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三舍人

第627章 三舍人

太子中允是官家親旨所封,不歸政事堂堂除,但卻由中書官吏送至。宋敏求明白詞頭肯定是王安石授意官家所起草的。

宋敏求與王安石交往密切,嘉祐時二人在春明坊比鄰而居。宋敏求很喜歡看書,家裡藏書非常豐富,歐陽修修唐書的時候,便請宋敏求幫忙。

宋敏求的父親宋綬任過參知政事,參與過真宗實錄的修撰,其母是宰相畢士安孫女也是藏書大家,宋敏求又親上加親娶了畢士安曾孫女爲妻。

故而傳聞宋敏求家中有藏書三萬卷之多,宋敏求自己也是學問大家,他家中的書自己都校勘了三五遍,曾言‘校書如掃塵,隨掃隨有’。

宋家的書不僅多,而且校勘的好,故而宋家在春明坊附近的宅子裡,不少慕名而來的讀書人都租住在此,就是爲了借書而觀的,連官員也不例外。

當時京師的房價,唯獨春明坊的屋子比別處貴了一倍,這都是宋敏求名聲帶來的。

當時歐陽修,王安石,劉恕都往宋敏求家借過書,王安石在編寫《唐百家詩選》,就是遍借宋敏求家裡的藏書而編寫的。

而且宋敏求這人人品很好,出身牛逼,家裡藏書多,歐陽修評價宋敏求說他從不以門第驕人。因爲這樣宋敏求在官員之中,人緣也是非常的好。

王安石不僅找宋敏求借書,而且二人的私交還不錯,同時宋敏求與司馬光,範鎮,歐陽修,蘇頌,曾鞏等人都交好。

宋敏求拿過詞頭一看,但見上面寫着‘前秀州判官李定爲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裡行’。

看到這個詞頭,宋敏求皺起了眉頭,李定是什麼人?

那個以青苗法背刺李常的小人。

他知道之前王安石打算薦李定知諫院,爲曾公亮,陳昇之反對而作罷,如今竟可爲‘監察御史裡行’。

監察御史裡行的意思相當於監察御史任上‘行走’,類似見習監察御史。

一般任監察御史裡行兩年而可轉正爲監察御史。

而一個權監察御史裡行的‘權’字代表他的資歷不足。

這規矩似可以,但從未有選人判監察御史裡行的先例!

宋敏求道:“舊制監察御史需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員外郎以下,兩任通判方許舉薦入臺,這李定不過一任通判,且還是幕職官,如何能爲御史?”

一般任命就是寫就是寫了,哪來得那麼多廢話。

但是知制誥是有質疑詞頭,甚至封還詞頭的權力的。

故而中書的朱衣吏耐心道:“朝廷如今難得資序相當之人,可行兼權!一個權已是代表一任通判,宋舍人看仔細了這太子中允乃出自特旨。”

太子中允相當於太子中舍,著作佐郎,比出任監察御史最低門檻的太常博士,還低了兩階。這還是提拔以後,還不是提拔以前。

這個任命着實有問題。

宋敏求道:“進用之路,自有漸階耳,豈可超品拔擢。御史臺常年闕員,所擇之人必須資性端方,學識兼茂,然後可以處憲寺,任言責。這李定其母去世卻不守制,這等不孝之人焉可爲御史,此詞頭吾不能擬。”

“舍人這是?”朱衣吏急道。

但宋敏求已是將詞頭退還給朱衣吏。

朱衣吏目光一閃道:“繳還詞頭,宋舍人可知會有如何後果?”

宋敏求道:“王參政昔日繳還韓魏公詞頭是何後果,宋某早已看到。”

王安石當初封還過韓琦的詞頭,如今宋敏求封還王安石的詞頭,可謂一事對一事。

朱衣吏道:“宋舍人何必如此,舍人院中知制誥又不止舍人一人!”

