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

朱厚照又大肆荒唐了一回。

大婚之夜居然沒在紫禁城裡渡過,直接在宮外豹房過夜,簡直沒把自己的新婚皇后放在眼裡。

張太后聽到戴義的回話後,瞪着高鳳和戴義,厲聲喝問:“你們是怎麼看着皇上的?”

高鳳和戴義原本以爲這件事與己無關,正在暗自慶幸昨日守夜的不是自己,但聽到張太后的話,才知道原來不輪值也要揹負責任,二人幾乎同時跪在地上向張太后磕頭請罪。

戴義苦着臉道:“太后娘娘息怒,老奴知罪……請太后娘娘責罰!”

張太后冷笑不已:“責罰?哀家看來真要好好責罰爾等,那麼大個人都看不住,難道你們就未曾想過陛下會出宮?對了,劉瑾和張苑人呢?”

聽張太后提及劉瑾和張苑,高鳳和戴義心中的擔憂稍微減輕了一些,到底那兩位纔是宮裡所有太監中權勢最高的存在,跟他二人關係不大。高鳳恭敬地道:“回太后娘娘,老奴不知。”

張太后一臉慍色:“什麼都不知道,你們是幹什麼的?光吃米飯不幹活?來人,將他二人……”

原本張太后想遷怒戴義和高鳳,對二人重重處罰,但轉念一想,皇帝大婚之日丟下皇后出宮,這事兒太過荒誕不羈,嚴重影響到皇室的聲譽。

張太后暗忖:“不行,不應責罰這二人,若是事情傳開,朝野上下一定會非議皇兒,讓他顏面掃地不說,還讓我大明皇室蒙羞。現在一定要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絕對不能讓這件事傳出去!”

想到這裡,張太后厲聲質問:“你二人可知錯?”

戴義和高鳳都忙不迭磕頭,因爲太過用力,把額頭都給磕破皮了,對二人來說,這可是無妄之災,他們原本就不負責侍候皇帝日常起居,作爲迎親使節,把所有該走的流程走完就算完事,哪裡敢保證皇帝留在交泰殿合巹圓房?

戴義和高鳳有冤無處申,同時口稱:“老奴知錯,請太后娘娘息怒。”

張太后重新坐了下來,黑着臉道:“你二人有錯,而且錯得離譜,簡直罪該萬死!哀家暫且不責罰你們,你們現在必須戴罪立功。今日的事情,不能讓外人知曉,你們可知應怎麼做?”

高鳳和戴義稍微擡起頭,二人先相互對視一眼,雙方額頭上都血跡斑斑,戴義率先表態:“太后,老奴知道該怎麼做了,讓知道昨日陛下出宮之事的人……都封口!”

張太后厲聲道:“知道怎麼做就好,現在趕緊去辦,不但要讓宮裡的人封口,就連宮禁,還有宮外的人也要通通封口!去,把劉瑾叫來!”

戴義聽說要封宮禁侍衛和宮外之人的口,知道自己力不能及,正在想自己這回恐怕要大禍臨頭了,這邊張太后點名讓劉瑾過來,他終於安心了些,心想:

“總歸有劉公公在前面擋着,這天塌不下來,倒是想想該怎麼讓那些奴婢封口,殺了肯定不行,有違天和,若把人給毒啞……也不行,太不人道了!難道只是嚇唬一番,讓他們發誓不亂說話?”

張太后見戴義遲疑不決,怒道:“還在做什麼?不快去!”

“太后娘娘息怒,老奴這就去!”

戴義磕頭之後,掙扎着從地上爬了起來,往仍舊跪着的高鳳看了一眼,然後匆忙找劉瑾去了。

……

……

這件事別說張太后和高鳳、戴義等人不知情,就連劉瑾也被蒙在鼓中。

劉瑾正在家中睡覺,天色剛剛亮就有人前來敲門,等見到來者,劉瑾嚇了一大跳,居然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戴義親臨。

平時劉瑾跟戴義的關係不那麼好,在於戴義此人是個兩面派,在劉瑾和張苑之間搖擺不定。

劉瑾一直對戴義把持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的位置不滿,因而從來沒把戴義當作自己人,平時見了戴義都是當做奴僕使喚。

劉瑾打量一臉苦色,額頭上滿是血污的戴義,皺着眉頭問道:“你這是怎麼了?”

戴義哭喪着臉,悽切說道:“劉公公,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嗚嗚,實在是說來話長……”

這時候戴義還在賣關子,劉瑾簡直想拍這傢伙一巴掌,但劉瑾終歸還是耐住性子,問道:“何事驚惶?難道宮裡出什麼事了?”

