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

謝遷說自己要去文淵閣,但其實不是。

謝遷入宮的真正目的是去覲見張太后,陪同他的正是張永,而張永去見謝遷正是奉張太后之命,見面後趁機跟謝遷提了一下司禮監掌印人選的事情。

謝遷加緊幾步過了午門,便見到等候在金水橋旁的張永。

張永見謝遷前來,顯得很關切,趕緊上前問道:“謝閣老,之前沈尚書入宮,可是去面聖?”

這問題本來沒什麼,但謝遷的臉色卻不好看,只是“嗯”了一聲便當作答。

張永急道:“那陛下可有跟沈尚書商議過司禮監掌印出缺之事?謝閣老,您跟沈尚書是如何說的?”

謝遷沒有直接回答,瞥了張永一眼,冷聲道:“是否在張公公看來,司禮監掌印選拔一事上,沈之厚更有發言權?”

張永這才意識到自己沒有考慮謝遷的感受,當即苦笑着賠禮:“謝閣老說的哪裡話,鄙人可是一直仰慕您,按理說,這件事……您老纔有發言權。”

謝遷嘆了口氣:“唉,可如今的情況卻是陛下對老夫視而不見,遇到事情都是跟沈之厚商議,儼然沈之厚已成爲第二個劉瑾,陛下跟朝臣間始終隔着個人,司禮監掌印人選之事陛下從未找過老夫交流!”

張永聽謝遷話語中帶着的抱怨,知道這位首輔大人想法多,不敢再多問。

謝遷一擺手:“走,去見太后娘娘。”

二人繼續往永壽宮方向而去,這一路上二人都不作聲,等快到地方,謝遷才似有所思道:“張公公,你覺得你跟張苑間,到底誰更能得到陛下欣賞?”

張永並非昏聵之人,馬上聽出其中苗頭,心想:“難道沈之厚在陛下面前舉薦了我和張苑?怎麼我在他心目中,竟跟張苑這後起之秀分量相當?”

在張永看來,自己跟沈溪的關係,明顯要比張苑和沈溪間牢靠太多,畢竟自己跟沈溪南征北討,就連土木堡之戰時他張永也是跟沈溪一起守在戰壕中,堪堪死裡逃生,這種交情可不是一般人能比擬。

張永道:“自然咱家比張苑要更得陛下信任。”

在這種事上,張永沒有謙遜的意思,怎麼想的也就怎麼說了。

在張永看來,張苑根本沒做過對朝廷有益的事情,一直留在京師,頂着個御馬監掌印太監的名頭,卻不幹實事,仗着跟朱厚照關係親近,一步步得到提拔。

謝遷搖頭道:“若論功勞,張公公自然比張苑高許多,但若論陛下的信任,張公公你就未必能及了吧?”

二人仍舊在行路中,說話間,謝遷瞥着張永,眼神曖昧。

張永小心翼翼求證:“謝閣老爲何突然提及張苑?莫不是……”

謝遷笑了笑,道:“也不是沈之厚在陛下面前舉薦你二人,而是陛下親口提出,要在你倆中間選拔司禮監掌印,這纔有此一問。”

張永又驚又喜又憂。

驚的是,之前一直想知道的事情,現在終於有了答案,可惜不是從沈溪口中得知,而是自謝遷口中轉述才知曉;喜的是自己已成爲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有力競爭者,而且對手只有張苑一人。

但他馬上又擔憂起來,如果跟旁人比,他自問有極大優勢,唯獨張苑在宮裡的聲望和地位,甚至比他還高,重點是張苑是東宮常侍出身,在劉瑾上位前,張苑大權在握,劉瑾倒臺後,似乎由張苑接任司禮監掌印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張永道:“消息可確實?”

這話又是不該問的,謝遷聽了臉色馬上變了,沒好氣地道:“是否確實,你去問沈之厚,他是如此跟老夫說的!”

張永馬上意識到自己失言,不再說什麼,低下頭思索,二人腳步因此放慢許多。

半晌後,張永才問道:“若是陛下問及謝閣老,您覺得在咱家和張苑之間,誰人更合適?”

謝遷臉上帶着老奸巨猾的笑容,“張公公覺得呢?”

張苑搖頭苦笑:“謝閣老這不是爲難咱家嗎?咱家豈能猜測您老心中所想?或許謝閣老屬意張苑?”

謝遷道:“莫說陛下未問老夫,就算問了,老夫的意見始終如一,兩位張公公均未達到司禮監掌印的標準,老夫本想舉薦蕭敬蕭公公,這件事老夫之前便跟你說過……”

“這不是陛下沒提蕭公公作爲人選嗎?”張永顯得很尷尬。

謝遷搖頭道:“既然沒提,那老夫的意見便是保持中立,誰都不支持!”

