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趙押司之死

bookmark

第70章 趙押司之死

趙押司看着這封信是百感交集。

他撫着自己半是花白的頭髮,不由想起了他此生。

從年幼時父母被胥吏逼死,他就堅定了入衙門當差之心,不求欺人但求不被人欺。他求學苦讀掌握了寫字刑名之道,最後入了公門。他一開始不過是牢獄裡一個節級,因不肯配合上官對犯人敲詐勒索,被打發去鄉里當一名小吏,又因辦事一絲不苟,不肯魚肉鄉里,朦朧賬目,而被同僚們排擠。

按道理他應該一輩子如此鬱郁不得志的沉淪下去,直到有一日他遇到了還是縣主薄的陳襄。

那日陳襄留他談話言他是衆多縣吏中最出淤泥不染之人。趙押司記得那一日他是多麼誠惶誠恐地聽着陳襄拉着他閒話家常。

自從那一日後,趙押司的人生也就改變了。他成了陳襄最器重的官吏,一路升遷上去最後抵至一縣胥吏官職的巔峰押司。

對於陳襄的知遇之恩,他也是全力報答,不僅沒有與縣裡的胥吏們同流合污,還與陳襄揭發擊打縣裡的官吏不法之事。

一直到陳襄調走後,趙押司的命運急轉直下,他在縣衙裡得罪過的人不少,陳襄一走即沒了靠山。爲了站得穩,唯有努力攀附新來的縣令,並在縣裡州里經營自己的勢力。結果縣裡州里一些不願意辦的棘手事,他都接過來辦,甚至還違心害了不少良善。

如此趙押司地位倒是穩了下來,不僅左右逢源,還經營了一番勢力,並給女兒說了一門得意的親事。若說此時此刻唯有遺憾的是他辦了那麼多虧心事,怕遭了報應,這也是他仍有良知的緣故。

但一切自未來女婿逃婚起,一切都變了。

趙押司細看書信,但見上面寫着他生平最大的一件把柄,此事不知爲何卻爲對方所知曉……此事一旦揭破不僅自己要死,還要被抄家,甚至妻女都要下教坊司。

而自己既壓不住此事,也結果不了對方,對方是新進士,他在州里的後臺也不如他,他若往有司遞一封書信,那是誰也按不下的。

宋朝殺個官難上加難,但殺個胥吏也只是一句話的事。平日趙押司在縣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那是因爲沒有地位比他更高的人要爲難他。

趙押司一看信上日期,呵,竟是禮部試之前送的,說不定章二郎君那時還在蘇州至京師赴解的路上。他怎有如此信心,這進士一定會中?十拿九穩不成?

但他如今中了進士,趙押司最擔心的事也就在了眼前。

讀書人不可以惹啊!

這是當初他初入縣衙時,一位老吏與他說得話,趙押司明白又不明白。

趙押司自覺自己進衙門時,是一個正直的人,與那幫逼死父母的胥吏不同,但日後又幹了無數的虧心事。趙押司又信奉衙門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一套,覺得自己夠狠,別人就會怕自己,不敢與自己爲難,但章二郎卻不怕自己,竟敢逃婚。

他不殺大郎君,三郎君怕得是萬一有一日二郎君報復,但他誘使大郎君賭博,不許三郎君入縣學,又怕章家有一日翻過身來。

他自覺把握住了分寸,但爲何自己還是落到如此田地呢?

他真是想也想不明白。

但如今已不容他再想了。

趙押司將家裡存了多年的美酒取出,他本待是要等女兒出嫁那一日拿出來喝的,眼下是如何也等不到了。

ωwш ✿тt kǎn ✿¢o

喝了半罈子,還剩半壇,趙押司將之打碎,又將剩下幾壇一併打碎,最後他將嘴邊一抹笑道:“痛快,痛快!”

第二日,縣衙裡。

縣令與學正正商議縣學錄試的名單。

縣令道:“胡教授,我聽人議論章二郎君改籍之事,確是瞞着家裡的,不過也無妨。”

“下官……下官。”學正不知如何說。

縣令笑道:“反正賀與不賀都是一般,不過走一趟或不走一趟罷了。但話說回來,章二郎省試名次如此之高,進頭甲也是不難。”

“若爲頭甲,就算釋褐之後入不了京朝官,也是選人,官位官階都在我之上,還是要謹慎纔是。”

宋朝有知縣,縣令兩等,京朝官到地方稱知縣,選人到地方則稱縣令。這浦城縣令自然是選人。

在宋朝官制中京朝官與選人可是天壤之別。縣令乃選人三等五階更不能與京朝官相提並論了。

“其實章二郎君惦記不惦記着家裡都無妨,但若本縣作得不好,那麼他面上就會難堪。至於這章三郎我看是實誠人,就算將來當了衙內,也不失本色。此子本官親眼看上了,將來錯不了。”

學正也是笑道:“縣令慧眼識才,如今早在縣裡傳爲佳話。”

縣令又道:“還有那師兄郭林本官看去也是個正直之人,這一次雖介於錄於不錄之間,但好事成雙,總沒有拆散他們師兄弟的道理,你看如何?”

學正大喜道:“令君着實高明,那郭林之父乃烏溪的村塾先生,教書育人十數年,家風極正。若是取了郭林入縣學,必然令本縣士心爲之一震啊!”

“哈哈!”縣令撫須大笑,“既是教授都這麼說了,就錄了吧!抄了名單蓋了印,明日即行張榜!”

“令君爲國舉賢,又添人才,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當即學正又是一番高帽送上。

正是一名衙役進來稟告道:“啓稟令君,昨夜衙門裡的趙押司懸樑自盡了。”

“什麼?”

縣令,學正都是吃了一驚。

縣令先是吃驚又露出些許喜色道:“也罷了,死了倒乾淨。”

“但可知他爲何突然自盡?”

來人稟告道:“這尚不知,但聽他夫人說,是昨日京裡給他一封信,說是中了進士的章二郎君送的。”

“哦?”

縣令撫須道:“這章二郎君真有手段千里之外,竟能殺本縣一押司!他日若登朝堂,不爲名臣,也是個奸雄啊!”

縣令轉過身對學正道:“我聽聞之前建陽的陳公欲招攬章家二郎三郎,爲他侄兒伴學,以益名聲,爲科考之用。但是他們兄弟又豈是甘於人下之輩,縱使出身寒門,也不是一個門客可以招攬的。”

“陳公一貫有識人之名,這回可是走了眼了。”

(本章完)

第339章 信第100章 險峰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第243章 心意第645章 奪三職第668章 福將第399章 伯樂歐陽修第638章 出身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291章 催婚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444章 風波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701章 章黨第14章 餅子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852章 面君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438章 改元第663章 底氣第69章 來信第556章 便這麼定了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662章 出兵第365章 拜師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97章 翻山越嶺第708章 成事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747章 人選第17章 山間歲月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371章 經筵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明日更新第455章 人才第213章 行卷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417章 求教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263章 真相第718章 班底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310章 青松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817章 市易所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829章 長風破浪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871章 提攜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306章 讀漢書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676章 不退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321章 御試第663章 底氣第872章 好岳父第437章 章越射虎請假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286章 東華門第280章 喜事第122章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492章 除裳第881章 共識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914章 安排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170章 家宴第478章 岳父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