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

bookmark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延慶一行當天中午便離開了江都縣,繼續南下,不過他們走得極爲緩慢,船隊走了整整半天還沒有到長江,天剛擦黑,船隊便在距離長江還有五里時停了下來。

這也很正常,他們現在過長江還需要再找幾艘渡船,將親兵和戰馬一起運過江去,所以至少要等明天才能出發。

當天晚上,李延慶在客船接見了剛剛趕回來的張順,張順實際昨天上午便過了長江,但他並沒有急於去江都向李延慶彙報,他還要等另外幾名手下從江寧府那邊探聽的消息。

“啓稟都統,卑職剛剛得到消息,雷德的船隊就等候在江寧府外的江面上,他們肯定是在等候都統,想在江面上攔截。”

李延慶點點頭,轉頭對一旁曹晟笑道:“我中午得到燕青的消息,向氏家主向宗良出現在江寧府,現在江寧府已集結了八萬軍隊,你覺得他們想做什麼?”

曹晟臉色一變,“莫非他們準備舉旗造反了?”

“應該是吧!不過不能叫做造反,應該叫清君側,或者叫做匡扶社稷,聽說向家在杭州找了一名三歲的宗室子弟趙伯圭,如果無法立大寧郡王,估計他們就要立這個孩童爲新君了。”

“那他們要首先針對你嗎?”曹晟擔憂地問道。

李延慶淡淡一笑:“抓住我後他們就起兵,我想應該是這樣!”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李延慶想了想,又問張順道:“這支水軍有沒有辦法解決?”

水軍橫在江面上,雖然也可以繞過去,但江寧到潤州一線是極爲重要的戰略要地,就算自己繞過去,物資船和運糧船也繞不過去,解決掉這支水軍纔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張順微微一笑道:“都統可知雷德爲何不敢將勢力擴張到長江中游?”

“爲什麼?”李延慶一時不解。

旁邊莫俊忽然笑道:“莫非是他們畏懼嘉魚縣水軍?”

李延慶頓時想了起來,自己當年在嘉魚縣還留了一支地方水軍鄉兵。

“真是這樣嗎?”李延慶好奇地問道。

張順點點頭,“雷德兩次想西擴,都折在在嘉魚縣水軍手上,他弟弟雷武就死在嘉魚縣。”

李延慶大喜過望,他真沒想到自己創立的這支水軍還存在,他又連忙問道:“這支水軍現在有多少人,多少船隻?”

“回稟都統,這支水軍現在改名爲鄂州水軍,是鄂州的鄉兵,人數大約在八百人,大小船隻有一百五十艘左右。”

李延慶眉頭一皺,“剛纔你說雷德已擴軍至三千人,在太湖練兵,有船隻幾百艘,鄂州水軍的實力現在能和他們一戰?”

“以雷德現在的實力,確實有點困難,不過我可以找一些道上的朋友加入,再加上卑職的舊部,可以和他們一戰。”

李延慶當然知道張順所說道上之人是什麼意思,就是指水賊,雖然他可以不拘小節,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他必須說清楚。

“你的朋友肯來助戰我當然很感謝,但我也不想將來被官場對手抓住把柄,你看他們有沒有招安的可能?”

張順想了想道:“他們從前曾經被朝廷招安過,後來朝廷言而無信,又說招安,我就怕他們心中有牴觸。”

李延慶心中一動,連忙問道:“莫非他們曾經是梁山軍?”

張順點點頭,“正是梁山軍舊部,爲首是三兄弟,姓阮。【△網.】”

李延慶大笑,“難道是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

張順愕然,“都統認識他們?”

“我當然認識,尤其是阮小二,和我有舊,他們現在哪裡?”

“就在楚州!”

楚州就在揚州的北面,騎馬一天就可以抵達,李延慶當即寫了一份調兵軍令,令手下加急趕往鄂州送信調兵,他又令扈青兒率五十名女兵留在揚州保護兩位帝姬,讓曹晟協助知州韓寶林穩住揚州局勢,他自己則和張順率三百騎兵連夜趕往楚州。

..........

楚州從隋唐時期起便因運河的開通的繁榮起來,日益發達的運河經濟使楚州千帆相接,四時不斷,故白居易有詩它爲‘淮水東南第一州’。

楚州內陸河網密佈,有洪澤湖和射陽湖這樣的大湖,海邊又有大片灘塗,目前是宋朝重要的鹽產地,淮南東路的提舉茶鹽司就設在楚州,這裡不光有官鹽田,更多的是民鹽田,宋朝鼓勵私人資本進入工商業,使民鹽業十分發達,不過自古以來鹽都是由朝廷專賣,目前民鹽也由朝廷統一收購,再轉賣給鹽商,中間的差價就是朝廷所收的鹽利。

