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

bookmark

弘治十六年,十月十六日上午。

自巳時二刻開始,亦思馬因與亦不剌部合兵後的韃靼主力,陸續抵達土木堡城西十里開處的韃靼大營。

這一天韃靼人向東開來的兵馬源源不斷,因土木堡對城外情報獲取困難,使得沈溪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韃靼大軍在土木堡外究竟有多少人馬,也無從推斷韃靼人具體發起攻城的時間。

沈溪只休息不到兩個時辰,便被安排前出偵查的探馬叫醒,立即起來部署防務。

土木堡外環繞城池的工事羣,必須要在中午之前安排官兵駐防,同時針對韃靼兵馬進攻時可能採取的戰術,安排具體應對策略,務必要讓三軍將士明白自己肩負的職責,不同時段應做出怎樣的反應。

“……沈大人,韃子兵馬實在太多,這會兒少說又增兵一萬,估摸不用到天黑,韃子就要發起攻城了!”

劉序帶人去城外巡查一圈後回來,心急火燎來到指揮所找沈溪彙報城外的情況,但劉序只探查到一個大概的數字,對於韃靼軍營內外的情況一無所知。

沈溪伏案查看眼前的土木堡地圖,一臉苦澀地搖了搖頭:“若本官所料不差,此時張家口堡和宣府鎮城均已失守。”

旁邊急得來回踱步的張永頓時停了下來,咋舌道:“沈大人,您可別嚇唬人,宣府鎮城怎麼說都是九邊重鎮,咱一座小小的土木堡都沒失守,宣府鎮城怎麼可能說失守就失守?”

沈溪反問:“在這之前,榆林衛城不是照樣失守了嗎?韃靼人以有心算無心,再加上內外配合,想必張家口堡率先淪陷,然後韃靼兵馬一擁而入,以宣府鎮城的防禦情況,估計最多堅持六七天。”

“另外我提醒一下張公公,在此之前,外面的韃靼人可有攻城之意?說白了,城外的韃靼兵馬先前只是防備我們往援宣府或者撤回居庸關,並非是韃靼人的主力,而只是局部兵馬。”

“只有在張家口堡和宣府鎮城均宣告失守的情況下,咱們的土木堡纔可能成爲他們進攻的重點,如今其援軍開到,足以證明土木堡以西的所有城塞均告失守,距離我們最近的保安衛城或許新淪陷不久!”

這下張永無話可說。

至於別的人就算着急,也知道這個時候不能跟沈溪唱反調。如今身陷絕境,按照沈溪的計劃作戰,或許有一線生機,惹沈溪不快的結果,就是跟自己小命過意不去。

……

……

午未之交。

沈溪站在土木堡城西的門樓上,通過望遠鏡觀察到的情況,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城外韃靼援軍的數量已經超過兩萬,也就是說參與圍城的韃靼軍數量應該已經有三萬到四萬。沈溪推算韃靼人之所以沒有即刻發起攻城,是因爲等待攻城器具到來。

身着一聲玉色襴衫的雲柳帶着同樣裝束的熙兒上了城頭,二女來到沈溪身後,恭敬行禮:“大人,不妨讓我二人出城探查敵營的情況!”

胡嵩躍正好從北面城頭過來,聞聲連忙過來勸解:“兩位公公,土木堡內尚未到需要您二位出馬的地步,這會兒你們還是先去休息爲好。”

對於兩個太監主動請纓去探查敵情,令胡嵩躍這樣的武將很不爽。在胡嵩躍看來,就算城中將士再不堪,也不該讓沒卵子的太監去,這是對全體將士的一種巨大侮辱。

沈溪好似沒聽到幾人交談,仍舊目不轉睛看着城外,眉頭微微蹙起,嘴裡自言自語道:“照這情況發展下去,料想不會過黃昏……”

胡嵩躍聽得糊里糊塗,連忙問道:“沈大人,您說什麼?”

沈溪仍舊沒應話,過了許久,他才放下望遠鏡,喃喃道:“韃靼兵馬來勢洶洶,肯定會先試探性攻擊一下,查明我們的虛實!從方方面面的情況分析,城西是敵人主要攻擊方向,我們必須得提高警惕,隨時增兵!”

