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結識

bookmark

第235章 結識

章越對着蔡襄的邀請可謂百思不得其解,去還是不去?

不去肯定是不行的,開封府知府,不去你讓他面子往哪擱,但去了誰知會不會是一場鴻門宴。

章越對送信的府幹道:“稍等片刻,等我換好衣裳再去。”

那府幹催道:“還請秀才快些,莫要讓相公久等。”

章越心想,既是王安國,王安禮推薦的,那麼蔡襄應該不至於拿自己如何。不過章越想了想還是派人向歐陽發,章衡報信。

出了門,章越與這府幹一面走一面閒聊。

章越欲探聽口風,但對方很警惕,說得滴水不漏反反覆覆一句‘待秀才到了即知了’。

章越隨着對方來到蔡襄府上。

但見身爲開封府尹蔡襄居所倒也並非如何繁華富麗。

不過章越明白蔡襄絕對是有錢人,因爲他藏書多啊。劉克莊曾感嘆,他不知何人藏書之富,能超過蔡襄。

至於蔡襄哪裡有那麼多錢買書?

俸祿是一回事,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書法好,蔡襄的書法與歐陽修的文章和梅堯臣的詩,被稱爲當世三絕。

當今的官家就是蔡襄的頭號粉絲,歐陽修也是對蔡襄的書法推崇備至,認爲無人可及,只是蔡襄太謙虛了不願意承認。

不過蔡襄很懂得物以稀爲貴的道理,他對自己的書法頗爲惜重,不輕易讓自己手跡流傳出去,也不肯輕易給人寫信。故而他的書法被人當作珍寶般藏起來。

尺牘的收入不高,書法的收入最賺錢有兩項。

一個是給人寫墓誌銘,還有一個是爲新修的寺觀或宅邸撰碑。

比如元稹早逝,其家人請他生前的好朋友白居易寫碑文。元稹家人爲請動白居易寫墓誌銘送了車馬,綾絹,銀鞍,玉帶還有幾十個奴婢。

白居易算了算其價值七十萬。

白居易不肯收,他說我與元稹本來是好朋友,免費給你寫就是了,拿錢就沒意思了。

但元稹的家人堅持要送,最後白居易只能收下,將奴婢退回去,將錢財全部捐給了寺廟。

白居易有篇文章《修香山寺記》說得就是這事,白居易文中說這些錢財是我代元稹送給,功德都是他的。

還有就是給寺廟寫碑,唐朝宰相裴度曾請皇甫湜寫碑。

寫完後裴度送了皇甫湜很多錢財,哪知道皇甫湜居然嫌少,他直接對裴度說,我不輕易給人寫碑的,我這碑文一共三千字,按照一字三縑,你應該給我九千縑纔是。

一個字可值三匹細捐,全篇要九千匹細絹。

裴度也是很有氣量,又送了皇甫湜五千多絹,補齊九千之數。

韓琦在家修了個晝錦堂,由歐陽修撰文,再請蔡襄書寫。蔡襄爲了寫好這篇文章,每個字都先練習幾百遍等到滿意再寫上去,故而此碑被稱爲百衲碑。

不過蔡襄也不是什麼碑都寫,甚至連頭號粉絲當今天子的面子也不給。官家請他寫《溫成後父碑文》,蔡襄就給推辭掉了。

後來歐陽修請蔡襄給他的集古錄寫序。

蔡襄寫完後,歐陽修很滿意想重重的酬謝蔡襄,但是又覺得人家是自己朋友不會收錢。

他知道蔡襄別的什麼不喜歡,唯有三好就是‘焚香,品茶,揮毫’。

於是歐陽修投其所好,用鼠須筆配以銅綠筆格,再用龍井茶配惠山泉送給蔡襄。

蔡襄十分高興。

但一個月後,有人送了歐陽修一個珍稀香餅(焚香用的),蔡襄十分羨慕,很惋惜地對歐陽修說,我這書寫早了,再遲一個多月潤筆裡就有這香餅了。

歐陽修聽了趕緊回頭補上。

章越自是有聽歐陽發說過這個故事,故而他勤練書法,倒也有此慮。

將來官場上混不下去了,也有如此手段謀生。

章越隨府幹至蔡襄府中時,先至前廳坐下。

章越等了一會也沒個人來。

上了茶水的人到了,章越忙問道:“不知蔡相公什麼時候見在下?”

來人看向章越愣了一愣,隨即道:“方纔府衙有公幹,相公先走一步了,你就在這候着吧。”

章越心道,這是哪一齣,誤入白虎堂不成?

