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〇三章 又值出兵時

沈溪到南昌府,原本準備跟惠娘和李衿過些愜意的安生日子,每天可以逗逗丫鬟遛遛鳥,走到哪兒都有一大堆人吹捧,完全不用爲朝事煩憂,就好像渡假一樣,過一兩個月再回武昌府跟家人團聚,生活繼續。

可惜他剛到地頭,湖廣那邊就出事,地方叛亂愈演愈烈,先是靖州府全境淪陷,其後是寶慶府,再後面湖廣西南的州府基本都把告急文書上報到武昌府,又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他面前,此外什麼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施州衛等地都有兵亂髮生,一時間沈溪感覺自己治下已經到風聲鶴唳的地步。

剛開始沈溪還可以推搪,表示還未到親自領兵的地步,但時間一長,光是王禾那邊就來催了不下十次,看得出王禾對於出兵非常熱衷,儘管這事原本是在湖廣地界發生,跟王禾這個江西都指揮使無太大關係。

“……沈大人,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造反由來已久,地方上多年來所持政策,都是以招撫爲主,但收效甚微,之前湖廣藩司衙門曾多番上奏,請調撥錢糧整頓軍備以平地方事端,均爲朝廷所拒。”

“朝廷之意,最好以地方土司自行籌措糧食,或以民間豪紳組織兵馬平叛,誰平息叛亂,便可受封地方。初時這個政策收到一定成效,但後來因爲土官爭奪地盤,相互攻伐,阻絕道路,鬧得不可開交,最後朝廷不得不把這條政策給取締,即便現在誰領兵平息叛亂,也無地受封!”

王禾說起湖廣的事情,侃侃而談,如數家珍。

沈溪知道,王禾這幾年都在湖廣擔任都指揮同知,對那邊的事情瞭如指掌不足爲奇,就算到了江贛,王禾也把自己當成湖廣將領看待,尤其現在監管湖廣和江贛兩省的還是他的大恩人沈溪。

沈溪很想說,你給我介紹這麼清楚有何用?你再怎麼說,我也無意領兵,你當上戰場是那麼好玩的事情麼?

王禾再道:“……叛軍數量以地方申報來看已過萬人,往上數,或許已有三四萬人馬。看似數量衆多,但實則多爲烏合之衆,只要大人兵鋒所指,賊寇必聞風喪膽,負荊來降,請大人即刻下令出兵,末將願再爲大人徵調一萬兵馬!”

沈溪打量王禾:“王將軍,本官乃地方督撫,雖持王命旗牌,但無擅自調兵之權限,需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批覆才能成行!”

“另跨省調兵影響甚大,你之前已經調撥兩千人馬給本官充作總督標下,剩下的事情,你不用過多理會!”

沈溪類似的話已經說過很多遍,但都沒什麼效果。

王禾認準一個死理,跟着沈大人做事有肉吃,你不出兵就是斷我的前程,我怎麼都要催促你出兵,一天不行就兩天,總歸要打動你。到現在,沈溪已不勝其擾。

王禾苦口婆心:“大人,湖廣西南數十萬百姓,都在等着您呢……”

沈溪很想把王禾掃地出門,但又知道這位是難得的忠臣良將,這些建議其實都是爲自己着想,把人趕走等於是挖自己牆角,很不明智。沈溪無奈地道:“那若本官派王將軍領兵,王將軍有幾分勝算?”

王禾驚愕無比:“大人不同行?”

沈溪打量王禾,心說你哪裡看出來我有意跟你一起去?當下態度也變得不善起來,道:“王將軍有什麼疑慮,只管說出來!”

王禾道:“末將不敢擅自領兵,畢竟叛亂之地在湖廣,江贛調兵入湖廣必須要有大人手令,其實末將領兵侍奉大人左右最合適!”

一個不想出兵,另一個則擠破頭想去。

沈溪不知道該怎麼評價王禾,這位大概算得上是大明的忠臣良將,願意爲江山社稷拋頭顱灑熱血,殊爲不易。

雖然王禾有私心在裡面,但哪個將領去打仗的目的是爲國捐軀?沒有功名利祿,誰會無條件爲朝廷賣命?

