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

外面走進來三人,走在最前面是四叔李大光,他依舊穿着那件做工考究的雪白大袍,身材高大,長鬚白,顯得格外的仙風道骨。

不得不承認,人的外表確實很重要,儘管李大光參加了十年的州試,年年落榜,也從不事稼穡,但他卻是李文村過得最滋潤的一個。

雖然他昨晚嚴重失職,導致宗祠被燒,可今天族長來李文村還是讓他帶路,足見對他的信任,

在他身後便是李氏家族的族長李文佑了,他昨晚幾乎一夜未睡,雙眼熬得通紅,但精神卻很好,或許是身體稍胖的緣故,從村口走到這裡,竟讓他有點微微氣喘了。

最後進來的便是胡大娘了,大器可是把慶兒託給他們,兒子胡盛又去了縣裡,就算是慶兒的堂叔和族長進來,她也不放心。

“慶兒,族長來看你了,還不快過來給族長磕頭見禮!”

李大光生怕李延慶又象在祠堂一樣不肯磕頭,他連忙提醒李延慶,又向他擠了擠眼睛。

天地君親師,除了這五位老人家,李延慶誰也不會拜,他上前一步,擺出一個要跪拜的模樣,忽然嘴一咧,竟然拜不下去了。

“四叔,我這膝蓋昨晚在火場裡被撞傷了,這會兒疼得不行!”

李文佑呵呵一笑,“慶兒就不用多禮了,大光,你去搬兩個凳子來。”

李大光翻翻眼睛,又給這個小滑頭躲過了,無奈,他只得去找了兩個用破木板釘的小凳子來,用袖子擦了擦凳子,“族長請坐!”

李文佑卻把凳子給了李延慶,“慶兒,你的腿疼,你先坐!”

李延慶委實不客氣地接過板凳坐下,李文佑也在另一個小凳子上坐了下來,胡大娘則拿着竹掃帚在不遠處打掃院子,眼角餘光不時地瞟向這邊。

家裡只有兩張小凳子,李大光只好站着了,胡大娘見他們並沒有惡意,便悄悄關上門出去了,李家的事情她才懶得聽。

“慶兒,昨晚多虧你了,說實話,我昨晚一夜未睡,又是害怕,又是感激,我怎麼也想不到,我們的祖先居然顯靈了。”

李文佑說得很真誠,他出之前仔細向李大光問了李延慶的情況,得知這孩子原來是個傻子,一個多月前墜井完全變了一個人,讀書識字堪稱神童。

尤其李大光向他說了前天李延慶在祠堂的表現,竟然猜到大祖的名諱,這讓李文佑忽然意識到,大祖選擇李延慶是有原因的,極有可能大祖的神靈就附在了這孩子的身上,否則怎麼解釋他從一個傻子變成了神童?

一路上李文佑就在反覆想這件事,越想越有可能,他心中就像點了一把火,令他心急火燎,急於要證實自己的猜測。

李延慶此時想到的,卻是怎麼才從這件事中獲得最大的利益,他的價碼清單已經草擬好,就等族長主動提出來要感謝他了。

他低下頭說:“族長,當時我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現在還糊里糊塗的,感覺那一刻我好像不是自己了。”

李文佑又試探着問道:“慶兒,你昨晚聽到的聲音以前聽到過嗎?比如....你落井的時候。”

李延慶恍然,原來族長把自己當做李璟附身了,他立刻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啊!’了一聲,瞪大了眼睛驚訝問道:“族長怎麼會知道?”

李文佑大驚,“你真的聽見過嗎?”

李延慶點點頭,“那個聲音我落井時確實也聽到了,我一直以爲井裡有鬼,從不敢對爹爹說。”

“那聲音說什麼?”

李延慶低下沉思不語,默默回想自己整理的紀年備忘錄,李煜是宋朝建立第二年登基,那麼李璟也就是在961年去世,而今年是1111年,那麼李璟去世已有一百五十年了。

李延慶仰頭望着天空,帶着一絲夢幻般的神情緩緩道:“我落井時,那個聲音在我耳邊說,他的魂魄遊蕩了整整一百五十年,終於找到了我這個寄魂靈童。”

李文佑立刻從懷中取出一冊族譜翻看起來,族譜中用很隱晦的文字記錄着大祖的生卒年月,只有族長才能看得懂。

李文佑一邊翻看,一邊用手指在地上比劃計算,最後他臉色大變,他算下來,大祖駕崩距今正好是一百五十年。

李文佑腿一軟,撲通跪在了李延慶面前,眼前這個孩子就算不是大祖再生,他的身體裡也寄託了一部分大祖的魂魄。

族長跪下,李大光也嚇得跟着跪下,天啊!這孩子難道真是被大祖寄魂了,大祖駕崩了一百五十年,又回來了。

李延慶故作慌亂道:“族長,四叔,你們這是....這是在做什麼?”

