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

沈溪在居庸關內優哉遊哉徵調軍械物資時,長城西段的三邊地區,各邊關要隘駐防的大明官兵日子卻非常不好過。

隨着三邊重鎮延綏鎮淪陷,寧夏衛、寧夏後衛與山西鎮、大同鎮之間的聯繫被切斷。

榆林衛城的失守,致使綏西一代長城邊關要塞龍州城、清平堡、威武堡、懷遠堡、響水堡、魚河堡、歸德堡、雙山堡等邊塞堡壘全線崩潰,劉大夏的中軍被迫撤過黃河,在東岸渡口駐兵防守,通過黃河天塹來防止韃靼人東進。

劉大夏調兵遣將,屯兵於河曲、保德、興縣重要渡口,堵住韃靼人自榆林西進的步伐。

但韃靼人非常狡猾,自榆林、米脂南下,在綏德以北過無定河,一路向東,在吳堡渡過黃河,半個月後出現在永寧州,一路攻破城池,然後順着離江河谷直插嵐縣,威脅興縣後背。

劉大夏收到急報,一方面命令汾州衛固守黃蘆嶺關,太原衛則加強兩嶺關、天門關防守,另一方面不斷調查韃靼人動向,防備韃靼人主力繼續北上,沿着汾河河谷,走靜樂、寧化所、寧武所,破寧武關到山西,威逼京畿。

劉大夏統兵經驗只能說是一般,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弘治十三年一舉在榆溪河北岸殲滅韃靼主力,導致韃靼發生內亂,從而改變大明邊塞的格局,使得大明轉守爲攻,贏得幾年和平發展時間。

隨着韃靼人東進,劉大夏原本駐軍於保德,策應南北兩翼的興縣和河曲,但隨着興縣腹背受敵,他不得不放棄興縣,率部向東退往寧武關,準備堵住韃靼人北上的線路。

劉大夏想的是確保太原鎮和大同鎮的絕對安全,阻止韃靼主力肆虐山西腹地,只有在消滅渡過黃河東岸的韃靼人後,才能揮師進入陝西,匯合三邊兵馬重奪榆林衛周邊城塞,將入寇的韃靼人殲滅在大明國境內。

當然,這只是美好的願望,事實上劉大夏一退再退,手底下的兵馬和錢糧損失異常慘重,當劉大夏撤退至八角所時,他出塞追擊韃靼人所率八萬兵馬,如今已只剩下三萬餘衆,剩下的要麼戰死,要麼當了逃兵。

如今西北各路人馬在韃靼人持續不斷的騷擾下,根本就無法形成合力。

劉大夏此時對於各方情報知之甚少,因爲黃河兩岸崇山峻嶺,行走不便,少量官道卻有韃靼騎兵出沒,導致保德以南、以西地區,信息基本上隔絕,而大同鎮方向也有少量韃靼騎兵出沒,以至於劉大夏中軍的情報傳不出去,京城的消息也難以傳到軍中。

劉大夏幾次派出斥候查探情況,但大多數都有去無回。

如果是沈溪領兵,這個時候便會果斷回師大同鎮,先把與後方中斷的聯繫通道打通再說,把混進大同、宣府等地的少量韃靼騎兵徹底剷除,然後再想辦法收復榆林衛。

但劉大夏擔憂自己兵敗被朝廷責罰,想的是如何將功補過,一心對付眼前的強敵,對於其他事情就不那麼在意了。

“劉尚書,已派多批人馬前往榆林衛一線刺探,仍舊不知保國公所部下落,恐怕……凶多吉少!”

寧武關以西的八角所,此時撤兵至此的劉大夏,正在升帳議事。

整個中軍大帳一片死氣沉沉,每個將領都是灰頭土臉,連日來的潰敗已讓這些生平自負的將領沒了往日的風光,現在已不單純是邊關丟幾座城池的問題,而是戰火已經燒到了山西腹地,大同、宣府同時告急,在場一干軍將,很可能遭到朝廷的責難。

這一切的根源,便在於戰前的輕敵和戰時的冒進。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明官兵開戰前都認爲韃靼已不復當年之勇,既然弘治十三年可以戰而勝之,韃靼又經過數年內亂,現在應該跟軟柿子差不多,官兵們甚至連如何防備瓦剌和兀良哈等部族來搶奪戰利品都想到了,就是沒料到韃靼人會主動出擊。

這既是決策層的失敗,也是前線將領準備不足,等到失敗後人們才猛然發覺,韃靼人的驍勇善戰沒有變,大明邊軍善守不善攻的狀況也沒有變,改變的僅僅是他們原本謹慎到如今驕縱的思想。

劉大夏麾下大將、榆林衛衛指揮使扈凌,這些日子在劉大夏身邊鞍前馬後效勞,多次拯救劉大夏於危難,劉大夏對扈凌非常欣賞,他認爲扈凌多加培養有比肩諸如李靖、徐達等名將的潛質,可惜自己如今已經失去提拔重用的機會,等到大軍班師回朝肯定會要人爲之前的慘敗背書,而他作爲三軍統帥怎麼都脫不了罪責。

當扈凌提到保國公朱暉,劉大夏一肚子氣,他兵出榆林衛,向韃靼人發起追擊,結果在屈野川以北中了韃靼人埋伏。

跟弘治十三年差不多,這次情況還沒上次那麼危急,韃靼人忌憚大明新式火器的威力,不敢強攻,劉大夏且戰且退,結果劉大夏撤兵回到外長城時發現一個令他哭笑不得的事情,榆林衛城居然在他撤兵回來前一天便失守了。