胡嵩躍大惑不解:“沈大人,城西可是我們防守的重點,韃子就算要攻城,是否會避重就輕,選擇城北或者城南?”

“咦!?你怎麼在這兒?”沈溪這才發現說話的人是胡嵩躍,厲聲喝道,“眼看韃子就要攻城,城池外圍的防禦工事可準備完備?還有最後一道戰壕,如今尚未完工,你不去監督,來我這裡幹什麼?”

胡嵩躍臉色有些不太好看,支支吾吾道:“老劉已經帶人出城去了,沈大人不是讓他負責的嗎?如果改派末將去……”

沈溪擺擺手,苦笑着道:“行了行了,是我記錯了,既然劉將軍已去,那你先去做別的吧,記得城西一定要加派人手,這個方向最好再調撥二十門佛朗機炮過來……”

“兵法雲實則虛之虛則實之,韃靼人想的速戰速決,如果從其他方向進攻,整備兵馬需要一段時間,稍微耽擱今天就不用想攻城了。以韃靼人的銳氣,不碰個頭破血流,他們不會接受教訓!”

胡嵩躍聽得有些糊塗,但既是沈溪安排,又知道韃靼人很可能會在幾個時辰內發起攻城,急忙去點齊人馬出城。

沈溪心情異常沉重,再次拿起望遠鏡觀察敵情,熙兒道:“你怎麼知道一定是城西?就算韃靼人整隊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吧,難道就不能是城南或者城北?”

“熙兒!”雲柳喝斥。

沈溪一擡手,連頭都沒回,便開口耐心解釋:“韃靼人的攻城器械是從西邊運過來的,爲了不令城中有防備,韃靼人必定等攻城器械一到就開戰。”

“以韃靼人的自負,必會會選擇正面攻城,以提升士氣,至於韃靼主帥亦思馬因,這人生性多疑,一定以爲我在城西這邊故佈疑陣,而將其餘三門作爲防禦的重點!”

“對方人多勢衆,就算主帥判斷失誤,對整體戰局影響也不大,但如果判斷正確,就可以打我們個措手不及,一舉攻陷城池。”

兩女都沒想到沈溪會跟她們解釋這些,齊齊恭聲表示受教,此後也未再提出任何非議。

……

……

到了下午申時,韃靼人的援軍依然在不斷開來,隊伍中不時可以看到高聳的巢車和雲梯等物,沈溪預估的韃靼軍數量已經上漲到五萬人。

沈溪的心情越發地糟糕。之前他預料的最好結果,是韃靼人分出部分兵馬攻打土木堡,而將主攻方向放在居庸關,如此他纔有機會帶兵在防禦戰中獲得勝利,從而挾勝回兵居庸關,與隆慶衛駐守兵馬裡應外合,或者是撤兵到紫荊關駐守。

但眼下的情況令沈溪感覺大事不妙。

韃靼人似乎是鐵了心要先將土木堡這小小的堡壘給拔除,等確定沒有後顧之憂後,兵馬再東進居庸關。如此一來,土木堡會被數萬韃靼兵馬輪番攻擊,不到城破人亡,這場戰事不會結束。

劉序帶兵去城外塹壕體系外圍完成最後的土木作業,大約酉時回城。此時尚未天黑,沈溪聽到回報心頭稍微放鬆一下,然後回指揮所吃上一天的第一餐飯。

“傳令三軍,天黑之前,所有管隊以上軍官齊聚指揮所,進行最後一次升帳議事,屆時本官會將此戰方略詳細解說,如果有人記不住,就讓他頭懸梁錐刺股來記,還記不下乾脆把自己腦袋砍了,一了百了!”

沈溪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也不能在戰術安排上出現推搪扯皮的狀況,不然作戰計劃再好,但下面的士兵茫然不知所措,那也是白搭,還不如考慮一下如何把士兵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靜第九九八章 根基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三五九章 入太學讀書(第六更)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勞第七二一章 心學之風(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〇四八章 玩出事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六二三章 安排第九十二章 無言以對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十四章 風箱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二四〇六章 所謂的堅持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三二九章 連環計(中)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鬥蛐蛐(第七更)第六七六章 實實在在的賞賜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一八五章 鬥氣小蘿莉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二〇〇一章 總有搶戲的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九一六章 女諸葛(第一更,求訂閱)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門見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