他心中多少也有點擔心,萬一族長真把自己當成祖先怎麼辦?

“不肖子孫李文佑向大祖磕安!”

“不肖子孫李大光向大祖磕頭!”

就算在一千年後的偏遠鄉村,不少愚男蠢婦對這樣的伎倆也會深信不疑,更何況這是宋朝,李文佑先入爲主,李延慶不過是證實了他的猜測,但如果是他兄弟李文貴就不一定相信了。

李延慶索性坐下來,心中暗暗苦笑,自己隨口胡編幾句,他們還真信了,以後自己是不是也要像巫婆一樣忽然暈倒,然後再跳大神一樣胡說八道一番,哎!這件事該怎麼收場?

李文佑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卻不敢再坐下,而是垂手站在李延慶面前,他昨晚一夜未睡,就在想這件事,爲什麼大祖會選中李延慶這個六歲的孩子衝進火場?要知道昨晚救火的族人至少有兩百人,青壯男子無數,大祖偏偏選了一個孩子。

他現在終於明白大祖早就和李延慶有過交集了,水火相濟啊!

“族長坐下吧!我有話要說。”

李文佑戰戰兢兢地挨着半個屁股坐下,李延慶注視他肅然道:“族長最好不要再提大祖之事,現在可是大宋江山,皇帝姓趙,不姓李,這種事說多了是要被滅族的。”

李文佑一下愣住了,他猛地一拍腦門,自己居然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不行!回去他必須要立刻禁口,不準任何人再談論昨晚大祖顯靈之事。

他回頭又看一眼李大光,李大光的頭立刻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族長放心,這件事我絕不會出去亂說。”

李延慶一句話便封死了李文佑準備去縣裡宣揚此事的心思,他又淡淡道:“族長還是叫我慶兒吧!我們以後都不要提此事了。”

李文佑慢慢平靜下來,便點點頭,“慶兒需要我做點什麼?”

裝神弄鬼半天,李延慶就是爲了等他這句話,他毫不客氣地伸出四個指頭,“第一,劉承弘毀李家宗祠,使烈祖蒙塵、貽害李氏子孫,必須立刻驅逐,不得複用。”

李文佑聽他口氣完全不是六歲孩子,居然還提到了烈祖,他心中更加深信不疑,連忙道:“我已經把他趕走,絕不會再用。”

“第二,我父親李大器所欠族長債務一律免除,他這幾年被剋扣的工錢請也族長給他補足。”

四年前李大器借錢葬妻被他岳父丁仲和李文佑聯手狠狠宰了一刀,說是耗費了五百貫錢,其實最多百餘貫就夠了,而且這五百貫錢又大部分通過墓地、棺木、各種人工費等等方式回到了他們二人手中,實際花費就是幾頭豬進了全村人的肚子,當然,還有些衣物和陪葬明器。

李文佑除得了幫扶族人的名聲外,還得了一個類似奴隸般的廉價長工,這一切都是白紙黑字,李大器心甘情願地簽字畫押。

可誰又想到李大器會有這麼個兒子,李文佑心中一陣陣虛,慌忙說:“一定免掉,我回去就把欠條和工錢送來。”

李延慶又道:“第三件事,是我想進學堂讀書,族長安排一下吧!”

李文佑還以爲李延慶要追究五百貫錢之事,原來只是想讀書,他頓時鬆了口氣,笑道:“這是小事一樁,我回頭給姚師父說一下就是了,慶兒明天就可以去讀書了。”

李延慶本來就只想到這三件事,不過這個機會實在難得,不好好狠宰這個黑心族長一刀,也太對不起父親這幾年吃的苦了,

他指了指房子道:“還有這房子太破舊了,煩請族長找人來修一修吧!”

.......

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五百三十章 力勸蔡京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樓傳言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七十四章 縣城租房第九百六十五章 滅國之戰 十八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斷退路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視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九百四十七章 緊急應對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夜襲敵營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藥師歸宋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勞而獲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婚之禮 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戰而勝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會 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子之軍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終任命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八十章 李張之爭 四第九百八十三章 驚魂之變 中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六百七十九章 緊急部署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絕第一百零二章 縣試初考 中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五百零九章 山廟遇襲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銅宋奴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