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

bookmark

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

崇政殿後殿。

四面垂簾都被放下,儘管是炎炎夏日,但御殿仍是密不透風。

官家坐在御殿中央,穿着夾衣,旁邊只有一名小侍在旁,也不揮扇,只是垂首立在一旁。

民間傳聞官家是赤腳大仙轉世,任何時候只穿夾衣,卻冬不用火爐取暖,夏不用揮扇,蓋稟天地中和之氣故也。

因此隨侍之人也吃了苦頭,不能揮扇烤火。

其實官家身子不好,自至和三年後當殿暈厥,大病一場後便每況愈下。

到了嘉祐七年三月如今臨朝,官家對朝政似更懶得插手,盡數交給兩府處置,平日朝會都是以端拱淵默之狀示人。

今日早朝後,官家與後殿聽大臣奏事。

見過中書,樞密,三司三班後,官家緘默如故,奏事時最多隻是道一個可字,今日本要再見兩班,但官家卻道免了,最後只餘下幾位掛着經筵名頭的大臣留身奏事。

一般到這時候,官家纔會與親信大臣們說幾句話。歐陽修給官家奉書後退下,與韓琦,王珪一併侍班。

官家道:“朕用了二十日的功夫,將禮院新修的太常因禮革看畢了,甚好!朕記得中書門下有禮房,禮院名義上隸屬太常寺,但實際上卻聽中書之意,此事中書,太常辦差皆是有功。”

韓琦道:“禮儀事務一貫繁密,太常禮院預其職判,這修撰太常因禮革,不過是分內之事。”

官家道:“雖是分內之事,但此番不同尋常,以往昔日禮院議章獻太后之禮,還有福康公主的冊立及溫和皇后之事,都不合朕的心意,但這一次撰書卻甚是合意,不僅詳略得當,兼得輕重之體。”

韓琦,歐陽修知道官家說得是禮院的三件事。

一件事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十年,此事堪比牝雞司晨,如何讓太后儀臨於官家之上,又符合於儀制,太常禮院很認真進行了一番擦屁股的工作。

還有一件事公主冊立,此事關於福康公主,也就是官家的長公主進封爲兗國公主。

宋朝公主進封只有冊封文書,沒有冊命之儀,但因爲福康公主是官家最喜歡的女兒,所以官家一定要行冊封之儀。

但這件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都沒有舊例,如何創造一套符合公主冊封的禮儀,禮院的官員生怕背鍋,於是推搪來推搪去。

還有一件事就是溫成皇后立廟,溫成皇后即是張貴妃,給貴妃立廟這也是違反禮制,當初大臣們對於官家獨寵於張貴妃很有意見,又見官家還要給張貴妃立廟,禮院的官員辦事不利索,又令官家非常的不滿。

但在這太常因革禮的書中,刪去了章獻太后的僭越之禮,不過仍記載了幾項嘉禮,以體現官家對章獻太后的孝道,此事辦得十分得體,令官家十分滿意。

同時在福康公主冊封及溫成皇后立廟的事上,禮書上爲官家這兩件事進行了記載,沒有刪去了儀制,只是在儀注上註明此非經制,給官家在這件事上留下了顏面。

這一次太常因革禮的修撰,不僅令官家十分滿意,而且仔細讀之儀注因革更是考據詳實,這一點更是令天子讀得愛不釋手。

他日漸感到自己不久於人世,故而對禮書這樣留給後人參看的書籍特別用心,生怕揹負上罵名。

在韓琦,歐陽修主導下的太常因革禮修撰得到了官家的好評。

眼見官家心情很好,歐陽修道:“修撰太常因革禮此書,臣是交給太常同知院事呂夏卿,章越二人主之,文安縣主簿蘇洵,項城縣令姚闢二人輔之。”