……

……

謝遷見張太后,所說之事,無非是介紹朝中清除劉瑾以及閹黨後的情況。

張太后人在深宮,對外面的事情不甚瞭解,而謝遷又是張太后心目中最信任的大臣,很多張永不能解釋清楚的事情,需要謝遷來解答。

永壽宮內,張太后坐在暖座上,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威嚴面對謝遷。

張太后身後的屏風後面,還有宮裡另外一位貴人,這位貴人從入宮開始就近乎被人遺忘,正是大明朝最沒地位的皇后,到如今仍舊未跟朱厚照合巹的夏皇后。

等謝遷把大致情況一說,張太后道:“原來劉瑾做了這麼多壞事,本宮原本還以爲他是個忠臣呢。”

謝遷很想說,太后娘娘從哪裡看出劉瑾是個忠臣?

但想到之前皇室對劉瑾的信任,謝遷不再多言,他很清楚,張太后雖然沒多少才學和能力,但見識絕不比他差,這是個懂得明哲保身的女人,從弘治皇帝到如今的正德皇帝,張太后都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而張家也得到皇室優待,這跟張太后識趣不無關係。

張太后分明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張太后道:“這件事是由謝先生和沈尚書兩位卿家做的吧?沈尚書在先皇時,就已是朝中股肱之臣,現在皇兒對他的信任日盛,謝先生平時得多教導一下,年輕氣盛,或許會做一些錯事。”

言語間,張太后帶着某種暗示。

謝遷是聰明人,大概明白張太后的弦外之音,或許張太后問處置閹黨的事情屬其次,主要是想提醒他什麼。

謝遷恭敬地道:“太后娘娘提點的是,老臣必定會好好教導沈之厚,他入朝沒幾年,只是因爲做成幾件大事,而得先皇和當今陛下的信任,他在領兵打仗上,或許有一定才能,但在處置朝事上,則顯得操之過急……”

張太后笑了笑,頷首道:“有謝先生提點沈尚書,哀家不會太擔心……哦對了,謝先生有時間的話,多去壽寧侯府和建昌侯府走走,哀家這兩位弟弟,平時都很仰慕謝先生的才學,你們同爲朝廷肱骨重臣,應該多走動一些纔是。”

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謝遷再愚鈍也明白過來,張太后其實是想提醒他,讓沈溪老實一點,別損害張氏外戚的利益。之前要一致對外共抗閹黨,現在閹黨被掃除,外戚跟文官間的矛盾,也上升爲朝廷的主要矛盾。

謝遷心想:“太后這時候召我來說這話,正合時宜,說明太后心裡敞亮,知道朝中發生了什麼,人在深宮也沒說對外完全封閉。”

“老朽有時間自然會去拜見兩位國舅。”謝遷言語間很客氣。

無論謝遷心裡有多厭惡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但有一點不能否認,那就是他很欣賞張太后,以前張太后經常出手幫忙,謝遷知恩圖報,心裡拎得清皇宮裡有個太后支持自己有多重要。

……

……

謝遷在永壽宮見張太后,時間大概爲半個時辰。

眼看天黑,本來張太后想留謝遷吃飯,但謝遷堅持告辭出來,畢竟張太后算是未亡人,謝遷再豁達也知道避嫌,再者他準備去找沈溪談一些事。

由始至終,夏皇后都沒從屏風後走出來說話,甚至張太后也沒提過夏皇后旁聽的事情。

謝遷出宮時,也是張永相送。

張永已知道情況,送人的時候也就沒再多問關於司禮監掌印人選之事,也沒再厚着臉皮求謝遷幫忙。

謝遷出了皇宮,徑直往兵部衙門去了,等到了地方纔知道原來沈溪根本就沒回來。

謝遷勃然大怒,罵罵咧咧地道:“這小子簡直不知所謂,老夫說過的話被他當作耳邊風,忘了當初是誰將他從翰苑中提拔起來的……”

謝遷懊惱地從兵部衙門出來,沒打算回府,準備直接殺到沈府,將沈溪給揪出來。

沒等上馬車,謝遷便見一名有些眼熟的漢子站在遠處,那人想過來,卻被謝遷的隨從給攔住了……這幾天謝遷怕被閹黨餘孽報復,出入都帶着隨從。

“讓他過來吧。”

謝遷隱約記得,這位是沈家下人,以前去沈府拜訪時見過。

來人正是朱鴻,到謝遷跟前行禮後道:“謝大人,我家老爺派小的給您老留話,說他往軍事學堂去了,謝大人有事的話,只管去那邊找他。”

謝遷惱火地道:“不知早傳話?如此老夫也不用從大明門出來了……”

因爲軍事學堂距離豹房不遠,位於城東,如果謝遷從永壽宮出來,要去軍事學堂的話,走東華門比較近。更重要的是,謝遷是對沈溪這種做事方式不滿。

謝遷乘坐馬車,馬不停蹄趕往軍事學堂,到了地方下了馬車還未跨進門檻,便見王陵之在院子裡耍大刀,謝遷匆忙的腳步不得不停了下來,覺得這是沈溪給他下馬威。

“呃?”

