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

按照謝遷的吩咐,沈溪伏案寫下上疏,表明自己無意爭功。

這份上疏謝遷準備先拿給劉大夏過目,希望劉大夏看到沈溪的表態後,不再堅持,那麼上疏就不必由內閣票擬再交由司禮監甚至皇帝本人進行硃批。

但如果劉大夏一意孤行,要爲沈溪爭首功,謝遷再視情況考慮是否將沈溪上疏呈奏皇帝面前。

看到謝遷一副熱忱的模樣,沈溪便知道在文官心目中多在意資歷和規矩了,即便是跟他站在同一戰線,謝遷依然不會主動爲他爭首功,更多的還是考慮平衡朝中各方關係,以中庸的心態對待此事。

既然連身爲內閣大學士的謝遷都無心爭取,沈溪自然不會勉強,對他而言,拿個次功也不錯,即便武將集團替他不值,但始終劉大夏把自己的態度表現出來了,充分展現了他的“高風亮節”,軍中人士只會更佩服劉大夏。

沈溪心想:“我身爲文官,卻被人打入武將集團的行列,這是否太過諷刺了呢?”

原本謝遷想挽留沈溪在小院過夜,但沈溪卻暗自嘀咕……你這老傢伙不會是又想我幫你票擬奏本吧?想起之前因爲奏本之事,鬧出頗多波折,這次沈溪沒有就範,以家中有事爲由,匆忙告辭。

謝遷沒有堅持,他很清楚,現在沈家最大的事情莫過於他小孫女臨產,他也不希望謝恆奴分娩時,丈夫不在身邊。

等沈溪離開,謝遷在書房看了會兒書,再也坐不住了,乾脆趁熱打鐵去兵部衙門找劉大夏,當面把事情談清楚。

在謝遷看來,沈溪推掉首功是個極爲明智的選擇!

原本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對沈溪的芥蒂就已經很深,如果再繼續強調沈溪的功勞,基本意味着沈溪跟內閣漸行漸遠。

謝遷抵達兵部衙門時,此間正在進行劉大夏回京後的第一次部堂會議。如果是旁人,自然沒資格進入議事廳,但謝遷還有一個身份是兵部尚書,雖然這官銜只是掛名,但出入兵部各部門不用跟任何人打招呼。

謝遷雖跟劉大夏一樣是兵部尚書,但他沒有實權,只能旁聽。

劉大夏正在主持會議,見到謝遷後,簡單行禮,然後便繼續。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爲邊軍將領論功,回過頭將領再爲其麾下將士釐定功勞,謝遷入席坐下時會議實際已經快要結束。

即便如此,謝遷還是從劉大夏口中不止一次聽到沈溪的功勞。

劉大夏把沈溪推到很高的位置,認爲如果沒有沈溪阻礙韃靼國師亦思馬因部的兵馬,殲滅韃靼的有生力量,韃靼人不會在攻打居庸關遇挫,而後在京師保衛戰中也不會鎩羽而歸。

劉大夏沒有檢討自己的過失,因爲他還得保持足夠的威信來領導兵部,但謝遷卻很清楚,戰爭初期劉大夏連遭敗績,後來又對韃靼兵馬動向判斷失誤,南轅北轍回師光復延綏鎮和寧夏衛,這是導致大明宣府失守和長城內關、京師保衛戰處於下風的根本原因。

如果大明京師因此而失守,劉大夏將承擔主要責任,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罵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沈溪挽救了劉大夏的政治生命和在歷史上的名聲,所以對沈溪推崇備至完全可以理解。

此番部堂會議上討論的只是軍功釐定,並未涉及具體人士,等會議結束,劉大夏讓兵部官員各自回自己的崗位,他也準備回家去看看了……這兩天劉大夏忙於公務,一直在皇宮和兵部衙門兩頭跑,尚未有時間回家。

劉大夏沒在兵部衙門久留,簡單收拾後,便跟謝遷一起出了大門。

劉大夏離京赴西北履職前,二人因爲沈溪被委命爲延綏巡撫的事情而傷過和氣,此時二人間仍有隔閡,單獨相處時謝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開口。

倒是劉大夏更爲灑脫和大度,邊走邊問:“於喬,有事但說無妨!”

