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安定先生

第116章 安定先生

跟隨黃好義一路走來,章越別的功夫沒有長進,這本事倒是一路見長。

衆人聊了一會,過了片刻。

但聞雲板聲一響,幾名官員走進了廳堂,衆人見了皆避至一旁,一併口稱先生。

“無需多禮,讓老夫見一見當今一時俊傑的風采。”

中央的老者言道,左右學生盡是擡起頭。但見這位老者一望即知是飽學鴻儒,儘管面有病容,但這份氣度實是令人見之難忘。

章越心道,莫非這位即是胡瑗安定先生?

想到這裡,章越心底一陣激動。

竟然這個場合,還能見到他。

聽聞他如今雖爲太子中舍,天章閣侍講,勾管太學,但聽聞身子一直不好,除了考教訓導與執掌學規,久已不見學生了。

但沒料到面試學生這個場合,他仍是會親自到場。

章越看着這位老者,不由心底激動。

這位老者是周敦頤,程頤,範純仁等等大牛的老師。

范仲淹及後來的王安石對他都是佩服不已。

他與孫復,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都是范仲淹手下的變法大將。如今范仲淹,孫復,石介先後逝去,唯有他仍是健在。

范仲淹主持慶曆新政雖是以失敗而告終,但官家仍以胡瑗主管太學,曾爲范仲淹左膀右臂的歐陽修於嘉祐二年爲科舉主考官。

可知新政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官家沒有放棄這一主張,讓歐陽修,胡瑗主持太學,貢舉,爲國家儲才。

不過被官家譽爲‘真先生’的胡瑗,范仲淹的半個老師,生命怕是馬上要走到了盡頭。

胡瑗強撐病體,親自負責太學生招收之事,足見他對爲國舉才之事的慎重,真真切切地希望選出幾個有用之才,將來爲國之棟樑。

什麼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

反而章越方纔一羣人在那邊‘凡爾賽’,好似自己被迫勉強纔來太學一般,倒顯得有幾分慚愧。

胡瑗看了一遍衆人,問道:“老夫胡瑗,如今勾管太學,不知爾等爲何來太學?”

衆人沉默一陣,此時一名學生上前道:“稟安定先生,國事垂危之如今,昔歲幣和契丹,尚可言遼國勢大,但連西夏亦以歲幣和之。國辱則臣辱,國事到了如今這地步,實因循不改,弊壞日甚,昔範相公殫精竭慮,以遂欲更天下弊,然卻……如今天下乍看並無大事,實則民變兵亂一日多似一日,一年多過一年,然若不早爲提備,事未可知。”

章越心道,這話說得牛啊,妥妥的就是課代表的水平。

胡瑗點點頭了道:“然也,此正乃老夫勾管太學之宗旨……”

這名學生聞言大喜,卻聽胡瑗下一句道:“然卻全非爾等來此之意。”

這名學生聞言又有些神色掛不住。

章越,黃好義對視一眼,暗自好笑。

“方纔我在隔壁書室,聽聞有人言來太學是因‘太學還可以’,‘太學可以白吃白住’,‘饅頭不錯’。”

下面學生一片面紅耳赤。

章越心道,好個安定先生,實不是個厚道人,居然貓在一旁偷聽。這回完蛋了,連底褲都被看穿了。

˙衆學生之中羞澀之人不在少數,另一邊則有人偷偷嘲笑。

但見胡瑗緩緩道:“其實兩個說法都不好,一個不能明體,一個不能達用,一爲過,二爲不及,汝等無論來不來太學,需先求‘明體達用’之道爲先。”

方纔那名學生正色道:“先生,報效國家,如臣子報效朝廷,爲何不能稱爲明體呢?學生方纔這番話可是出自真心實意。”

胡瑗點了點頭道:“誠然……”

這時候章越心想,我不出手,誰出手。這個問題我會。

當即章越心念一動,排衆而出:“安定先生,此話學生想試答之。”

胡瑗看了章越一眼點了點頭。

章越道:“學生以爲忠君以孝爲本,故而自古三代以來,仁君聖祖莫不以孝治理天下。故而忠臣良將必出於孝子之門,對父母不孝,又何談爲國盡忠,爲君王盡命?”

那學生道:“吾孝聞於鄉里,昔日……”

章越微微一笑道:“兄臺之孝不用多言,我並非言兄不孝,我是說試想有一戲子,演一至孝之子,那麼可以說他是天下最孝順之人麼?”

衆人聞言皆是笑出了聲。這個例子夠打臉。

“這……”這學子一時失語,隨即言道,“按你這麼說,那麼我們百姓之孝行孝舉都是虛行作僞麼?朝廷又何必表彰節義之士麼?”

章越早知對方有此一問,於是失笑道:“兄臺所言有道理,這也是爲何方纔判監所言‘明體達用’。”

“正所謂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論心即是明體,論跡即是達用,以心論跡,這就是明體達用了。”

這一番話說完,一旁胡瑗和國子監衆教官不由上下打量起章越。

與章越的衆考生們也都是刮目相看,原本以爲對方不過是誇誇其談之徒,怎麼……怎麼誇誇其談之本事如此厲害,連衆教官都被矇住了。

那名學子不能再言。

衆教官們也是低聲言語。

胡瑗上下打量章越了一番道:“好個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此話出自何典何章?”

