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

朱厚照自不量力跟王陵之比武,輸是必然的事情。不過朱厚照不是很着惱,因爲旁邊恭維的聲音連綿不絕。

錢寧道:“……小王將軍之前跟諸位學堂學生比試,都是一招獲勝,要知道這些可都是軍中的精英……而陛下卻可以跟小王將軍打個平手,陛下功夫實在高明……”

張苑跟着胡扯:“……若非陛下有意相讓,怕是小王將軍已經倒在地上起不來了!”

這些阿諛奉承的話不着邊際,朱厚照扭了扭手腕,舒活一下筋骨,說道:“話不能這麼說,小王將軍的本事,朕確實略有不及,看來以後得多加鍛鍊,爭取下次能跟小王將軍多過幾招……沈先生,你認爲朕拳腳功夫怎麼樣?”

朱厚照很希望得到沈溪的誇讚。

沈溪正色道:“陛下應勤於騎射訓練,如果只是拳腳功夫強,可無法跟韃靼人交戰……學堂傳授搏擊術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增強體魄,訓練膽識和毅力,爲將來更好地領兵打下基礎。”

沈溪不予正面評價,變相是說朱厚照的拳腳功夫相當一般。朱厚照雖自負,但也知道跟王陵之比武他怎麼都贏不了,隨口誇讚幾句,就對此不再感興趣了。

“沈先生,你讓朕過來,是要召集學生,與朕和先生就前線局勢展開磋商吧?這正是成立後方指揮所的目的,卻不知這些學生是否有能力輔佐朕?”

朱厚照看着在場的軍事學堂學生,目光中全是輕視,畢竟之前三十人輪番跟王陵之較量,結果全都敗下陣來,他自然覺得這些學生都是酒囊飯袋。

沈溪道:“學生見地如何,還是要陛下親自檢驗過才知,若陛下覺得這些學生沒有資格成爲陛下的謀士,不妨多徵召些人進入學堂深造。”

朱厚照好奇地問道:“沈先生,如何多徵召人手呢?京師周邊,有那麼多懂得軍事的人才嗎?”

沈溪點頭:“陛下,若您想富國強兵,必須打破成見,不能只從軍戶中選拔人才,應擴大範圍,從士子當中,挑選一些對兵法韜略擅長之人,讓他們掙脫科舉的束縛,以平民之身獲得官職,從軍報國。”

因爲沈溪所說的事情,已超出大明現有用人制度,朱厚照聽到後有些迷惑,不知是否可行。

錢寧笑道:“沈大人,這軍戶自大明開國以來都是世襲,這用人制度若是改變,怕是人心不穩。”

朱厚照看向沈溪,覺得錢寧說的話有幾分道理。

沈溪搖頭:“刻舟無法求劍,制度也不應一成不變,否則陛下爲何要制定強軍的基本國策?”

朱厚照立即堅定地點頭:“沈先生所言有道,如果只是從軍戶中選拔,許多將校都是世襲,官做得好歹都不影響他們吃公糧,許多人可能連字都不認識,怎能帶好兵打好仗?戰時恐怕連戰陣都不理解……”

“沈先生,你覺得從民間選拔,當以何種方式進行?難道廣佈告示,讓有能力的人毛遂自薦?”

沈溪用讚許的神色看着朱厚照:“大致方式跟陛下所提類似,不過不但有自薦,還會有詳細的選拔制度,臣認爲有必要舉行幾場關於兵法韜略的考試,讓所有讀書人都參與進來,如果有人在這方面表現突出,希望陛下破格準允其進入軍事學堂,且在順利通過結業考試後,由陛下親自委以軍職。”

朱厚照想了想,不知是否該答應下來。

沈溪繼續道:“陛下作爲軍事學堂校長,這些學生可說都是天子門生,必然會對陛下無比忠誠。”

朱厚照一直試圖建立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班底,聽到沈溪的分析,頓時瞪大眼睛,連連點頭:

“既如此,那這件事就勞煩沈先生多費心了,朕相信有沈先生在,大明軍隊一定可以逐漸變得強大起來,那時再跟韃靼人交戰,就不必採取守勢,距離踏平草原之期不遠矣!”

