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想罵就罵

bookmark

章越拜相第三日,契丹使者蕭禧來汴問罪。

汴京上下戰戰兢兢,君臣們如臨大敵,官家命韓縝,張師約爲館伴,好吃好喝地,予取予求地招待着蕭禧。

哪知蕭禧這邊吃着喝着大宋奉上的美酒佳餚,享用着美人歌舞,那邊遞送國書時候卻嘴巴一抹,沒有半點客氣。

以一副上邦使者的口吻對官家下達了最後通牒。

官家見蕭禧絲毫沒有給自己留顏面也是大吃一驚,他沒辦法對蕭禧發火,只好責問韓縝,張師約二人。

韓縝,張師約二人也是委屈。

遼使猖狂與他們有什麼相干。

官家也是吃不好,睡不好,不得已又再度召宰執們議事。

章越方纔拜相便登殿議事,且此事正好與自己相關。 ωωω☢ тTk án☢ ¢o

樞密使,樞密副使陳昇之,蔡挺二人稱病休養多日,所以宰執中只有王安石,吳充,章越,呂惠卿,王珪五人議事。

“不如許以長連城,六番嶺爲界如何?”官家問道。

呂惠卿道:“陛下,長連城,六番嶺雖乃名義上仍屬我土,但治平二年,契丹已佔領此地,若是以此再送給契丹,怕是遼使不肯甘心。”

“那依卿之見如何辦?”

呂惠卿道:“臣以將這些年兩國交往見照文字,悉數發往遼國,以爲憑據,力爭於此!”

官家對呂惠卿的回答不滿意,現在說這些有什麼意義,燕雲十六州還乃漢唐故土,他們拿出憑據,契丹肯歸還嗎?

官家道:“朕與契丹多年通好,不欲以疆場細故傷了兩國歡好之大體,如何使遼使離京,回稟遼主,諸卿道來!”

吳充道:“陛下,遼使議地理虧,必不敢歸,之前朝廷遣使議界,遼主屯兵數十萬於邊塞,本朝以使者假病的緣故,即是以緩拖延,如今蕭禧入朝再議便是爲此。若是此番蕭禧不能得到答覆回稟遼主,那麼兩國交兵在即。”

官家道:“山川形勢乃國家利害,豈可輕許契丹。但朕接到密報,任事番酋即欲生事,若有意外之變,朝廷如何自保?諸卿有何守禦之策?”

章越也看出來,滿朝之中對契丹最慫的是誰?

那必須是官家啊!

不過遼國百萬大軍枕戈待旦,官家的緊張也是可以理解的。

呂惠卿道:“陛下,何必用守禦之策?天下之事皆倉促,然爲政必須安詳,敵不動我亦不動。再說以中國之大,急則應急,緩則應緩,不患無兵無財。”

章越聽了呂惠卿這話,其實在熙寧六年時王安石就說過。

這話是沒錯,但王安石,呂惠卿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個論調,大家都聽得耳朵長繭了。

官家道:“朕欲有所動?”

官家說完,章越聽呆了,從擔心打不過遼國,到主動出兵攻打遼國。這是從南極到北極,官家這思維的跳躍性也太大了吧。

章越在心底默默嘆道,官家這也是老毛病了。

王安石,呂惠卿可沒糊塗一併力勸。官家則道:“當初景德中,便是難守,慶曆西事時,亦是如此,倒不如攻出去!”

呂惠卿道:“陛下今日國勢,雖未必能攻,但比慶曆和景德時能守。”

官家道:“但不答允遼使,遼國必然出兵,到時候如何保社稷安危?”

吳充道:“陛下昔周世宗時,一旅之師尚可抗契丹,如今爲何不敢?”

官家道:“那是五代戰亂,但如今國家太平,朕必須保國家萬全,子民萬全!”

