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

bookmark

餘深身爲相國,已經不是錢能收買,尤其涉及科舉作弊這種有損名聲的事情,他是不會輕易再碰,而這一次非同小可,是樑師成指定錄取之人,餘深心中雖然不請願,但也只能硬着頭皮答應了,這個鄭榮泰是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太子才真正的幕後指使者。

雖然餘深不會再輕易涉嫌科舉作弊,但如果其他考官有什麼人情之多,只要不太過份,他也會睜隻眼閉隻眼,他知道科舉三年一次,不僅被萬衆矚目,朝廷中又有多少雙眼睛在盯着這次機會。

這時,餘深看見一輛送食材的大車緩緩推進了貢院,十幾名士兵一絲不苟地檢查着大車上的每一個細節,甚至連輪子也不放過。

餘深自嘲地笑了起來,近乎變態的嚴格檢查又能如何?能制止權力之間交易嗎?或許這就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時間漸漸到了傍晚,‘咚!咚!咚!’貢院的暮鼓敲響,休息吃飯的時間到了,早已餓得頭昏眼花士子們紛紛收拾卷子,把桌子空出來,他們早飯吃得太早,中午只喝了杯茶,吃了兩塊點心,一個個早已餓得飢腸咕嚕,就等着開飯了。

李延慶也收拾了桌子,他拉了一下鈴鐺,片刻,一名士兵走了過來,李延慶做了一個洗手的姿勢,士兵點點頭,“跟我來吧!”

每條巷子的一號便是糞廁,二號無人,三號和四號都是著名的糞號,極爲強烈的氣息腐蝕着他們的魂魄,抽到這兩個號的士子基本上就算廢了,只能再苦等三年,下次科舉再尋找機會。

五號稍微好一點,那是因爲天氣還不算熱,令人**的氣息尚無法遠征,五號才僥倖逃過一劫。

李延慶屏住呼吸,在一號出了恭,又在旁邊的水池裡洗了手,這才返回自己的號房,這時,送飯的士兵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給考生送飯。

貢院的飯菜可不是免費,士子們在報名時已繳納了三百文錢的飯錢,四天七頓飯,加上中午一盤點心,晚上再給一牀毯子,這個價錢不算貴,但也絕不便宜。

士兵將一隻托盤遞給了李延慶,還算不錯,一盤包子,兩個小菜,一碗排骨冬瓜湯,包子大、份量足,基本上可以吃飽。

這時,隔壁傳來一陣低微的嘟囔聲,“這點吃食還要四十文錢,在小吃鋪最多二十文錢,黑心的朝廷啊!連我們這些窮苦士子的錢都要賺。”

李延慶不由啞然失笑,這位仁兄是把三百文錢一分爲七,算出一頓四十文錢,他卻忘了中午還有一頓點心,忘記了筆墨紙硯、蠟燭火石等等。

吃罷晚飯,夜幕便降臨了,考生紛紛點起蠟燭,準備夜晚再繼續奮筆疾書,李延慶一個白天寫了近八千字,基本上已完成過半,從時間上算,明天白天完全來得及。

本來科舉的時間安排就沒有包括夜晚,夜晚答題光線暗淡,風險太大,稍不留神就會污卷,但對於絕大部分士子而言,夜晚卻是他們唯一可以利用的機會,否則兩天時間根本做不完經文題。

李延慶小心翼翼地將試卷收好,又將木板放下來,這樣便形成了一張牀,他合衣躺在硬木板上,將毯子疊成一個枕頭,緩緩躺下閉上了眼睛。

就在他即將睡着之時,忽然‘啊!’一聲尖叫,將李延慶猛地驚醒,一下坐起身,只聽聲音是從隔壁傳來,隔壁士子似乎用頭撞牆,‘咚!咚!’直響,只聽他哭喊道:“我該死!我完了!墨汁打翻了”

這時,兩名膀大腰圓的士兵衝了過來,將這名士子一拳打翻,各抓一隻腳拖了出去,他們動作十分熟練,配合默契,顯然是常做此事,一名身材瘦小的士子被拖出考房,直接用破布堵上嘴,兩名士兵便將他拖走了。

