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

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

陳襄出任知諫院,修起居注,管勾國子監後,在官場上確實是引起了轟動。

因爲過去官場上這樣的任命不多。

王安石回朝後向官家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國子監擴招,二是鼓勵地方興修水利。

看起來都是不痛不癢的舉措。

國子監擴招這件事沒有什麼人反對,畢竟是件難度很低事。

至於下詔支持地方興修水利,也是口頭鼓勵,朝廷不撥一分錢,開個空頭支票,只是希望州縣官員多用心就是。

故而大家看不出王安石在勸官家作什麼。

但章越通過穿越者的優勢,是可以見微知著的。國子監擴招是日後科舉學校改革的先行,至於興修水利不久以後便會化爲農田水利法落到實處。

這都是王安石的初步實踐。

但通過這件事,章越有了知人之名。

而官家對王安石言聽計從,衆人皆以爲他日後拜相是遲早的事。

一時之間,京師之中登門拜訪王安石,章越的官員士人可謂是絡繹不絕,其中王安石府上可謂尤多。

這日王安石正在回府路上,今日在朝中他聽說了一件事。

wωω★ Tтka n★ ¢O 官家問曾公亮,三司使唐介二人,王安石可否爲相?

曾公亮當然是二話不說,當場表示支持。

至於問到三司使唐介時,唐介反對道:“王安石絕不可以任事!”

官家問爲啥?王安石是文學不能當宰相,還是經術不能當宰相,還是吏事不能當宰相?

唐介說,王安石這個人雖然很好學,但卻泥古,雖然喜好議論,但卻迂闊,你要用這樣的人當政,以後天下就多事,朝堂上政事今天變過來,明天變過去。

制度輕易變更,老百姓如何能相信,這就是失了民信。

王安石本不知道這件事,但唐介說完後,出了大殿當着曾公亮以及一衆官員的面言道:“天子若用王安石爲相,以後天下必多困擾,這話我先說在前頭,你們就都給我聽好了,務怪日後言之不預。”

王安石回府後,僕人遞來一大疊求見的帖子。

王安石對於這些主動上門求攀附的官員帖子,連看都不看一眼,而是問道:“李承之來了沒有?”

看門的虞候稟道:“已是在廳裡等着了。”

李承之是前宰相李迪的兒子,之前明州司法參軍時,十分有政績,而且還曾嘗試推行免役法。

王安石知道他的事後,便召他入京與他商量免役法之事。

王安石見了李承之後,二人坐下聊了會免役法的事。

這免役法最早出自章越的建議,韓絳採納後曾打算推行,不過在朝堂上被司馬光所阻,王安石知道此事後沒吭聲。

其實韓絳與司馬光都找他聊過免役法的事,面對兩位好朋友相左的意見,王安石雖沒有當場表態,但心底已傾向於支持免役法。

不過此事他沒有提及,因爲現在條件不成熟,而且他也不打算沿着韓絳的路子走,而是要提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如此可以方便日後他可以全盤操控。

故而他找來李承之與他商量免役法的細節,等到日後時機成熟再向官家和盤托出。

李承之沒料到自己竟能得王安石賞識,也是感到意外,得知對方看中了自己當初推行免役法的事後,於是二人一拍即合。

大致聊完了後,李承之問道:“如今朝野都在紛傳王公就要拜相,不知是不是到時候王公就可以推行免役法的主張。”

王安石搖頭道:“更張之事還是太早,如今當務之急還是要變風俗,立法度!風俗就是人心,法度在於言之必信。當年商鞅千金易木就是這個道理。”

李承之道:“不過某覺得變法之事,還是要以人才爲先。”

王安石問道:“不錯,奉世可知有什麼富有地方任官經驗,同時有才幹的官員舉薦給老夫。”

李承之笑道:“王公門外那麼多人,難道就沒有一個看得上的嗎?”

王安石毫不猶豫地道:“趨炎附勢之徒,老夫一個也看不上。”

李承之哈哈大笑,然後道:“久聞王公眼高於頂,如今我是見識到了,不過王公要我所舉的人,我知道的正好有一個。”

“奉世請說。”

李承之道:“此人名叫章惇,字子厚,官至著作佐郎,現知武進縣。”

王安石一聽即道:“此人不可,聽說是個大無行之人,實不堪用。”

王安石聽過章惇不少傳聞,比如他的相貌很出衆,不少女子非常愛慕,故而有不少風流之事。

李承之笑道:“王公所要不是有才幹的官員嗎?某所薦的章惇倒真是一個有才幹的官員,至於那些素行何足掛齒,王公見面之下與他聊聊,必會喜愛此人的。”

王安石道:“前幾日其父託人來與我說,要我推薦此人,不過已經爲我當面拒之。”

