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

bookmark

一行人來到軍營門前,三名統制率領一衆將領出營迎接,三名統制都是禁軍中的資深將領,一個是金槍將徐寧,一個是雙槍將董平,另一個則是神箭將張清。

徐寧一直是禁軍金槍班教頭,爲人低調謙虛,深得高俅的賞識,都一步步被提拔爲正五品的步兵都指揮使,這次更是讓他統領左軍一萬人,也是破格提拔了。

董平是高俅的心腹大將,年近五十歲,資歷很深,參加了剿滅方臘之戰,積功升爲殿前副都指揮使,正四品高官,這次統領中軍一萬人。

另一員統制便是神箭將張清,他只有三十餘歲,官任左衛將軍、騎兵都指揮使,不過他向家的女婿,後臺頗硬,所以也被破格提拔,統領右軍一萬人。

這三員大將形成了這支三萬禁軍的骨幹,但新北軍的主帥都統制卻沒有正式任命,目前由高俅兼任。

“參見太尉,參見同知,參見王侍郎!”

三名大將一起躬身施禮,不過他們卻沒有注意到李延慶也來了,徐寧看見李延慶,不由愣了一下,李延慶現任開封尹,應該和新北軍沒有關係纔對啊!

高俅笑呵呵介紹道:“這次成立新北軍,正是李府尹的建議,他目前是京城唯一統領大軍和金兵打過攻城戰的高官,所以我向官家建議,由李府尹協助指點大家的訓練。”

無論徐寧還是董平,他們都在官場中打滾多年,兩人心裡都明白,這個時候成立新北軍,實際上就是配合太子的備戰,而李延慶明明是開封府尹,卻參與進這件事,不用說他們也能猜到,李延慶其實是太子的代表,他纔是這支軍隊的真正主導者。

張清雖然反應弱了一點,但他會唯董平馬首是瞻,三人連忙又向李延慶躬身行禮,“參見李府尹!”

李延慶在太原都是都統制,官職比他們高一級,他完全可以接受三人的行禮,李延慶微微笑道:“三位將軍請免禮!”

董平連忙道:“各位主官請進營!”

衆人在一班將領的簇擁下進了大營,大營內廣袤的演武場上,三萬士兵正分爲十幾個方陣訓練陣法,喊殺聲如雷。

他們來到中軍大帳,分別落座,高俅作爲相國、樞密使,同時也是新北軍的名義主帥,他的地位最高,坐在帥位上,其他高深、李綱和李延慶則分別坐在兩邊,而徐寧等一班將領,則列隊站在帥案前方,等待主帥的訓話。

高俅輕輕咳嗽一聲,緩緩道:“大家想必也知道,官家批准成立新北軍,主要目的是針對性地訓練守城防禦,金兵還會不會南南侵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這就是成立新北軍的初衷,一旦金兵兵臨城下,我們就是京城最後的守衛者,所以官家希望在兩個月內,將新北軍訓練成爲堪比太原保衛戰一樣的精銳之軍,官家已賦予我大權,並賜尚方天子劍,所以涉及新北軍一切軍務都我能做主,不用再請示官家。”

李綱心中微微有些失望,高俅這番話的意思,就是不希望再有人插手新北軍,恐怕太子想接管新北軍的計劃要落空了。

雖然李綱一再向李延慶強調,太子希望他坐鎮新北軍,但李綱卻很清楚太子打的如意算盤,李延慶不是軍議堂成員,有可能會被官家接受爲新北軍的都統制,但李延慶坐鎮新北軍只是第一步,只要李延慶坐鎮新北軍,那軍議堂就可以通過安插文官的方式來掌控軍務,從而使太子完全控制這支新軍。

可惜太子如意算盤打得雖妙,卻並不容易實現,首先是李延慶不肯直接接手這支軍隊,他更願意間接控制,甚至不惜推出曹儼來出任都統制,其次,高俅似乎也不希望其他人來染指這支軍隊,所以他表示自己願意坐實新北軍都統制之職,那麼太子想控制這支新軍,也只能和高俅打交道了。