官家道:“參政知人也。呂夏卿修新唐書可知其學識淵博,蘇洵之前,朕要他試舍人院,他卻以老病不肯應詔,朕還以爲他怕不如他兩個兒子,如今看來未必是雛鳳清於老聲。”

“至於章越……參政更是擅用,朕看此事他出力最大。”

歐陽修道:“朝野皆稱,本朝嘉祐之後最是得人,官庶常舉十數人,但無論如何舉,必有蘇軾,蘇洵,章越等在其中。”

官家欣然道:“修書有功,韓相公看如何賞賜纔是?中書擬一擬。”

韓琦奏道:“太常因革禮共百卷,如今不過進二十卷尚不足封賞,若陛下真要賞賜不如等百卷修完。”

官家聞言悠然道:“百卷修完,朕看不看得到了。”

韓琦,歐陽修,王珪忙道:“陛下春秋正盛,勿言於此。”

官家淡淡地笑道:“無妨,朕不過隨口一提,朕於嘉祐之間極力取士,視科舉爲重典,意在留可用宰相,造福後世子孫。”

“這幾人都是可用之才,中書記一記,日後政事堂敘職時當大用。”

“至於章越朕覺得此人入禮院不過數月,即有如此建樹,實在難得,朕想賜他一個經筵官,中書與學士院以爲如何?”

韓琦三人都是吃了一驚。

官家欲朝拔章越已不是一次兩次,難道他意屬留給後世子孫用之的宰相就是章越不成?

若說崇文館是天子近臣,那麼經筵官更是近臣中的近臣了。

不過章越還是資歷太淺了,韓琦不好拒絕,因爲他剛纔已是拒絕過一次官家對呂夏卿他們的封賞了,如果再拒絕一次就有些不給官家留面子了。

故而他目視歐陽修,歐陽修道:“章越起爲狀元,又入制科三等,再入館職,如今又賜經筵官未免太速。”

韓琦看了歐陽修一眼心道,有你這麼‘反對’的麼?這分明是爲章越說話。

官家笑道:“經筵官並非實職,不過是能常常入殿侍駕罷了,王學士你看當賜章越何職?”

王珪知天子心意已決心想,祖宗制度,選拔人才先任之館職試之,若堪用,再爲經筵官察之,天子這是要讓章越侍駕,就是要進一步考察的用意。

王珪是章越的座主,二人明面上不往來,但私下也有往來。

王珪考慮到韓琦,歐陽修的意思道:“臣以爲如歐陽參政所言章越如今官小位卑,若驟提爲侍從,侍講於衆心不服,不如讓他爲崇政殿說書,如此可以負衆。”

官家聽了點頭道:“甚好,就擬崇政殿說書。”

韓琦見官家心意已決也不好再反對言道:“臣也以爲由章越侍駕甚是熨貼,這也是他的造化與恩典。”

官家笑道:“那麼就以此定下了。”

(本章完)

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6章 抽絲剝繭第413章 抄底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319章 擔憂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714章 敲打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請假第449章 小人哉第663章 底氣第904章 王安石的推薦第17章 山間歲月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14章 閱兵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173章 傳頌第3章 和離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748章 補償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385章 說辭第414章 入股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124章 打車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625章 御試第875章 女色第268章 捉婿第249章 關撲第551章 分歧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326章 入對第750章 商量第708章 成事第378章 消息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206章 成功第413章 抄底第1039章 章楶回京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274章 議親第357章 回門單章第818章 便商貿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316章 破天荒請假第23章 回家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62章 縣令來道賀(第二更,求訂閱)請假下第1051章 王半山第718章 班底第911章 故鄉第254章 賦題第157章 識人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335章 選房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87章 星河第274章 議親第35章 真傳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第58章 考取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894章 分化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228章 秋夜第314章 六論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53章 挑戰第70章 趙押司之死第905章 事因第44章 寒門貴子第237章 團圓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333章 人情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808章 書信第713章 抓人第419章 變革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206章 成功第711章 將兵法第348章 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