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齊道德

第578章 齊道德

“哥哥,方纔你與蔣兄來往,子固和度之臉色都不好看。”

蘇軾點點頭道:“我知道。”

蘇軾抓在馬車的扶手言道:“九三郎,我知道穎叔彈劾過歐陽公,歐陽公對我們一家也是有大恩大德的,但我始終認爲穎叔這人並不壞,相反他是一個君子。”

蘇轍欲言。

蘇軾擺了擺手道:“正如我也知道如今我動則批評朝政,會令官家和王介甫不喜,但我批評的是朝政,並非是私人之怨。”

“人之所以恨人,其故不過是不如於人,我從未不如於人,又何來恨人之說。”

蘇轍道:“我知道兄長都是對事不對人,但是有時言語太過分明。”

蘇軾哈哈一笑:“如今陛下雖有求治之心,但聽而不聰,誤信人言,眼見國家日後將不可收拾,於這些事我便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哪怕因此遭到禍害。”

“你和度之勸我不說,就好比飯中有蠅,你是將蠅和着飯吞下去,還是將蠅吐出來。”

“兄長。”蘇轍聞言有些難過。

蘇軾對蘇轍道:“子由,我還記得小時候阿孃教我讀書,讀後漢書講到範謗,我問阿孃,若我日後如範謗一般寧死不屈的人,伱願意嗎?”

“阿孃說,你作範謗我便不能作範謗之母嗎?”

“九三郎,忠義孝悌之本在於一個誠字,若是面對皇帝,權臣,朋友都不能言語心中所想,那麼忠義孝悌也便不在了。”

蘇轍正色道:“兄長生來光風霽月,只是不合於這苟苟營營的官場而已。”

蘇軾一笑道:“我自己作的事,便不會後悔,你不必學我。但九三郎說的對,如今身在汴京於我而言,不過似轅下之駒令人侷促不安。”

蘇軾舉起殘酒一飲,掀開車簾看着汴京城中的夜景。

汴京對蘇軾而言,便是一個巨大的牢籠,拘禁住了他,讓他不得自由。

到了五月時,參知政事唐介病逝,聽聞是被王安石所氣死的。

唐介在中書時屢屢與王安石有衝突,皇帝都是幫着王安石,唐介十分生氣。唐介病死時,官家親自去看唐介,唐介只是流淚不語。

官家哀慟不已,命厚葬了唐介。

不過唐介一死,王安石在中書更無人可擋。

王安石一日連罷三名重臣,一位是翰林學士鄭獬,議論多與王安石不和。

另一位則是王拱辰,此人是老舊黨了,范仲淹變法時他便是反對派,也曾數次挑釁王安石。

還有一位則是錢公輔,此人與王安石本來交情不錯,但在薛向之事站錯隊了與王靖一起彈劾薛向,結果也被王安石趕出京去。

此舉爲王安石樹立威望,但也遭到了很多的爭議。

如今王安石几乎已成爲了實相,當時官場有言譏諷這一現象以生老病死苦比喻。

生老病死苦說得是中書的五位宰相。

生自是王安石,如今生氣勃勃。

老則是曾公亮,曾公亮屢屢請老請求致仕。曾公亮資歷不如富弼,皇帝信任又不如王安石,他在中書不上不下,便什麼事都不管。

病則是富弼,富弼也想與王安石爭,奈何身子不好一直在家養病,之前罷鄭獬,王拱辰,錢公輔時,王安石商量也不與富弼商量便將這三人趕出了汴京,富弼便更不出門了。

死了則是唐介。

苦的便是趙忭,趙忭欲與王安石爭,但偏偏就是爭不過,着實是苦。

暑夏之時,王安石結束了與官家的議事返回了府中。

王雱已等候多時了。

王安石剛坐下下人便給他端上一盞蜂蜜水。王安石端起蜂蜜水來便是一頓牛飲。

王雱道:“爹爹,聽聞御史中丞呂誨與著作佐郎章闢光有意彈劾你。”

王安石微微一頓,然後將蜂蜜水喝乾後,用袖子抹了抹脣邊水漬後道:“由他們去!”

王雱道:“爹爹,這呂誨是司馬公推舉爲御史中丞的,他若是要彈劾爹爹,司馬公不可能不知曉的。”

王安石沒有說話,王雱便不往下說了。

“爹爹,這是章度之辭管勾國子監的書信,已是第三封了。”

官員上任前都要辭疏,章越也是走流程。

但章越這邊與皇帝上了三疏,另一邊也是與王安石寫了三封信,都是表示自己才疏學淺,道德水平欠佳,難以師人表率,教育學生,不足以管勾國子監。

王雱道:“爹爹,這章度之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爹爹不喜他管勾國子監,故而寫信與我們推辭。”

王安石看了信道:“學校是更改舊法的重中之重,我確實不願將此事假手於人,奈何官家實是看重此子,欲委以重任。”

王雱笑了笑道:“爹爹,我倒覺得當讓章度之去管勾國子監呢。”

“何出此言?”

王雱露出幸災樂禍的神色道:“與其拂官家的意思,倒不如讓他知難而退的好。”

·王安石知道王雱之言所指道:“國家選材大事,豈可輕忽,若是我真的欲爲難他,那麼便真如王拱辰所言,以後朝中要重現牛李黨爭了。”

“立即喚章越至府上來!”

大熱天的讓我趕路,當章越趕到王安石府上時不由一陣腹誹。

王安石命下人給章越端來一碗梅子湯。

章越這才喝了一口,王安石便道:“官家既委你管勾國子監,我看你便不用推辭來推辭去了,若以後真不合適,我自會奏請官家換人。”

“我喚你來有幾句話與你說,你切切要記在心底,回去好生揣摩。”

章越好整以暇地放下的梅子湯道:“有什麼話,相公儘管吩咐便是!”

王安石道:“我欲變革學制科舉,所求之義在於齊道德三個字。”

齊道德,章越在心底默唸了一遍。

王安石道:“如今學風比之開國之初可謂更加興盛,但是人材卻反而比國初之時更少了,爲何如此?便在於學風。”

“如今之人學術不一,孔孟老莊楊墨法釋農兵,各談一詞。一人一義,十人便是十義。如今朝廷要舉新法,欲有所作爲,然而朝野上下卻異論紛然,莫然承聽。此皆是朝廷不能一道德之故。”

“故而要一道德,就是必須修學校,要修學校,貢舉之法便不可不變。這便是以後朝廷得人之法,要讓天下人知道除沿此道仕進之外別無他路,以後自會出於國有用的賢良之士。”

章越將王安石每一句都記在心底,王安石說得‘齊道德’是啥意思?統一國家意識形態。

(本章完)

第645章 奪三職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請假下第351章 迎親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81章 初會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254章 賦題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150章 相贈第951章 自誠明第575章 臣附議第273章 論名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7章 翻案第33章 篆書第852章 面君第273章 論名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97章 翻山越嶺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356章 新婚燕爾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142章 宴集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228章 秋夜第129章 新舍友第934章 臺諫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692章 約降第28章 借書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535章 韓琦罷相第894章 分化第818章 便商貿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184章 好事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827章 空城計第32章 學霸第288章 賜對第502章 勢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632章 呂公弼第868章 事先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113章 入汴京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310章 青松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36章 不學有術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490章 罪己詔第752章 人性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875章 女色第817章 市易所第632章 呂公弼第691章 鹽井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133章 託付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2章 押司上門第170章 家宴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390章 圈套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149章 外室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278章 王者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14章 餅子第153章 茶香第664章 首戰告捷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828章 叛亂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421章 故交第149章 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