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

朝堂上,謝遷一心要幫沈溪爭取糧食物資,以至於不在意公然跟劉健和李東陽唱反調。

謝遷突然出列:“蕭公公,難道你不知道,戰場上可以戰養戰?既然百姓和官府的糧食皆不可輕動,自然要從叛軍手中獲取,劉少傅是這意思吧?”

謝遷說出這番話,旁人都知道他生氣了。

之前幾年,尤其西北大戰爆發前幾年,朝堂上大小事情都由謝遷負責,儼然是無冕的宰相,誰知戰事開啓,風雲突變,劉健和李東陽將老友排擠出核心決策層,謝遷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謝遷的話說完,以劉健的身份,自然不會跟謝遷爭論什麼,李東陽卻正色道:“謝尚書的話,不正是如今沈溪在西南應該做到的嗎?”

謝遷說的是反話,帶着質問的語氣,語氣很不中聽,但被李東陽接過話茬,直接正面予以肯定,好似謝遷站在他一邊。

謝遷心頭火起,瞪大眼睛,大有跟李東陽死扛到底的意思。蕭敬趕緊站出來打圓場,道:

“兩位閣老,作何要做這無謂的爭執?陛下不也是想將諸位來,商討一下平叛兵馬的糧食問題?若沒有糧食,這場仗實在沒法維持,諸位大人以爲呢?”

吏部尚書馬文升笑了笑,道:“蕭公公說的極是!”

朱厚照聽了不太滿意,好似自己完全被人忽略,他聲音加大幾分:“知道沒有糧食沒法打仗,朝廷不想辦法,就這麼空口白話,實在讓人心寒。沈卿家在西南爲國效命,原本就已很辛苦,難道連最基本的糧草都要自行解決?那朝廷乾脆什麼都不管,把國土也分封給下面的大臣得了!”

之前朱厚照說的話尚算中肯,一針見血,但說到後面,就有些膽大妄爲了。

蕭敬趕緊提醒:“太子殿下,您……您可要慎言啊!”

朱厚照生氣地道:“慎什麼言?本宮說的不是實話?你們這不管,那也不管,說得好像西南不是大明的土地,你們可有想過,一旦叛軍摧城拔寨,國土淪喪,那到底是沈卿家的責任,還是在場諸位的責任?”

劉健冷冷打量太子一眼:“身爲臣子,爲國效命乃本份,若有差池,前方統兵之將自然要揹負責任!”

劉健表明一個立場,錢糧就是不調撥給沈溪,但若西南戰事出現任何問題,全是沈溪的責任!

我們什麼都不管,前方好歹都由沈溪自己承擔,管他怎麼完成朝廷交託的重任,只要最後把仗打贏便可。

朱厚照咬人的心思都有了,正要跟劉健爭辯,朱祐樘突然大喝一聲:“住口!”

一句話,讓寢殿瞬間安靜下來。

衆大臣和太子爭吵得再兇,也不能作數,最終的決定權落在皇帝身上,皇帝說調撥就調撥,說不調就不調。皇帝一直生病,現在召見大臣,而臣子卻跟太子爭執,這對皇帝有大不敬之嫌。

蕭敬原本想出言勸慰幾句,聽到皇帝的話,趕緊行禮:“陛下,您有何吩咐?別太着急……”

朱祐樘咳嗽許久,這才擡頭打量在場大臣,道:“西南戰事已持續數月,那裡地廣人稀,蠻夷叛軍雜而散亂,放任何人去平,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沈卿家在前方平叛,朕若置若罔聞,是對臣子不義!”

劉健道:“陛下,不當如此說……”

朱祐樘擡手打斷劉健的話:“你們或許不這麼認爲,但朕卻不然。誠然,如今朝中府庫奇缺,西北用度佔據消耗七成,然西南之亂,也當儘快平息,長久則會生變。”

“諸位卿家都是我大明重臣,豈能爲國事傷和氣?你們的職責,在於維護朝堂穩固,朕如今身體不好,朝事還多要仰仗衆位卿家……”

皇帝說自己有病,按照道理,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就要識趣,不能在朝堂上跟他和太子爭執,不然就是不忠不義。

朱祐樘表明態度,三邊以及宣大地區的城池和長城要繼續修繕,西南戰事也不能不理會,皇帝不想把自己擺在不義的位置上,把大臣派出去後什麼都不管,這是對國家大事的輕慢,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謝遷聽到皇帝有意要調撥錢糧物資,趕緊出列奏稟:“陛下,不知西南之困,當如何處置?”

