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

沈溪之所以想遠離朝堂,在於距離朱厚照登基之日已然不遠。

值此朝堂新老交替的時候,看起來沈溪跟朱厚照關係緊密,會受到重用,但問題在於朱厚照即便登基一時間也掌握不到實權。

歷史上有劉瑾等人幫助,朱厚照才逐漸拿回權柄,威懾文官集團。

劉瑾雖然在歷史上名聲都快臭大街了,但在沈溪眼中,並非一無是處,至少以一個權宦的態度來說,劉瑾做得很好,充分利用了皇帝給他的權力,實現了對文官集團的全面打壓,若是沒有劉瑾以及八虎幫助,朱厚照只是只羽翼未豐的雛鳥,怎麼都鬥不過劉健等人。

劉健當政,跟劉瑾擅權不同。

一個太監,當政後所做之事無非就是打壓異己,在朝中確立一個穩固的地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做事幹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

而文臣間的相鬥,則陰損多了!

如果劉健當政,沈溪留在朝中,劉健和李東陽對他的打壓會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很可能要在閒差上待個十幾二十年,一直要等到劉健和李東陽逝去,消除在朝廷的影響,沈溪纔有機會崛起。

另外便是朱厚照年少,性格不穩定,喜怒無常,兩人的交情未必穩固,如此沈溪寧可去地方,做個地方大員,遠離朝局紛擾。

沈溪想把自己對商業、科技、教育等等一些先進的理念帶到大明,留在朝堂中,他無法執掌大權,隨波逐流,也就沒有辦法推進自己的試驗和改革,唯獨到了地方,山高皇帝遠,才能一展抱負。

至於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事,沈溪暫時不會去想,想了也沒用,徒增煩惱。

沈溪曾經跟謝遷表達過相似的看法,謝遷要留他在朝,重點在於想讓他入閣,但沈溪知道,但凡劉健和李東陽在內閣一天,他就沒機會染指入閣的名額。

文官掌權跟太監擅權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沈溪不敢把籌碼完全壓在謝遷身上,他對謝遷不怎麼放心,因爲謝老兒不止一次坑過他了。

……

……

沈溪拿到麾下將士的“孝敬”後,並沒有把這事兒看得太重。

軍隊在與外虜以及地方平定匪患中繳獲的銀錢,可以按照官職的大小、軍功的多少統一進行分配,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慣例了!沈溪在此次領軍作戰中收穫頗豐,現在領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銀錢,算是理所當然。

朝廷想跟他追討,反倒需要一個很好的理由,而且沈溪大可以來個拒不承認,因爲整個軍隊的利益幾乎是一致的,沒有誰會出來指證他,否則就會是全軍袍澤的敵人!

但這些錢財,沈溪沒打算就此留在家中慢慢花銷,而是會分批轉移出去,用來興辦實業或者構建商業帝國。

沈溪最近總感覺有人窺伺一旁,想要針對他,心緒不寧!未雨綢繆,沈溪決定把錢財悉數轉移走,如此即便將來遭人構陷,但卻找不到證據,即便想攻訐他,也無處着手。

翌日,沈溪照常去兵部衙門述職。

沈溪自認回到京城後,邊關的戰事已經與他無關,什麼事都不用去操心,而且在兵部大堂坐着,有專人侍候,有茶水供應,還不時送上一些瓜果糕點,那叫一個舒服愜意。

沈溪非常喜歡悠哉悠哉的生活,只要什麼事都不幹,朝廷那邊就沒機會找他的麻煩,而且從方方面面的情況看,目前掌權的劉健和李東陽,似乎並不打算馬上給他安排差事,他也自得其樂。

這次沈溪等了不到一個時辰,便把兵部的“職司人員”等了出來……出來迎接沈溪的,是兵部左侍郎熊繡。

熊繡也不多廢話,相互見禮之後直接說道:“沈中丞,陛下安排調集城外兵馬進城,同時將俘虜和戰功上報,此事當由沈中丞前去安排!”