言語間,朱厚照多了幾分期冀。

等有了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班底,就不必再看前朝老臣的臉色,朱厚照覺得那時候就可以實現抱負,率領大明走向強盛。

……

……

朱厚照對沈溪的評價很高。

當對未來有了憧憬,作爲皇帝的朱厚照便對沈溪的建議採取了全盤接受的態度。

朱厚照爲人豁達,容易接納新鮮事物,沈溪提出的一些舉措,比之當初在朱祐樘面前提出時更容易接受。

沈溪只要說一遍,朱厚照就能聽懂,然後欣然採納。

朱厚照跟王陵之比試後,接下來就是討論軍情。

朱厚照對於自己的軍事造詣很自信,非常希望跟別人交流,證明自己見地高妙。

沈溪給他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可惜的是,這些軍事學堂的學生剛從京營徵調上來,見識不高,就算已經學習了幾天,也上不了檯面。

這些人從未去過宣府,不瞭解那裡的地形地貌,不知道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也沒有跟韃靼人交手的經驗,再加上武將地位低微,讓他們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現一下,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說出有見地的看法。

一羣人圍着沈溪事先準備好的沙盤,即便大概看懂沙盤上的山川地理形勢,也都在那兒乾瞪眼。

朱厚照問了沈溪一些事,沈溪從容回答,尤其涉及韃靼人軍力,沈溪更是如數家珍。

但當朱厚照去問那些學生時,卻沒一個能說出來。

朱厚照皺眉:“沈先生,看來不行啊,這些人……不能跟朕一樣理解戰局,讓他們當朕的謀士,是否合適?這些人要多久才能學到真本事,從軍事學堂畢業?”

沈溪道:“中低級軍官深造,主要涉及帶兵方略,做到令行禁止即可,若陛下要找智囊,則必須是久經戰陣的將帥,或者是熟讀兵書的讀書人,纔可以對山川河流以及排兵佈陣有比較直觀的認識……”

朱厚照無奈地道:“那意思是……這裡沒人能勝任?”

沈溪看了看在場那些校尉,這些人已經是京營裡比較優秀的了,至少都認字,那些由五軍都督府舉薦上來不認字的人全都被他打發了。沈溪可不想把軍事學堂變成“掃盲班”,如果從教授識字開始,他也不知要多久才能把第一批軍官帶出來。

但這些人就算認字,也無法跟讀書人相比。

雖然到了弘治年間,軍戶也可以考科舉,但這些人本身都有世襲的官職作爲安身立命之本,少有人去考科舉,即便有,也多是考武舉,因爲這比文試容易多了。

這次選拔的軍官中,沈溪特地留意之前武舉出身的那些人,尤其是武進士,現在八十名學生中有二十人是武進士。

可就算是武進士,在沈溪看來也難撐場面。

沈溪道:“陛下,萬事開頭難,如果想一步吃成大胖子,那是不現實的事情。”

張苑在旁提出質疑:“沈尚書,您這話就不對了,之前您提出,要讓陛下建立後方指揮所,但如今這指揮所只有主帥,沒有合格的謀臣,如何能爲前線將士提供正確的謀略,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朱厚照聽到這話,沒提出反對意見,顯然他也覺得自己可能被沈溪誆騙。

沈溪打量張苑一眼,正色道:“陛下組建的軍事指揮所,除了陛下和微臣外,還有王將軍這樣經歷過前線實戰的將領,也有英國公等老而彌堅的老帥,還有壽寧侯這樣年富力強帶領京營多年的勳貴,更有今後從士子中精心選拔的軍事學堂學生,怎能算不周全呢?”

朱厚照問道:“那今天的討論,便不能進行下去嗎?”

沈溪道:“若陛下暫時不想聽學生的意見,那臣就找一些有資歷的人來,爲陛下出謀劃策。”

“哦!?”朱厚照很迷惑,“沈先生說的是誰,英國公?還是國舅?又或者是別的勳貴?”

沈溪搖頭:“陛下暫時不必驚動那些高級將領,因爲兵部自身就有合適的人才,從臣這個尚書往下,有侍郎、郎中、主事等若干官員,可將這些人請來,由陛下臨場考覈一下,便可知道其中是否有濫竽充數之人,由陛下對他們做出獎懲。”

朱厚照深深地吸了口氣:“這倒是個好主意,兵部作爲大明主管軍事的衙門,裡面應該有不少能人異士……朕怎麼把這一茬給忘了?既然沈先生提出要考覈,那就請沈先生安排吧!”