李延慶不由暗暗搖頭,在考場叫喊是擾亂考場,最輕的處罰也是停考一場,這名士子下一次科舉也沒有機會了,這一轉眼就是六年,人生有幾個六年?很多讀書人都在科舉中熬白了頭。

李延慶又躺了下來,慢慢閉上眼睛,在一陣胡思亂想中進入了夢鄉。

一晃兩天過去了,第三天吃罷早飯後,李延慶用士兵提供的清水洗了一把臉,讓頭腦清醒,李延慶瞥了一眼放在匣子裡的卷子,他是在昨天下午做完了經文的全部試題,又仔細檢查了一遍,沒發現錯誤,他便糊上了卷子,小心捲起後裝入試卷匣內,每個士子都有一隻這種**式的試卷匣,便於考卷存放。

‘當——’雲板聲再次敲響,髮捲的時間到了,今天髮捲會將明天的詩考卷一併發下,如果說頭兩天的科舉在於熟練和數量,那麼後兩天的科舉就在於難度和深度了,量不算太大,要求寫論一篇,策五篇,每篇的字數在千字左右,最後一天詩作兩首。

一般考生平時都已準備了不少各種類型的詩作,總能捱到一點邊,所以第四天的時間基本是多出來的,等於用兩天的時間來寫六篇策論,所以大部分士兵都能完成,關鍵就看質量。

論是對已完成的事情進行評價,發解自己的見解,而策則是對各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所以策論是科舉的關鍵,尤其是其中的一篇策,被稱爲題眼,也是整場科舉的核心題,大家都很關心這道題。

二十五巷的考官開始依次髮捲了,李延慶很快便拿到了卷子,和所有士子一樣,他首先看策的第五題,也就是題眼,題目正是李延慶事先猜到的:《宋遼金之對策》。

這時,左邊的考房內低低發出一聲驚呼,顯然,這位仁兄也猜到了題目。

題目雖然猜得到,但未必答得好,李延慶在幾年前的發解試上也答過這道題,不過當時金朝是略寫,現在要成爲主角了。

這時,李延慶又翻了翻其他題目,議論題是《人命至重,是以聖賢重之》,這道題其實是討論大宋司法恤刑慎殺制度。

其他幾道對策涉獵甚廣,有要求應對保甲法之改進,有要求談酒鹽專賣制度,有要求寫廉政之策,有要求寫平寇之法,每篇對策都非常務實,這就是考士子的真才實學了。

最後是詩作,詩作屬於捎帶腳兒的,不是很重要,在王安石科舉改革前,詩賦是決定考生命運的題目,但王安石卻認爲考詩賦看不出士子人品和能力,便取消了詩作,改考經義和策論,學聖人經義以修德,做天下文章安民,這種務實的思想便一直延續下來,這次雖然增加了詩作,但它遠遠不能和策論相比。

詩作之題爲,‘戰罷沙場月色寒’。

這是出自王昌齡的出塞詩:‘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其中以‘戰罷沙場月色寒’一句破題,賦詩一首,不限韻腳。

這顯然是呼應《宋遼金之對策》這道對策題,其實對策題的意圖已經明顯了,朝廷已有北伐之意。

李延慶沉思良久,科舉的格局已定,如果他寫聯遼滅金,恐怕第一輪就要被淘汰。

他低低嘆了口氣,提筆先寫了一首詩作,用陸游的一首詩修改而成

《關山月》

和戎詔下已百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幽燕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弓馬大賽 十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十四章 姚老牛兒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九百三十六章 姍姍來遲第二百零二章 鄭氏壽宴 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決戰來臨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蘊到來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五百四十六章 新婚之禮 下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貴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藥師歸宋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戰出擊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條件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將至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軍譁變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第一千零六章 牽制力量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八百二十七章 決戰蘇州 上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九百二十三章 舊態萌發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邊救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書坊相會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八百二十章 鴨子變雞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大戰 四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舉攻城 上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試前夕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七百一十五章 金兵將至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六百三十七章 磨礪之戰 上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