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

三邊總督府,賓客連續散去,那些晚來的官員很快便從他人口中得知此次會議精神。

待人走光後,總督衙門開始收拾桌椅板凳,雲柳回來通稟沈溪城外的情報,順帶告知朱暉的動向。

“……大人,傍晚時保國公幾次想出府,皆被我總督衙門派去的親兵阻止,如此一來,我等無疑與之撕破臉皮,不知接下來他還會使出什麼陰招。另外,若朝廷使節到來,不知當如何安排迎接事宜?”

雲柳對沈溪的能力無任何懷疑,她擔心的是朝廷派來的欽差不給沈溪面子,以至於總督府方面處處被動。她想提醒沈溪做好接待準備,於是以請示的方式說出口。

沈溪顯得漫不經心,道:“現在尚不知道朝廷派來三邊的欽差是誰,不過已經知悉,派去宣大地區的人分爲兩撥,一撥是調查大同巡撫劉宇是否有貪贓枉法和行賄之事的東廠和錦衣衛人員,而戶部和兵部派去的官員則負責整頓邊務……說是整頓,其實就是清查錢糧問題。”

雲柳皺眉:“廠衛的人好應付,但若是戶部和兵部之人,問題就有些棘手了。”

沈溪擡頭看了雲柳一眼,他知道雲柳出自東廠,清楚東廠和錦衣衛內部是個什麼情況,這些處於陰暗世界的人都很勢利,貪污腐敗成風,根本無人管轄。

若這些人前來,沈溪只要打點得當就不會有太大問題,而朝廷六部派來的官員卻很難纏,尤其是那些自命清高的官員,這些人明明在享受制度帶來的利益輸送,卻可以道貌岸然指責地方官員不作爲。

五十步笑百步。

沈溪道:“弘治八年馬老尚書主導西北戰事以期光復哈密時,宣府錢糧出現問題,陛下委派的是後來的兵部劉尚書前去核查,當時是掛戶部侍郎、右副都御史銜前往,如今西北問題雖不比當時情況嚴重,但朝廷要處置,基本也會以等同待遇委派官員,估摸是以朝中閒置老臣掛戶部官銜前來,這些人因疏離官場日久,跟朝中利益關係不大,更容易應對些。”

雲柳點頭:“看來大人早就做好準備。”

沈溪笑了笑,搖頭道:“其實誰來都一樣,無非是看欽差是要一查到底,還是想找幾個替死鬼頂缸。如果是前者,問題可能會嚴峻些,連我這個看起來牽連不深的新任三邊總督都會有麻煩,必須先把自己摘出來。若是後者,就容易許多,但也要防備事情出現反覆……”

雲柳道:“其實相較於二者,最怕的還是朝廷派來的使節是御史言官充任,盯着一兩點不放,沒事也會出問題。”

沈溪搖頭嘆道:“是不是已無所謂,本官坐得直行得正,不怕陰險小人暗中使壞。現在最重要的是不讓朱暉離開延綏,同時防止宵小趁機挑唆告狀……酒桌上我已下最後通牒,若一些人鋌而走險,妄圖跟朝廷檢舉將我拉下水來,也很麻煩。”

“自明日起,三邊之地所有城塞均以徹查韃靼人細作名義,對進出信件進行管制,正好我想知道,這裡的水到底有多渾。”

雲柳並未從沈溪口中得到如何招待朝廷欽差的答覆,但還是恭敬行禮:“是,大人。”

……

……

臘月二十九,京城。

謝遷正在文淵閣處理朝事,爲年初休沐作準備。

劉大夏離開京城後,謝遷突然感覺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之前最親密的政治盟友,馬文升和劉大夏均辭官回鄉,朝中主要文臣,包括張升、韓文等人也已撤換離京。

在劉瑾派人“查無實據”後,抵達京城等候差遣的劉宇順利自劉大夏手中接過兵部尚書之職,剛開始謝遷還沒覺得有何不妥,結果幾次朝會劉宇全都站在劉瑾的立場說話,這才知道,這位文官集團的中堅人物不知何時改換門庭成爲了閹黨一員。

謝遷懊惱無比,他發現之前自己在朱厚照面前沒有大力挽留劉大夏千錯萬錯,隨着內閣票擬受到司禮監嚴重掣肘,同時劉宇還時不時上幾道奏疏噁心自己,謝遷對於朝事越發感覺力不從心。

四天前王華請辭還鄉的奏疏獲得朱厚照硃批通過,不日將離京返回浙江餘姚老家。謝遷內心一片悲涼,覺得自己這個內閣首輔未必能做長久,因爲王華可說是弘治朝末年入閣人選中呼聲最高的一個,他的致仕是對文官集團最大的打擊。

如今內閣中是謝遷、焦芳和王鏊的組合,三人辦事能力各有高低,雖然能讓朝廷維持正常運轉,但始終不及劉健、李東陽和謝遷的鐵三角,尤其焦芳事事徵求劉瑾意見,而王鏊處理奏本時很多時候力不從心,更讓謝遷心煩。

“……差不多年後,就該再舉薦一兩人入閣,再這麼下去,怕是要不了多久朝政便會爲劉瑾把持。”

