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一一章 誰替代誰

看到皇帝派朱暉擔任延綏巡撫,沈溪能想象到作爲當事者的二人心情會有多鬱悶。

朱暉會想,我好不容易從西北的泥潭中脫身,在京城過幾天安穩日子,享受功成名就的榮耀,怎麼又把我推到那該死的地方去了?

劉大夏恐怕罵孃的心思都有了!

朱暉在戰場上除了龜縮避戰外就不幹人事,這可是差點兒害劉大夏在弘治十三年飲恨西北的罪魁禍首。

劉大夏恐怕會琢磨:皇帝分明是一次沒折騰死我,準備再來一遭啊!

沈溪看到這安排,什麼匹夫有責,什麼家國情懷,全都拋諸腦後,管他是勝是敗,自己暫且不用去西北便可,怎麼說這都是一次主動出擊的戰事,跟弘治十三年的情況相似,別最後讓自己去收拾殘局就好。

話說就算劉大夏兵敗西北,朱暉也無能爲力,朝廷要找人去收拾爛攤子,也是找英國公張懋,怎麼都輪不到自己!

看過公文,沈溪直想開懷大笑,但他忍住了,否則落在玉娘眼中那就是幸災樂禍。

“大人對此安排有何見地?”

玉娘見沈溪眉頭緊鎖,似在思考什麼,不由問道。

別人對保國公朱暉不熟悉,玉娘三年跟着沈溪去西北,親眼目睹榆溪河慘烈的一戰,知道朱暉是何德性。

劉大夏遇險時,朱暉竟然能讓沈溪帶着幾百士兵,趕着牛車上陣,而他自己則在城頭看熱鬧,這種人去輔助佐劉大夏完成西北之戰,看樣子是要把弘治十三年未竟的慘敗來個有始有終。

玉娘得知這消息後,非常緊張,她理所當然認爲這是個壞消息,跟沈溪商議的目的是想讓沈溪主動請纓前往西北,哪怕只是在劉大夏身邊做一名幕僚。

當然這只是她一廂情願的想法。

沈溪是以正三品右副都御史徵調回京,就算要去西北,那也是督撫大員,是可以做打雜的事情,但在官銜上卻不能含糊不清,否則不合大明規矩。

但是,沈溪得知自己不用去西北後,高興還來不及,哪裡會自找麻煩?是以面對玉孃的問題,沈溪只是用淡然的口吻說:“本官以爲,保國公老成持重,比本官更有資歷和威望,由他出任延綏巡撫,實在再合適不過!”

玉娘聽了十分着急,心想:“沈大人這是氣糊塗了?居然說出此等不負責任的話?保國公是什麼人他不清楚麼?他自己的功勞就是被保國公竊奪大半,到如今朝廷還未給他正名呢……”

“大人,西北開戰不能沒有您哪!劉尚書年事已高,手下雖有精兵良將,但始終要有人爲其運籌帷幄!”玉娘用懇求的口吻說道。

沈溪點頭:“本官同意玉孃的說法,不過玉娘應該想到,同樣的伎倆,不可能使用兩次。本官的確曾用佛郎機炮於韃靼人身上立威,可當我再去西北,韃靼人非但會有所準備,還會以我統率部隊作爲主攻方向,到那時我黔驢技窮,恐怕不但無法完成差事,還要做大明的罪人!”

玉娘凝眉思索良久,終於明白沈溪的心思。

玉娘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她本以爲沈溪是那種爲大明江山社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慷慨赴難之人,如今想來這麼做其實跟推沈溪去送死差不多,難怪沈溪從一開始便對北上之事不那麼熱衷。

玉娘原本覺得沈溪是放不下東南平匪之事,出自強烈的責任心,現在才知道,沈溪也怕死。

沈溪看了下此番朝廷人事任免情況,自己的名字在那長長的名單中顯得微不足道,反倒是調任西北的那些人分外耀眼,徵調西北的文官和將領名單中,有剛繼承了平江伯爵位的陳銳之子陳熊。

陳銳在西北跟朱暉的作戰風格相似,都不敢與韃靼人正面交鋒,陳銳還剛愎自用,擁兵自重,這也是當初弘治皇帝派朱暉去西北接替陳銳的根本原因。

現在陳銳死了,陳熊補上,難道也想完成他老爹未竟的事業?

“朝廷如此用人,必有其道理,本官不宜妄加評論,玉娘還是早些回去休息吧。既然本官不用去西北,那就沒必要忙着趕路,咱們便在南京城多停留一日,後天再啓程吧!”