章越微微笑道:“回稟安定先生,沒有出處,自撰也!”

衆人一片譁然。

這時胡瑗伸手一按,衆人皆是靜下。

胡瑗笑道:“無妨,子貢曾言夫子不可及,但孔子因學於人而後爲孔子,我等也未必要句句言稱三代。”

“以論跡論心之言語,以詮釋明體達用,令人耳目一新。但你說孝不可爲體,何爲體?”

“這孝又是根本於何處呢?”

旁人都是點了點頭。

讀書人治經,第一個要學的是孝經,讀書人給皇帝獻建議常常第一句話就是聖人以孝天下。

科舉考試也是以論語,孝經爲兼經。

看似低於九經,但實際上九經是選學,但孝經,論語則是必修。

章越道:“學生以爲以《禮記》之《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就是孝道,而欲齊家者先修身,故而韓退之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循序漸進。”

衆所周知《四書》是由朱熹修訂,其實最早提出四書這個概念的是韓愈。他將禮記裡的《大學》,《中庸》提出來,與《論語》,《孟子》並列。

但目前主流儒者還是不認同這個觀點,還是以《孝經》爲本。

這涉及到什麼是體了,韓愈之前都認爲孝心是體。

人少則慕父母,自呱呱墜地以來,孩童莫有不愛父母的。正有了愛父母,方纔愛父母所生之兄弟姐妹,父母之兄弟姐妹,父母之父母,最後推廣至同族,同鄉,忠君愛國。

故而至南北宋爲止,儒家都先學《孝經》。

但孝是人類情感的一種,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朱熹才繼韓愈提出了‘正心誠意’爲體。

圍繞着‘正心誠意’,明朝的理學和心學爭了半天。理學認爲要‘格物致知’,學習道理,萬物教給你的道理,這就是存天理滅人慾,天理就是體。

王陽明格竹子半天,發覺我不認同的道理,哪怕說得再有道理也不是我的道理。

於是儒學分出了心學。

王陽明最後在天泉橋上對他兩個徒弟說了這樣的話,利根(聰明人)之人多瞭解自己,鈍根(笨人)之人多瞭解世界。

但無論鈍根利根,真正的體一定是包含着天理與人慾的。若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那麼天理就是人慾,是沒有是非善惡的。

不過講到這裡,章越還是把握了分寸,體到了‘正心誠意’這個境界,雖然不太符合當時主流,但畢竟這是韓愈的主張,你要反對去罵韓愈好了。

若直接把王陽明的概念拋出來,那麼……估計就要被當堂趕出去了。

胡瑗道:“我觀你有言而未盡之意,不妨繼續說。”

章越拱手道:“多謝安定先生,明體即是明心,孝心是一,但人之七情六慾豈可用孝一字概之,譬如天地只有你一人,又何談一個孝字。”

“故而吾儒者當以正心誠意爲本!”

胡瑗反覆看向章越溫和地問道:“汝叫什麼名字?何方人士?”

章越施禮道:“回稟安定先生,學生浦城章越,家中行三。”

“哦?浦城章氏,乃當今狀元章子平的同族?”

章越道:“確實如此。”

論輩分咱還是他族叔呢,可惜人家不承認。

胡瑗欣然笑道:“章氏子弟,難怪有名家子弟的風範。不知師事何人?”

章越道:“吾先師村塾郭先生,後又師伯益先生。”

但聽章越師從章友直的,衆人皆可見胡瑗的笑容淡了淡。

章越心道,不是吧,自己老師與胡瑗有樑子不成?

章越隨即心道,也不是沒可能,李覯與章友直勢同水火。

而李覯與胡瑗交好,同爲范仲淹的變法大將,要是爲難自己這可如何是好?

但見胡瑗微微笑道:“難怪,難怪。”

說完這句後,胡瑗並沒有再問。

章越但覺有些懸。

胡瑗又說了幾句即離去後,衆人當即於太學堂上考試。

ps:這章真的好難,修改了好多次,太晚了,見諒哈。

(本章完)

第406章 商人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770章 玉帶第320章 相交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233章 弊案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88章 三日十一場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181章 楊氏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246章 殘信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329章 封還第38章 仙霞嶺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713章 抓人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390章 圈套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412章 貪婪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144章 心事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72章 食店第914章 安排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278章 王者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33章 篆書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490章 罪己詔第934章 臺諫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701章 章黨第898章 提條件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984章 耶律宏第38章 仙霞嶺第657章 西北行第710章 幕下第52章 牧笛第909章 後來者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28章 秋夜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280章 喜事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44章 寒門貴子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329章 封還第145章 期限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1017章 書局第872章 好岳父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109章 琴聲第354章 拜堂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565章 朕不允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287章 唱名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306章 讀漢書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91章 釋懷第524章 省元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534章 知人之難請假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101章 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