劉瑾首先想到的,是皇帝可能有什麼危難,比如說生了急病,或者是被人刺傷等等。

戴義咧着嘴,好似哭喊一樣說道:“陛下昨日傍晚出宮,至今未歸。”

劉瑾聽到這話,微微吸了口冷氣,腦袋往後一縮,眉頭頓時皺了起來,心裡卻琢磨開了:“這算什麼大事不好?皇帝出宮難道不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麼?“

但他又想到可能會有一些他沒察覺的問題,於是又問:“陛下昨日傍晚出宮後,可是跟着沈之厚往宣府去了?”

劉瑾最擔心的事情,不是皇帝夜不歸宿,因爲朱厚照幾乎是天天夜不歸宿,他怕的是被沈溪給拐跑,若朱厚照去了宣府,他沒法把人追回來。

劉瑾瞭解朱厚照的性格,這是個做事風風火火的少年天子,當初朱厚照尚是太子時,就跟着他一道南下,天南地北遊歷一圈,至於朱厚照最後是怎麼回到京城的,到現在劉瑾都不是很清楚。

戴義被劉瑾問得一愣,發現自己跟劉瑾所說根本不是一回事。

“劉公公,您說的什麼跟什麼啊……難道您的意思是……陛下跟着兵部沈尚書出征了?”說到這兒,戴義自己都嚇了一大跳。

劉瑾用尖銳的嗓音喝問:“你連陛下去了何處都不知,到咱家府上來發什麼瘋?你且說,爲何要到咱家這裡?”

戴義這纔回歸本來的問題,哭喪着臉道:“劉公公,昨日陛下出宮去了豹房,到現在還沒回去,太后娘娘今日一大清晨在交泰殿外等候,恰好發現這個秘密,逮着不放,這會兒怕是咱們都跑不掉……”

劉瑾氣急敗壞地指着戴義的鼻子,破口大罵:“混賬東西,你們沒看好陛下,跟咱家有什麼關係?”

戴義委屈地道:“怎能沒有關係?太后娘娘怕這件事傳揚開,下令封口……”

劉瑾聽到這話,眼睛瞪得溜圓,怒不可遏:“好你個姓戴的,感情你上門來,是故意讓咱家知道這件事,陷害咱家吧?”

戴義趕緊否認:“劉公公多心了,這是太后娘娘親口吩咐的……太后娘娘讓鄙人出宮請劉公公您回宮去見駕,您不會以爲是鄙人給您使絆子吧?”

劉瑾還真覺得是戴義故意使絆,咬着牙,厲聲道:“哼,回頭再跟你算賬!”

說完,他顧不上跟張文冕和孫聰等人商議,收拾整齊便跟戴義一道進宮去了。

……

……

太陽終於升起。

紫禁城,坤寧宮內,此時坐鎮此處的並非是新皇后夏氏,而是太后張氏。

張太后意識到問題嚴重,沒敢去跟太皇太后王氏說事,而是把知情人都召集到坤寧宮,對相關人等做出訓示,讓他們識相點兒,不得把事情傳揚開。

劉瑾和戴義抵達的時候,張太后已經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話,此時有些口乾舌燥。

那些宮女和太監戰戰兢兢跪在那兒,生怕張太后爲了封口而殺人。

就算不是全殺,但也有可能會殺雞儆猴,選擇性地殺上一兩個立威,在皇宮這麼殘酷的地方,宮女和太監被迫害致死的情況屢見不鮮,宮女和太監無不爲自己的命運憂心忡忡。

“劉瑾,你來得正好!”張太后剛喝了一口茶,見到劉瑾到來,立即擡起嗓門厲聲說了一句。

劉瑾忍不住打了一個激靈,快步上去,到了張太后身前立即跪下,他旁邊還跪着一個人,赫然是張苑。

張苑在宮外沒有私宅,張太后傳喚,張苑不敢耽擱,很快就過來了,跪在地上傾聽了一耳朵訓示。

劉瑾聽張太后直接稱呼自己名字,知道如今張太后正在盛怒中,重重地磕了一個頭:“老奴拜見太后娘娘。”

張太后見掌司禮監的劉瑾如此恭謹,不管怎麼說對方也是太監之首,需要給予一定尊重,不復之前那般盛勢凌人,問道:“劉瑾,陛下昨日出宮之事,你可知情?”

劉瑾解釋道:“回太后娘娘,老奴也是經戴公公通傳,方纔知曉此事,在此之前根本是一無所知啊。”

張太后惱火地道:“那你是怎麼照顧陛下起居的?平時不都是你跟着陛下出宮的嗎?”

“這……”

劉瑾有苦說不出。

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他陪同朱厚照出宮,甚至朱厚照看他辛苦,還特別允許他在宮外擁有私宅,從此後獲得自由進出皇宮的權限。平時劉瑾都在自己宅中過夜,白天才到宮中的司禮監當差。

但現在朱厚照在豹房的起居跟他沒多大關係,平時都是些得寵的太監和親隨,諸如小擰子和錢寧等人服侍身旁,這些人才是朱厚照面前的紅人。

張太后似乎不想聽劉瑾解釋,一擡手:“你現在不必多說了,哀家不想讓這件事傳揚出去,再者……你立即出宮去將皇兒叫回來,就說哀家說的,若他不想回來,那哀家可以考慮換別人來當皇帝!”