……

……

沈溪突然提出要考覈兵部官員,朱厚照覺得很不錯,一方面可以在臣子面前耍威風,另一方面則可試試兵部中人是否有真本事。

張苑和錢寧卻多少明白沈溪的用意。

很顯然,沈溪想借此番考覈,對兵部有司人員進行一番整頓,或者說——沈溪趁着劉瑾不在朝的機會,開始清除異己。

劉瑾爲防備沈溪坐大,在兵部安插不少眼線,收買了不少官員,如此一來沈溪有什麼動向,或者是兵部發生什麼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傳到劉瑾耳中,這也是劉瑾監控沈溪的一種方式。

現在劉瑾被髮配到宣府領兵,沈溪要掌控局面,自然得先從清除異己上入手。

張苑和錢寧都在想:“還是沈之厚手段高明,把陛下帶到軍事學堂,四兩撥千斤的一招,便可在兵部形成一言堂。”

沈溪不動聲色,讓人去把兵部能排得上號的人一起叫來。

兵部侍郎熊繡和何鑑不明白沈溪爲何要搞出如此大的陣仗,等沈溪來到學堂門前等候時,熊繡道:“沈尚書,您帶陛下到這地方來也就罷了,但若說將整個兵部同僚都調到這裡研討軍機,怕不那麼合適吧?”

連張苑和錢寧都能想到沈溪可能是要排除異己,熊繡和何鑑作爲在官場混跡多年的老臣,自然能理解到這一層。

沈溪道:“此乃陛下所發御旨,吾等只管遵命行事便可,至於面聖後如何,本官會酌情處置,兩位侍郎請一起到裡面面聖,參與到對前線戰略的議論中。”

熊繡和何鑑對視一眼。

儘管二人心懷疑慮,但只能跟沈溪一起到軍事學堂內專門用於兵棋推演的大會議室面聖,圍繞着碩大的沙盤研討宣府一線用兵事宜。

……

……

半個多時辰過去,朱厚照實在困頓不堪,在座位上打起了瞌睡。

好不容易聽沈溪介紹說人員已到齊,朱厚照睜開惺忪的眼睛,環視一圈,問道:“沈先生,現在就要開始討論嗎?哎呀,人還真不少呢。”

朱厚照從當上皇帝開始,只去過兵部一次,還是在兵部外見到沈溪就離開,根本沒進過衙門,從未有過一次性召齊兵部所有官員問事的先例。

其餘六部情況也無例外,朱厚照登基後對朝事基本處於不管不問的狀態,這次召見大臣,也是沈溪找機會促成,甚至不是出自朱厚照的本意。

兵部各級官員足足來了六七十號人,加上軍事學堂的三十多名學生,大會議室內外密密麻麻都是人。

沈溪做了開場白:“陛下派遣兵部郎中王守仁,以及司禮監劉公公往宣府,目的是抵禦韃靼犯境,今日陛下召諸位來此,是想詢問諸位對當前戰事的看法……請各抒己見,若是誰所提方略被採納,定有嘉獎。諸位可暢所欲言。”

沈溪說完後,大會議室內鴉雀無聲。

朝堂議事本是高官的權力,中下層官員別說是參與朝政,就算入皇宮面聖都要趕着三節兩壽,而且不是每年都有機會,至於那些七八品甚至更往下的小官,一輩子都沒機會見到皇帝。

第一次面聖就要說及宣府戰事,事前沒有任何準備,對於宣府究竟是個什麼狀況也不是很瞭解,沒人敢出來隨便搭話。

朱厚照問道:“諸位卿家,怎麼了?你們是怕朕,覺得朕不好說話,纔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這會兒朱厚照坐在沙盤正北方的主持臺上,他所在的地方居高臨下,可以看到沙盤上所有地形地貌,甚至連上面豎着的小旗子上的字也一清二楚。

在場官員戰戰兢兢,誰都不敢胡亂說話,儒家的中庸思想束縛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爲,都擔心槍打出林鳥。

等了半天,沒人出來說話,朱厚照對沈溪道:“沈卿家,看來兵部沒人願意當朕的幕僚啊。”

沈溪笑道:“或許是諸位同僚不知該怎麼說,那就由本官起個頭吧。”

在場並非所有人都不想說話,很多“後起之秀”,甚至包括弘治十八年的觀政進士,他們剛到兵部不久,就等着外放,這會兒突然有機會面聖,自然想好好表現一番,但奈何對宣府的事情瞭解不多,只能默不作聲。

沈溪指着沙盤上的標誌:“韃靼犯境,原因很簡單,就是之前我朝跟達延汗部左翼人馬交鋒,大獲全勝……”

明明是小勝,卻被沈溪說成大勝,主要是保全朱厚照的面子。

見大家盯着沙盤作思考狀,沈溪再道:“韃靼兵馬,將會從宣府北面那些堡壘和城塞發動攻擊,主要攻擊方位不詳,但以韃靼人侵凌我朝邊疆的特點,三五日內宣府必然會告急!”