沈溪乾脆拿出近來他收到的系列軍報,道:“王將軍先回去吧,容本官再思量,等朝廷出兵命令下達再說,本官不能擅作決定。這裡有五寨司、麻陽、沅州、會同等地發來的緊急軍情,你沒看過,現在拿回去看看,明日本官問你其中內容。你若答得不盡不詳,本官就算出兵也不會帶上你……”

沒辦法,王禾閒着沒事,沈溪只能給他找事做。

既然王禾天天來騷擾,沈溪不得不用一些特別手段,把軍報給王禾看,讓他回去跟手下幕僚商議,把奏報仔細研究幾遍,然後沈溪把早就爛熟於胸的道理給他掰兩句,就可以把王禾打發。

王禾聽到這種要求,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沈溪的拖延之計,拿到軍報很高興,因爲很多軍報都是湖廣地方直接呈遞都司和布政使司衙門,再轉乘總督府,江西都司與之畢竟隔着一個省,很多事情他都不知曉,迫不及待地想站在沈溪的視角看問題,想知道沈溪這位兩省總督能得到多少情報,跟他獲得的有多少區別。

王禾起身領命:“大人放心,末將這就回去找人蔘研,今夜爭取……”

“咳咳!”

沈溪咳嗽兩聲道,“不用着急,明日能給我就不錯了,本官對此沒那麼迫切!”

……

……

回到內院,不知不覺又是一個時辰過去了。

沈溪罵罵咧咧坐下,還沒等他吃口飯,便覺得背後一人過來,雙手輕輕放在他肩膀上,爲他揉肩。

惠娘溫柔的聲音傳來:“老爺何故如此惱怒?可是湖廣之地又有戰事發生?”

沈溪道:“嗨,還真讓你說對了,這一天時間,又有一座縣城陷落,若說之前我處在領兵不領兵皆可的狀態,但現在我領兵平叛已經逃不掉了,現在就看從哪裡出兵。”

“從江贛走,事情會簡單些,可以帶上你們,不過山長水遠,或許會走個把月,旅途辛苦。若先返回湖廣,路程也不會近太多,但能回武昌府整頓一下兵馬,把糧草輜重帶上……我也很糾結!”

惠娘道:“老爺不必鬱結在心,你想怎麼做,妾身通通都支持……”

沈溪拍了拍惠孃的手,雖然未予置評,但意思明顯……有惠娘支持便已足夠!

李衿在旁有些拘謹地問道:“老爺,你果真要帶奴和姐姐往湖廣南部的戰場?”

沈溪吃着飯,道:“你們自己選擇吧,如果覺得山長水遠不想去,也由着你們,但我覺得最好還是跟我一道上路。放心,等到一個相對安穩的城池,我會把你們留下,等我領兵查看過情況,再決定下一步行止……”

“若戰事太過激烈,我會跟你們一起留下來,等局勢相對穩定,再前進,保證你們不落於險地!”

惠娘見李衿神色中有些恐懼,道:“老爺,您路上需要人照應,讓妾身跟着便可,衿兒留在南昌府這邊,爲您打理生意。現在商會分號剛落地,事情千頭萬緒,粵省那邊的生意也要有人照料,衿兒留在南昌府,傳遞消息相對方便!”

沈溪笑道:“其實這一路,不會有危險,相當於遊山玩水,也可以說是我給你們補的蜜月。我不去前線不行,但作爲兩省總督,我們會置於重重大軍保護下,賊人想碰我們的衣角都無比艱難……”

惠娘還想說什麼,李衿扯了扯她的衣袖,道:“姐姐不必說了,奴不怕辛苦。”

有李衿這話,惠娘無從再爲她爭什麼,姐妹二人都被定在沈溪出征的隊伍中。

沈溪匆忙吃過晚飯,攬過惠孃的柳腰,道:“明日你們回去收拾下,不用再過來,等過個兩三日,我們可能要出發。”“我決定了,此番不回武昌府,直接領軍從南昌府向湖廣南部進發。”

“這盛夏時節,通常是一早一晚行軍,偶爾還要趕夜路,衣服多拿點兒,夏秋裝都備上,再多攜帶些驅蚊的艾草,蚊帳什麼也要備好……”

沈溪說着,拉着惠娘和李衿進房去了。

雖說這一路上三人會相伴而行,但到了外面,沈溪畢竟不能像在自己的巡撫衙門裡這麼自在,他想跟惠娘和李衿多親近,即便今日李衿月事在身,讓沈溪略微掃興,但僅僅惠孃的溫柔便足以把他融化。

臨出發之前,沈溪仍舊夜夜笙歌,大有貪享逸樂荒淫無道的架勢。

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二五八章 城門失火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八九七章 唐兄,很多人關心你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九六八章 實戰考覈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報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二一九章 回師居庸關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〇六三章 噩夢成真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三〇九章 女大當嫁(求贊)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託孤第三五〇章 捷報(第七更)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一一四一章 捅破窗戶紙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一二七三章 外行管內行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一五二〇章 全靠演技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一七一二章 塵埃落定第四六〇章 御賜墨寶(第一更)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八八六章 易守難攻的硇洲島第八一四章 收禮,送禮(第三更)第一〇七六章 錯估形勢(第三更)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一四六九章 待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