“哀家只怪自己錯生了他,小小年紀居然如此放肆,連祖宗規矩都不顧了,這哪裡是一個帝王的氣度?”

氣急敗壞之下,張太后說話重了一些。

甚至提出要廢黜朱厚照的皇位。

劉瑾聽到這話,非常害怕,雖然張太后未必有權力廢黜皇帝,可一旦太后和皇帝交惡,那苦的可就是他們這些實質上都是皇室家奴的內侍。

劉瑾連連磕頭:“老奴這就出宮去找尋陛下,太后娘娘請息怒,老奴一定將陛下找回來!”

張太后厲喝道:“若他不回來,你也不用回來了,跟他一道自生自滅去吧!”

……

……

朱厚照失蹤的消息,在皇宮內屬於一件高度機密的事情,外人無從知曉。

沈溪沒有留意身爲皇帝的朱厚照昨夜在哪兒過夜的事情,因爲這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對此他也沒有特別的興趣。

原本當天沈溪休沐,但因之前籌備軍事學堂,耽誤了一點事情,所以當天他還是趕到兵部衙門,準備處理積壓的公務。

沈溪抵達時已經是日上三竿,剛來到自己的辦公房門前,王守仁從旁邊的房間走出來打招呼:“之厚,謝尚書已等候多時。”

沈溪對謝遷的到來多少有些不喜,心底根本就不想跟這個老頑固打交道……謝遷沒事就喜歡用長者的姿態教訓他,頻頻向他施壓,似乎兵部是謝遷直接管轄的一樣,沈溪對此已不厭其煩。

不過人既然來了,他還不得不去見上一面,總歸謝遷是當朝首輔,地位在那兒擺着,沈溪作爲兵部尚書不能失了禮數。

等沈溪抵達客廳,正在喝茶的謝遷站了起來,未等沈溪行禮打招呼,便直接道:“老夫此來是跟你說一件事……昨夜陛下未在宮裡過夜。”

沈溪擡起雙手正待合攏抱拳行禮,聽到這話將手放了下來,往周邊看了一眼,確定沒旁人後,才皺眉對謝遷道:“閣老來就是爲了說這件事?”

謝遷吹鬍子瞪眼:“怎麼,這件事你還覺得不夠大嗎?昨日乃陛下大婚之日,陛下居然未留在宮中過夜,這件事若傳揚出去,會對陛下聲名造成多大的影響,難道你不清楚?”

沈溪搖頭苦笑一下,見謝遷對此事如此重視,一時間無法理解,因爲他自己並沒有覺得如何。

沈溪心想:“不同時代的人在思想觀念上竟然有這麼大的差異?陛下出不出宮,好像沒什麼了不起啊,大不了說明皇帝對皇后不滿……這跟我們做臣子的有什麼關係?”

因爲沈溪對朱厚照的性格非常熟悉,再加上他知道歷史上有傳言,朱厚照的皇后夏氏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沒被朱厚照臨幸過,所以沈溪對這事情有心理準備,也沒想過幫朱厚照成就美滿婚姻又或者怎麼樣。

皇帝的婚姻原本就是政治婚姻,夏氏進宮前就應該有自己得不到帝王寵愛的心理準備,沈溪可不想無端爲自己惹麻煩,他根本就不想管這種糟心事。

沈溪問道:“閣老從何得知陛下昨日不在宮內?難道閣老派人盯着陛下起居?這樣似乎不太好吧?”

謝遷眯着眼打量沈溪,冷冰冰地質問:“你小子什麼意思,難道你覺得老夫是那種不知分寸之人嗎?”

沈溪沒有回答,他想象不出謝遷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在他看來,即便這種事發生了,皇宮也必然會把消息封鎖,泄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謝遷見沈溪不答,沒好氣地道:“老夫只是偶見宮內那些宮女和太監神色驚慌失措,就好像天塌了一樣,之後纔得到一點風聲,說是昨夜陛下出宮未歸……”

在這個問題上,謝遷避重就輕,沈溪當然能聽出來。

沈溪安慰道:“閣老不必着急,這件事既然確定發生了,還是從長計議好!”

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一五九七章 只是交易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二四二四章 是非功過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二六〇章 最後的戰鬥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一六〇〇章 說項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〇八六章 拂袖而去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二五四六章 不參與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五二三章 責任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五九六章 不通世情?(第二更)第二四〇九章 正月雪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一〇〇七章 太子寄信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四一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八六六章 皮扒兩層(第三更)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九八八章 三老議兵(第一更)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二三五六章 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