謝遷已做好準備,年初舉薦官員入閣,但他又怕皇帝不肯接受他的提議。

關於清查西北錢糧弊政,謝遷覺得既然是沈溪主動提出,一定會作好防備,不至於出什麼偏差,而且朝廷派去的“欽差”還跟沈溪有一定交情,他覺得沈溪更不會在這問題上栽跟斗。

謝遷心道:“再過一兩年,朝中基本能實現平穩過渡,沈溪這小子在地方也如魚得水,只要他能把西北經營好,是否回朝擔任六部部堂,或者乾脆入閣,關係已不大……”

“但最好在老夫在朝時,便將劉瑾鬥倒,如此才能放心讓沈溪回朝入閣接我的班。以他的年歲,遲早能在內閣混個首輔的位子,就算那時我已作古,也不枉爲大明培養出一個人才。”

午時剛過,謝遷已把所有積壓的奏本票擬完畢,然後找來王鏊和焦芳,做一些事情作出交待。

但凡年初公文,事情不是很大的都可以先壓下來,等正月十五後再集中進行處理,如果是緊急軍務另當別論。年初這段時間,內閣會由焦芳和王鏊輪班值守,謝遷作爲首輔不參與輪值。

隨後,謝遷又單獨跟王鏊商量了下,讓誰入閣比較合適。

以王鏊的意見,首推樑儲,其次是楊廷和,至於靳貴等後起之秀則太過“年輕”不那麼合適。

由於劉瑾權勢熏天,內閣全面失勢,王鏊也萌生退意……能在有生之年當一回內閣大學士,在王鏊看來已是此生無憾,但他舉薦的幾人,謝遷都不是很滿意。

謝遷最想拉到內閣的還是沈溪。

一邊想讓沈溪在西北歷練幾年,一邊卻又想把沈溪調回京城來一起對付劉瑾,謝遷內心非常複雜。

至於讓沈溪擔任兵部尚書,謝遷一直不太贊同,作爲翰苑之臣自有驕傲,他希望沈溪能繼承衣鉢,而不是當六部部堂。

謝遷問道:“難道除了這幾位,就沒有別的人選?”

王鏊想了想,道:“難道讓世賢入閣?”

世賢是禮部左侍郎李傑的表字,謝遷聽到這名字,心中多少有些惱火,因爲此人跟宦官走得很近,素來爲他不喜。

但仔細一想,李傑雖然跟宦官關係密切,但跟劉瑾卻沒什麼聯繫,真正跟李傑關係密切的太監是戴義和張苑等人。

謝遷突然意識到,其實自己可以聯絡張苑等跟劉瑾有積怨的太監共同對付劉瑾。

“再議吧。”

謝遷顯得漫不經心,“年後我親自問問陛下的意思,總歸出自翰林院的東宮講官比較合適……我在朝中怕是沒多少時間了,若不能在這一兩年內把新人推薦入閣,到頭來讓閹黨賊子做了首輔,那我可就是大明朝的罪人了。”

王鏊聽到這話,臉色異常難看,因爲謝遷所指之人明顯就是焦芳。作爲同僚,王鏊不想就這個問題多說,於是道:

“於喬,無論誰入閣,最好莫鬧出糾紛來,如今陛下……可是很寵信一些人,你莫要跟其正面對抗,造成朝廷內亂,實在沒甚必要。”

謝遷冷笑一聲,他跟王鏊想法不同,但他不會出言指責。

王鏊屬於老好人,不會跟誰爭,但換句話說就是容易對各方勢力妥協,並非謝遷欣賞的類型,而謝遷青睞有加的沈溪,如今在他眼裡鋒芒畢露,希望磨礪一番後再回朝承擔重任。

……

……

關於入閣人選,謝遷只是單獨跟王鏊談過,但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劉瑾多少聽到一些風聲,知道謝遷有意推新人入閣,既然謝遷有所動作,他也不會閒着。

“……謝老兒在清查西北錢糧弊政上擺了咱家一道,咱家會在入閣人選上跟你妥協?你推薦誰,咱家一律不允,看你怎麼辦!”

劉瑾想在翰林院中找個既德高望重,還能聽自己話的人選,推舉入閣,但可惜他發現,翰苑出身的官員大多不識相。

就算有個焦芳,對他也是陽奉陰違,暗地裡拉攏一些文官准備自成一系。當然,朝中對劉瑾巴結的官員多的是,可惜這些人沒有翰林的身份,無法入閣,對此劉瑾沒有好辦法,只能把自己的妹夫孫聰叫來商議。

孫聰見到劉瑾,問明情況後,他也沒轍,雖然劉瑾老奸巨猾做事無所不用其極,但孫聰自己卻是恪守禮法的讀書人,孫聰沒有在劉瑾面前提那些陰損招數,很多建議都遵照朝廷典章制度辦事,因而劉瑾執政初期,做事呈現出一副有條理的模樣。

“公公要推舉內閣人選,不妨從東宮講官入手,若上了年歲的人不肯屈從,就只有從年輕講官中挑選……”

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四九章 濃濃年味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一四八一章 講官難當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二〇六八章 故人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九六三章 招安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二三九〇章 懸而不決第三七一章 這個真沒有(第四更)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一一九七章 突然變輕鬆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二三五三章 誰是閒人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一一七章 合作難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禮(第八更)第一三九五章 微服出巡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二八四章 沈家誰說了算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一二五三章 目標正陽門第二三二八章 相聚時難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二〇九章 義氣第八章 啓程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八六六章 皮扒兩層(第三更)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