朱祐樘突然感慨一句:“朕是想調撥錢糧給沈卿家,讓他在前方可以順利將叛亂平定,但如今戶部庫糧緊缺,要調撥實在是困難,若他可以在地方上自行徵繳,或許是最佳之選……”

說來說去,朱祐樘也不同意從朝廷調撥錢糧給沈溪,讓沈溪自行徵繳,依然是想把難題還給沈溪。

謝遷聽到這話,大失所望,他本以爲皇帝體恤臣子之苦,自然會有所動作。但誰曾想皇帝只是說兩句好聽的,說過後馬上又轉而支持劉健和李東陽,提出不給錢糧,讓沈溪自行籌備的決議。

謝遷面帶苦澀,對朱祐樘道:“陛下,如今西南部分地區庫倉有舊糧,爲何不能調撥給沈中丞,讓他有充足的軍糧平息叛亂?”

李東陽拿出爲國爲民的姿態,輕嘆:“謝尚書或有不知,頭年西北大戰,西南各省俱提前徵繳錢糧,未來數年西南地方調度,只能依賴這批庫糧,若今日用了,將來地方上經不起任何災難,但有何差池,朝廷豈非連一點餘地都沒有?”

謝遷簡直想罵人。

提前徵繳幾年的稅,怕地方上再出什麼變故,所以要把錢糧留着以備不時之需,這是什麼狗屁邏輯?哦,那未來有可能會產生變故,要把錢糧留着,而現在叛軍當道,就不能調庫糧?如今叛亂蔓延,一省省治都被圍,這都不算變故,什麼纔算?

馬文升出列:“陛下,老臣以爲,西南既然有庫糧,在遇叛亂時朝廷不予徵調,若爲前線將官知曉,怕是會有芥蒂吧?”

朱祐樘眉頭不由皺起,看看誰幫他出面接招。

現在是吏部尚書說話,以馬文升在朝中的聲望,他站出來幫哪邊,另一方就必須要找出身份和地位相當的人出來反駁,甚至連李東陽都不太好說什麼。

果然首輔劉健迎戰了:“西南庫糧本就屈指可數,不足以承擔戰時消耗,若西南各倉儲皆都放糧,糧食怕也運不到臨桂,便會爲叛軍所劫……”

劉大夏道:“劉少傅言之有理,但若沈翰林在地方,走一處,開一處,就地徵用糧草,不也妥當?”

“嗯!?”

劉健一時不知如何反駁。

之前謝遷感覺自己孤軍奮戰,沒人幫他說話,等於他一個人面對朝堂上這麼多張嘴,甚至連皇帝都不站在他這邊。

但在馬文升和劉大夏突然發言後,情況好轉許多,關鍵在於二人對軍務所知甚多,他們出來發話,更具有說服力,甚至讓不善軍務的劉健無話可說。

李東陽腦筋轉得很快:“就地徵用糧草實爲不當……如此一來,兵馬逐糧,地方有糧而平,無糧而繞,官民如何擔之?朝廷聲望必將不存,劉尚書還是多思慮再言爲妥……”

馬文升說話時李東陽出來反駁不合適,但劉大夏開口,李東陽就可以針鋒相對,這就是身份對等。

李東陽這番話也有些道理,讓劉大夏無從辯駁。的確,若沈溪在地方上自行開倉取糧,必然會造成一種結果,那就是平叛兵馬專挑有糧的地方走,沒糧的地方就不去了,其後果難以想象。

朝堂上,儼然形成兩大派系,彼此相持不下,必須要更有聲望的人出來一錘定音。

此人,只能是朱祐樘。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不必爭執,以朕看來,西南之戰到如今地步,再談調糧,恐爲時已晚,不若以快馬傳書,賦予沈卿家就地徵調錢糧之權責……雖不能從府庫和百姓中擅取,或可以士紳出糧,又或於平叛時以戰養戰,朝廷不加干涉,諸位卿家以爲如何?”

話說出來,在場大臣明顯聽出,朱祐樘依然傾向於劉健和李東陽所言。

謝遷、馬文升和劉大夏此時俱都沉默不言,劉健和李東陽等官員得意地瞥了謝遷等人一眼,恭敬行禮:“臣等附議!”

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二三五一章 不方便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二五四二章 一團糟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一九九八章 朝不保夕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二八章 小蘿莉長大了(第三更)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二一四五章 待遇差別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二二六一章 飛不出鳥籠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六七三章 首輔不好當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四一八章 周胖子的禮單(第一更)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