“那便換他人吧!”宋敏求一笑了之。

舍人院中知制誥一日一當值,當初王安石因蘇轍在制科裡批評仁宗皇帝,故而拒絕起草蘇轍的任命,第二天韓琦便換了另一位知制誥的沈遘便把蘇轍的任命安排下來了。

宋敏求當即寫了一封書啓給王安石,說明自己奉還詔書的理由,同時提出可以罷去自己知制誥的職務。

這不是宋敏求第一次要求了。

之前王安石罷呂公著御史中丞之職,要宋敏求在罷免奏疏裡多寫幾句批評呂公著的話,宋敏求不肯寫只是不痛不癢地寫了兩句。王安石當即拿過奏疏來自己修改批評呂公著。

宋敏求爲何不肯批評呂公著?

因爲他的女兒嫁給了呂公著的兒子呂希純,而且他的父親宋綬是呂夷簡的鐵桿盟友,宋呂兩家可謂是有三代交情。王安石讓宋敏求在敕詔之中批評呂公著,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了。

至於後來王安石自己修改宋敏求起草好的制誥,更是有些打臉了。

中書給舍人院只有詞頭,制誥內容由舍人自己寫,但王安石親自動手來寫,說明對宋敏求不認可。

宋敏求憤而提出了辭職,王安石卻不許。

這次朱衣吏帶回宋敏求封還的詞頭後,王安石沒有勃然大怒,而道了一句:“罷了。”

“相公既是宋舍人自請罷官,咱們是不是遂了他的願。”

王安石言道:“宋舍人說得是,當初韓魏公都可容我,我爲何又不可容宋舍人呢?再說我與宋舍人有故交,他既執意如此,也不強求。”

如今知制誥有五人,閣長錢公輔知江寧去了,吳充去了三司不在舍人院供職。

舍人院裡如今知制誥得只有宋敏求,蘇頌,李大臨,這三人每人當值一日,輪流起草制誥。

王安石道:“隔一日你再走一趟便是。”

一旁呂惠卿起身道:““可從而違,堪供而缺者,需祖父母,父母告者是論不孝。”

呂惠卿這話意思,爲人子爲人孫可以作到卻違背,可以供給卻不盡供養的議論,如果祖父母,父母控訴,便可以治不孝之罪。

若宋敏求拒絕起草呂公著批評的制詞尚情有可原,那麼李定與你宋敏求是何干系?居然一而再再而三違抗!

王安石聽呂惠卿之言道:“不錯,用李定終究還是官家旨意,如實稟之官家便是。”

官家受到宋敏求封還詞頭後大怒,當下罷宋敏求知制誥之職,御批‘速送別官命草’。

舍人院當值知制誥蘇頌同樣拒絕起草,退回詞頭。

官家又命另一位知制誥李大臨起草,詞頭第三度被退回。

於是舍人院僅有的三名知制誥一併拒絕起草李定任命!

誰能料想,官家,王安石想任命一名官員竟辦不到。

(本章完)

第104章 醉漢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318章 打壓第679章 報捷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1039章 章楶回京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1034章 重開天章閣第520章 重聚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78章 知識就是金錢(兩更合一更)請假下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31章 暖秋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188章 詩集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72章 食店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49章 推薦(第二更)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490章 罪己詔第248章 展望第948章 第三人第736章 章質夫第291章 催婚第986章 交鋒第100章 險峰第179章 買房第327章 奏對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392章 改變第355章 夫妻第130章 齋長第236章 如何辦第908章 本錢第558章 賜字第228章 秋夜第944章 探病第189章 相人第211章 同窗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1042章 論孟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95章 辦法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622章 找我何事第770章 玉帶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241章 執牛耳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354章 拜堂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107章 見識第1017章 書局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748章 補償第248章 展望第941章 分歧第15章 孝經第334章 二事第839章 變局第98章 建陽(感謝~~愛啊!~~雙盟,)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280章 喜事第951章 自誠明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431章 入潼關第230章 交情第194章 看人第11章 孺子可教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808章 書信第766章 齊家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845章 相互試探第882章 政事堂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94章 書樓第557章 透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