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

十月十六,凌晨,土木堡內外一片安寧祥和。

丑時剛剛過去,大約一個時辰前,在城外構築防禦工事的官兵回了城,這會兒大多已經進入夢鄉,沈溪和一干高級將領卻齊聚指揮所議事。

“……如今除了最後一道塹壕外,各個方向的防禦工事基本完工,雖然尚有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但總算可堪一用。”

“一旦戰事打響,我們部署在城外的兩千人馬,且戰且退,火銃兵和弓弩手,將充分利用已經構築好的塹壕,逐步瓦解敵軍的攻勢,慢慢把敵人引到城內,再給予其致命一擊!”沈溪向與會者講解作戰要領。

張永身爲監軍,軍事水平極爲有限,根本就沒有聽懂沈溪這番話是何意,立即用公鴨嗓子質問:

“沈大人,既然您從剛開始就決定要撤,爲什麼要在城外花費這麼多力氣?韃子主力如何也有十幾萬人馬,光靠城外那些溝溝坎坎,能守得住麼?士兵們日夜勞作,現在無不精疲力盡,若韃子傾巢而攻,如何堅守?”

胡嵩躍嗤之以鼻:“聽張公公話裡的意思,是覺得沈大人沒能力率領我們守住土木堡?我想提醒一下,如果不是沈大人,我們恐怕早就做了韃子的刀下亡魂,哪裡還能在這裡提意見?”

以前支持沈溪的是張永,跟沈溪唱反調的則是胡嵩躍等人,如今情況剛好調了個個兒,軍中將士對沈溪推崇備至,知道再不聽從沈溪的命令,眼看就要下地府見閻羅王了。但張永對於沈溪近來的一些決定卻頗有微詞,覺得是沈溪之前沒有果斷退兵,才導致被韃靼兵馬圍困在土木堡。

張永這個人,性格多疑善變,不僅不願意揹負責任,還喜歡遷怒於人,就算明知道是自己胡攪蠻纏,也絕對不會承認。

沈溪解釋道:“我們兵力有限,只能儘量利用現有的條件,最大程度地消耗敵人。經過這段時間的構築,我們的防禦體系基本完備,不說別的,僅僅是那些埋設的地雷,就足以讓韃靼人吃一壺。就算敵人攻進土木堡內,結果也不是災難性的,我們還有各種應對手段,一定可以打退韃靼人的進攻!”

張永冷冷一笑,質疑道:“沈大人,您挖的那些深溝,在裡面藏人倒是不錯,但能夠起到你所希望的效果,我看存在巨大的疑問。韃子人多勢衆,只需要按部就班殺過來,把溝壑給填平,咱們就無力應對了吧?”

這次不用沈溪回答,劉序出聲嗆道:“張公公,我們挖都那麼費勁兒,他們要填坑,就更加礙事了。如果他們真有本事,就讓他們填去。在我們佛郎機炮和火銃的威脅下,他們沒個十天半月,休想把城外的工事摧毀,到那時候,朝廷的援軍早就到了!”

張永嚷嚷道:“你們怎麼老想好事!?韃靼人有十幾萬人馬,要填坑有多難?至於朝廷的援軍,我們在此已經快一個月了,幾時見到朝廷有過援軍到來?”

沈溪發現在升帳議事,每一回都爭吵不休,似乎他手底下這些人更有本事,每次都能找到理由給他出難題,最後雖然證明都純屬沒事找事,但卻讓他傷透了腦筋。

就在沈溪考慮是否有必要繼續開會時,傳令兵跌跌撞撞衝進門來,激動地報告:“報,城東方向有異動,喊殺聲驚天動地,似乎有大批人馬正從外面向土木堡殺來,請大人示下!”

這個奏報不清不楚,既不知道喊殺聲從何而起,也不知道交戰的雙方是誰……由於城外溝壑縱橫,不良於行,大晚上斥候都收了回來,情報也因此陷於癱瘓,沒有人知道外面是個什麼狀況。

劉序得意地笑道:“看看,這戰事尚未開始,朝廷的援軍便到了,某些人總該閉嘴了吧?”

沈溪不敢怠慢,心想:“朝廷一直未曾有情報傳來,照目前的情況分析,一旦張家口和宣府淪陷的消息傳到京城,爲了避免大軍在野外與韃靼軍隊遭遇,居庸關以西很可能會被朝廷捨棄。”

“從方方面面的情況分析,如今能來援的,只有居庸關隆慶衛李頻的人馬。之前我倒是收到軍報,但卻不知道是否是韃靼人使出的計謀,所以沒有向張永等人通報。”

張永根本就顧不上被人打臉,精神振奮,霍然站起:“沈大人,既然援軍到來,現在我們是否可以突圍?”

“不行!”

