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

正午時分,土木堡內大明官兵開始通過戰壕,往城西韃靼大營進發。

土木堡地區被明軍挖得溝壑遍佈,已無法在城門口組成陣型再出發,攻擊的始發位置必須在土木堡塹壕區外面。

沈溪不打算親自出戰,因爲這是一場正面的遭遇戰,他不認爲自己在軍陣中能起到除了振奮軍心外的別的什麼作用,他如今滿身疲憊,更希望留在城頭,用望遠鏡來觀察兩軍對壘的情況,及時變陣。

“大人,官兵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開戰!”快馬通過戰壕,將前線情況,報與沈溪知曉。

沈溪站在城頭,將大明戰旗高高舉起,下令道:“龍旗不倒,將士不退,誓死一戰!”

“是,大人!”

斥候又匆忙將沈溪的命令帶給前線將士。

號角聲長鳴,這是自沈溪撤守土木堡來,明軍最大規模的反擊。

這次反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勝利了就可以安心撤回居庸關,如果失敗,不知道還要在土木堡困守多久,而且對軍心士氣的打擊會非常大。

官兵已進入一線戰壕待命,他們將用手裡的長矛和盾牌組成陣型,一個百戶所就是一個步兵陣,十個步兵陣組成一個大的作戰方陣。

以步兵方陣爲單位,整體行動,不給韃靼人攻擊豁口的機會……

沈溪的出兵計劃簡單而又粗暴,很多士兵不知道自己的具體任務是什麼,他們只清楚一件事,跟着方陣行動,一旦韃靼騎兵殺來,會有火槍手和弓弩手伺候,當前方盾牌陣出現缺口時,他們便會前出跟韃靼人搏殺。

一共四個步兵方陣,每個步兵方陣幾乎都是獨立作戰,但可以互相掩護。

曠野上,衝出戰壕的大明官兵開始列陣,韃靼斥候很快發現異樣,韃靼營中也響起號角聲。

沈溪站在城頭,用手中的望遠鏡查看敵方營地,距離雖然有些遠,但居高臨下,無遮無掩,再加上沈溪手中望遠鏡倍數很高,對於敵我雙方的變化,他大概能看清楚。

“兵馬調度完備,大人,可以開戰了!”

雲柳一身戎裝,威風凜凜出現在沈溪身後。沈溪沒有回答,一擡手,旁邊一面藍色的令旗舉起,這是升烽火的信號。

很快,烽火臺上濃煙滾滾,沈溪的命令開始用號角、煙火、令鼓、哨子以及口口相傳的方式,傳達到每個官兵耳中,前後時間僅僅用去一盞茶工夫。

“嗚……”

雖然距離戰場很遠,但北風呼嘯中,沈溪隱約聽到韃靼人吹響的號角聲,即便在城內,也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壓力。

韃靼兵馬開始集結,不愧是蒼狼與白鹿的子孫,自小就在馬背上生長,一旦開戰,在最短時間內便穿戴整齊,隨後拿起自己的兵器,跳上戰馬,準備應戰。

當然,事急倉促,韃靼大營內並非秩序井然,就連英勇無畏的蒙古騎兵也會經歷手腳慌亂的窘況,主要在於沈溪派出的兵馬在韃靼人眼皮子底下集結成方陣,韃靼人之前總是將那些溝溝壑壑當成難以跨越的天塹,沒有想過裡面能藏多少兵馬。

現在猛然看到平地上出現這麼多人,而且來意不善,再加上這部分明軍那層出不窮的手段,韃靼人難免心慌意亂。

四個步兵方陣中,最先結成陣型的是中央位置由劉序率領的千人隊。

劉序性格沉穩,帶兵有方,再加上被沈溪折服後,便一絲不苟執行沈溪命令,被委以重任不足爲奇。

按照沈溪設想,出戰壕後,馬上由盾牌陣和戰馬拉載的火炮組成防禦體系,防備韃靼人衝擊。

盾牌架在陣前,隨後是火銃兵和弓弩手,再後是長槍步兵,陣型後方便是火炮陣。

防禦陣型在結成過程中,韃靼方面不時有斥候過來查探情況,當他們察覺劉序所部防禦陣型完備,用騎兵發起攻擊會遭遇火炮和火銃、弓弩的三重攻擊後,韃靼人的應對越發地謹慎。

“嗚嗚嗚……”

