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朕不允

第565章 朕不允

熙寧二年二月三日,王安石自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兼侍講,除爲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同月,富弼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自天子決定讓富弼回朝,王安石拜相後,曾公亮就非常默契地老了幾歲,非常積極地向王珪靠攏,上朝議事多是沉默不語。

反觀王安石則生氣勃勃,在同列之中多次慷慨議論國事,在幾位宰執之中除了唐介敢於王安石爭幾句外,其餘無一人是王安石的對手。

王安石拜相後數日,官家在殿內召見王安石。

王安石爲翰林學士十個月來,作爲侍講主講經筵,經過對官家的啓沃琢磨,使官家對他有了深深信任,更對他經筵時所主張的施政方針深信不疑。

不過這施政方針如今還是一個秘密,外人尚不得聞也。

這都是君臣二人私下奏對時所講,即便是經筵上,王安石沒有對除了皇帝外的任何一人透露過。

如今就在王安石拜相後數日,即向官家再此講了他的政治主張。

這番政論從王安石是反覆地講了多次,務必要再度堅定官家對自己的信心,變法措施的決心,因爲一旦政令發佈出去,官家任何猶豫躊躇,都會打擊官員們對政令執行。

王安石一番長篇大論之後,終於堅定了官家的信任。

官家降階對王安石道:“這些事非卿不足以爲朕推行,以後朕要以政事勞煩卿家了。卿家學問如此,也有施政之心,必可推行天下吧。”

王安石道:“陛下,臣自去年拜翰林學士以來,一心便是盼望陛下有所作爲。如今天下的風俗法度都已是敗壞,朝堂上少善人多小人,君子都習以安故卻無知,奸人則惡直醜正而有所忌。”

“故而一旦有政事推行,奸人有所顧忌不敢出頭便四處宣揚,而是無所知的君子呢便附和於後。臣雖有獨見,但恐怕不能成功,爲異論所勝了。”

官家聽了王安石的話連連點頭,深以爲然。不得不說王安石這預防針打得是相當的好。

王安石道:“臣之所以回朝後以講學爲先,便是希望陛下對臣所學本末不疑,然後再用臣施政,如此臣胸中所劃,便能稍有所成。”

官家道:“朕不要稍有所成,要成便要十成。朕知道卿已久了,講學又這麼久對卿自然是信之不疑。但如今朝堂上似唐介這樣的大臣卻不能瞭解卿家,以爲卿家只知道經術而已。”

王安石道:“陛下,所謂的經術便是經世務,如果不能經事務,要經術何用?”

官家道:“卿家當初言變風俗,立法度,爲方今之急,如今還是以此爲先嗎?”

王安石道:“確實如此,陛下,易經有云,治理天下以通泰爲上,以閉亂爲下。如不通泰,則小人多君子少。”

“風俗風俗何也?就是風成於上,而俗化於下。若是上下不通泰,如何上行下效?只要上下通泰,那麼中人以下的君子多了,小人就少了,若是上下閉亂那麼君子就少了,小人就多了。”

王安石聊聊數語再度令官家對他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番道理真可謂是真知灼見,絕非富弼,韓琦能言之。

再度堅定了用王安石的決心後,官家心想,朕用王安石如唐太宗必得魏徵,劉備必得諸葛亮而後爲之。

官家道:“那麼三司條例司說是詳看三司條例文字,合行事件奏聞,這到底如何施爲?”

王安石道:“設立三司條例司便是掌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之前陝西轉運司薛向用鹽鈔不費朝廷一文錢,從西人手中購得上萬馬匹,便是成例,然而朝堂上許多無識之輩卻是反對。”

“這些人不知財者開闔斂之法,先王設立泉府一官,便是爲了催兼併,均貧富,變通天下之財,而使他利出一孔。這三司條例司便爲泉府之事。”

官家又問道:“可是有朝臣議論這三司條例司改革舊法,卻不歸中書,三司所轄,變革條例是中書之權,而三司掌財又是行之多年。這三司條例司侵奪中書,三司之權,修改條例以至於中書,三司皆不與聞可乎?”

定奪之事都是歸於中書的,而錢穀的事都是三司負責的。

王安石提出的三司條例司,一下子卻繞開了中書,三司,直歸於王安石與陳昇之管轄。

王安石則道:“陛下,三司積弊叢生,當年臣在三司爲官時早已知道,可謂是寸步難行。”

“至於獨立設爲三司條例司,如此政事容易商議,早見成功。若歸中書,則需五位宰相都無異議,然後才能起草文字。文字起草之後,又須其他人都詳細看過。”

“任何白事之人,皆需其他人允許,如此則事積難成,變法振作之日將遙遙無期!”

官家心想,祖宗家法設立各個衙門便是爲了相互肘制,不使得任何一人,任何一個衙門權力過大。

但王安石此舉倒是先所未有之舉,故而下面不少官員反對。

可是官家想起了王安石之前打的預防針,又重新堅定了決心問道:“卿家之良苦用心,除了朕知道,恐怕天下人能夠理解卿家的不多,又更何況推行之人呢?”

王安石道:“人才難得,更是難知。朝堂上大臣據臣所知,一百個人中也未必有一二人可以勝任此職。若碌碌無爲也罷了,若是用之不恰當,則敗了陛下變法的美意,也害了天下百姓。”

官家道:“是啊,得人難也。”

王安石繼續道:“臣舉呂惠卿,呂惠卿之賢不僅非今人所能及,也並非前世儒者所能比也。天下除了臣外,最知曉先王之道的獨有呂惠卿一人。”

官家點點頭道:“還有何人可用?”

王安石道:“著作佐郎劉恕可以用。”

劉恕如今在司馬光麾下修資治通鑑。此人博聞強記,連司馬光修史遇到不明白的都要請教他。

官家當即在御案上提筆墨寫下呂惠卿,劉恕的名字。

“還有陳知儉可以用。” щщщ• ttκā n• C O

……

王安石道了數人,這才道:“陛下,還有一人更勝於前者,甚至與呂惠卿相伯仲,只是臣怕陛下不肯放人。”

官家問道:“何人?”

王安石道:“天章閣待制章越。”

官家聞言沉默片刻,然後道:“朕不允!”

(本章完)

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269章 媒人第851章 抵京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單章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127章 說親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55章 考試第319章 擔憂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381章 定策之功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230章 交情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9章 孟子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193章 價值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945章 妥協和商量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957章 整頓河北兵馬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52章 風雪第248章 展望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156章 客人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163章 恩惠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97章 翻山越嶺第788章 城下第856章 回府第520章 重聚第682章 封賞請假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586章 籌碼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405章 鈔法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780章 下岷州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6章 抽絲剝繭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請假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267章 念頭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231章 鹿鳴宴第37章 二哥下落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365章 拜師第320章 相交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774章 喂餅第326章 入對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322章 題眼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第28章 借書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428章 出差明日更新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868章 事先第818章 便商貿第390章 圈套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