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

就在沈溪赴宴的同時,張永還在營區等候消息。

他心裡琢磨:“沈之厚怎麼能確定楊一清不會前去赴宴,而魏彬就會到場?他說話總是神神秘秘的,也不知哪句是真哪句爲假……之前他還說不會去赴宴,怎轉眼就改變了態度?我倒好,還得留下來等着去見楊一清,若楊一清不肯配合除去劉瑾,反而通風報信,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就在張永忐忑不安時,突然有侍衛進來通稟:“張公公,沈大人爲您準備的馬車已經可以乘坐了!”

“嗯!”

張永立即想起,這是沈溪之前定下的暗號,一旦總兵府那邊如願以償,他這邊就要立即前往巡撫衙門。

張永心想:“嘿,魏彬還真去赴宴了?”

他沒時間印證事情的真假,只能跟着侍衛出來,隨即又把出京時帶的隨從叫上,生怕有人會對自己不利。

上了馬車後,劉瑾仍舊惴惴不安,腦中諸念俱雜,不多時馬車便已停了下來。

張永下得馬車,環首四顧,發現根本不在寧夏巡撫衙門正門,而是在一處不起眼的小街巷裡,正對着一扇緊閉的小門,心想:“我這是來做賊的?居然連大門都不走!”

他正琢磨,小門從裡面打開,出來一個身着短褐、行騰的下人,張永驚訝地問道:“你是誰,怎麼在這兒?”

張永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既然自己是來跟楊一清接洽,試探口風,就應該是楊一清派人來迎接。

但自己這邊剛到,就有人出來迎接,好像這裡是沈溪的衙門口,一切都按照沈溪安排的流程行事。

那人回道:“小人乃楊府僕役,受我家老爺之託,來此等候,不想竟晚到一步……小人這就爲公公引路!”

張永滿肚子疑惑,跟隨那人進入後門,連續過了幾個不大的院子,這纔到一處明亮的屋舍外,但見月門前一人相迎,老遠便行禮:“見過張公公!”

此人張永倒是認識,正是新任寧夏巡撫楊一清。張永很是驚訝地問道:“楊大人居然出來迎接咱家?”

楊一清笑道:“張公公在朝可說聲名卓著,此番又跟沈尚書一起領兵平息叛亂,在下能在此相迎,實乃三生有幸!”

張永頓感顏面有光,心頭那些疑問索性不去想了。

二人攜手入內,張永才知道這兒是楊一清書房所在,房內除了窗戶的位置,四壁都是書架,上面擺滿了書冊,幾張桌子上堆砌着厚厚的公文,張永隨便拿起幾份看了下,上面呈列的事情都跟此番平亂有關。

楊一清帶着歉意道:“張公公請見諒,在下入城後,殫精極慮安撫民心,另外便是清點釐定戰功,分門別類列冊,待來日上報朝廷論功行賞。每日除了必要休息,在下都在這間房內渡過,就算如此,還是沒有把手頭的工作做完!”

張永感慨不已,道:“楊大人應該找些人來協助纔是。”

楊一清搖頭:“軍中大事,在下若有不明之處,可以問幕僚,但若涉及軍政和民政,最好還是親力親爲。這也是在下爲官多年的經驗,下面的人做事不用心,易出紕漏,導致不可預料之惡果,在下實在不敢怠慢!”

張永嘆道:“楊大人真是鞠躬盡瘁,想那沈大人……”

張永很想說沈溪兩句壞話,但馬上意識到,自己跟沈溪纔是一夥的,怎麼心裡卻如此偏向楊一清呢?

楊一清請劉瑾坐下,然後親自爲張永奉上茶水,令張永對楊一清的好感再度提升。

張永一邊喝茶一邊琢磨:“跟沈之厚共事多次,從未見他對咱家如此恭敬客氣,倒是這位楊大人,雖身在高位,奉皇命領兵卻絲毫不端架子,倒是可以結交一下。”

不過轉而,他就提起幾分警覺:“不對啊,或許他是有求於咱家,纔會如此客氣……卻不知他平時待人接物如何,是否也跟今日一樣?”

二人坐定後,楊一清道:“突然得知公造訪,事前未作準備,只能在此陋室接待,還望海涵。”

連稱呼都從“張公公”變成尊稱的“公”,張永更覺開心,臉上的笑容不自覺展露出來,道:“咱家突然登門拜訪,沒有提前打招呼,有些唐突了,楊大人不要見怪纔好。”

楊一清再度爲張永斟茶,二人談了關於請功和犒賞之事,因二人代表的勢力不同,加上沈溪跟楊一清間有軍功上的異議,張永沒說太多,楊一清也是點到即止。

張永記得沈溪的話,想試探楊一清的口風,但一直沒找到機會。就在他想怎麼開口說事的時候,楊一清突然起身,抱拳向張永深施一禮,道:“如今寧夏叛亂已平息,地方安定,外夷不敢犯境,一應事務趨於平穩……卻不知大明最大的隱患當如何解決?”

