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

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

度支廳外的大雨依舊在下着。

雨水從檐下滴流匯入天井的溝渠之中,不少匠人正檢查着各屋的頂棚,若是一旦屋頂滲水,那麼存放文字的賬籍必受影響。

如今重要的賬冊庫房頂上,都已蓋上了一層毛氈子。

“這雨水也未免下得太大了。”韓絳感嘆了一句。

然後他的目光收回看了一眼案上的算盤。

韓絳聽章越言語這算盤,已是覺得可以在三司裡推廣,於是下面又問章越道:“除了算盤,還有什麼可以在三司推行?”

章越微微猶豫。

韓絳則道:“你以往在老夫面前可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怎地如今老夫作了你的上官,倒是生分了。”

章越想了想道:“啓稟省主,下官還以爲用文字爲三司記賬實在太過麻煩,可以化繁爲簡。”

韓絳道:“如何說來?”

章越當即提筆在紙上寫‘一,二,三……’十個字。

然後又在這十個數字下,分別寫作‘〡、〢、〣……’等符號。

韓絳,吳充看了都是大惑不解道:“這是什麼?”

章越道:“這天下之數皆可用五根算籌擺成,此吾稱爲算籌字,是由算籌變來。”

“省主,你看這‘〡’便是一根算籌,‘〣’即是三根算籌,‘〤’可作‘四’,還有‘六’即‘〦’,一根算籌爲橫,一根算籌爲豎這便是六,諸如此類類推。”

“那此有何用呢?”

章越道:“可以簡化,譬如4022即是四千零二十二要從上到下寫六個字,若用算籌字可以寫作‘〤〇〢二’只佔一格而已,似此位字可改豎爲橫。”

章越所向韓絳推介的便是‘蘇州碼子’。

其實阿拉伯數字很早就傳入中國,但卻沒有在商業中應用,這是爲何呢?因爲中國傳統的帳本都是豎式帳本,從上往下寫,如此阿拉伯數字來作帳就很不直觀。

而蘇州碼子就是從算籌演化而來的,普遍用於做賬,而且這帳本一般非專業人士看不懂。

聽章越詳解後,韓絳仍是有些一頭霧水,不過卻對吳充道:“似可以推行之。”

吳充道:“省主,小婿不過一時興起罷了,不說算盤,就拿這算籌字易之,在司裡官吏上下會生出多少不便來。”

韓絳道:“法無定法,只要能有利的,便可以一試。似度之這算盤便比算籌好上十倍,可是你爲何不在交引監裡全面推行呢?非要從新人來嘗試。”

章越心道,韓絳這步子邁得比自己還大。

但韓絳確實很有想法。

他在川蜀也是很有政績,川蜀時從張詠起朝廷給券給貧民,讓他們春天時持券買米,秋天時持券買鹽,但久而久之券都到了富人手中。

韓絳知蜀第一件事便是廢舊券,行新券,不使富民得利。

章越起身道:“是下官目光短淺了。”

韓絳示意章越坐下,然後對吳充道:“令婿是可用之才,我想起當年使河北時,路遇一對父子欲爲衙前役,父對子說,若是我死了,咱們家就不是雙丁戶,可免去你爲衙前受風雪凍餓之苦了。說完其父投河自盡,其子在旁嚎哭,此爲我在道旁親眼所見。”

“我使江南時,曾見江南有百姓將其祖母嫁人,與母分居之法以避衙前之舉,此實大逆不道也。更有不少地方,貧民鬻田給官戶,田歸免役之家,降其戶等,使其差役盡歸原先同等之戶。”

“衝卿,我知蜀之前曾與令婿言之,言天下最壞莫過於衙前州役,此實在是害民無數。”

“我問他如何更易之,令婿與我道可用免役之法,量民之戶等隨賦均取,還以祿仕於公之人,此法有致君澤民之意,我在川蜀曾於一縣嘗試行之,讓百姓出錢僱衙前赴役,百姓皆稱其便。”

“但來京之後卻可惜了……”

吳充道:“哦,敢問此法爲何不推行呢?”

韓絳嘆道:“此番我就任三司使,曾與司馬君實等諫官言之我在蜀中推行的此法,司馬君實卻當着衆人的面譏我,說如今衙前手掌官物,敗失者破萬金之產,怎麼可能爲了千五百錢,兩斛之谷而來應役?”

“左右官員皆是附司馬君實。本司也是無法,只好作罷。”

章越聽了覺得很奇怪,因爲司馬光也曾建議廢除衙前,他曾向仁宗提議要衙前募人而爲之,但爲何韓絳提出時便遭到他的反對。

章越感覺司馬光這人非常的矛盾。

在王安石與司馬光決裂之前,二人政見其實都差不多,但決裂之後,簡直可以用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來形容。

吳充又勸韓絳上疏言免役法之事,韓絳搖頭道:“若司馬君實不肯,此事不可爲之,暫且緩一緩。”

章越心想,就算明知不成,也先上疏讓官家與百官知道免役法的存在,若能進行討論,也是比什麼話都不說來得強。

不過韓絳沒有答允,不願與司馬光撕破臉,故而此事最終沒成。

章越見此感嘆,難怪歷史上朱熹曾評論韓絳與王安石,說韓絳要變變不成,到了王荊公作了參政,一變就變了。

不過韓絳也難能可貴,比起呂公著,呂公弼兄弟。

韓絳作爲世家子弟出身,不維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是一心想要變法改革,這在官宦世家之中已經很難得了。

但話說回來,唯有不近人情之人,才能辦得成大事。

但韓絳還是對章越表示了支持讓他將算盤與算籌字儘快推行,從交引監再至三司,立即培養一批能夠上手的官吏。

見韓絳三言兩語便放手讓自己爲之,章越還是很高興的。

蔡襄當初也支持自己,不過在自己很多事上都是持反對之見的,總是說此事沒有先例,你步子不要邁得太快。

蔡襄是按照規矩辦事的官員,但韓絳更講得是效率。

韓絳與章越商量了公事走出公廳後,卻聽一名官吏來報道:“省主,連日暴雨汴河溢滿了,兩岸的民舍皆遭水浸!”

吳充看了一眼天色,不由道:“這雨下得真是邪氣!”

韓絳道:“不僅這雨,這汴河通至黃河,平日就是泥沙淤積,雖每年都有人清淤,但仍是一日不如一日,而且近來汴京官宦不少人侵佔河道,以往包龍圖爲開封府尹時尚且無人敢爲之,但如今卻無人敢管之。”

這時候章越出面道:“省主,一旦汴京內澇,此事不堪設想,還請早作籌謀?”

韓絳問道:“你有何對策?”

(本章完)

第455章 人才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333章 人情第38章 仙霞嶺第104章 醉漢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91章 仁君第1039章 章楶回京第577章 酒宴第359章 試館職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535章 韓琦罷相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413章 抄底第951章 自誠明第770章 玉帶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391章 仁君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51章 小溪西流第631章 不易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879章 殿議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301章 瓊林宴第224章 表白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711章 將兵法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967章 遼道宗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28章 借書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87章 星河第286章 東華門第394章 急變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139章第522章 入直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400章 賜緋與魚袋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292章 贈花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664章 首戰告捷第933章 指路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421章 故交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391章 仁君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849章 潼關道第308章 心流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633章 爭執第23章 回家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739章 賜宴第219章 入場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31章 暖秋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159章 上奏第36章 不學有術第228章 秋夜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