謝遷神色間略顯尷尬,從懷裡掏出沈溪書寫的奏本,呈遞到劉大夏眼前,隨即一語不發。

劉大夏接過奏本,先好奇打量謝遷一番,這纔將之打開,細細閱讀起來。等看完,劉大夏幽幽一嘆,問道:“於喬,你找沈溪說過了?”

謝遷點了點頭,回答道:“不管怎麼樣,你都不該讓沈溪小兒出來擔這首功……你劉時雍乃兵部尚書,戰時又是三邊總督,麾下兵馬數十萬,足以擔得起這功勳。沈溪不過一黃毛小子,你貿然把他推出來,無異於將其推上風口浪尖,這樣做於公於私都不妥!”

劉大夏想了想,再次提問:“於喬,你可有想過,沈溪之後在朝中以何等身份自處?”

謝遷不假思索地道:“沈溪小兒出自翰苑,自然應該以入閣爲目標。你劉時雍莫不是想爲他規劃好將來要走的路?那似乎非你之職責!”

“於喬,看來你還是沒想明白啊……之前馬尚書去信於我,談及此事時嘗扼腕嘆息。到現在這個地步,你依然讓沈溪走翰苑這一途,已然行不通。既如此,爲何不索性退一步,讓沈溪先在兵部過渡一下,將來栽培他成爲六部部堂,照樣可以安民社稷,鎮守疆土?”

劉大夏提出自己跟馬文升共同的想法。

謝遷心裡盤算了一下,劉大夏所提事情,似乎並無不可,但人都是有私心的,他當即回道:

“你劉時雍當然希望沈溪接你的班,我這老骨頭何嘗又不是?你尚不知沈溪小兒的能力,他在處置公務以及題寫票擬時經驗老到,很多主意連我都要自愧不如,如此才學兼備又有名望的後生,不該將他留在內閣,讓他爲朝廷做更多的事情?”

劉大夏微微一笑,道:“於喬,你怎能將六部看得如此不值?無論沈溪是在內閣,抑或在六部部堂位置上,都能爲大明朝廷做事,如此便足矣。”

“如今我堅持爲他請首功,不過是遵循軍中將士的意見,你不知沈溪在邊軍中的名望,如今軍中上下提及他,無不以中丞和軍門相稱。說實話,沈溪更適合在西北擔任戍邊要職,只是你於喬不肯放人罷了!”

謝遷當然不清楚沈溪在軍中的名望,他只會覺得這是劉大夏爲了換取他的同意,而刻意誆騙於他,當下變換臉色:“無論你如何說,這首功不能給沈溪小兒,你若不答應,我便將這份上疏呈遞到陛下面前……你自己看着辦吧!”

劉大夏沒有跟謝遷爭辯什麼,依然不緊不慢地說:“既然跟於喬你說不清楚,你要作什麼由着你,但爲軍中安穩,很多事真不能按照於喬你說的做,至於最後沈溪是否爲首功,自應由陛下定奪,而非你我,更遑論沈溪自己!”

謝遷這才知道劉大夏爲沈溪請首功的決心有多高,即便現在他拿來沈溪推辭功勞的奏本也無濟於事,有些話實在不知該從何開口。

“那你便繼續執迷不悟,老夫這就進宮面聖,我倒要看看陛下是否跟你一樣……就算是爲成全沈溪小兒,你們也不能如此,這是要害了他的前程啊!”

謝遷嘆息一聲,往皇宮而去。

***********

ps:天子繼續調養身體,過兩天開始爆發,求月票支持!

另外,2017年4月1日~4月7日期間,本書將在qq閱讀客戶端和起點讀書客戶端限時免費7天時間,一點小福利,也算回報一下這麼多年來衆多書迷對天子的主持,喜歡天子的朋友可以下載客戶端看起來~

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三〇二章 一點愚見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習?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八六三章 以茶換鹽(第三更)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四一二章 南宮第一(第二更)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一四六五章 封號第二〇四八章 玩出事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一四三一章 沒懸念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一七〇七章 厚賞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二三三七章 推拒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