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

bookmark

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

衆人思索章越說得詩句。

一人向蘇軾問道:“子瞻兄,此詩如何?”

蘇軾言道:“很好啊,自然清新,卻有富含禪理。”

一名官員品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說得是泮池之水如鏡,倒影天光雲影。這泮池之水爲何如此清澈?是因源頭有活水。”

“用在讀書之上,讀書即是引活水入池,活水入死水出,故而吾心清澈,如鏡般倒影萬千事務,妙哉!妙哉!”

衆官員紛紛點頭,此點評可謂說的極好。

“玄妙!這一番話可說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讀書人如何日新?就是讀書!”

“如話富有哲理,從小物之中見禪意,非一般人可雲之,真不愧是狀元公!可知他的學問實博大精深,造詣非常!”

“難怪如今學問,用文章有建樹,於事功亦有所長,真可謂獨步天下!”

下面的衆考生皆是露出心悅誠服之色。

章越說完之後,對衆考生言道:“自古以來,唯有有學而不能者矣,未有能而不學者也。若諸位若問讀書有何用處?或許就在此間。”

“學生受教!”衆考生們一併躬身言道。

說完話,即是宴飲。

衆人在貢院吃宴,衆考官輪流上前與章越敬酒。

輪到蘇軾時,先是與章越問詢父親與弟弟子由近況。

蘇轍本授商州推官,商州與鳳翔府相鄰,若兄弟二人在此爲官,倒可時常見面。章惇就在商州的商洛縣爲官。

二人去年爲考官時結識,當初主考官爲劉敞劉原父,以二人爲天下俊傑之翹楚,無人可及,故而處處以國士之禮待之。

蘇軾與章惇自從相識後倒時常結伴出遊。

可惜蘇轍爲王安石封還詞頭所阻,否則三人倒可一起。

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的治平二年,蘇轍未能爲商州推官改去大名府任官。蘇軾寫了《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蘇軾在詩中勸弟弟‘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近從章子聞渠說,苦道商人望汝來。’章子就是章惇告訴他,商州的老百姓都盼望着他能來。

如今蘇軾從章越口中聽得父親與弟弟的近況,那掛念之情溢於言表。

章越知道兄弟二人每月都有彼此寄詩一首,但即便如此蘇軾仍是十分思念蘇轍。

章越想到比如千古第一詞《明月幾時有》,章越初讀還以爲是思念情人的,後來一看原來是蘇軾思念弟弟寫的。

章越見蘇軾如此,差點將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盜版道出。

眼見章越強忍竊詩的衝動,蘇軾以爲他爲何欲言又止問道:“度之幾時要走?”

章越道:“我如今去信京師,去時不定也!”

蘇軾道:“正好,明日我等考官同遊南山,度之與我等結伴。”

能結交蘇軾這樣一位好朋友,與之共遊,真是人生幸事,章越欣然應允。

而衆考官們轟然叫好。

章越向蔡確道:“持正兄隨我同去。”

蔡確笑道:“我還是不去算了。”

士大夫們一同遊山玩水,作詩聯句,也是一等佳事。

次日衆人即前往南山,同行還有另兩位考官,當日夜宿於仙遊寺外的逆旅之內。

仙遊寺爲唐懿宗所建,此地原本有三寺,黑河一水中隔,南爲仙遊寺,又稱爲南寺,北爲中興寺,又稱爲北寺!

之所以名爲仙遊,傳說弄玉與蕭史乘龍共同仙遊之事就在此處。

外頭恰下了一場秋雨,旅舍外雨聲滴答,偶聽鐘聲傳至旅舍。

旅舍內燈火通明,衆人飲酒作詩好不熱鬧。

章越連飲三盞酒,卻見堂外蘇軾卻與一名小沙彌聊得興致正高,章惇見此一幕於左右道:“子瞻兄平日最喜與僧道結交了。”

又一人笑道:“他平日常道‘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故而不論是誰都可以相交!”

衆人都是笑了:“子瞻平日都是這般。”

這時蘇軾興致很高地返回,衆人問道:“子瞻問得什麼呢?”

蘇軾笑道:“我聽得說此去中興寺路上有一仙遊潭,景色奇絕,我等正好沿途一觀!”

衆人都是笑道:“原來如此。”

當即衆人聯詩飲酒夜話。

這時僧人正好送來一桌素齋,別人都在爭着飲酒無心飯食,但蘇軾不同,但見他不着急如何,先將獨自吃飽了,最後衆人皆道,子瞻兄爲何不聯詩。

這時蘇軾打了個飽嗝,方姍姍來遲般至場中作詩。

蘇軾自是詩中帝王,纔不知如何而盡,他一出場聯詩衆人都是黯然失色。他作詩偶爾還用幾句俚語俗句,但也是極妙。

故而他的詩中信手拈來的隨便一句,即抵至無人可抵之處。

章越記得蘇軾被貶至黃州時,一個妓女名叫李宜求他贈詩。

蘇軾隨手寫至‘東坡四年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

我來黃州四年爲何都沒寫過關於李宜的詩呢?

