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第346章 白手套

bookmark

張府。

張巒最近幾天都在往翰林院跑,爲了彰顯他是個正經的翰林官,甚至還參與到一些編書工作中去,不過多是負責一些跑腿的活計。

如此一來,倒是把賣貢品之事暫時擱置了。

“也沒賣幾件啊!”

這天他回來,一邊與人說話,一邊跨進府門。

張延齡本在西廂那邊寫東西,聽到動靜出來,就見到張巒跟陳貴一起進到院子裡。

陳貴看到張延齡,先是微笑着點頭,可能是覺得禮數還稍顯不足,乾脆親自上前來向張延齡施禮問候。

張巒問道:“陳公公,你是奉命把所有貢品都帶回宮去嗎?你看我,加上之前賣的黃珊瑚,攏共就賣出去十件寶貝,看似不多,但我已經傾盡全力了。

“賣出的具體價格,還有賣給誰,都記錄在冊子裡,你可以帶回去細細查看,也可以稟告給陛下,要是陛下覺得其中有不清不楚的地方,可以直接去找當事人求證。”

陳貴苦笑道:“張大人,您實在是多慮了……您能把貢品賣出去,已做得相當好了。且這件事……不宜太過張揚……”

張巒無奈道:“全都是奇珍異寶,普通人不可能持有,我怎能不張揚呢?再者,要賣東西,總要讓人知道我賣的是什麼吧?且不能讓人直接上我府上來選購……我通常都是把物品清單列出來,交給購買人,讓他自行挑選。”

“您還真是……”

陳貴頗有些無語。

心說伱這是生怕別人不知道咱們這位陛下缺錢啊。

張巒道:“不過沒人具體問這些東西從何而來,問了我也不會說……就這麼稀裡糊塗賣了幾件,現在已經好幾天沒人上門了。

“嗨,這鬼天氣可真熱,這都已入夜了,咋一點兒風都沒有呢?”

陳貴看看左右,將張巒請到院子一角,小聲道:“張大人,有件事……小人想求教您。”

“陳公公,您太過客氣了……什麼大人小人的,叫我來瞻就好。”

張巒連忙謙虛地說道。

陳貴嘆息:“您地位隆寵,不是我等能相比的。情況是這樣的,陛下最近打算到城中道觀去……靜修個……幾日,想得幾件……有仙氣的寶貝,您看……”

“啥?”

張巒滿臉不解之色。

他在想,到底我是賣貢品,還是賣法器?我不是給宮裡賣東西嗎?你怎麼來跟我討要東西?

陳貴無奈道:“陛下就這麼一說,我也沒辦法。按理說這件事……我該找仙家中人來請教,但我……一時找不到人。”

張巒奇怪地問道:“不是有很多有名的方術名家在朝嗎?你爲何不問問他們?”

明明有李孜省、鄧常恩和趙玉芝等一系列位列朝班的修道之人自詡半仙,怎麼你非要拿這件事來麻煩我?

陳貴嘆道:“張大人,實話實說了吧,這事求助他們是不可的事情。具體緣由,我這邊不好說,總之……您要是有辦法,就麻煩給操辦一下,要實在沒辦法……也不強求。

“唉!我也不知陛下是怎麼想的,這道法……還用得着修嗎?”

“……”

張巒聞言無言以對,仙家寶物他是沒有的,但那種稀奇古怪的東西,諸如望遠鏡、香皂之類的東西,或者可以想想辦法,但一切都只能等陳貴離開後去問問小兒子的意見。

……

……

六月十一。

時值一年裡酷熱難耐的時節。

當天是五皇子朱祐棆加冠禮的日子,張巒隨朝臣一起入宮見證,中午宮中會有賜宴,要到下午纔出宮。

李孜省也在宮裡主持此事。

不過李孜省特地安排龐頃在張延齡陪同下去工坊取望遠鏡,而李孜省打算在五皇子行冠禮的次日,把這些望遠鏡送上去。

因爲之前朱祐樘只是想讓父皇得到更多的望遠鏡,幫到大明邊軍,並沒有提出非要由他自己來進獻望遠鏡,所以獻望遠鏡的功勞落到了李孜省頭上。

如此李孜省也能多一次單獨面聖的機會。

“二公子,這黃山雲母很不好找吧?本以爲都已經絕跡了,未曾想,還能再找到一塊,併成功造出望遠鏡來,實在是福佑大明。”

