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設爲熙州

bookmark

第681章 設爲熙州

官家議了封賞,衆臣們自是不用多說,肯定是要照辦的。

如今金明池邊,君臣之間的氣氛已是完全不同。

這場午後的春雨也是格外的湊趣,淅淅瀝瀝地下得人心情格外的舒暢。

話說至一半,吳充道:“陛下,章越與王韶聯名上疏,獻平西策!”

“平西策?”

衆人一聽這是什麼?

若說王韶有平戎策在前,這平西策又是什麼呢?

官家略有所思,目光中透出堅毅之色,若說方纔的官家還是有些彷徨失措,但如今在章越,王韶大勝之下,他的言語間隱隱始有了雄主的自信。

漢武唐宗之事,朕亦能爲之。

想即位之初,王韶廟劃的平戎策已略有所成,如今的平西策會不會更進一步呢?

“與朕道來!”

簡短利索的幾句話下,文彥博示意吳充進言。

章越,王韶在平西策中所言。

首先先服木徵,再取董氈。蕃人素畏服大種,木徵是蕃部大種,若董氈不服,可以立木徵爲吐蕃之主,趁此大勝之勢,收取諸州,最後逼降境內蕃部。

官家心底叫了一個好字,同時繼續聽下去。

馮京則反對道:“陛下,宣撫使韓絳此次平西夏用錢七百萬貫,雖說殺傷夏人甚多,但沒有得到寸土,使本朝元氣大傷,若再令章越,王韶繼續開邊,錢糧不知用去幾何?”

王安石道:“王韶之前在古渭開邊,所用市易法及鹽鈔供給軍需,安撫蕃部,一年所耗錢糧不出五千貫,即便是繼續開邊,每年耗去一萬貫又如何?”

官家道:“別說一萬貫,十萬貫朕也給他!”

馮京又道:“但本朝經略西夏,遼國若再興兵來犯,如何是好?”

王安石道:“昔日我出使遼國,遼國雖大,幅員雖廣,但卻積弊叢生,其內相互牽制。更可況這遼主耶律洪基乃是庸碌之主,整日只喜遊獵,只要我朝對遼國保持和睦,遼主必不敢南侵。”

官家點點頭,示意吳充繼續說下去。

接着章越,王韶又上疏要以渭源爲中心,推行漢化,興講學,令各蕃部納質子,教導以漢話漢俗,再量其忠順予以授官。

對於歸附的蕃部朝廷必須清查人口,戶數,編地安置,將其強者分析爲數部。

同時擴大市易司的規模,同時在古渭設立分引所以及解庫質庫。

衆臣聽了,章越,王韶方纔大勝,便獻上平西策,可見絕不滿足於眼前之功。

吳充講述完平西策後言道:“陛下,臣請於升古渭寨爲州,與會州,蘭州,臨州(臨洮)設經略安撫司路,再擇良臣名將,經略西蕃,定百年之計,萬世不易之功!”

吳充這一句話,將設經略司一下子上升至一定的高度。

但明眼人都看出這是爲誰爭取的。

新設經略安撫路,則意味着獨立的財權,人事權,對於邊將而言,有更大施展的空間。

官家很高興,心底是一百個同意,不過口上道:“吳卿所言在理,此事交政事堂熟議後報予朕!”

“還有有功將士的封賞,也一併議來,速速稟朕!”

……

次日政事堂中,文彥博,王安石等人議論封賞以及在設路之事。

揣摩上意是官員的本能。

官家在御前一連三次強調了對有功將士的封賞,這是不用多提。

至於優先級在之後的,則是王韶,章越平西策的落實,以及經略安撫司的設立。

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急切間是難以得到共識的,但官家卻非常着急,讓他們今日便要議出。

衆執政們議了一番後,有了初步共識,便至崇正殿稟告官家。

官家昨夜是激動的一個晚上沒睡,如今雖有些疲倦,但仍是神采奕奕。

首先是設路,今日商議此事,文彥博不贊成,馮京也不贊成,平白無故多一個建制很難。同時設路,不正是意味着要大舉開邊嗎?

如此保守派不同意,同時也會引起西夏,遼國的警惕。

不過吳充提出了一個洮河安撫司的提議遭到反對後,又重新提出設秦鳳路緣邊安撫司,但麟府路軍馬司般獨立。

麟府路軍馬司位於河套以南,轄有麟州,府州,豐州三州之地,被稱爲河外三州。

麟府路軍馬司名義上雖歸於河東路管轄,但實際上別爲一路。

吳充的計劃也是如此,兵馬不經過秦州相度,使當地官員不受秦鳳路節制。故而最後定名爲秦鳳路緣邊安撫司。

名頭上掛着秦鳳路,實際上與秦鳳路一點關係也沒有,當然也不是全然沒關係,錢糧還是需秦鳳路調配的。

官家一聽即是笑道:“準了,便按此來辦。”

吳充又道:“既是要以古渭,渭源經略西北,那麼再以寨名,不合適。”

馮京道:“之前王韶屢請設通遠軍,臣請便設通遠軍好了。”

官家點點頭,將古渭寨升格爲通遠軍。同時將秦州的寧遠四寨割出,歸於通遠軍治下,也是加強秦鳳路緣邊安撫司的實力。

之後的爭議,便是以通渭堡還是以通遠軍爲中心經略西北。

沈祥,王韶在古渭寨經營已久,在這裡爲根本經略,當然是穩固。但章越,王韶卻主張將秦鳳路延邊安撫司的大本營移至還未建好的渭源堡。

這就很有風險了。

但也是很有戰略決心,從渭源堡過了抹邦山便是狄道了。狄道就是狄人行經之道。境內又有洮水,可通至河州,所以也稱爲臨洮。

從此可以深入羌人之腹地,董氈之大本營青唐城。

可是狄道尚有木徵盤踞在此,十分危險。

不過好處也是易見。將一路治所設在最前線,也是最危險的地方,這就是變相的“天子守國門”。

故而章越,王韶建議將渭源堡直接跳過寨,城,軍,一口氣直升爲州,以此經略西部河、洮、岷,會,蘭各州。

官家一聽拍板道:“就這麼定了,設爲新洲,至於州名你們也不要擬什麼岷州,洮州,朕看直接定爲熙州便是!”

熙州便是取年號熙寧的熙啊!

此舉就顯得相當的意味深長了。

當時官家都這麼說了,誰也不好掃他的興致,衆執政們當即決定將臨洮改稱爲熙州,暫治渭源。

並在渭源旁新設一堡名爲慶平堡,與渭源互爲犄角,作爲以後經略挺進河湟的大本營。

(本章完)

第359章 試館職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303章 三元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894章 分化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520章 重聚第95章 辦法第123章 章府第130章 齋長第99章 李學正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827章 空城計第757章 得不償失明日更新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586章 籌碼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714章 敲打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264章 壽宴(感謝馴猴低手書友盟主)第18章 女同學請假第918章 彈劾我?第94章 書樓第575章 臣附議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827章 空城計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198章 上元夜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104章 醉漢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238章 商量第414章 入股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239章 相聚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167章 相談第373章 知經筵第58章 考取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1051章 王半山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91章 釋懷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103章 珍惜第280章 喜事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630章 天子之恩(兩更合一更)第307章 月影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148章 刻章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453章 撕破臉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813章 問題第30章 用六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527章 新舊交替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851章 抵京第331章 三舍人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792章 決戰第642章 執政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