這時,高俅又道:“關於具體的訓練方案,大家都是軍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包括我高俅也有自己的訓練心得,如果每人都搞自己的訓練,那就不必只成立一支新北軍了,成立十支、二十支都可以,但這絕對不行,新北軍內只准有一種訓練方案,這種方案一經實施就不得更改,有不滿者,要麼就用脖子試一試尚方天子劍,要麼就收拾鋪蓋滾出新北軍。”

說到這裡,高俅停了下來,目光嚴厲地掃視衆人,衆人都低下頭,沒有人說話。

高俅又繼續道:“這次新北軍的訓練方案由李府尹來決定,下面我讓李府尹給大傢俱體說一說。”

李延慶站起身笑道:“本來以爲當了文官可以不用再爲了軍隊的事情煩惱了,但沒法子,又被高太尉抓了壯丁,那我就提一點建議吧!”

李延慶雖然語氣比較客氣,但高俅的硬話已經說出來了,他就不能太過於隨意,否則就是對高俅的不敬了。

所以李延慶在說了兩句客氣話後,他的態度也變得嚴肅起來,對衆人道:“金兵十五萬大軍攻打太原城,整整歷時九天,發動攻城戰十七次,其中三次夜戰,共損失了雲梯五百餘架,巢車上百部,先後陣亡五萬人出頭,最終飲恨於太原城下,而守城宋軍也傷亡六千餘人,民夫傷亡近萬,宋軍之所以在太原保衛戰獲得勝利,原因有很多,我總結爲三大點,一是防禦備戰的各種細節做到了極致,打個比方,我們的投石機是五年前就裝備好,一直存放在倉庫內,直接運上城頭就可以使用,但我們還是將投石機再增加一次綁縛,以防止繩索因年久的變得鬆脆,這就是細節,否則很容易造成投擲失敗而使震天雷在城內爆炸的嚴重後果.......”

所有人都在認真聽取李延慶的經驗介紹,包括李綱,他的後背不斷冒出冷汗,相比太原城的防禦準備,他才發現他們的防禦準備實在太粗糙,簡直漏洞百出。

李延慶又繼續道:“第二個原因就是守城軍隊十分精銳,不過我要告訴大家,這支可以以一敵三的守城軍隊絕大部分都是由鄉兵訓練而成,最短的訓練兩個月,他們就脫胎換骨,戰鬥力極強,那麼是怎麼訓練成功的?就只有三個字:真、嚴、狠,真是指實戰模擬,在模擬實戰訓練中,一共死了六十四人,一部分是從城頭掉下去摔死,一部分是被木刀砍中要害而死,受傷者更達數百人,正是實戰模擬訓練,才使士兵迅速成長起來;

第二個字是嚴,那就是軍紀嚴厲,我告訴各位,死亡的六十四人中,有八個人是因爲三次訓練連續偷懶而被當衆打三百軍棍杖斃,沒有嚴厲、嚴明的軍紀,是不可能練出精銳之軍;

第三個字是狠,是指訓練強度,每天訓練八個時辰,從早到晚不停,這樣士兵的體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所以在太原保衛戰中,連續幾天幾夜不睡覺和敵軍鏖戰,大家都承受住了,金兵卻受不了而崩潰,後期再沒有攻城戰,最後不得不撤退,所以高太尉採用了我的方案,那我同樣會用訓練太原鄉兵的辦法來訓練京城禁軍,希望大家爭氣一點,一個月就脫胎換骨,別連鄉兵都比不上。”

李延慶一番話說完,幾乎所有的大將都驚得變了臉色,連高俅也被驚得目瞪口呆。

這哪裡是訓練,這分明就是地府裡的十八般酷刑。

聊聊新書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書生誤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曹決裂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二百六十五章 桑家瓦子第九百七十四章 三件急信第三百四十八章 入網之魚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戰 上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報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五十八章 太學來函第十六章 縣裡消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官上任 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二百八十章 大慶殿試 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三十五章 郊遊墜驢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九百八十九章 長江攔截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蘊到來第三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七十三章 勸說湯王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馬大賽 十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六十七章 黃河水鬼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布兵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一紙素柬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九百零三章 偷運軍資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五百零四章 北上監察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來臨第六百五十一章 趙構之怒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馬大賽 五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誅心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第五十二章 股份合夥第三百七十章 邯鄲遇匪 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馬大賽 十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三百八十六章 組建軍衙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勢力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第四十五章 新年到來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五十三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二百六十二章 分歧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