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

消息傳出,令滿朝文武譁然,一方面固然是封賞力度驚人,三人居然都封了國公,而且都是從二品官階,居然封王只有一步之遙,不過想到天子剛剛登基,需要封重爵來籠絡功臣,確實是有必要。

而另一方面,不少朝廷中的重臣也發現了封賞中的一絲詭異之處,那就是李延慶雖然名字靠前,但無論官階還是爵位都和其他兩人完全一樣,這與其說是在破格提升董平和姚平仲,不如說是在暗中打壓李延慶。

消息傳出去,令京兆軍上下都氣炸了肺,王貴和牛皋帶着一羣將領趕到軍衙,吵吵嚷嚷,李延慶聽到外面動靜,快步走了出去。

老遠便聽見門外王貴在大聲怒吼,“我們拼死殺敵,死傷最爲慘重,金兵大大小小四十多次的攻城,九成以上都是我們頂住,董平只守了一次,姚平仲甚至連金兵的影子都沒有看見,憑什麼憑什麼封高官國公?”

“王貴,你說夠了沒有!”李延慶一聲厲喝,從大門內走了出來。

衆將領見主帥出來,紛紛圍上前,七嘴八舌議論,李延慶擺擺手,讓衆人安靜下來,他又怒視王貴,“大家都同殿爲臣,有像你這樣指名道姓的嗎?”

王貴硬着脖子道:“他們做得,我就說不得?”

李延慶狠狠瞪了他一眼,又對衆將領道:“這次擊敗金兵,守住京城,不是我李延慶的功勞,而是千千萬萬將士和諸位的功績,我自己封什麼官職,我不會在意,但我要保證諸位將軍的利益不被損害。”

“就怕都統上不去,我們也上不去!”牛皋話不多,卻一針見血。

李延慶也知道牛皋說得有理,他緩緩道:“利益是爭取來的,我會全力爲大家爭取應得的利益,大家先回去耐心等候,不要再妄議朝廷了。”

主帥發話,衆將也只得各自回營,李延慶又瞪了王貴一眼,“你尤其要管住自己的嘴,再敢亂說話,你就別呆在京城了。”

王貴臉色鐵青,明顯心中不服,他轉身就走,不多時,將領們都散去了,這時,劉錡低聲問道:“都統準備怎麼做?”

李延慶想了想,“先去趟樞密院見見高樞密使,再進宮去謝恩,然後提一提諸將之事。”

劉錡猶豫一下道:“其實我覺得王貴說得也不錯,在這件事上,我們不能表現得太軟弱,否則知政堂還會繼續捏拿我們,大家固然是爲了抗金報國不假,但也希望能升官發財,若朝廷做得太過份,恐怕會寒了將士的心。”

李延慶點點頭,“我知道,我會爲弟兄們極力爭取。”

..........

李延慶其實真的並不在意他這次封什麼官爵,他知道現在的封賞遠遠不是最後的結果,只是鬥爭剛剛拉開序幕。

李延慶隨即來到了樞密院,找到了樞密使高深,樞密院的兩大巨頭,童貫被處死,高俅被免職,高深便被升爲知樞密院事,趙桓的心腹重臣耿南仲出任籤樞密院事,而同樞密院事這個職務空缺,李延慶被封爲同樞密院事,也算彌補了最後一個空缺。

“現在樞密院可沒有什麼實權啊!”

高深親自給李延慶倒了一盞熱茶,端給他笑道:“難道你真的要把桌案搬到樞密院嗎?”

“如果朝廷把防禦使軍衙裁撤了,我不來也得來。”

“你還別說,今天知政堂就爲這件事激辯了一個上午,白、吳、李三相都贊成裁撤防禦使軍衙,但何犟頭和孫傅卻堅決反對,知政堂沒有能達成一致。”

何犟頭便是大學士何慄,他替代李綱出任門下侍郎,進知政堂爲相,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抗金派,以脾氣倔強而出名。

按照知政堂議事規則,裁撤東京防禦使這種重大軍國決定,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實施,至少沒有反對意見,既然何慄和孫傅反對,裁撤方案就通不過了,除非天子否決知政堂決議,用皇權來強行下旨裁撤,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宋朝的歷代皇帝都不敢輕易使用這種激烈的手段,否則會站到文官集團的對立面,政治代價太大,更何況是剛剛登基的新帝。

所以李延慶並不擔心防禦使軍衙被裁撤,這件事對李延慶極爲重要,一旦防禦使軍衙被被裁撤,按照宋朝的例制,他手下的三萬京兆軍就要回歸禁軍,他的軍權也就被剝奪了。

這還真不是何慄、孫傅在幫他,而是金兵在河北虎視眈眈,任何一個稍有頭腦的人都不會自斷手足,白時中、吳敏和李邦彥是想獻媚天子,借這次裁撤機會將李延慶軍權剝奪,然後再視形勢變化重新任命防禦使就是了,影響也並不大。

李延慶喝了口熱茶,沉吟一下道:“張相國那邊有消息嗎?”

