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

京城,壽寧侯府內,張氏兄弟第一時間得知了太子歸來的消息。

對二人來說,終於可以長長地鬆一口氣。

張皇后有沒有兒子繼承皇位,對二人甚至是對張家以後的走向,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張氏兄弟不希望因爲太子失蹤而令張家失勢。

張延齡幸災樂禍地道:“兄長,你可有聽聞?據說那些文官鬧事,以劉健和李東陽爲首,居然對地方泄露太子失蹤的消息,今日陛下把他們召到皇宮敘話,還親眼見到了太子,這下總算是讓劉健等人丟盡了老臉!”

張鶴齡道:“太子失蹤,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只能說謝於喬去南方確實用了心,用了幾個月時間,關鍵時刻,總算把太子找回,打了那些不安分的文臣的臉!”

張延齡笑嘻嘻地問道:“兄長,你就如此確定是謝遷找回來的?指不定還是太子自己回來的,又或者乾脆他就躲在宮裡沒出去去。”

“這小傢伙,平日裡做的胡鬧事可少了?現在我見到他,就一陣頭疼,唯恐避之不及。我估計,目前他那套爲人處世之道,都是跟曾經的東宮講官姓沈的小子學來的……哈,這次太子去南方,十有八九是去找沈溪,你說太子這歸來,皇上能不治沈溪的罪?”

作爲沈溪的死敵,張延齡一直想方設法要報復沈溪,但因沈溪這兩年都在外領兵,偶爾回到京城也是準備被皇帝委以重用,張延齡可說沒有絲毫機會下手。

今時不同往日,沈溪在京官中的地位雖然沒有出類拔萃,但在地方官員中,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封疆大吏。

除了六部部堂外,沈溪現在被委命爲任何外官,都是可以的,事實上江贛、湖廣兩省總督,已經是大明僅次於九邊總督、巡撫的職位,甚至論實權,猶自在九邊總督之上,關鍵是沈溪治下的人口和軍隊實在太多,不是九邊等荒蕪之所可以比擬。

張鶴齡皺了皺眉,道:“沈溪到底爲陛下牧守一方,手上有兵,在地方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且他在軍事上的造詣無人能比,難道陛下就不怕治他罪,令其心生怨惱?”

“在我看來,無論太子是否去見過沈溪,陛下都不會追究其責任,現在陛下並非春秋鼎盛,他要爲自己的後事多想想,開罪前途無量且對太子影響甚大的沈溪,對陛下可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張延齡冷笑不已:“沈溪當了總督,以爲有了護身法寶?我建昌府封地,目前正在他治下,也沒見他給我來封信,熟絡一下。別是他已在暗中針對我的封地,要讓我來年顆粒無收……”

張鶴齡道:“你怎麼處處針對沈溪?既然他不在眼前晃悠,不想他就是。反倒是京城這幫翰苑之臣,尤其是兩個閣老,上躥下跳,欺負陛下病重,獨攬大權。如今爲太子之事他們竟然直接逼宮,回頭難保不會做出什麼忤逆的舉動。以太子這年歲,即便登基也壓不住他們,卻不知誰能輔佐太子,將這幫無法無天的大臣給壓下去!”

張延齡問道:“兄長不行?”

張鶴齡搖頭:“我可沒這本事!”

……

……

沈溪要率軍出征,消息很快便在南昌府乃至江西行省傳開。

尤其是沈溪帶人在城中各世家大族收繳一遍軍資後,大軍開拔前這兩天,府城百姓一方面警惕巡撫衙門的一舉一動,另一方面則準備敲鑼打鼓送“瘟神”。

沈溪就是個打土豪分錢財的欽差,領兵出征沒有從普通老百姓身上攤派一分錢,可因爲百姓被地方官紳矇蔽,他們不會領沈溪的情,只有等市面上主要專營貨物降價後,他們才能真切感受沈溪的好。

至於官紳們早就把沈溪當成豺狼猛虎,如果沈溪只是不知輕重拿地方世家大族開刀的愣頭青文官也就罷了,他們有的是辦法把他搞下臺,甚至會莫名其妙丟了性命。但偏偏沈溪手上掌握着軍隊,將領們就算不要財色等好處,也都願意無條件站在沈溪一邊,在官紳們看來,真是邪了門了。

“這沈大人簡直會妖法,江贛軍隊從上到下都好像着了魔一般,放着美女和金錢不要,就算倒貼,都要跟在他身邊,簡直把他當神明一樣崇拜!”

官紳們知道沈溪要走,表現得很客氣,各家各戶不但在之前納捐中表現了對沈溪領兵到湖廣南部作戰的支持,甚至還在沈溪即將出徵時,又送來大批犒賞三軍之物。

沈溪一共準備帶兩千兵馬南下。

兩千士兵外,還有一千名推着獨輪車負責運輸軍資的民夫。這麼一支隊伍,馬匹沒有幾匹,基本都是步兵,兵器倒還湊合,卻是整合南昌府周邊衆多衛所才湊齊,保證士兵手頭都有替換的兵器。

如果仗打到最後,士兵連兵器都沒有,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沈溪讓王禾把地方上徵繳的火藥,一併往前線運送。

沈溪的想法很簡單,雖然這些火藥暫時派不上用場,因爲南昌府沒有工業園區,沒人能把火藥製作成與佛郎機火炮配套的炮彈,還有火銃的子彈。但若不運上前線,連起碼的材料都沒有,沈溪總不能憑空變出來。

物資暫時送到長沙府,部分物資可能貯藏在長沙府的醴陵或者湘潭,全都臨近官道,方便沈溪隨時徵調取用。

出征這天,沈溪一大早就起來作準備,兩千兵馬枕戈待旦,但卻不是等着打仗,而是等着出征。

聽說跟沈溪這個百戰百勝的統帥出征,這些士兵興奮得睡不着覺,沈溪從江贛巡撫衙門出來,打着哈欠,看了看前方,官紳們前來送行的隊伍已排滿一整條街,大箱小箱的東西堆積如山,說是要慰勞出征將士。

沈溪嘀咕道:“出征將士基本都在城外,在城內尤其是巡撫衙門門前慰勞算幾個意思?”

王禾笑着解釋:“大人,這是地方士紳對您的心意……您千萬別拒絕,若您實在覺得不妥,大可將這些東西交給身旁的侍衛,讓侍衛們帶着,多一些物資送到湖廣西部和南部,總歸是好事!”

因王禾在沈溪親點出徵將領之列,王禾顯得很興奮,他以一省都指揮使的身份,協同沈溪出征,屬於被沈溪這個兩省總督臨時徵調,道理上說得通。

之前沈溪不想帶王禾去,主要因叛亂沒有發生在江西,而是在湖廣地界,調江西都指揮使去算是跨省,有僭越的嫌疑。但王禾跟他的關係,可比蘇敬楊親密多了,沈溪一邊琢磨如何才能栽培王禾,一邊又顧慮無法先回武昌府徵調人手,身邊無可用的人才,終於下定決心讓王禾隨軍出征。

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六五三章 小丫頭不懂事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八〇五章 無條件信任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一八章 成藥生意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九八四章 圍山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七〇六章 培養心機(第四更)第二六七章 上門來請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變化?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一九七章 突然變輕鬆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六章 爭奪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