號角聲響徹大地,但已分不清楚這是大明軍隊的號角,還是韃靼一方所有。

劉序部的防禦陣型結成後,步兵方陣開始有序前進,但速度並不快,因爲前進的路上要進行變陣,加強防禦縱深,將一字長蛇陣變成方型陣,盾牌手和弓弩手、火銃兵配合,將陣型收窄,如此韃靼人從任意方向進攻,都會遭到致命打擊。

中間的劉序方陣擺好後,左右兩翼方陣相繼成型,因爲一出去便要結成攻擊陣型,使得兩個方陣攻擊性很強,在防禦力上略顯不足,伴隨而來的則是機動性方面的提升,兩翼兵馬追求進可攻退可守,保持極大的靈活性。

最後一個陣營,是由朱烈親率的“尖刀營”。

朱烈性格火爆,他的脾氣更適合做先鋒官。沈溪對於“先鋒官”的理解跟普通意義上衝鋒在前攻城拔寨的大將有所不同,他希望朱烈這部分兵馬充當的是一個後發先至,出乎敵人預料,可以在頃刻間完成對敵人主力的碾壓,又可以隱藏在其餘陣型中,受到側翼保護的尖兵。

隨着韃靼主力騎兵出了營地,戰鬥在此起彼伏的號角聲中正式開始。

韃靼主將正是空有一身蠻力的烏力查,麾下兩千餘兵馬,除少量後勤補給以及戰俘外,絕大多數爲機動性很強的騎兵。

明軍主帥沈溪,此番出動兵馬四千,除少量用來傳令的騎兵外,其餘都是步兵,但步兵中夾雜大量弓弩手和火銃兵,機動性不強。

大多數明軍都有步兵對抗騎兵的經驗,在之前與火綾部作戰中,曾經出色地抑制了韃靼鐵騎的衝鋒。

烏力查率部出營時,距離劉序所部方陣大約四里,距離明軍兩翼的方陣有六裡。在烏力查的視線中,只能察覺明軍派出三個呈“品”字型的步兵方陣。

至於明軍各個方陣中各自有多少人,無法計算,因爲明軍盾牌陣非常嚴密,密密麻麻看不清楚……主要是爲了防止韃靼人中遠距離的騎射。

沈溪設計這個陣型的初衷,是爲了在騎兵不足的情況,以步兵迎戰強悍的騎兵。

但是,如果對方擁有騎兵的同時,還有佛郎機炮助戰,這種陣型基本是給火炮當靶子,屬於自尋死路。

但如今火炮掌握在沈溪手裡,韃靼人手中即便殘留一些,也都被運去紫荊關和居庸關,用來攻城。

亦思馬因肯定沒留火炮和火銃給烏力查。

事實上,亦思馬因已經失去達延汗的信任,達延汗不可能再將從別處繳獲的火炮給亦思馬因部。

“烏啦啦!”

韃靼人出了營門,迎擊的並非中間位置的劉序方陣,而是靠近南方的側翼方陣,這路人馬相對薄弱些,攻擊這一路的話,可以避免其餘兩路的打擊,撤離也更方便。

韃靼騎兵前鋒大約五百騎,同時這也是韃靼兵馬中最精銳的部分,由烏力查親率,屬於他的親兵。

五百騎兵衝擊力不容小覷。

大地在震動!

當五百鐵騎衝向防備不足的千人步兵方陣時,原本屬於四個步兵方陣的壓力,被凝聚在一個點上。

爲了避免過早遭遇,南翼方陣的明軍立即原地駐紮,盾牌陣居先,長矛架起,動作整齊劃一。由於地勢居高臨下,可以明顯看到,盾牌陣後面出現了一排排黑黝黝的火銃槍口,陰森而淒厲。

那是韃靼人回憶的夢魘!

至於弓弩手的箭矢,則作爲火銃兵攻擊間隙的增補之用。

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一五七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後?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四三三章 名利色(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一八七九章 有何陰謀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四三六章 朝變伊始(第三更!)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門見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六七六章 實實在在的賞賜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四七九章 修復名畫(第二更)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一〇五〇章 龍潭虎穴(第一更,求月票)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五章 選人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二四二五章 大勢所趨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五一七章 談判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