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事功難

bookmark

第506章 事功難

章越此刻正身在汴京,他這些日子將在西山寺所寫的文稿整理了一番,分作了上下兩卷。

這篇書目的總綱就在於,盡農事爲本以生財,通商賈爲末以分財,以金銀鹽鈔爲儲財。

這話翻譯作現代話來理解,就是以科技創造財富,以金融來分配財富,以房地產沉澱財富。

其中最要緊的就是以商賈爲末以分財。

這就是關於金融的本質的定義是什麼?

這句話其實爭了很久。

比如重商學派認爲是金融創造了財富,正是金銀貨幣賦予了一切物品的價值,而重農學派認爲只有生產力創造了財富,金融作爲一等剩餘價值是不配存在的。

反正到了現在,這兩派都沒吵出一個所以然來。

但章越已是將其定爲金融本質在於財富之分配。

至於以農事爲本,商業爲末,就是重農抑商,這是兩千年的封建的基本國策,這個必須寫清楚了。

至於貨幣除了交換價值,也有儲藏價值,與房地產般都可以沉澱財富。

一名農夫種了糧食,不可能儲存幾年不壞,故而就要換成貨幣,用了另一個方式儲存,這沉澱下的財富不僅有自己的,還有朝廷的。

比如朝廷用鐵錢替代銅錢,濫發錢幣,鹽鈔貶值都是收割民間財富的一等方式。

章越原先寫了十餘萬字,但覺得有些太繁,故而增刪了一番精簡爲數萬字。

下卷之言則相對超前,故而他便先攜上卷至汴京來準備付梓。

在付梓之前,他要先將書目交給韓絳過目。

畢竟對方以後是自己的靠山,草稿先要給大佬過目。

章越攜家帶口一併進京,十七娘則順便回一趟孃家。

章越先去拜訪了蘇軾,蘇轍,他與二人書信往來知道蘇洵病重,故而攜了藥材前去看望。

見到蘇軾時他與自己說,蘇洵恐怕是命不久矣了,弟弟蘇轍如今管勾大名府路安撫總管司機宜文字,也沒法回京見父親蘇洵最後一面。

章越聞言去看望蘇洵一面,但見蘇洵踏在病榻上,雙頰消瘦至極,一看便知是油盡燈枯的樣子。

章越對着蘇洵叫到伯父,伯父。

蘇洵在病榻緩緩睜開眼睛道:“是,度之嗎?”

見蘇洵還認得自己,章越忙道:“正是小侄。”

蘇洵一把握住了章越的手,章越覺得蘇洵握得很有用力,即便是病成了這個樣子。

蘇洵對章越道:“度之……我有話與你說。”

蘇軾退到房外後,章越道:“伯父,小侄聽着呢。”

蘇洵道:“度之,你與我兩個兒子都交情極好,親如兄弟一般,老夫很是欣慰。說實話老夫初見你時,對你很忌憚,生怕你搶了犬子的功名,如今看來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你不要往心底去啊。”

章越道:“伯父這話從何而起,你對我一向都很好啊。”

蘇洵乾笑兩聲道:“度之你是個寬厚人,我如今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了,我兒子二人阿轍隱忍,能謹言慎行,是一點都不用當心他的。倒是阿軾他與人交往沒有半點心機,有什麼話便說什麼話,若是庸庸碌碌也就罷了,偏偏他又乃大才,這是取禍之道啊。”

“老夫可否託你,日後幫着多照看些阿軾,如此老夫九泉之下也感你的大恩大德。”

章越道:”伯父,我如今也是閒居在家,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蘇洵恍然記起來道:”我差點都忘了,你已是辭官了。但是度之你是厚道重情義的人,老夫想來想去以後阿軾有什麼爲難,他這麼多朋友也唯有你能出手幫忙了。”

章越道:“若是可以,我一定盡力。”

蘇洵感激地道:“那我就放心了。”

蘇洵說完後從榻上轉過身,然後一滴眼淚從眼角上落下喃喃地言道:“我放心不下阿軾……官家欲啓用王介甫爲知制誥,如今想來我真是短智,爲子孫埋下了禍患……”

章越心知,蘇洵當初看王安石因母喪丁憂寫了辨奸錄,想要羞辱他一番,也覺得他以後難以返回朝堂。但哪知道王安石身在江寧,影響力猶在。

官家數度召他知制誥,王安石去連去也不去,只是在江寧讀書教書,如此不重權位之舉反而令他的名望更大。

章越默默退了出去,看到蘇軾也是蹲在牆壁抹淚。

蘇軾見到自己馬上站起身來問道:“爹爹如何?”

章越對蘇軾道:“伯父他不放心你,與我說了一些話。”

蘇軾聞言垂淚道:“令老父惦記至此,這是我這個作兒子的不孝啊。”

章越從蘇府離開後,便去了三司。

到了三司後得知韓絳還未回衙,故而他便去了三司鹽鐵廳去找自己的老師陳襄。陳襄如今判交引監,不過今天卻是不在。

然後章越又去度支廳找了岳父,結果岳父也不在三司。

章越從度支廳離開時,正好路過廳之東壁。

東壁上鑱着一個石碑,碑上刻着是一副題名記,題名記裡有歷任度支廳副使的名字,而刻寫碑文者正是時任度支判官的王安石,時間是嘉祐五年,章越中進士的前一年。

其中一句是‘夫合天下之衆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看到這一句,章越不由嘆息,王安石真是千古奇才啊!

合天下之財,再以一定的方式理財,使財富的開闔斂散之權皆歸於中央,否則若朝廷不打理錢財的話,‘則使阡陌閭巷之賤人,皆能私取予之勢,擅萬物之利,以與人主爭黔首’。

王安石這個觀點與自己金融是財富再分配的看法不謀而合。

但自己的觀點是來自於現代,爭了幾百年後纔有了一個被不少人接受的結論,但王安石在一千年就已經將他點出來了,並刻在了度支廳的石碑上。

但是不同的是,王安石將朝廷作爲行使金融之用。

而章越則是將之交給了第三方,也就是交引所這樣的‘朝廷所有企業’。

章越在這石碑前駐足良久,一面佩服遠在江寧的王安石,一面則想到了國家的難處,理財的艱辛,如今擋在章越與王安石面前的是一個國家千年以來奉行的制度,以及大部分官員的認知。

事功難矣。

章越駐足在此出神良久,而一旁的小吏不好意思催促,也只能幹站在一旁。

(本章完)

第418章 董事會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55章 考試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495章 爲之計深遠第285章 御論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812章 大略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808章 書信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871章 提攜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918章 彈劾我?第348章 朝會第515章 聽宣第295章 期集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91章 釋懷第148章 刻章第849章 潼關道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851章 抵京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238章 商量第188章 詩集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492章 除裳第776章 正副之爭第51章 小溪西流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488章 澤國第157章 識人第321章 御試第318章 打壓第366章 先生第135章 答案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986章 交鋒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1051章 王半山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263章 真相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327章 奏對第413章 抄底第687章 廣銳軍第929章 拉攏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47章 論文第691章 鹽井第142章 宴集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267章 念頭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756章 數其罪第226章 盡心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948章 第三人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449章 小人哉第929章 拉攏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737章 面君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744章 左右第409章 貪婪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577章 酒宴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386章 入宮請假請假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103章 珍惜第157章 識人第245章 無心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