“阮氏三兄弟目前公開的身份便是楚州的大鹽田主,擁有鹽田數千頃,但只有我們行內人知道,楚州小鹽會的背後就是這三兄弟。”

楚州的鹽會有兩個,分別叫做大鹽會和小鹽會,大鹽會又叫鹽商會,是民間的自發組織,以鹽商爲主,受提舉茶鹽司管轄,嚴格說起來屬於半官半民的組織,而小鹽會又叫鹽幫會,實際上就是私鹽販子的組織,隋唐時又叫鹽梟,元末張士誠就是一個著名的鹽幫頭目。

“既然是私鹽販子的組織,那手上一定有武裝,對不對?”李延慶笑問道。

張順點點頭,“確實有,是一支八百人的水軍,大小船隻三百艘,據說是阮氏三兄弟從梁山帶出來的,這支水軍很善戰,不過他們沒有打家劫舍,也沒有攔路搶劫商船,更重要是官府打不過他們,所以官府對他們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那這支水軍平時做什麼?”

“主要是保護財產,還有就是護送一些重要的鹽幫船隻進出楚州。”

李延慶點點頭,“他們三兄弟現在都在海邊嗎?”

張順一指前面的寶應縣城笑道:“他們現在就住在前面的縣城內。”

見都統有點不明白,張順又笑着解釋道:“阮氏三兄弟的母親身體不太好,住在海邊對老太太不適合,三兄弟都是至孝之人,所以便在寶應縣修建了一座大宅子,三兄弟便以大鹽田主的身份住在這裡。”

這時,李延慶心中已經有了方案,他笑了笑,加快馬速向前方縣城奔去。

..........

寶應縣是一座小縣,不過它緊靠運河邊,運河經濟也頗爲發達,主要是倉儲、修船、客棧、酒樓、妓館等等行業店鋪衆多,張順沒有進城,而是在縣城以北約三裡處停下,這裡綠柳成蔭,環境清幽,一條小河直通運河,在小河邊有一座白牆黑瓦的大宅院,佔地至少有二十餘畝,剛修了沒幾年,門口就是一座碼頭,碼頭上停了七八條小船。

“都統,就是這裡了!”

張順翻身下馬,上前去敲門,李延慶讓騎兵不要靠近,以免對方誤會,他也慢慢走上前,只見門口上掛了一塊牌匾,上寫‘阮府’二字。

這時側門吱嘎一聲開了,一個老者探頭看了看,“你們找誰?”

“文叔,不認識我了嗎?我是阿順啊!”

老者頓時認出了張順,笑道:“原來是順哥兒,好幾年沒見了,都快認不出了。”

他又看了看李延慶,“這位是——”

李延慶笑道:“我是二爺的舊識,來看望一下他。”

“原來是二爺的朋友,兩位請進吧!”

李延慶和張順走進了院子,管家又探頭看了看周圍,這才把門關上。

“兩位請隨我來!”

管家帶着兩人向客堂走去,張順笑問道:“三位主人都嗎?”

“二爺和五爺在家,七爺去鹽場了,不過今天也應該回來。”

兩人走進客堂,管家請他們坐下,又令丫鬟上茶,他笑道:“兩位稍坐片刻,我去稟報五二爺!”

這時,張順低聲問道:“聽說都統也參與剿滅梁山軍,是真的嗎?”

李延慶笑着點點頭,“梁山軍潰敗,一半是我的原因,怎麼,有問題嗎?”

“主要是當時朝廷出爾反爾,就怕他們對朝廷招安沒有信任了。”

“這個只能談談再說。”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急着有人大笑道:“哪陣香風把順龍王吹來了?”

只見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走進了客堂,他皮膚稍黑,長一張方臉,目光炯炯,李延慶一眼便認出他,正是阮小二。

阮小二走進大堂,大笑着和張順擁抱一下,又望向李延慶,他不由稍稍一怔,笑問道:“這位朋友好像有點眼熟,我們在哪裡見過?”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七十一章 縣學考試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七百一十八章 虛驚一場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七百一十九章 虹橋偶遇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見童貫第二百零六章 尋釁報復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別重逢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聊聊新書第八百零二章 生死大戰 五第六百一十章 宋金爭燕 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六百五十三章 蔡家出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里關注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三十章 禍起蕭牆第三百七十四章 衛州警訊第五百七十二章 樑宦之憂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一千零十四章 橫掃黃河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兇 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七百五十二章 將相爭功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意外來訪第五百三十三章 鬥爭激烈 中第九百零六章 多言取禍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五百九十五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鄉消息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事態升級第六百零一章 偷襲燕京 中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五百六十二章 視察戰備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九十二章 追查疑兇 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檜北使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五百三十四章 鬥爭激烈 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弓馬大賽 一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八章 以直報怨 中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七百零三章 強勢作風第一百三十四章 軍營顯威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