張相國就是張邦昌,他在三天前已經奉命出使大名府和金國談判金兵從河北、河東的撤軍問題,張邦昌是主使、副使是耿南仲和馬政,這也是之前金國答應之事,金國北撤後會盡快啓動第二輪談判。

高深搖搖頭,“暫時沒有消息,不過聽說完顏斜也不在大名府,而是由完顏宗望主持談判,我估計不會那麼快結束。”

李延慶暗暗思忖,完顏斜也必然是回燕山府面見金國狼主去了,攻打宋都失利,於公於私完顏斜也都要給金國狼主一個交代,可一旦完顏斜也從燕山府返回,那就是金國第二次宋國攻勢的開始,對金國的戰略走勢,李延慶明若觀火。

李延慶點點頭,這些都是他隨口問一問,他今天來樞密院是有正事,他雙拳緊握,放在桌上,身體略略前傾問道:“黃河南岸的防禦方案有結論了嗎?”

這是李延慶目前最關心之事,眼看黃河解凍在即,如果能及時在黃河南岸部署強有力的防禦,那麼金兵就基本上過不了黃河。

高深臉色露出一絲尷尬之色,李延慶立刻看出來了,連忙問道:“難道有阻力?”

高深點點頭,“阻力非常大,主要是財力消耗太大,完成這項部署,至少要三四千萬兩銀子,打造投石機和火砲以及震天雷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還有工事修築、民夫徵用,牽涉面太多,知政堂和朝廷的反對聲音都很大,官家也不太贊成,只有在招募新兵一事上知政堂達成了共識。”

李延慶也不指望朝廷能立刻批准自己的方案,他只是希望趙桓和朝廷能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就算不主動進攻金兵,但必要的防禦還是應該有。

歷史上,李綱就是因爲這件事被貶黜,趙桓和朝廷心懷僥倖,不肯在黃河南岸的防禦上耗費財力,李綱極力堅持,最終觸怒了趙桓和文官集團,沒想到,朝廷還是那麼短視,李延慶臉上露出了極度失望的神情。

高深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已經盡心盡力了,奈何金兵撤離京城的談判太順利,官家和知政堂對金兵北撤同樣抱有極大的希望,你現在提出沿岸防禦,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李延慶無奈,只得長長嘆了口氣,“那招募軍隊呢?怎麼決定的?”

這是趙桓唯一採納的方案,雖然和李延慶的計劃相差甚遠,但總算聊勝於無,現在宋軍在京城只有十三萬軍隊,就算自己不提出募兵方案,趙桓也會主動招募軍隊。

“方案已經定了,由兵部全權負責,從開封府、應天府、潁昌府、鄭州、蔡州、陳州、潁州、汝州等三府五州共招募二十萬新軍,董平和姚平仲出任左右新軍統帥,各自負責訓練十萬大軍。”

“那就是沒有我的事了?”李延慶冷笑一聲道。

高深緩緩點頭,“不僅沒有你的事,也沒有我的事,順便說一句,我已被任命爲梓州路和成都府轉運使,三天後離京上任。”

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鬥心機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八百六十七章 黃河水鬼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七百七十七章 留有後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誘餌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八百六十七章 黃河水鬼第八百五十章 再返京兆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魚兒上鉤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爭 中第六百五十三章 蔡家出事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六百三十七章 磨礪之戰 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二百章 鄭氏壽宴 二第四百零八章 集訓鄉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六百二十七章 再度出征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三百章 烏龍軍寨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九百二十三章 舊態萌發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選第七百七十七章 留有後手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九百七十一章 滅國之戰 二十四第六百三十七章 磨礪之戰 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八百二十二章 先贏一局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七十八章 李張之爭 二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鄭氏壽宴 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四百四十九章 曹府家宴 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煩惱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門庭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八十四章 岳飛抉擇第九章 以直報怨 下第七百九十四章 難眠之夜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決之鑰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七十六章 求和喧囂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九百二十七章 曹蘊之憂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襲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教子第二十八章 擂臺首賽 二第一百零一章 縣試初考 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一百六十五章 蹴鞠皇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白馬風波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兇 五第一百零六章 安陽趕考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