龐頃知情識趣。

隻字不提什麼黃山雲母就是琉璃之事。

張延齡笑道:“是啊,今天我還要給龐先生引薦一個人呢……乃一個姓秦的徽商,這次的黃山雲母就是她的人幫忙找到的。”

“徽商本鄉本土,找黃山雲母那自然再合適不過。”

龐頃笑着說道,“卻不知這家徽商,在這件事上使了多少力?竟能得到二公子還有張翰林垂青?”

言外之意,你這種捨己爲人,幫別人爭功勞的手法,還真是少見。

除非那秦氏給了你們天大的好處,大概是金山銀山纔會讓你們家如此眷顧一介商賈。

張延齡嘆道:“龐先生或有不知,我們家跟秦家的淵源,從在興濟時就開始了,在我們上京時他們還提供了一些幫助。有時候做人要講究個禮尚往來,我們相識於微末,自然不能過河拆橋。”

“原來如此。”

龐頃微笑着點頭。

心裡大概是在盤算,咱們之間的關係,算不算相識於微末?

以後你是否能做到不過河拆橋呢?

……

……

城外工坊。

張延齡親自向龐頃引介秦昭。

“秦當家,久仰了,之前咱們曾見過幾面。未曾想,今日還有機會再見。”龐頃看到張延齡引介的商賈,難得地客氣了一下。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未來國丈家的白手套,還是徽州地面上有名的商賈,自然得加以重視。

說不定以後做生意什麼的,他還要請求秦昭幫忙呢,誰讓徽商行走四方,且關係網遍佈天下呢?

秦昭道:“妾身有幸見到龐管家,實乃三生有幸。”

“秦當家說此話就見外了,誰不知道你們徽州商賈在各省各地都有商會?哪怕走到西北、巴蜀、江南、閩粵等地,只要提到徽商,人人都禮重有加,光看秦當家跟張二公子的關係……呵呵,就知道你們徽商不簡單哪!”

龐頃的意思是,你們能在張家於興濟微末時,就準確押寶,那得有多好的眼光和遠見卓識啊?

這也算是你們時運佳,押寶準,這不就給你們帶來巨大的便利麼?

換作一般人,打死也不會相信,一個窮秀才將來會有什麼大成就,甚至就算半年前有人提到太子妃之家……別人也只會覺得根本就是個擺設,沒啥存在感。

誰會想到有朝一日,太子在朝中地位突然躍升,連帶着太子妃的孃家人也雞犬升天呢?

客氣一番後,幾人進到院子內。

秦昭親自將一方木匣打開,裡面就是十二具望遠鏡。

“都在這裡了。”

秦昭笑着介紹。

由秦昭親手交給龐頃,這也是張延齡提前精心設計過的流程之一,日後皇帝要是細查這件事,那望遠鏡、香皂等物也只會是徽州商賈搞出來的玩意兒。

其實並不怕細查,哪怕皇帝把衆徽州商賈翻來覆去找尋,也找不到所謂的黃山雲母,更發現不了製造望遠鏡的技術,反正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光學設計和技術就是天書,根本就不怕外泄。

龐頃好奇地問道:“二公子,這是您府上製造的吧?用的真的是黃山雲母?”

張延齡笑道:“龐先生,許多事情你知我知就行了,非要刨根問底嗎?”

“嘿,你看我,不知不覺就想多問問……其實早前道爺已經吩咐過了,只管拿東西,不問來由。這麼好的東西,出自何處又有啥區別呢?”

龐頃笑着說完,將木匣合上。

秦昭好奇地問道:“龐管家不檢查一下嗎?要是其中有何損壞……”

龐頃道:“秦當家費心了,道爺只說要進獻望遠鏡給陛下,陛下早先便知曉此事,若不進獻,那就是欺君。可道爺從未說過要獻多少,咱有多少給多少唄,哪怕只是一個,陛下也不會介意。”

“原來如此。”

秦昭說完,不由瞅了張延齡一眼。

好似在說,還是你們張家人厲害,跟李孜省的交情都到了這種絲毫也不避嫌,互相信任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看來你們張家想不崛起都難啊!