這兩句平平無奇,蘇軾寫完後繼續喝酒吃飯,吃了大半了,李宜又請蘇軾補完。

蘇軾揮筆續上兩句,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就好像杜甫在西川時,寫盡了各種花的詩,唯獨不提及西川最有名的海棠,因爲最美好的是不用寫在詩裡的。

似這般的詩,蘇軾一生還寫了很多。

蘇軾此刻在詩會即是如此大殺四方,偶爾一句看似平平無奇,衆人都要道一句子瞻不過如此,下一句蘇軾都能寫到妙至極處,於是大家紛紛被打臉。

蘇軾這種才華是與生俱來的,似賈島那般苦吟到極致,也永遠達不到他的境界。

章越讀書是賈島一流,通過不斷苦吟,尋的日新之道,他相信不斷事功,不斷讀書是可以循序漸進,但不妨礙他對蘇軾佩服。

真不愧是古今第一文人,章越唯有在內心感嘆,幸虧制科考得是策論,否則不開掛的話自己哪能與蘇軾一爭長短。

次日早起,衆人前往仙遊潭。

這仙遊潭在山上,這一路走來山勢漸高。

蘇軾與章越聊天。

但見章越言道:“當初白樂天遊廬山大林寺寫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我始以爲有誤,四月時芳菲皆盡,爲何桃花卻是盛開呢?但後方知山上冷于山下,故而山上春晚,山寺之中四月仍有桃花盛開。”

蘇軾笑道:“這也是度之常言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章越亦笑道:“正是如此。”

山勢越高越冷,但見白雲于山下忽而飄飛,衆人行在山路上似踩得梯雲而上,山壁間澗水潺潺,翦藤探入其中,偶爾可看見一座石橋跨過澗水,沿路不時有樵夫負荊下山。

衆人終於走至地頭,但見仙遊潭坐於翠色的山壁之下,潭闊不過二丈,潭心黑沉不可見底,山頂水流瀉落之處白沫飛旋。

潭下又臨萬丈深淵,潭池一株大樹直抵山壁,一條橫木懸空跨過深潭直抵山壁。

此刻一名官員手指這石壁笑道:“誰敢臨石壁書之!”

衆人看了一眼紛紛搖頭道:“這是不要命了嗎?”

“萬一失足即是跌落山崖了。”

“犯不着逞此無用之勇。”

這時章惇對蘇軾道:“子瞻一試如何?”

蘇軾見此一幕搖頭道:“吾睹此雙股顫顫矣!實不敢矣。”

章惇聞言大笑道:“吾來!”

但見章惇命人拿着繩索捆在自己身上,之後攝衣挽着旁樹,從容地走過鋪在潭水上的橫木。

在衆人驚呼聲之中,章惇跳至山壁上,若無其事地濡筆書之道:“章惇來此!”

題石壁之後,章惇再攀索而還神色不變,蘇軾見之不由對章惇嘆道:“子厚他日必能殺人也!”

章惇回顧笑道:“子瞻,爲何有此一說?”

蘇軾道:“能自判其命之人,必能殺人!”

章惇聞言大笑。

這時又有人問道:“還有誰願往?”

旁人皆道:“非子厚之膽略不足以往!”

這時章越看得方纔章惇踏足之處,覺得自己也可一試於是道:“吾願往!”

章惇,蘇軾等人見了都露出訝色。

章越拿了筆墨揣着身上,學着章惇如此綁着繩索,由人在身後拉拽着,然後手扶旁樹走上橫木。

但見潭水下方即是絕壁萬仞,一旦失足跌下水潭,絕對是……小命不保。

章越收回目光斂起心神,耳邊只聽潭水濤濤聲,無數水沫飛濺在臉上,打得微微生疼。

走到橫木中央,已無章越舉起雙手作爲平衡走在橫木,一步兩步……最後踏至絕壁之上。

章越濡筆於絕壁上寫至:“蘇軾……!”

但見章越不僅將蘇軾,連同行二人的名字也書於絕壁之上,墨不夠時,提筆往墨盒點去。衆人進山聯詩,一有佳句即寫在紙上,生怕忘了,故而都攜有墨盒。

“……章越到此!”

章越最後一個寫完自己名字,這才返回笑道:“子瞻兄,你又有何話說?”

蘇軾撫章越其背,埋怨言道:“度之,實不值得如此。”

章越笑道:“無妨,一時行起!子瞻兄你看絕壁之上墨書!”

蘇軾笑道:“三郎之書,舉世無雙也!”

說罷二人皆是大笑。

(本章完)

第391章 仁君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304章 光陰第586章 籌碼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808章 書信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818章 便商貿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82章 雪景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316章 破天荒第219章 入場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176章 階級第445章 霸道第251章 梅香第488章 澤國第74章 飯錢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1025章 一之(兩更合一更)第895章 鬥爭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313章 秘閣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708章 成事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47章 論文第242章 玉簪第255章 筌與魚第636章 知制誥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262章 官家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206章 成功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753章 心腹之患第254章 賦題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675章 擂鼓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497章 無名之輩第289章 殿上詩第154章 買賣第308章 心流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569章 夜談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567章 論王安石請假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377章 宮中第225章 放榜第502章 勢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967章 遼道宗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139章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764章 價碼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906章 古渡題詩請假第359章 試館職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558章 賜字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236章 如何辦第788章 城下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422章 豪爽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