章越當即打起小心來,又等了一陣但見一名精瘦矮小的青袍官員步入。

章越當即起身見禮。

對方見章越儀表不凡,不由問道:“不知秀才怎麼稱呼?”

章越不知對方身份,起身含糊道:“在下章越,家中行三,是被蔡公喚過府來的。”

對方本也罷了,但突覺得在哪裡聽過這名字,仔細一想此非莫非就是歐陽永叔提及過解試第三名的年輕俊才。

對方心底有數,當即坐在一旁,也不與章越說話。

章越身在是非之地,又不知對方身份也不多說一句。

二人就這麼悶着。

眼見天馬上就要黑了,蔡府上的都管前來道:“老爺還有些瑣事沒處理完,兩位先行用飯吧!”

此人與章越都點了點頭。

於是兩張案桌被端了上來,放在椅前,上面都擺好了菜餚。

章越看了蔡府飯菜倒也是豐盛,魚肉皆有,還有豆豉醬湯,至於米飯還盛了一大鉢,足足有兩三個人的飯量。

其實到了這個點章越早就餓了,他摸了摸肚子,心道既來之則安之。

當即章越從鉢中取飯盛在碗裡,再拿豆豉醬湯倒了些許至碗中米飯上。

先吃到嘴裡這鹽豆豉是又鹹又鮮,再就泡得發軟的米飯大口吃起。

對面的官員似講究官儀官度,吃了小半碗即是飽了,卻見章越將這豆豉泡飯,稀里嘩啦地連吃三碗。

這一刻對方拭面的巾帕在空中微微停頓了片刻。

對方道:“章三郎君,你可知這一碗飯今年在真州值幾何錢?”

章越又盛了一碗飯反問道:“不知員外有何見教?”

對方言道:“我剛從真州回京述職,真州下面一個縣的百姓剛遭了海澇,大水之後,房屋全無,田地淹沒,不知多少百姓葬身魚腹。”

“其一斗米即可買這麼……這麼高一個孩童。”

對方用手比劃了一下,章越聽了即放下碗筷。

“官府爲何不照看這些孩童呢?”

對方道:“倒是有,官府出面收養孤寡。我曾去過數趟,相處甚睦,但因公務繁忙,我又隔了一段前往後,不少孩童們見了我都哭了。我問爲何?旁人這些孤童見我連日看望生出寄託之情來,後久日不去,他們苦等不止,竟以爲我棄之不顧。”

章越嘆息道:“這倒不是員外之責了,可惜這些孤童,只盼天下其他的孩童不會遭此之禍。”

對方道:“正是,但凡爲官之人能多盡一些本分之事,老百姓就可少受一些苦。可惜如今官場的官員大多不知如何體恤,反是殘民虐民,如此實在是有負今上寬仁百姓之意。”

章越聽了心道,這番話實在講得很好啊,此人定是個心懷蒼生的好官。

不意沒見到蔡襄倒是見到了一個好官。

章越問道:“若是天下官員各個都如員外就好了,不知員外高姓大名?”

對方言道:“在下呂惠卿,草字吉甫,現任真州推官。”

章越聽了不由一愣,此人就是呂惠卿,不對啊,這不是歷史上有名的反骨仔麼?

章越如何也不能將對方和史書上的評價聯繫在一起啊。

章越心道,之前還想說王安石那的路走不通,自己就去投呂惠卿,結果在蔡襄府上就碰着了。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這名青袍官員正是之前在歐陽修府上的呂惠卿,他今日來拜會蔡襄。蔡襄知泉州時,呂惠卿正是被蔡襄取中瞭然後發解的。

他也沒料到會在此碰見歐陽修十分欣賞的章越,於是就有了結納之心。

他觀察了章越一陣,故而有了下面一段對話。當然真州遇海澇的事是真的,但並沒有那麼嚴重,他也看望過孤童,不過口中所說的事也是真真假假。

賑濟災民非是他本職之事,其事也是道聽途說來的。

但呂惠卿以此爲切入點,當即與章越大談在真州地方民情。

呂惠卿口才很好,很懂得似章越這樣沒有爲官經驗的讀書人最喜歡聽什麼,當即撿了一些治理的事情來說,也補充了自己不少觀點。

章越經呂惠卿一番言談,不由對此人佩服之至。此人在爲官的見識,政務的經驗上完全碾壓了自己這個小白,說起來頭頭是道。

果真要當史書上所說的奸臣,沒有能力的官員還真是不夠格的。

若遇見有人大言不慚說,好官不好當要當個奸臣,章越肯定是要拿呂惠卿來舉例,問一句寧配麼?

自我感覺當個奸臣很容易的樣子?