連朝中大佞李孜省都能搞定,加上有太子撐腰,那將來……最起碼都能在朝中混得風生水起吧?

三人圍桌而坐。

秦昭有意往張延齡身邊靠了靠,桌面上勢力劃分已很明顯。

龐頃卻沒覺得怎樣,笑着問道:“不知秦當家最近在做什麼買賣?”

秦昭道:“沒什麼,就一些遊商生意……妾身最近半年基本都在京師,很少遠行,中間只是去了通州一趟。”

“哦……以後重點是做京師周邊生意了,是吧?”龐頃道,“今年官鹽生意做了嗎?據說樑芳樑公公被貶謫去南京後,京師的官鹽買賣已放開了口子,不少晉商和徽商都捲入進來,不知有沒有你家的生意?”

秦昭微笑着搖頭:“沒有。我秦家今年並沒有做官鹽買賣,不過往常年倒是留下一些鹽引,派了人在兩淮鹽場等着支鹽。”

龐頃道:“哎呀,如此說來,那是有些麻煩,不如回頭敝人試着找找關係,幫忙說和一下,或許能把鹽早些兌出來呢?”

“不用。”

秦昭似乎並不想領龐頃的人情,尤其是在張延齡面前,她把事情拎得很清楚,“多謝龐管家好意,排隊就排隊吧,兩年內總是能兌出來的,不用太過着急。”

“心態可真好!要是換作一般的商賈,早就滿京師託關係去了……不過說實話,找的關係多半都不搭邊,能真正牽扯進鹽場支鹽的官員少之又少,許多官員藉機坑蒙拐騙,尤其是打着同鄉名義斂財,回頭還不好意思追究。”

龐頃似乎很清楚京師官商的門道,搖頭感慨。

秦昭微笑着頷首示意,卻並不吱聲。

張延齡笑道:“龐先生這邊肯定有不少人求着辦事吧?畢竟龐先生在京師官場混得風生水起,認識很多高官。”

“有倒是有,但不多,作爲道爺府上之人,出門還是要低調行事,不敢胡亂招惹麻煩!”

龐頃臉上帶着幾分自信的笑容,道,“有關官場事,找道爺或者是找我,還有點兒作用,但要是涉及戶部、工部營生,我所知真不多。

“欸,不知秦當家,你們徽州府在京官員不少吧?背靠徽商,他們可說是財大氣粗,做官可比他人順利多了……”

秦昭先是點頭,隨即又搖頭,道:“有是有,但都不怎麼往來。”

“哈哈,那是,有了張家這樣的大靠山,還有徽州本地官員什麼事?他們關係網再大,有張家神通廣大嗎?”

龐頃說到這裡,竟哈哈大笑起來。

張延齡謙虛地道:“龐先生,您這是在取笑我們張家人啊。也就是家姐入宮,家父入朝當個小官罷了,哪來的什麼神通廣大本事?”

龐頃連連擺手,道:“二公子自謙了,不算令尊,即便是您怕是也能把這朝堂攪得浪潮洶涌。這還是如今的情形,等將來……你的造詣定將不可限量!”

……

……

日落時分。

李孜省一臉疲憊地回到家中,等他看到龐頃端過來的木匣,不由感興趣地拿起裡面的望遠鏡,瞬間變得生龍活虎。

“好東西,可真是好東西啊!”

李孜省拿起一具放在眼前,對着院子看,口中發出感慨,“果然如當初來瞻送我的那個一樣,隨便拿在手上瞅瞅,遠處景緻便一覽無遺,端的是無比神奇。徽州商賈果然非同一般,這種好東西他們也能找到。”

龐頃皺眉不已,意味深長地問道:“道爺,您真相信這是徽州商賈捯飭出來的?”

“切。”

李孜省看完一個,又拿起別的望遠鏡,逐一檢查,口中道,“我管它是誰造的呢,來瞻這麼說,我就這麼信。哦對了,今天可有見到那徽商代表?”

“見過了,一個姓秦的女人,早前便打過照面。”龐頃道。

李孜省問:“試探過了嗎?”

龐頃點頭:“試探過了。”

“那她怎麼說的?通州倉之事,可與她有關係?”

