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

放開言路?

章越的意思,官家明白。

變法是整個大前提不變,但是在步驟上卻要有所放緩。

官家道:“朕在三月已是下詔求言,還需如何放開言路呢?”

章越想了想,放開言路有很多,比如赦免之前自己判國子監時被追查問罪的顏復等直講,以及免去鄭俠罪責等等,還有臺諫進行一波換人,將鄧綰,張璪,舒亶撤掉,恢復臺諫監督宰執的舊制,此外還有輿論監督等等。

不過章越這些都不好提,因爲自己提了就很容易別有居心,或者引起天子或某個位子上大臣的不滿意。是否具體到人事上,這要看自己的位置而論。

章越道:“此陛下聖裁,臣不敢置喙。”

官家對章越的謹慎也頗不滿意。

章越道:“這些時日臣在西北聽來了兩個故事,頗爲有趣,想向陛下進言。”

官家道:“卿說便是了。”

章越道:“一個故事是臣從傔從那聽說。熙河當時有榷市,榷市用於漢番之間往來,以鹽鈔流通。至於當地番民也有市集,不過他們的市集不使用鹽鈔而是以物易物。”

“而臣這個傔從有些小聰明,或者是經濟之才,還會說番話。他每逢番人市集都會前往,手裡拿着一袋麥子和一些鹽巴,等到他離開市集時,手裡的麥子和鹽巴都沒有少,反而還多了些羊肉,牛肉,用這些來打打牙祭。”

官家笑着道:“章卿你這位傔從倒也真是人才。”

章越道:“臣這位傔從是善於交易吧,其實市集裡的貨便那麼多,但只要是百姓與百姓之間,能夠順利地進行交易,那麼便能各取所需,如此便能皆大歡喜。”

旁人聽了章越這話是雲裡霧裡,但對官家而言卻是一聽即明白了。

從排士農工商四民起,商人就是處於地位最低等。

爲什麼歧視商人?

因爲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商人對國家沒有用。商人這個職業就是捨本逐末,商人從不生產東西,而是專門依靠買賣交易這樣的手段,來發財致富。

比如法家講的是‘利出一孔’,百姓只要思考耕戰就可以了。

先秦還有個農家,提倡兩點,一點全部百姓,無論官員貴賤都要進行耕種,甚至天子也要下田親耕。還有一點是市無二價,所有商品按照一個價格買賣,絕不能有二價。

生產勞動當然是第一位,同時可以培養淳厚的社會風氣,但交易也是優化資源的手段。

章越所舉的例子,只要能夠自由地進行交易,也是對國家百姓有利的。

章越的故事只是起了一個頭。

官家感覺這故事似乎是衝着市易法而來,他要章越繼續往下講。

不過章越沒有繼續講,轉而說起了第二個故事:“臣在熙河大開鹽井,土鹽,用此二鹽與番民市易,以利軍需,同時斷絕夏國青鹽之利。”

官家點點頭,章越在熙河鑿鹽井,挖土鹽的事,他是知道的。

“土鹽與井鹽不同,乃生於鹼地,臣的屬下以淋滷之法從鹽土中取鹽,至於取鹽之後的滷渣,臣的屬下沒有太在意,便隨意丟棄了。”

“但過了一段時日,臣的屬下發現一件事,他所丟棄的滷渣都不見了。他派人去察此事,發現原來是被鄉民們從四散的地方堆在了一處,原來打算堆積起來回去重新煉鹽。”

“這滷渣本不值幾個錢,屬下這官員沒有在意。結果有一日兩名鄉民找到了他。原來另一名鄉民看到前一名鄉民堆好的滷渣沒人看管便給取走了。”

“另一個鄉民振振有詞言,對方沒有說這滷渣是屬他,爲何旁人不能取走。”

“臣的屬下也沒有決斷,將此事問了臣,到底應把這滷渣判給誰?按道理說這滷渣當是朝廷所有的,不過既丟棄一旁,即不歸朝廷所有。至於給前一個鄉民,他畢竟將滷渣堆在一處,另一人則道,這滷渣堆的地方即是公家的地方,即歸所有人所有。”

“臣之屬下問臣,臣不好斷之,今日請問陛下如何斷之?”

官家想了想笑着道:“這倒似有一個意思的案子,但既是前一個鄉民將滷渣堆在一處,朕判給他便是。”

章越道:“陛下所言極是,臣所見略同。孔子以微言大義治春秋,一個案子如何判,亦關乎民心。”

“古語有云,人生在勤,不索何獲?一片無主荒田,即經過耕種,便爲耕種者所有,此乃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若朝廷不保護墾荒百姓之利,則無人墾荒。”

“朝廷之所以變法是因天下沒有無主之地,其中多爲權貴巧立名目霸佔而來,故而設法破之這些兼併家之利,可對於百姓通過以勤勞而得土地,則應予以法護之。”

“否則人人都生偷窺他人財產之心。爲何孟子云,有恆產者有恆心。百姓若無恆心,那麼又恢復了五代時之亂局。”

這就涉及一個問題,那就是盜竊搶劫的成本高,還是生產勞動的成本高。

亂世時人不如狗,你辛辛苦苦勞動一年的財富,最後全被軍閥搶走。

這樣沒人想着勞動,就想着去作軍閥搶別人的。

而治世時,犯罪成本高,所以百姓纔會安心想着通過勞動來實現財富增加。

官家聽了章越之言深以爲然道:“章卿所言,說到朕的心坎裡了。如今流民遍地,盜賊蜂起,這是朕的過失。”

官家聽得清楚,章越所說三件事,都說一個朦朧大概,卻沒有具體清晰的步驟。

官家道:“朕這一次召卿回京,就是要委以重任,將國事託付給卿的。”

章越道:“臣……”

官家道:“你不必說什麼推托之詞,兩位太后也非常賞識你,而且當初仁宗皇帝與太后言過,你的宰相之才,是他留待後代子孫用之的。”

“仁宗皇帝識人之明,無人過之,朕也是一向拿你以股肱待之,即使如此,你便勉爲其難爲一任宰執,委屈你辛勞再三,來替朕來匡扶這天下如何?”

官家說得言辭非常懇切,也是將章越驚呆。

宰執之位,人臣之所望,哪個皇帝不是拿來作爲恩賞的,但在官家口中就是委屈你出山來幫朕一下,好不好?

Ps:這兩則故事借鑑自薛兆豐經濟學講義。

第602章 決定第745章 嫉妒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421章 故交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849章 潼關道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631章 不易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928章 尷尬的沈括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784章 復仇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314章 六論第756章 數其罪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84章 讒言第828章 叛亂第716章 藉機生事第752章 人性第700章 國恩私恩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187章 攻心請假第366章 先生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520章 重聚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172章 成例第874章 抱負第732章 師兄弟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274章 議親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15章 孝經第249章 關撲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44章 寒門貴子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3章 和離第91章 釋懷第124章 打車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326章 入對第255章 筌與魚第176章 階級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628章 章卿幾歲?第343章 下聘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344章 姻親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322章 題眼單章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999章 熙寧十年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179章 買房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722章 穩內安外第469章 青衣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967章 遼道宗第188章 詩集第93章 入京否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397章 三衙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76章 飯堂第304章 光陰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625章 御試第198章 上元夜第884章 讒言第312章 良人第482章 大腿第139章第813章 問題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8章 三字經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