知道自己不用上前線,沈溪輕鬆許多,也有時間領略沿途美麗的風光。南京這種繁華之地,不遊逛一日怎麼都說不過去,之前不想停留主要是沒心情,現在無事一身輕,北上的路也就沒那麼着緊了。

在沈溪記憶中,弘治年間韃靼人沒有大規模的犯邊經歷,因此也就徹底放鬆下來,既然運籌帷幄征戰沙場的事跟自己無關,沈溪現在要做的就是回房洗個熱水澡,舒舒服服睡一覺,明天放鬆身心,去遊玩一下大明古都南京城的名勝古蹟。

……

……

沈溪一掃之前陰霾,甚至有心情遊山玩水。

可京城裡另一位事主……接替沈溪成爲延綏巡撫的保國公朱暉,此時卻陷入恐慌之中,跟沈溪的料想一樣,朱暉壓根兒就不想去西北。

當初在榆林城,朱暉沒有出兵援救劉大夏,不是他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只是不敢,他的想法不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僅僅是保住自己的爵位,並且一代代傳承下去。

履任西北,在朱暉看來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勝了固然好,若是失敗了就要揹負責任。

朱暉心中惶恐不安,不明白弘治皇帝爲什麼要委派他去西北,麻煩的是此時皇帝在病重之中不能隨便求見。

別無他法,朱暉只能去求見另一位當事者……與他一同往西北以兵部尚書兼任三邊總督的劉大夏。

朱暉覺得,一定是劉大夏背後推動,認定他有本事,想跟他再次並肩作戰,朱暉準備跟劉大夏打招呼,繼而去向弘治皇帝遞交請辭,告訴皇帝自己年老體邁,讓皇帝另派他人,這其中關鍵便在於讓劉大夏幫忙說話。

朱暉覺得自己是大明國公,位高權重,去找劉大夏說事,怎麼着劉大夏也會賣他面子。

這天朱暉問明劉大夏回府的時間,趁着劉大夏在家,親自登門造訪。

對劉大夏而言,他不想見這個三年前差點兒斷送他性命,還有大明國運的窩囊廢國公,在劉大夏看來,朱暉擔任延綏巡撫,或許還不如讓這個職務空缺着,但大軍出塞,始終需要有人負責後勤補給。

雖然朱暉在戰場上表現得很窩囊,但他至少有威望和一定調度能力。

劉大夏這幾日本想去見謝遷商議事情,但謝遷仍舊沒原諒他舉薦沈溪履任西北一事,沈溪雖然從西北任上撤換下來,但謝遷也知道自己傷透了弘治皇帝的心,作出跟肇事者劉大夏老死不相往來的舉措。

因此,無論劉大夏如何示好,謝遷都視而不見,即便在內閣和六部衙門因公事碰到,也是就事論事,冷冰冰地不多說一句。

劉大夏在家中正堂接見朱暉。

雖然劉大夏在朝中已算位極人臣,但在爵祿上,始終不及公侯,這也是勳貴特殊之處,就算勳貴在朝中官職不及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堂官,但大明江山卻是他們打下來或者是守護的,皇帝賜予他們凌駕於朝臣上的尊崇地位。

“……劉尚書,老朽頗爲費解,這西北之事不是在三年前已了,陛下也曾允諾幾年內不會擅動兵戈,可這突然起兵,同時在沒有召見老朽的情況下委以重任,這……實在是令人費解啊!”

朱暉鬱悶的地方除了自己被委任爲延綏巡撫,還在於沒見到朱祐樘本人,不能面呈天子,只能乖乖服從調令。

劉大夏道:“陛下躬體有恙,如今四海昇平,韃靼內部卻亂成一團,不正是我朝平息韃靼之禍的最佳時機?”

“那爲何陛下要派遣老朽爲延綏巡撫?不會是劉尚書舉薦的吧?”

朱暉臉色陰冷,想給劉大夏來個下馬威,讓劉大夏知道他生氣了,讓劉大夏主動去弘治皇帝面前幫他說話。

劉大夏本不想解釋什麼,但還是直截了當告之:“調任國公往西北之事,乃是陛下親口下達的旨意,在下並未在陛下面前多言,其餘人選也是由陛下親自擬定。”

朱暉心想,看來劉時雍是打死都不肯承認啊,當下道:“老朽暫且不管劉尚書是否對陛下說過什麼,之前老朽有所耳聞,陛下有意徵調如今身在東南剿匪的沈溪回京,送他往西北領延綏巡撫之責,老朽覺得這是個可造之才。”

“三年前,沈溪帶人往援,助劉尚書一戰功成,老朽雖然調度有方,但也不否認他是個有勇有謀的後生。老朽準備向陛下舉薦此人,還請劉尚書與老朽一同上奏!”

劉大夏詫異地打量朱暉一眼……若是事情有你說的這麼輕鬆,我現在也不用如此發愁了,真當稀罕我要讓你去打下手?讓沈溪去西北容易,除非謝遷死了,皇帝少了這層顧慮,那沈溪就可以接替你去西北了。

劉大夏搖搖頭:“國公不用胡思亂想,所有職務均爲陛下親自決定,此事若要再議,國公去找謝閣部,或許比找在下更有意義!”

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一九二〇章 麻煩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八二六章 請託上門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二四二二章 找個替代者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〇一章 救人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九七章 姨?乾孃?或者……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二〇〇〇章 遲來的午朝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十二章 進城(求收藏)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宮第四二四章 夢裡見過(第七更,慶新盟主)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後?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二十九章 官字兩個口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