“哦?”

沈溪略微驚訝,心想,我已經卸職了,還將兵權上交,這種事輪得到我來管嗎?

仔細想來,其實沒什麼問題,他之前統率的兵馬要進城,如果他這個主帥始終不露面,下面的將士一定會有非議,乾脆朝廷讓他在獻俘的時候露個面,屬於皆大歡喜的結局,沒有誰的利益會受損。

駐紮在南苑的大明軍隊斬獲的首級和抓捕的俘虜,始終是沈溪帶着一仗一仗打下來的,如果沈溪不親自出面,怎麼都說不過去!

沈溪問道:“不知何人與本官協同此事?”

在熊繡面前,沈溪不必自謙,在官場上,官大一級壓死人,雖然沈溪已經是個閒官,手頭沒什麼權力了,但他依然是貨真價實的正二品右都御史,官銜可比熊繡這個正三品兵部左侍郎要高上兩級。

熊繡道:“吏部和五軍都督府都會派人前來接洽,沈中丞移步到五軍都督府衙門等候便可!”

沈溪點了點頭,反正這幾天他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之間轉,走的次數多了,也不差走這一趟。

熊繡沒有陪同前往的意思,沈溪也不會多管閒事邀請其一道,如今京城尚處於戒嚴狀態,即便兵馬入城,料想也不會有多隆重,悄無聲息把事情做完便可,或許獻俘儀式結束,還可以繼續回兵部等候,才能回家。

沈溪在去五軍都督府的路上,暗自嘀咕:“還是早點兒結束戰爭吧!等劉大夏回到京城,朝廷就該論功行賞了,那時我或許可以遠離紛爭,到地方上一展所長!”

……

……

到了五軍都督府仁和堂內,沈溪剛坐下,便見有人過來。

見到來人,沈溪不得不起身相迎。

來人的官品雖然不高,但其中一位卻是貨真價實的天子近臣……這二人他都認識,一個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而另一位,則是之前陪同他在土木堡差點兒連性命都丟了的監軍太監張永。

沈溪上前,微微拱手行禮:“蕭公公,張公公,二位這是……?”

如果是張永前來,沈溪還容易理解,怎麼說張永也是他這一路兵馬的監軍,監軍前來協同調兵進城、獻俘事宜,屬於分內之事,畢竟還有一些需要記錄和奏報的事情,由領兵的大臣來奏稟皇帝,始終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但交由皇帝的家奴來做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但這次連司禮監掌印太監都親自來了,沈溪突然意識到,這次的獻俘儀式應該不只是單純走個過場。

蕭敬笑眯眯地說道:“哎呀,沈大人,您在宣府、居庸關外和京城腳下接連立下大功,陛下必然要犒賞一番,可惜事情總得要有個由頭纔是,今日陛下會親自在午門等候您獻俘,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沈溪微微眯起眼睛,心中非常詫異,大病未愈的弘治皇帝居然要親自參加獻俘典禮,這中間有什麼說法?

按照大明朝的慣例,一旦皇帝參加的典禮,必然是需要提前進行準備的,但之前他可是一點兒風聲都沒得到,心裡開始琢磨起來:

“皇帝現在的病情好些了,可以出來吹吹風了麼?這都已經是冬月天,天寒地凍的,皇帝到午門受俘,這意味着什麼?”

沈溪的政治嗅覺異常靈敏,他迅速察覺到,皇帝參加這次獻俘儀式,一定帶有某種政治目的。

但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四九六章 預留乎?(第九更)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二四九〇章 初具規模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二二三〇章 無關勝負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二〇一八章 深夜行動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四六二章 今時不同往日(下)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二三五九章 不能不防第一七二三章 千里送信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邊站(上)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一四〇九章 皇家事,天下事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四十章 天花第一四〇三章 又值出兵時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二一七三章 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