不能跟女神結婚,就只能委屈地娶個富婆一樣,醒一醒吧。

蔡襄沒來,章越就與呂惠卿談古論今。章越當官沒經驗,但多了一千年的見識還是有用的。

正當呂惠卿與章越越談越投機時,蔡襄回府了。

蔡襄先見了呂惠卿,片刻後又叫章越進去。

章越也是第一次看到蔡襄。

蔡襄從京任官時見了歐陽修,當時歐陽修吃了一驚說他怎麼蒼老成這個樣子。

蔡襄這時已是老病。

還有的就是蔡襄的美須也很顯眼。

蔡襄的美須也是很有名,宋仁宗看到蔡襄的鬍鬚問說,你這麼長的鬍子,晚上睡覺是放在被子裡面呢?還是被子外面呢?

蔡襄說臣平時沒注意,回家睡覺時研究一下再答覆陛下。

結果蔡襄當晚回去一直惦記此事,一晚上沒睡好。

如今蔡襄確是老了,在官場上他還與昭文相富弼不和。

蔡襄中進士是晏殊所取,但蔡襄後來彈劾晏殊,將富弼的岳父拉下了馬。

富弼也討厭蔡襄,蔡襄整治建州北苑茶搞了‘小龍團’進獻給天子。富弼說道,這是僕妾討好主人家的手段,沒想到蔡襄這濃眉大眼的也幹了此事,與其你如此拍馬屁,倒不如抄一篇《旅獒》給皇帝呢。

不過富弼爲何讓與自己不和的蔡襄出任開封府知府呢?

這肯定不是富弼的意思,而是宋仁宗的意思。

章越行禮見過蔡襄,忐忑地坐在一旁。

蔡襄看向章越道:“度之,此番上京我聽過不少人提及過你,稱讚過你。我看過你解試卷子,其書意已有你老師伯益先生七八分的樣子。”

章越心道蔡襄看過自己的卷子,面上道:“相公謬讚了。”

蔡襄道:“你的文章滴水不漏,解試第三名可謂實至名歸,那篇《王者功業策》老夫尤爲讚賞,今日叫你過府一趟別無他意,只是看一看今日俊傑。”

章越恍然原來如此,自己真是想多了,累自己緊張了半天。

說罷蔡襄笑了笑,就不再多言了。

一旁小廝道:“相公尊重。”

章越,呂惠卿同時起身向蔡襄告辭。

沒料到自己在蔡府上等了這麼久,但蔡襄見自己的過程,也只是從頭到尾就一句話的功夫,蔡襄半句也沒有提及他與章望之,章拱之之間的官司。

章越心想,蔡襄可能確有此意,但看了自己文章知道自己是憑真才實學考中的,於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當然這些都是他的猜想,蔡襄心中到底如何想得倒是無從得知了,但無論怎麼說,自己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看來還是那句話,行得正走得直,雖說短時間慢了一些,但拉長時間來說,卻受益最大。

至於貪圖一時眼前的利益,雖暫時得了好處,但長久來說,就容易翻車了。

呂惠卿與章越邊走邊聊,一旁蔡府的下人給他們點着燈。

他們路經一處院子,卻見院子裡亮着大燈。

這時候一名僕人從院中走來與給章越,呂惠卿領路的下人道:“今晚是初弦月,你用小燈照不明路,郎君吩咐我給你換大燈給客人引路。”

章越心道,此舉倒是十分貼心,也見得此人心細如髮。

下人依言換燈後,呂惠卿隨口問道:“這院子裡住得是什麼人?”

下人道:“是相公的兩位族親,如今進京隨相公在此讀書。”

呂惠卿聞言沒有在意,沒有再說什麼。

章越卻心道,這兩位族親莫非是蔡卞蔡京兄弟不成?

好傢伙。

算上今日結識的呂惠卿,自己可算是與不少新黨人物都打過交道了。

(本章完)

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154章 買賣第902章 廣施恩德請假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291章 催婚第11章 孺子可教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231章 鹿鳴宴第944章 探病第569章 夜談第103章 珍惜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649章 辭君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868章 事先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289章 殿上詩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674章 渡河第839章 變局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814章 閱兵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682章 封賞第220章 開掛第378章 消息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342章 五百貫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164章 俯視第161章 手段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193章 價值第766章 齊家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894章 分化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32章 學霸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31章 暖秋第12章 一以貫之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367章 懲罰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852章 面君第184章 好事請假第10章 望族第861章 孤勇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317章 考後第629章 商議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216章 靠自己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281章 等次第406章 商人第1012章 投機第385章 說辭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636章 知制誥第519章 民望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871章 提攜第591章 薦人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861章 孤勇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300章 官職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712章 庭參第139章第300章 官職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3章 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