張永稍微有些驚訝,跟着站了起來,不解地問道:“此話何解?”

楊一清諱莫如深,拿起筆來,在手上寫了個字,然後展示給張永看。張永眯眼打量,只見楊一清左手手心上所寫之字正是“瑾”,隨即楊一清便用乾淨的宣紙將手上的字跡擦去,只留一團墨跡。

張永心想,怎麼不用我說,他反倒主動開口了?

張永俯身向前,壓低聲音道:“此人日夜在聖上身前,且耳目衆多,就連大人跟前恐怕也有他的人。”

“此人不在。”楊一清微笑着說道。

張永這才明白沈溪的用意,只要把魏彬支開,楊一清便會積極配合,甚至主動提出倒劉瑾之事,暗自佩服沈之厚終歸還是技高一籌,不管他爲何那麼篤定魏彬會赴宴,至少現在看來這位楊大人對於誅除劉瑾的事情很上心。

楊一清見張永沉默不語,以爲張永不想參與,又道:“陛下雖信任此人,但有平亂之事,陛下委命於公而不委命他人,足見陛下對公之信任。”

“現功成奏凱,乘機揭發劉瑾奸惡,陳說海內仇怨,皇上必定聽信,殺劉瑾,公也更受重用,收天下之心。”

張永心動不已,拍着胸脯道:“不誅除此獠,各地類似安化王謀逆一般的叛亂將愈演愈烈,大明將永無寧日……老奴何惜餘年不以報主哉!”

短短几句,二人就在誅除劉瑾這一重大問題上達成共識。

張永道:“不知楊大人有何妙計?”

楊一清神色凝重:“在下如今滯留三邊,恐無法回朝揭發劉瑾之罪行,不過以公之聲望,相信回朝後可當面檢舉,定不能讓劉瑾有辯駁之機……卻不知沈尚書對此有何意見?”

張永非常謹慎,雖然楊一清主動提出要誅除劉瑾,他卻依然要考慮這一席話可能是在試探他。

不過隨即他便把心一橫,道:“沈大人自然也是義不容辭。”

張永考慮到自己沒有退路,若不相信楊一清,等於是個死局,劉瑾跟他只能活一個,取得楊一清的信任乃是當前最佳選擇。

楊一清道:“如此甚好,在下這裡有一些關於劉瑾大逆不道的罪證,都是從安化王府搜出來的,不如由公帶走,或親自呈奏陛下,或可交由沈尚書呈奏,以在下之能力只能做到這一步。”

張永神色稍微凝滯,他聽出來了,楊一清不想主動承攬倒劉瑾的責任。

這跟沈溪的想法有些類似。

“好!”

張永清楚,楊一清雖然立下功勞,但畢竟不是朱厚照親近的大臣。

能當面跟朱厚照交流的,無非他和沈溪,不過張永心裡還是有些顧慮:“沈之厚之前的意思,是要把功勞讓給楊一清,爲的是讓楊一清面聖時奏事,我這麼替沈之厚答應下來,是否會影響他的計劃?”

楊一清從堆成山的卷宗中,拿出幾份不起眼的稿件,遞給張永,再次恭敬行禮:“一切全靠公主持。”

張永拿着劉瑾的罪證,壓力很大,心中不停唸叨:“一定要回去跟沈之厚商議清楚,這麼大的事情咱家可處置不了!”

因爲鬥劉瑾的事情實在太大,張永顯得沒多少底氣,此後就算楊一清再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了,過了一炷香時間,他主動提出告辭:“咱家先回去了,至於沈大人那邊……”

“就由公來傳話。”

楊一清慷慨激昂地道,“在下身份敏感,不跟沈尚書當面溝通,若是沈尚書回朝面聖,務必跟陛下陳明厲害,到時劉瑾罪行敗露,陛下定會將其繩之以法!”

……

……

張永惴惴不安,回到營地。

在自己營帳獨處許久,張永聽到門口的侍衛通稟:“張公公,沈大人赴宴歸來。”

“行!”

張永將楊一清提供的劉瑾罪狀揣在懷裡,懷着複雜的心情去中軍大帳見沈溪,到了地方纔發現魏彬也在。

“魏公公?”

