代的殲轟機時,也有變後掠翼的方案,在當時看來是很驚豔的,不過現在看來,如果當時選擇了變後掠翼方案,那還真是一個錯誤。幸好,咱們的殲轟七贏了。”
唐佔文呵呵笑道:“確實是如此,當時咱們的殲轟七方案,的確沒有多大的優勢,也許在有些人看來就是保守。F-111是M國第一種採用先進、省油的渦扇發動機的戰術飛機,大推力、高推重比的渦扇發動機從此成爲第三代戰鬥機發動機的基準技術。變後掠翼的路途要崎嶇一點,儘管變後掠翼的在概念上優越性很多,但很多工程上的實際問題使得變後掠翼的優越性難以充分體現,重量和複雜性只是諸多技術困難中的一部分。F-111的變後掠翼位置根據飛行狀態自動優化,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變後掠翼的優越性。”
“還有毛熊的米格二十三,也採用了變後翼,當時咱們國內的一些設計師看中了這種變後掠翼技術,不過以當時的技術儲備情況來看,要搞出這種變後掠翼的戰鬥機,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當然還有渦扇發動機,肯定也是存在極大的困難。”唐佔文年輕時其實對變後掠翼還是有一種難捨的情懷。
想想當年M國的那一部轟動世界的電影《壯志凌雲》,讓採用變後掠翼的F14雄貓戰機聲名大噪,不少軍迷趨之若鶩。甚至在M國,有很多年輕人,因爲這部電影,而紛紛報名參加海軍航空兵,爲的就是想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駕駛着F14雄貓戰機搏擊長空。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湯姆.克魯斯也憑藉着《壯志凌雲》而迅速走紅,一步一步成爲銀幕上的超級偶像,堪稱F-14“雄貓”戰鬥機的第一代言人。
那時候的唐佔文也是剛剛進入六零三所工作不到四年,對F14這種採用變後掠翼氣動佈局的戰機,他其實也喜歡的緊。
而七十年代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新型殲轟機的作戰要求,就是遠程,超低空高亞音速飛行,全天候執行夜間任務,有專門的武器操縱員,在氣動佈局上與歐洲狂風戰鬥機,M國F111戰鬥機或者是毛熊的蘇二四戰鬥機相似,採用變後掠翼佈局。
而在當時,中國航空工業還沒有能力同時爲空海軍研製兩種型號的殲轟機。
所以當時國防科委就以中國空海軍的需求爲基礎,確定了新機的技術要求和設計指標,並根據具體指標爲空海軍研製一種採用不同武器和航電結構的機體平臺,節省研製經費和時間。
當時的三機部,向國內的幾家主要飛機廠所招標,並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提出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