熊繡道:“沈尚書,這韃靼兵馬即便來勢洶洶,斷不至於短時間內便攻破外長城一線所有邊塞,威脅宣府的安全吧?”

沈溪打量熊繡,道:“熊侍郎對宣府近況可有所知?”

熊繡緘口不言,因爲他發現自己對居庸關外的事情一頭霧水。

這時代交通落後,消息傳遞存在很大問題,跟後世到處都是公路、鐵路不同,在大明中葉,即便是京畿之地,也仍舊處於半原始狀態,京城周邊開發的土地不到二分之一。

後世交通發達,是建立在無數的隧道、橋樑等基礎上,而在這時代,就算過一座不高的小山,盤山路也有可能會走一天,遇到條河,光是等渡船就要等半天甚至一天,信息閉塞也就在所難免。

好比土木堡之變,就算皇帝御駕親征,依然因爲情報不及時導致英宗被困,若是能及早建立完善的情報系統,也不會等到瓦剌人殺來時才知大事不妙。

而弘治十六年的戰事,也是因爲韃靼完全封鎖了大明情報傳遞系統,才導致最後京師保衛戰險象環生。

沈溪道:“韃靼主攻方向,大概兩個,其一是從陽和、天鎮方向,其二則是從張家口堡叩關,這也是韃靼犯境常走的路線,每次稍有不同,全看大明在邊防上,哪一段防禦不足……”

沈溪開始詳細講述前線的情況,官員們對照沙盤認真傾聽。

朱厚照探頭打量沙盤中主要城塞所在的位置,因爲沈溪是按照比例完成的沙盤,很多情況經過推演後便一目瞭然。

原本複雜的邊疆形勢,在沈溪講述下,成爲可見可分析的戰局,所有人都知道大明軍隊主要分佈在何處,韃靼人的主攻方向又會是哪裡。

等沈溪說完後,朱厚照迫不及待問道:“沈卿家,你覺得該以何種姿態應對韃靼人的攻勢?”

沈溪心平氣和:“陛下所問,正是今日探討的重點,諸位同僚要麼是兵部官員,要麼在軍中領兵,應該對眼前的環境不陌生……諸位請看,這裡便是涉及大明京畿安全的長城內關,既然現在已知韃靼人犯境,宣府和大同一線部屬的兵馬你們大概也清楚了,做出怎樣的應對方略,諸位是否心中有數呢?”

所有人都在認真思考,有想站出來發表意見的,但因熊繡和何鑑等大佬沒說話,他們不敢隨意出聲。

任何衙門,都講究論資排輩,在皇帝面前發表見解可是個冒險的活計。在許多人想來,就算說得好,也不會有什麼功勞,還會被上司嫌棄多嘴多舌;反之,說得不好那就丟人現眼,被人笑話,證明自己沒本事,更不可取。

在場一片沉默,這也是沈溪早就預料到的請看,沈溪看着王陵之,道:“王將軍,你出自邊軍,跟韃靼人交戰過,對於當前形勢應該不陌生,你出來發表一下見解。”

所有人都把視線轉向王陵之。

平時王陵之以憨直著稱,因爲這次回來后王陵之一直跟在沈溪左右,對王陵之有了解的官員都知道,這位乃是沈溪同鄉,算是沈溪這個兵部尚書的嫡系。

嫡系跟旁系待遇自然不同,參與討論的時候,擁有優先發言權。

很多人心想:“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了同鄉的照顧,能夠從九邊之地輕鬆回京,甚至可以在陛下面前隨意發表見解!不管說得好不好,最後必然會被沈尚書認可,陛下也會出言嘉獎!”

一些本來想發表看法的人,見沈溪舉薦王陵之,頓時緘口不言,站在後面不敢露頭。

王陵之雖然在戰場上英勇無敵,但在私下的場合,就跟個熊包差不多,此時他站在那兒訥訥半天,才一咬牙:“末將以爲,當出兵,阻斷韃子進兵路線,與其正面交鋒……”

這話說完,在場之人無不皺眉暗忖:“唉,就這熊樣,還敢出來說話?也沒誰了!”

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一〇三〇章 入值文淵閣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八六六章 皮扒兩層(第三更)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三章 風花問月(下)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學的毒(第三更)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三六二章 帶女眷上京(下)(第三更)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二三〇章 無關勝負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一九三章 說服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二五七七章 賬目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