張永稍微有些驚訝,沒想到沈溪居然會把魏彬帶過來。

魏彬在張永跟前顯得很拘謹,笑着打招呼:“張公公久違了,鄙人有一些公事要跟沈大人談,酒桌上說始終不那麼方便,這纔到沈大人營帳說事。”

張永心道:“沈之厚不會神通廣大到把魏彬都收買了吧?”

沈溪似乎有些醉意,道:“張公公來得正好,我等正要商議軍功和安民之事,楊中丞未親自前來,就由魏公公代勞。”

張永這才知道兩人說的並非倒劉瑾之事,不由鬆了口氣,心想:“這魏彬是劉瑾的人,就算他說肯倒戈,也不可信,不收攏此人最好……再者,到陛下跟前奏事,也不需要魏彬做什麼!”

魏彬低眉順眼道:“一切聽憑沈大人做主,畢竟沈大人才是陛下委派前來寧夏平亂的正差。”

沈溪笑着揮了揮手:“沒什麼正差副使,都是爲朝廷效命,且楊中丞比本官更早進寧夏城,此乃人所共知之事,本官會如實跟陛下呈奏……再者,本官建議朝廷重新任命三邊總制,以楊中丞之功,擔任此職最合適!”

歷史上平息安化王之亂後,朱厚照順勢安排楊一清留在西北擔任三邊總制,維繫了西北長時間的安定繁榮局面。

而沈溪提議,其實是順應潮流。

魏彬陪笑:“沈大人的決定自然是好的……不過,沈大人如今還在宣大總制任上,由沈大人您總制三邊是否更爲恰當?畢竟您在此任上有着豐富經驗,若您統御三邊,恐怕安化逆王也不敢造次作亂!”

沈溪道:“一切均按照軍功大小釐定,這裡有本官草擬的軍功名冊,魏公公不妨一併看過!”

說完,沈溪把已準備好的軍功奏請名單交給魏彬過目。

魏彬粗略看了下,才知沈溪雖然剛進城,但早有準備,過了半晌有些爲難:“這突然間也無法全都看完啊。”

“那魏公公就拿回巡撫衙門慢慢看,這只是本官向朝廷奏請的內容,至於楊中丞那邊怎麼奏請,本官無從干涉。”沈溪笑道。

魏彬道:“自然一切都要以沈大人奏請爲準,誰不知道陛下對您信任有加?否則也不會指定沈大人做正使……既如此,那鄙人就先把這奏疏謄本帶回去,順帶跟楊大人商議一番,最好做到兩邊的奏本協調一致!”

“請!”

沈溪雖然話語非常客氣,表露出的卻是下逐客令之意。

魏彬在沈溪和張永的相送下出了中軍大帳,沈溪沒再往外送,等人走遠,張永才道:“沈大人這是要做何?”

沈溪斜着看了張永一眼:“明擺着的事情,跟魏公公把軍功之事確定下來……不知張公公去見楊巡撫,結果如何?”

“裡面說話吧!”

張永不敢在外多言,跟沈溪一起進到中軍大帳後,才把楊一清交給他的東西拿了出來,放到沈溪手上。

張永道:“未料楊大人居然對誅除劉瑾之事非常上心,沒等咱家主動提出,他便把這些東西拿了出來……若是把這部分證據交呈陛下,怕是劉瑾不死也得脫層皮!”

沈溪一一查閱,不過是安化王和一些案犯的供述,還有便是安化王暗中給朝中官員寫去“勸降”的書函,裡面幾乎把劉瑾說得十惡不赦,但沈溪認爲這些證據尚不足以讓劉瑾伏誅,搖頭道:“只是罪人一家之言,若不涉及劉瑾謀逆,怕是陛下不會輕易將其誅殺。”

“還要如何?”

張永覺得沈溪是故意爲難他,着惱地問道。

沈溪笑道:“張公公不虛此行,這件事暫且放下,等陛下調令……看看誰能回朝跟陛下奏明此事!”

張永將走之際,忍不住好奇問道:“沈大人,有件事咱家一直不解,爲何你能確定魏彬會赴宴,而楊大人卻不會去呢?”

沈溪道:“猜的。”

張永苦笑不已:“哪裡有一猜一個準的道理?”

沈溪笑了笑,道:“魏公公乃劉瑾眼線,曹總兵多次向劉瑾送禮,也算是名義上的閹黨成員……若本官跟曹雄飲宴,魏彬能不去盯着?”

“至於楊巡撫那邊,他知道本官邀約同往總兵府,估摸已猜到本官用意,所以他不會赴宴,安心留在家裡等候張公公前往……”

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七十八章 開張見喜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彈劾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一一三八章 信使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一五五章 癲狂人癲狂事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一七六章 你安心去吧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二〇三章 與人爲善(第四更)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八二〇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更)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