李孜省追問。

“她說她去過通州一趟。”龐頃想了想回道:“其他的我沒問。”

李孜省放下望遠鏡,抄起腳就想往龐頃身上踹,卻被龐頃巧妙躲開。

龐頃抗議道:“道爺,你怎突然就不講理了?”

以前鬥嘴歸鬥嘴,但好歹要文鬥不要武鬥,這次怎麼還動手動腳呢?

“你拿老子尋開心,不踹你踹誰?你不是說已經試探過了嗎?”李孜省道,“別說你他孃的給老子忘了!”

龐頃無奈道:“只問了她有關鹽引之事,得知她今年並沒有做官鹽買賣。至於通州倉的糧食,我是這麼想的……你說過來瞻的從兄張岐,曾做到遼東巡撫,河間府乃至北直隸不少官員都與他府上往來密切,他要知曉通州倉的內幕,還需要靠徽商給他指點?”

李孜省略一琢磨,點頭道:“被你這一說,好像有點兒道理。”

“那道爺,陛下對通州倉之事,可有動作?”

龐頃追問。

“沒有。”

李孜省搖頭道,“覃公公跟陛下提了,奏疏留中不發。陛下作何打算,我又不能直接問。只能先等着唄……”

第478章 就是你!164.第164章 貴客登門(求票)156.第156章 機靈鬼(求月票)354.第354章 名不虛傳第430章 不能帶壞風氣第485章 你至於嗎?第184章 投石問路(求月票)第531章 不與他計較第438章 朝事歸朝事,家事歸家事第577章 對人不對事249.第249章 都是送命題第35章 春秋大夢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第504章 情難自己第588章 額外收穫第412章 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175.第175章 招募143.第143章 沒過門的姐夫第48章 “遠大志向”第539章 心態第27章 前恭後倨第451章 一家之主又如何(求月票)第12章 夢想照進現實171.第171章 融資(求月票)264.第264章 捨身取義(求月票!)第568章 次功和首功174.第174章 宮牆外的知心人(求票)第51章 神醫風骨第481章 交託第551章 多個對手第595章 君子動口又動手第189章 進可攻退可守(求票)157.第157章 同爲外戚(求月票)317.第317章 酒後吐真言121.第121章 願得一人心(求訂閱)177.第177章 生意經第484章 我以二公子馬首是瞻164.第164章 貴客登門(求票)第487章 你我都有個好前途172.第172章 納采問名第210章 什麼事都敢往身上攬第452章 戀家的男人(求月票)第436章 搶飯碗第521章 步調一致102.第102章 金鉤獨釣(求訂閱)第551章 多個對手396.第396章 病入膏肓274.第274章 天道369.第369章 官越當越回去398.第398章 一錘定音第208章 格局(求訂閱和月票)第439章 讓功102.第102章 金鉤獨釣(求訂閱)第66章 通信321.第321章 壽誕(求月票)179.第179章 愚者(求票)84.第84章 看走眼309.第309章 就算不說也要給他升官167.第167章 大哥的風采(求票)第459章 開善堂的?(求月票)第590章 好人言第577章 對人不對事第61章 有擔當259.第259章 黑鍋誰來背?(求月票)143.第143章 沒過門的姐夫第414章 反推(求月票)350.第350章 在宮裡運作第492章 瞠目結舌第549章 別浮上來第415章 百戶變千戶123.第123章 擔憂(四更求訂閱)第454章 區別對待(求月票)168.第168章 未來皇后的信任(求票)第438章 朝事歸朝事,家事歸家事332.第332章 看錯人第406章 好戲子89.第89章 李天師和劉棉花386.第386章 風馬牛不相及(求月票)第572章 清官清名第483章 范蠡救子第464章 手眼通天第206章 風拐着彎吹(求月票)293.第293章 砧板上的肉第420章 小家雀181.第181章 開天闢地頭一遭(求票)112.第112章 大病(求訂閱)第503章 道家人的底子第194章 順水人情(求月票)151.第151章 沐猴而冠(求月票)398.第398章 一錘定音第515章 機會第584章 空口無憑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第581章 探牢第414章 反推(求月票)第19章 御史235.第235章 鬧着耍第8章 實踐出真知第581章 探牢365.第365章 依偎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