章越聽了有點明白官家的想法,作爲天子他考量的立場與他們做大臣是不同的。

官家不是怕打,是怕打爛了罈罈罐罐,所纔想以攻爲守的。

呂惠卿道:“陛下所言極是,富者自是惜命,貧者則不然,但爲天下則不可怯弱!”

章越聽到呂惠卿說到這裡,也是感嘆老呂人家不容易,他的才幹不容置疑,爲宰執他並沒有錯的地方,甚至很出色,自己想挑毛病也是挑不出。

爲了反對而反對就沒意思,章越也不屑如此爲之。

王安石,呂惠卿勸了一陣,提出讓官家先修政事再對付契丹。

反正就是你不能改變敵人,但可以先強大自己嘛。你自己強大了,敵人也就變弱了。

章越聽了這話也沒毛病,不過下面的話,章越就不認同了。

王安石道:“臣以爲可使車爲一軍,以車御騎,方爲我之長,契丹之短。但車之御法久廢,可以讓朝廷募人教學御車之法,必有精其事者。”

章越聽了感到大爲荒謬,王安石居然要搞車兵?

官家聽了也不靠譜道:“古人坐席,今人坐椅,時不同,車未必如騎之便。”

王安石道:“馬上弓矢不若車也。”

官家道:“正是。”

呂惠卿又道:“陛下,臣以爲古法七十五人之將,三人在車上,非特弓矢,又以居高指麾。今若用軍器監所造戰棚車,可破契丹,效當初齊桓公破山戎之事。”

呂惠卿又道:“當年管仲治齊,齊雖少甲兵,但罰民以戟贖罪,故甲兵充足。以今天下之財,造此甲兵固不難。”

章越出班道:“陛下,呂惠卿此言荒謬絕倫,制戰棚車實勞民傷財之舉矣!”

呂惠卿聞言又驚又怒,但這表情雖是一瞬之間,可是還是表露無遺。

在場之人都看到呂惠卿此刻表情,甚連官家也不例外。現在呂惠卿臉上又重新換上笑容,但大家都看得出來,這笑容牽強至極。

王安石,吳充也吃驚,他們沒料到章越居然在位列宰執的第一御前會議中,就當衆批評呂惠卿的政見!

連一刻都等不了了嗎?流程都不走了。

章越則道:“誠如陛下所言,古人坐席,今人坐椅,早有不同,時不同,用也不同。”

“春秋時以車稱雄,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便以騎易車,之後罕見以車勝騎,爲何?諸位騎過馬便知道,馬鐙馬鞍之物,春秋時無,漢時方有。”

“騎兵有了馬鐙馬鞍,便可從馬上站起身來,甚至空出雙手持弓箭,但春秋時沒有馬鐙馬鞍,如何雙手持之?故而齊桓公以車破騎,大破山戎!”

“但如今再以車破騎,還大量製造棚車,對抗遼國騎兵,勞民傷財不用說。”

“這與刻舟求劍,緣木求魚,有什麼分別?”

說完章越看向呂惠卿,而呂惠卿氣得臉都紫了。

章越心道,身爲執政就是舒暢,想罵就罵!

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單章第728章 推恩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509章 皇太子第444章 風波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570章 變法的序幕(兩更合一更)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905章 事因第695章 軍歌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631章 不易第248章 展望第40章 糖霜第736章 章質夫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160章 見面第157章 識人第408章 改變第737章 面君第967章 遼道宗第509章 皇太子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954章 萬古江河第718章 班底第104章 醉漢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206章 成功第766章 齊家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686章 燈火第712章 庭參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208章 蒐集齋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319章 擔憂第127章 說親第29章 寓教於樂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930章 表態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130章 齋長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731章 佈置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718章 班底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1048章 高樓第18章 女同學第219章 入場第211章 同窗第408章 改變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177章 賺錢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941章 分歧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101章 熟人請假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861章 孤勇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415章 暴利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280章 喜事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303章 三元第233章 弊案第33章 篆書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272章 逛逛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756章 數其罪第428章 出差請假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864章 上日第173章 傳頌第621章 任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