城中有兩萬多兵馬,還有佛郎機炮助陣,榆林衛又是出了名的堅固,保國公朱暉到底是怎麼讓這樣的堅城失陷的,劉大夏到現在都沒想明白。

正是因爲榆林衛失陷,劉大夏只能轉道別處,沿着長城內側向東撤退,結果被韃靼人一路追着打,榆林衛周邊要隘全部失守,大明門戶因此洞開。

劉大夏退兵到府谷後,爲防止韃靼中軍北進偏頭關,劉大夏調遣一萬人馬前往河曲,又抽調一萬前往興縣的孟家峪渡口,他自己親率剩下的人馬渡過黃河,之後就再未與韃靼主力有過照面。

現在的劉大夏,只知道寧武關有危險,太原府和汾州也面臨韃靼人的威脅,只是他獲得的情報相對滯後,許多都是當天獲得某處城池、要隘失守的消息,但幾天後又收到消息說這些城池和關隘正在遭受圍攻。

劉大夏不知道該相信哪些情報,如今他能做的,就是看看能否找到保國公朱暉的人馬,畢竟延綏巡撫麾下有兩萬多人,是收復榆林衛的希望。

但現在,朱暉生死未卜,甚至連榆林衛是否全軍覆沒都不清楚,韃靼人在佔據榆林衛之後,兵力從集中到分散,對大明邊疆各處堡壘和要隘展開進攻,之後再無朱暉的消息。

在兵敗的第一時間,劉大夏便發出八百里加急,趕赴京城向朝廷稟報,提請換人接替朱暉統兵,可到榆林衛失守二十多天後,劉大夏仍舊沒得到京城的反饋,甚至劉大夏到現在也不知道沈溪如今已經履任延綏巡撫,領六千兵馬往援,結果纔出兵幾天就在居庸關止步不前。

“報!”

wWW▲ т tκa n▲ co

升帳議事尚在進行,外面傳來傳令兵的聲音。

“進!”

劉大夏難得聽到傳報,每次各處戰報傳來,他都能從中獲悉一些消息,讓他心裡變得安定些。

現在劉大夏怕的不是哪座城塞失守,沒有什麼比榆林衛失守更讓他難以接受,他現在最擔憂的是各處沒有消息,情報被韃靼人的遊騎封鎖得太厲害了。

傳令兵進入中軍大帳,道:“報……寧夏後衛派人前來傳報!韃靼人馬圍攻六日後,衛城不克,轉而東進!”

“啊?”

在場將領,在遭受連續慘敗後終於第一次聽到“好消息”。

這好消息就是,寧夏後衛衛城沒有失陷,但伴隨這個好消息來的卻是當前面臨的壓力可能會加重。

綜合方方面面的情況,渡過黃河的韃靼人應該是一部偏師,雖然連續攻克永寧州和嵐縣,但此後再無消息傳來,就證明敵人沒有繼續攻城拔寨的實力。但如果韃靼人把進攻的重點從西線的寧夏、甘肅等邊鎮,轉往東線,那太原和大同鎮面臨的壓力就會成倍增加。

先不說大同鎮,一旦太原府門戶洞開,韃靼騎兵除了會肆虐繁華的山西腹地,還可以向東攻打葦澤關和固關,一旦兩關失守,華北平原就對韃靼人敞開門戶,要不了多久就會波及京畿重地。

“尚書大人,您看……這如何是好?”

將領們沒了主意,近來兵敗連連,他們需要有人出來幫忙出謀劃策,這樣出了事有人頂缸,不管從哪方面看,這個人都是劉大夏最合適。

劉大夏略一沉吟:“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撤往寧武關。先確保大同鎮的安全,再策應南面的太原府和汾州。”

雖然衆軍將很想在八角所休整幾日,不想繼續行軍,但聽到劉大夏的軍令,始終是撤兵而不是進兵,不用再冒危險,這軍令怎麼都要遵守。

“得令!”

衆軍將在領命時,臉上的神色多少有些窩囊。

以前韃靼人強橫的時候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慘敗,現在據說是韃靼人最虛弱的時候,自己反倒將西北大片疆土丟失。

等衆軍將離開後,劉大夏仍舊伏案看着地圖,他思來想去,念及的都是如何堵截韃靼兵馬東進,對於儘快恢復同大同鎮、宣府鎮聯繫的緊迫性,依然沒有引起任何警覺。

************

ps:第二更到!

這一章不那麼好寫,因爲要對照谷歌地圖和大明疆域圖,還得參考黃河兩岸的地形地貌推演戰局,儘管不那麼靠譜,但至少用了心,請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應該還有第三章,天子說到做到,繼續提請訂閱和月票支持!

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藥鋪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風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一八九四章 張彩的毒謀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六四九章 夜路難行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一七二六章 毆鬥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七三〇章 當官人的生意經(第三更)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一〇六〇章 五體投地(第二更)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一九七章 姨?乾孃?或者……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二五七三章 紅顏難覓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八〇五章 無條件信任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二五五九章 誰吃虧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五二二章 京城名少(第十更,盟主加更)第二二四五章 日期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一四〇三章 又值出兵時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