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信任危機

bookmark

熙寧七年三月,京師久不下雨。

官家命輔臣祈雨,仍是無濟於事。

官家輾轉反側,夜不能寐,覺得是自己無德的緣故,數日也沒有視朝,還減了日常的膳食,宰相王安石便代百官前來問詢,請官家保重龍體。

便殿內,官家穿着一身常服,而王安石則坐在一旁。

這是君臣二人相知相識的第五個年頭,對於彼此都是非常熟悉,馬上聊起了政事。

官家道:“之前看相公所奏,環慶路經略使或涇原路經略使可使蔡延慶,朕以爲不妥,還有無其他人可薦?”

王安石道:“章惇可以勝任。”

官家道:“此人可以,不過朕欲讓他留京用職。”

王安石道:“既是陛下賞識,章惇可爲知制誥,起居舍人。”

“准奏。”

“謝陛下。”

官家又問道:“遼主遣林牙興復軍節度使蕭禧來送國書,契丹若堅要兩屬地如何?”

王安石道:“若如此,必不予。”

官家問道:“若契丹不允如何?”

“遣一能辯善言的人徐徐論之。”

“今還有誰似富弼?”

“臣以爲韓縝可以勝任。”

王安石對答如流,但官家心底卻不滿意,覺得對方在對遼國之事上不重視。

官家不放心地追問一句:“若兩國交兵如何?”

“必不會交兵。”王安石又是很乾脆回答。

官家較真地問道:“若真如此奈何?”

王安石還是道:“以人情而論,必不會如此。”

官家心想,按王安石的意思,若契丹這個時候出兵,大宋似只有躺到的份了。

官家問道:“章越破了廓州,又兵臨青唐城下,若西夏來援董氈如何?”

王安石仍還是那套說辭:“西夏必不爲此事,哪有捨己田而耕耘人田,還請陛下以富國強兵爲本,破縱橫者說。”

面對王安石倔直,官家也是無奈。

現在大宋全力都在支持章越在西北用兵,若是契丹來犯只能躺倒捱打,對於王安石這個答案官家很不滿意。

兩府別說連一個契丹出兵的預案也沒有,甚至連西夏出兵增援董氈也是沒有考慮。

官家決定暫時放下這個問題,而是拋出這些天最令他寢食難安的問題來。

“朕聽聞百姓用家產抵貸市易錢後,不少人因還不起錢被沒收其產,或被枷號示衆,可有此事?”

王安石振詞道:“不知陛下從何聽來,自市易法行來只有六戶賣產抵當。另有納戶教唆不需納錢或展期,開封府方纔枷號,若請官錢,不讓人抵當,則百姓違欠如何?市易法行兩年之間,賣產償欠及枷號催欠,止於如此,乃無足怪。”

官家問道:“可是朕聽人言賣產者極多,枷號者亦極多,乃至於監守的官吏都不夠了。”

王安石繼續辯道:“那向陛下進言之人必知道賣產枷號者姓甚名誰,陛下何不讓他往有司去問,若真有此事,罪不可輕斷,若無此則是妄言。”

官家也是索性道:“不是一二人,言市易司擾民者甚衆,不知何故如此?”

王安石道:“文彥博言朝廷不當取利,此爲臣而發,而呂嘉問奉公守法,不避近習。若事事都由近習所言,大臣們以後都附之近習,沒有人知陛下了。”

官家聽了王安石這番口吻。

二人君臣五年,無論自己怎麼問?王安石都能辯解,他的口才確實是當世第一流的。

但是王安石也太能辯了,他就沒有看到王安石辯輸過。

無論是誰,王安石都是能辯到最後一句,一定要辯到贏爲止,甚至是官家本人,王安石也沒有退讓過。

這令登基八年的天子很不舒服。

縱使他知道王安石沒有擅權之心,但這不是羽翼漸豐的天子應有的尊重。

官家決定攤牌,將心底最深切的擔心道出:“如今外有契丹外使前來,又兼大旱,人心惶惶,日後必生大亂。”

官家的意思,這邊章越在打河湟,而契丹又再度以出兵恐嚇,而國內大旱之下,市易法,免行法遭到朝野上下一致的質疑。

你王安石能不能保證,在這個局面下能夠不生大亂。

王安石道:“事在人謀,又與大旱何干?至於國使陛下更不必擔心,都是外人在妄傳。”

官家聽到這裡很失望,自己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但王安石還是一口一個沒有問題,我的決策沒問題,市易法沒問題,用的人也沒問題。

……

而王安石回到家中,王雱看到王安石神色不好看,當下料到什麼問道:“陛下,是否又擔心西北不能勝之事?”

王安石道:“章越率大軍抵至青唐城下,勝負不知如何,又擔心契丹大軍壓境,是否有攻宋之意?”

王雱道:“章越攻青唐的事,爹爹當初就不該贊同他的謀劃,儘管讓吳衝卿他們翁婿去爲之。”

王安石道:“我身爲宰相,此事沒有我首肯,怎能行之?若是西北打贏了,於我於國家也是有好處的。”

王雱道:“可是官家不問吳衝卿,反是來責爹爹。”

王安石道:“並非這一事,最要緊的還是市易法和免行錢上,你與吉甫(呂惠卿),望之(呂嘉問)商量一番,重擬文字將條例具析呈上御覽。”

“是,爹爹,”王雱問道,“要不要問子宣(曾布)?”

王安石道:“子宣近來望之鬧得很僵,此事你先不要問他。”

如今曾布已取代薛向出任三司使,呂惠卿則如願以償地成了翰林學士。

曾布爲三司使後,便與主管市易司的呂嘉問多有牴觸。其實曾布與呂惠卿不和已近乎公開,而呂嘉問是偏向呂惠卿,對於曾布是愛理不睬。

王雱察覺到這裡的微妙道:“爹爹,自子宣出任計相後,似很少往府上走動了,也沒有如以往般事事請教爹爹了。”

王安石道:“子宣上一次與我提過,章度之在熙州河州的市易所辦得很好,可以採納他的做法,但我沒有聽。”

王雱道:“難怪,聽說當年章度之差點成了曾家的妹夫。”

王安石道:“不要去理會這些,子宣也是計相,自也有他的主張。”

……

王安石不知的是,他當日退下後,官家思考了好久,然後半夜寫了一道詔書,命人送給新任三司使曾布,詢他市易法到底有無問題?

第84章 招攬人才第131章 佩服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188章 詩集第438章 改元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879章 殿議第313章 秘閣第310章 青松第54章 饒我狗命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156章 客人第70章 趙押司之死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983章 刺殺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224章 表白第267章 念頭第273章 論名第671章 直撲要害第343章 下聘第1037章 雄雞一唱天下白(感謝曾大仁成爲本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418章 董事會第37章 二哥下落第144章 心事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238章 商量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744章 左右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281章 等次第106章 瀑布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511章 新君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47章 論文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871章 提攜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32章 學霸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237章 團圓第76章 飯堂第306章 讀漢書第391章 仁君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852章 面君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327章 奏對第645章 奪三職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894章 分化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823章 得加錢第165章 信約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69章 來信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868章 事先第251章 梅香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918章 彈劾我?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277章 崇政殿第942章 贈詞予卿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第787章 解圍第897章 會計司副手人選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578章 齊道德第9章 孟子第44章 寒門貴子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6章 抽絲剝繭第263章 真相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505章 安排第732章 師兄弟第135章 答案第1055章 最後的直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