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

bookmark

第742章 諮以軍國事

上了馬車後,章越亦心想家中的事。

吳家與呂家本有姻親,十七娘的姐姐嫁給了呂公著的次子呂希績,不過對方卻在前年病逝。

從此兩家便少了許多往來。

十七娘與呂氏隱隱有些矛盾,而自己與章直在仕途上走下去,弄不好也有分歧。

想到章直如此,章越也有些不知說什麼。

他的性子與蘇軾有些像,看到不平之事,就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說話間馬車已到了皇宮,章越直接下車前往資政殿。

殿中已經擺放着一副熙河路地圖,一副西北地圖,以及桌椅案几。

過了片刻後,二府官員盡數抵達。

中書這邊是王安石居首,其後是王珪,馮京,樞密院這邊是文彥博居首,其後吳充,蔡挺。

中書三人坐在左首的一排椅上,樞密院三人則坐在右首的一排椅上,六名宰相皆面朝着章越,然後樞密院這邊的官吏則陸續入殿,章越身後的桌案擺放好了筆墨紙硯。

樞密院的官吏入殿後一人一案,手持簿筆,隨時準備記錄。

章越心知今日是與兩府商議制夏之策,但是這個陣仗也好似三堂會審一般,自己如今在這裡說的每一句話相應都要承擔每一句話的責任。

日後與夏作戰,平定青唐的作戰上出了什麼問題,自己今日的廟論中很可能成爲日後攻擊自己的把柄。

這個場合章越豈可隨意言變。

男人的一生就好似乾卦一般。

事業之初是潛龍勿用,這時候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事業起步就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開始見了世面了,要找到貴人提攜,到了下一步便是終日干幹,夕惕若厲及或躍在淵。

說的是男人事業有了一定成就,仍要終日干幹(每天繼續努力),夕惕若厲(朝夕戒懼,如臨深淵,不敢鬆懈)。

然後方是或躍在淵,章越如今就是走到了這一步。

好似一個人事業已經有了不小的成就了,但是卻陷入了一個重要的關卡或者稱是瓶頸,進可則一躍登天(飛龍在天)。

飛龍在天就是乾卦的九五,至吉,也是事業最鼎盛的時候。

但很多人的事業就是卡在這一步,不能飛龍在天,就只能‘在淵’,一輩子出不了頭。這一步可能進,但更可能會退。

乾卦前三爻都要提出辦法如何度過,唯獨這一爻沒有說。

後人的註解中只有一句君子要‘進德修業’。

或許前三爻都可以歸之於人力,但唯獨這一爻,非在人力而在於時運,或者說冥冥之中有那麼一條軌跡可尋,但卻非言語可以道出。

自己不明白這一切時,唯有謹慎,再謹慎,如履薄冰前行反似剛踏入官場的時候。

章越想到這裡時,所有人都已經落座。

首先是中書那邊羅列章越的奏疏,以及兩年在各項在熙河路的用度。

不斷有官吏在中書與章越之前遞條子,章越看了幾眼便一一複覈簽字。

但見馮京道:“這些年市易司的賬目一直都不清楚,甚至可以說是一屁股爛賬。高團練,蔡察訪等地方監察的官員都向朝廷列舉。”

“還有熙河路屯田的數目至今是一個謎,還請章經略給我等一個解釋。”

章越一面簽字簽得手軟,一面聽得馮京質問,不過馮京話問得很強硬,其實賬目上都沒給章越爲難。

熙河路覈銷的軍費,中書都是沒有卡着。

章越回答道:“市易與屯田是朝廷經營熙河路的兩件大事,乃五年十年的大計。”

“短短時日上帳目條目上有些不清晰,也是正常之事。”

文彥博道:“說的是,不要寒了前線將士的心啊,不過三司那邊怎麼說?”

王安石道:“薛計相說西北用兵不易,一切審計皆從於大局,先銷後核,有些對不上也在情理中。”

“兩位相公所言極是。”王珪一副以王安石,文彥博馬首是瞻的樣子,當即動手勾銷了幾個單子。

衆人都心知肚明,隨着西北大捷,這一切也全部一筆勾銷了,三司使薛向也不會在這時候找章越,王韶的不快。

三司和運司暗中將所有的賬目問題都被抹平。

“但是,”王安石勾最後一個單子時道了一句,“眼下所有賬目以熙寧五年六月前爲數,以後的賬目熙河路那邊還是謹慎些,這畢竟是數千萬貫的數目。”

王安石的言下之意前面的我幫你們收拾了,以後的就要另外算了。

之後就是章越對着熙河路地圖詳述這一次平定青唐的過程。

王安石等宰相聽得都很認真,而章越每說一句話一旁樞密院的書記就拿筆詳細記錄下來。

章越說一半時,蔡挺質問道:“之前章經略空白印信之事,以及將帥印離身留給幕僚,此事可有什麼解釋?”

章越心道,老子有功回朝,還是被你們當犯人來審問,立下這等大功,但總有人盯着你辦過事的錯漏裡追着不放。

章越道:“此事章某已經事先與蔡運使說過,此乃是權宜之計。”

蔡挺追着不放道:“經略副經略不在州,本當由總管掌兵。”

章越反問道:“敢問蔡樞相一句,若在當時香子城後援中斷,但高總管又不派兵,那麼前線兩萬大軍如何是好?”

蔡挺道:“經略使說得固然有道理,但規矩是規矩不能破之。”

吳充道:“高遵裕雖爲貴戚,但只是見習總管事,真要節制兵馬還是要看經略府的調令,以後可以更立條例,若經略副經略不在,委何人指揮軍事。”

“但如今朝廷沒有這個條例,則一切從權!”

蔡挺欲再言,文彥博已是道:“官分文武,惟王之二術。如今凡持邊議,主兵要,內至樞密之任,外至方鎮之職,皆以文臣任之,其意是以去武人之爪牙。”

“高遵裕以練兵之能受知爲兵馬總管,但調遣兵馬還是一切聽過經略府,否則如何稱得上以文馭武。”

薑還是老的辣,文彥博提出了‘以文御武’這個政治正確,頓時駁得蔡挺無話可說。

文彥博笑呵呵地道:“官家召章經略回京是諮以軍國事,制夏之方略,不是審問找碴子的。”

“章經略我一事請教,契丹欲爭蔚,應,朔三州地界,若有北事,兩面受敵如何是好?”

(本章完)

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123章 章府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392章 改變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646章 閒居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9章 孟子第30章 用六第569章 夜談第159章 上奏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220章 開掛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397章 三衙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9章 孟子第509章 皇太子第511章 新君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798章 紀念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490章 罪己詔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139章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539章 師生第343章 下聘第385章 說辭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798章 紀念請假第922章 鎖院第788章 城下請假第872章 好岳父第297章 期集三第745章 嫉妒第331章 三舍人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881章 共識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902章 廣施恩德請假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356章 新婚燕爾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23章 回家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101章 熟人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218章 解試第839章 變局第1037章 雄雞一唱天下白(感謝曾大仁成爲本單章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165章 信約第591章 薦人第292章 贈花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801章 保舉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930章 表態第569章 夜談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2章 押司上門第89章 看榜第248章 展望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482章 大腿第235章 結識第81章 初會第444章 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