沈溪一臉嚴肅地喝止,“情況不明,如果外面稍有動靜咱們便想突圍,是否太過草率了一些?傳令三軍,立即起來整頓行裝,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後,民夫準備好物資輜重,看看那些東西可以丟棄!”

“咱們做好一切準備,不管是不是有援軍到來,都可以萬無一失。諸位,隨本官到城頭上一觀吧!”

朱烈道:“大人,這可是夜裡,又是陰天,哪裡看得清楚!”

沈溪沒有加以理會,自顧自去了。在這土木堡中,沈溪雖然是最高統帥,但從來不擺架子,也不喜歡喝斥別人。

胡嵩躍和張永等人跟隨沈溪出了指揮所,往城東方向而去。

……

……

城裡的明軍剛睡下不久便被人叫醒,一個個呵欠連天,罵罵咧咧起牀從居住的地方出來,很快便聽說是援軍到來馬上要組織突圍,瞬間一個個精神抖擻,趕緊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把貼身物品打包背好,然後帶着火銃、弓弩和長槍,到指定地方集合。

沈溪帶着人到了城東的城門樓上,原本土木堡的城牆各處都是裂口,城頭光禿禿一片,但在沈溪率部入駐之後,加固了牆體,城頭上用燒製的青磚修築了城垛,防備韃靼人攻城時弓箭的威脅。

沈溪站在城垛後方,拿着望遠鏡往外看了半天,沒看出什麼端倪,而旁邊無論是胡嵩躍等幾名武將,還是監軍張永,都一臉急切,他們迫切想出兵跟韃靼人殊死一戰,就此突圍返回居庸關。

“沈大人,如何了?”

胡嵩躍等人見沈溪正在使用望遠鏡打望,知道那是個神奇的東西,可以像千里眼一眼看到很遠的地方,紛紛猜測沈溪看到了什麼,最好是能看到朝廷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兵馬殺來,不用城內出一兵一卒,韃靼人就已兵敗如山倒。

沈溪搖頭:“城外情況不明,馬上派一個百戶所的人馬從戰壕出去,調查城外的情況……算了,還是我自己去吧!”

四周黑漆漆一片,即便今天是十月十五,照理會星月燦爛,但這幾天天氣都陰沉沉的,烏雲壓頂,根本就看不到星星和月亮。濃重的夜幕籠罩下,站在城頭根本看不到城東十幾裡外的情況。在沈溪想來,到了外面戰壕盡頭,或許能看清楚。

胡嵩躍主動請纓:“大人,您先留守此地,讓末將率幾騎前去徹查,之後將調查情況傳回來!”

朱烈撇撇嘴:“老胡,你是不是傻了?城外挖成那樣,你還想騎馬出去?不如聽沈大人的,順着壕溝出去看看,反正那些韃子從來不敢靠近我們挖掘的防禦工事!”

沈溪擡手阻止朱烈的話,道:“這裡我是主帥,一切聽從我的號令……我先出去看個究竟,以煙火爲號。如果是紅色的煙火,那兵馬便向東全線出擊,城內不留一兵一卒,傾巢出動。如果是藍色煙火,則按兵不動!”

胡嵩躍等人待沈溪把話說完,眼看沈溪就要下城頭召集一隊火銃兵出城,胡嵩躍連忙追問:“沈大人,您就不留一點兒後手,兵馬不是全出,就是全留?”

“否則呢?我們城內一共有多少人馬?敵人又有多少?如果要出兵,自然是傾盡全力,不留後路,如果是繼續據守,自然是按兵不動,還能有第三種選擇?”沈溪反問。

胡嵩躍頓時無話可說,只能目送沈溪帶人跳下戰壕,從地道出城去了。

等沈溪離開,朱烈讚歎不已:“沈大人就是不一樣,做事風風火火,換作別人,一定貪生怕死,哪裡有跟沈大人這樣永遠都是一馬當先?跟着這樣的主帥打仗,心裡亮堂啊!”

張永聞言氣呼呼地看了朱烈一眼,嘀咕道:“現在知道沈大人有本事了,早幹嘛去了?哼,這會兒就算他有本事,也是在逞英雄,早些撤兵何至如此?”

************

ps:第二更到!天子求訂閱和月票鼓勵!謝謝!

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買賣(下)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五十八章 家書值萬金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難做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三三章如火如荼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二六〇章 相親和武舉(第四更)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二三八一章 回頭的倔驢第一八一八章 爭權第一九九〇章 兩方面壓力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〇三七章 不一樣的賜食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五七五章 忠心的體現方式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二二一六章 勢均力敵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二六六七章 演一場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三七五章 幫忙(求推薦票)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五三二章 計較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一〇一四章 沒有未來的女子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五四六章 輪到給你出難題(第三更)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三一〇章 讓功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二〇三八章 戰與不戰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