偌大的軍事學堂院子只有王陵之在,見謝遷造訪,他趕緊停了下來,但一時嘴拙,不知如何與謝遷說話。

謝遷進門後氣呼呼地喝問:“沈之厚呢?”

王陵之指了指側院,謝遷哼了一聲便往月門去了,穿過一條迴廊,便見到前面沈溪正在跟一個人說話,走近一瞧,才知是新任刑部尚書何鑑。

卻說何鑑被劉瑾革職後,一直滯留京師,這次重新啓用,沒費什麼波折便走馬上任。

若是旁人跟沈溪或許有一定間隙,但何鑑畢竟曾是沈溪下屬,沈溪爲兵部尚書時,何鑑爲兵部右侍郎,這次何鑑被重新起用,直覺是得到沈溪舉薦,如此一來涉及刑部事務何鑑也會過來跟沈溪商議。

因爲謝遷幾乎是強行闖入,提前沒人傳報,沈溪和何鑑還在交談中,根本沒留意到有人到來。

“咳咳——”

謝遷發現沈溪和何鑑有說有笑,心裡更加來氣,站在遠處故意清了清嗓子,讓二人知道自己來了。

“謝閣老?”

沈溪見到謝遷,沒覺得有多意外,畢竟他來軍事學堂,正是因謝遷不允許他回家,留在兵部衙門也沒什麼事情可做,乾脆到軍事學堂來看看。自打他離京後,劉瑾就把軍事學堂給關閉了,老師和學員通通遣散,沈溪想盡快把學堂恢復。

何鑑見謝遷來,連忙上前行禮:“於喬來了?我正跟之厚說起你。”

雖然何鑑朝中地位不及謝遷,但歲數比謝遷大,中進士的時間更是早了六年,所以何鑑沒把謝遷當作上司看待,更當作是好友。

謝遷只是簡單跟何鑑見禮,隨即便瞪着沈溪問道:“不是讓你在兵部衙門等着老夫麼,作何到這裡來?”

沈溪看出來了,謝遷不是責怪他在哪裡見面的事情,更介意的是有“外人”在場,但其實沈溪根本就沒與何鑑約過,只是何鑑當天得到傳旨說升刑部尚書,於是去刑部辦理了簡單交接便馬不停蹄尋沈溪,最後找到軍事學堂來了。

畢竟現在沈溪是負責劉瑾案的欽差,何鑑來找沈溪也是想問詢案子的具體情況。

沈溪道:“謝閣老有事的話,不妨入內說。”

“不必了,這裡說也是一樣!”謝遷語氣不善。

何鑑一瞧這架勢,老少二人有重要事情說,自己在這裡似乎有些礙眼,於是試探地問道:“於喬,你要跟之厚說事,要不要我先到外面等候?”

謝遷對何鑑語氣倒也和善,畢竟何鑑素有清名,以前還幫過他,二人關係一直不錯,不會把怒氣遷到老夥計身上。

“世光在這裡聽聽也無妨,畢竟涉及朝中閹黨之事。”

謝遷說話間,目光打量沈溪,“聽說閹黨案几名要犯,已被下詔獄?”

謝遷所問之事,是關於焦芳、張彩、劉宇、曹元等人從刑部提到錦衣衛北鎮撫司大牢的事情。

沈溪點頭:“我也是剛得悉,說是陛下親自下的旨,人從刑部大牢提了出去,至於陛下要如何審問,在下不知。”

謝遷道:“這件事不是你跟陛下提的吧?”

沈溪直接搖頭:“莫說在下未提,陛下甚至在召見時也未知會一聲,我還是聽何尚書說及才知曉。”

何鑑點頭:“是啊,於喬,我來找之厚,便是問詢此事,之厚聽到後非常驚訝,看來他真不知情。”

謝遷打量何鑑一眼,心說你可別被這小子給騙了。

但想到何鑑曾是沈溪的下屬,在其面前說這話有些不太合適,就算他對沈溪有再大的怨言,也要保留沈溪的面子,到底沈溪沒做過太出格的事情。

謝遷道:“不知就不知吧,這幾人都是閹黨骨幹,幫劉瑾做了不少錯事,但焦、劉兩位大學士畢竟是翰苑之臣,關係到天下讀書人的臉面……”

沈溪看着何鑑道:“這件事是陛下親自下旨,我等尚不知具體情況,不如聯名上奏,爲幾人求情?”

謝遷一擺手:“求情之事稍後再說,除了被提走幾位,其餘人等,陛下可有說過如何處置?”

這話謝遷是在問沈溪,不過沈溪的目光卻看向何鑑。他的意思很簡單,大明朝刑部尚書就在這裡,這種事你不問他,問我作何?

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五九二章 戶部可是苦衙門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四三章 女兒家心思(第七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二三六三章 謀逆案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二四四〇章 揭破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一五八三章 有忠有奸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六十八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二三九一章 空衙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七九七章 右庶子是個臨時工(第七更)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二四五章 贓官上任(第九更)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