李承之見王安石不肯用,故而作罷。

數日之後,王安石回到內宅得知其妻弟吳頤來看望姐姐。

吳頤的祖父吳敏,父親吳芮都是進士,他早年也是受知於歐陽修,後來又追隨王安石到了金陵,也在他的門下學習,如今又跟着王安石回到了汴京。

吳頤先後師從於歐陽修,王安石,名氣也不小,當初在江淮時便有不少人要拜他爲師。

這一次王安石建議國子監擴招九百人後,太學生陳東等人聯名上疏要請吳頤爲國子監老師。

官家問王安石的意思,王安石爲了避嫌便替他推辭了。

不過吳頤不愛作官,知道了王安石推辭了這事也無所謂。

王安石與吳頤說了幾句話,吳氏說要給弟弟作幾個家鄉菜便離開了。

吳頤對王安石道:“姐夫啊,我近來收了個弟子,名爲章惇,此人着實有才幹,故而我想推舉給姐夫。”

王安石聽了一愣心想,自己的妻弟雖有名望,但章惇也是堂堂的官員,居然拜在自己妻弟的門下。

此人也肯這般豁出顏面。

……

晚飯之後,王安石便與妻子說起此事。

吳氏笑道:“那還不是件美事。”

王安石問道:“什麼美事。”

吳氏嘆道:“你整日忙於國家大事,連女兒的終身大事都忘了。聽聞這章惇與章越是親兄弟,後來過繼了出去,如此說來與章直也是親叔侄了。”

“若是他能得伱的賞識,咱們女兒的終身大事不就有着落了。”

王安石搖頭道:“我生平最恨便是這般,若章惇真是品行無端的人,我又豈可向官家薦之。如此不是辜負官家對我器重。”

吳氏道:“官人便是相看相看也是無妨,說不準便是中意了。”

王安石聽了不由猶豫。

此刻章俞正在家中長吁短嘆。

章惇兩次試館職都失敗了,一次是被知制誥王陶所阻擾。

另一次則是爲御史呂景,蔣之奇所彈劾。

沒錯,他章俞爲官至今也不是館閣,但他無所謂,可是以章惇進士第五人的身份,不入館閣簡直是奇恥大辱。

這一切所繫歐陽修舉薦之故。

儘管如此章俞猶自覺得不甘心。

這一次王安石回朝,如今即便是個瞎子也可以看出王安石馬上就要大用了。

於是章俞便想走王安石的門路,讓他舉薦章惇入館職。

正好章惇妻子的族叔張郇與王安石有私交,故而他便託了張郇上門向王安石引薦章惇。哪知道王安石卻絲毫不留情面的一口拒絕。

後來自己又打聽李承之也向王安石推薦。李承之與章家非親非故,但卻十分賞識章惇,故而推薦給王安石。

但聽說王安石又給拒絕了,還說了一句話‘惇大無行。’

此事令章俞氣得幾乎吐血,難道章惇就一直沒辦法出頭嗎?

章俞看着內院中楊氏與章惇的妻兒一番和睦的情景,深覺得自己實在對不起他們。

而就在這個時候,府中一名下人匆匆入內道:“老爺,外人來了一人,說是手持翰林學士的帖子,他請大郎君過府相談。”

翰林學士,哪位翰林學士?

章俞拿起帖子一看頓時大喜……這不正是如今正深得官家賞識的王安石嗎?

章俞大喜之下,忙拿着帖子去找章惇,顫聲道:“惇哥兒,惇哥兒……”

……

而這個時候。

章府的門前,館閣勘校曾鞏的身邊正跟着一個年輕人。

曾鞏這幾年一直在館文閣裡校對書籍,似《戰國策》《說苑》《新序》《梁書》《陳書》《唐令》《李太白集》《鮑溶詩集》和《列女傳》等古籍都是由他校對。

至於章府他也常來,雖說沒把妹妹嫁給章越,但在曾鞏心底卻一直拿章越當作親妹夫來看。

這個年輕人的容貌與曾鞏有幾分相像,而且透着幾分忠厚老實。

曾鞏對這年輕人道:“章度之無論是才華,人品都是當世一流,你見了他萬萬不能怠慢!”

這年輕人恭恭敬敬地道了一句:“兄長放心。”

這年輕人心底奇怪,自己方來京任官,但爲何兄長不是拉着自己先見姻親現任翰林學士的王安石,而是來見章越呢?

這年輕人不知歐陽修與王安石因當初薛向之事上意見相左,二人慢慢已經不交往。而曾鞏卻始終跟隨着恩師歐陽修。

至於這些年曾鞏與王安石在政見也漸漸不和,當初無話不說摯友,如今也是越行越遠。

(本章完)

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881章 共識第192章 賠罪第421章 故交第353章 卻扇第125章 改專業第188章 詩集第415章 暴利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756章 數其罪第940章 御前爭論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797章 受賀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317章 考後第405章 鈔法第547章 比喻第164章 俯視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814章 閱兵第506章 事功難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213章 行卷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26章 火把和燈籠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747章 人選第662章 出兵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780章 下岷州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162章 除夕第285章 御論第499章 西北大捷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809章 度之第694章 首戰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90章 策問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664章 首戰告捷第284章 論名第731章 佈置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357章 回門第468章 同年宴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312章 良人第228章 秋夜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676章 不退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321章 御試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215章 夏雨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868章 事先第210章 暢談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433章 酒量第929章 拉攏第297章 期集三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40章 糖霜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309章 士別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